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786|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我的经典阅读体验——答无为而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2 12:1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以来,在儿教论坛是学得多说得少,一来是本人不善言辞,怕说出来的话贻笑大方,二来这里藏龙卧虎,能人辈出,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都自成一套,光顾着瞻仰学习了,三来工作比较忙,之前也是鉴于付出太少,所以捐款之外就主动要求担任学前教育版的版主,唯愿为维护宽松的气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次无为而学要求偶多分享经验,要不然就是对不住读经版的清羽版主,感觉虽然道理上不是很通,但反思自己也是应该多交流一东西,即使抛些砖块出来被人批一通,也比什么都不说要好一点,所以有了这篇东西。
    喜欢经典,具体来说是喜欢古诗词,始于高中,开窍很晚的对吧。那时在重点高中,课内作业非常繁重,是朝六晚九的寄宿生活,对我这种一贯接受放羊式学习的人来说,非常压抑。那时候接触到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对“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气与生活非常向往,于是找了他家的诗词狠读了一翻。对他一生连连被贬,却处处为大众做好事的生平,也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便跟着读了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等,有金戈铁马,也有晓风残月。在枯燥的课堂灌输之外,给了我额外的营养。也许因为这个,大学专业选择了中文。
因为专业,读了很多的经史子集,除了“吾日三省吾身”“治大国若烹小鲜”之类的只言片语外,印象深刻的不多。那些治国大略,经世伟论,对偶这样的小女子来讲,好像很飘渺的。另外也感觉假得很,这些经史子集的,本身的意义跟历朝历代能人们赋予的意义已经纠缠在一起,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各家注释纷争,感觉无聊的说。所幸看到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耳目一新,其对生命的观照,真的让我震憾了。也许这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的生命有了观照。也是晚熟的说。
    大三经历亲人离世,开始追问生命的意义,想不通之余就开始看书呗。在中国的经史子集里,我没看到多少对生命真切的体悟,只看到要么入世做经世伟业,要么循世自逍遥,要么是怀才不遇的嗟呀,而对生命本真,找不到体悟。这时找到了刘小枫的《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看后恍然大悟。先说明这是当代的不是经典,但却给了我答案。生命的意义这样的问题,当你不再去追问,而是去做去经历去体验的时候,就不再是问题了。这时期也喜欢俄国的《罪与罚》、《一个人的故事》什么的,时间长了记不太住。德国的《魔山》,也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那座怎么也走不出的山,那段循环往复的时间,人们对同一事物天堂地狱不同感受的荒诞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当然也有《百年孤独》、还有让偶一直推荐人看的房龙的《宽容》等等。电影《随风而逝》、《云上的日子》、《秋日传说》等等,都在各个方面给了我启示。可以这样说,大学丰富的阅读,给我了比较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至今仍心存感激。那里的教授们,只是为我们打开眼界,指点这世界多样地存在,然后便宽容地等待着,等待我们从容地体悟成长、从不催促硬塞。深深地再一次地致谢,这是从心底发出的含着眼泪的致谢。你们的宽容,给了我们一辈子的财富。
    这里特别要讲的一本书,也是外国的,叫《异端的权利》,对不同意见者,为什么要维护其权利,不维护会出现怎样惨烈的后果,写得很清楚。有人这样注解:(1)应该给所有持异端见解的人证明自己的权利,或者说一切反对异端见解的人必须提供证据;(2)所有持异端见解的人都需要证明自己的正确,而无需在此之前抱怨社会的不理解。(3)所谓科学发展的意义,正在于改变人类原有的认识。因此,选择错误是一种权利,否则就没有科学探索的合理性。感觉说得很到位,但如果读原书,你会更觉震憾,要插一句的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也非常的精采。《异端的权利》是十八、十九世纪交替时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人类的精神财富是如此的丰富,我们面前的世界也是非常宽广的。
    我不反对读经典,我更希望我们的父母自己也读一读,你已经有分辩能力了,请先读懂后再来看要不要灌输给你幼小的孩子。当我们喂小朋友食物的时候,是不是先要自己试试温度呢,那么当我们喂小朋友精神食粮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自己先试一试合不合适?我读了这么多,我的体验是,让小朋友囫囵吞枣地背四书五经不合适,也许背一些唐诗宋词歌赋等经典美文可能还可以,那也要小朋友喜欢。小朋友来到这个世界,他们什么依靠也没有,他们没有学识经验让他们做出自己选择,他们依本能做出的选择又很少被大人们接纳。作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依靠的父母们,是不是应该更谨小慎微为他们做出选择?让我们多一点耐心少一些催促,让这个小小的生命在真实的体验中自我圆满,那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60 金币 +60 收起 理由
学而妈妈 + 10 + 10 精品文章!
新叶 + 10 + 10 经典无处不在!写得真好!
lilija + 1 + 1 从小都不爱读长篇大论
天问 + 5 + 5 照单下菜,回去找书
hq1966 + 10 + 10  学习
伾妈 + 1 + 1 跟我的经历差不多,支持一个
果行育德 + 2 + 2 学习一下。
大秦武士 + 1 + 1 給你點鼓勵好了
wanyi77 + 10 + 10 我好喜欢。。。
menghuan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9-13 16:00:3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争论中哪方的输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争论中给人启发与思考,之后对自己的理念有所触动与扬弃,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这也是我看待争论帖的态度。说句题外话,中秋从老家回来,一上论坛就看到鸟版辞去的消息,心情真是不可形容,好在后来知道只是辞去版主而不是离开论坛,才放心下来

    可惜,我看到好些帖子,本来有益的“不同观点的争鸣”最后往往变成意气之争,甚至变成人身攻击了。而这些恶毒攻击者中间时而有“大量读经人士”的身影,让我心里很是不解和难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9-9 19:36:01 | 只看该作者
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这些特性与生俱来,而某些“恶”的特性则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


所以与其指责他人,不如宽容与善待他人,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9-9 12:28:1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奇鸟儿说的"来访者中心",百度一下,果然是好理论。

【来访者中心理论】或【来访者中心心理治疗】(Client-centered  theory  and  Client-centered  psychotherapy),近年来,逐渐被以人为中心的(Person Centered)理论或治疗的名称所代替。
一、对人的基本看法

(一)人的主观性
    罗杰斯认为:“人基本上是生活在他个人的和主观的世界之中的,即使他在科学领域、数学领域或其他相似的领域中,具有最客观的机能,这也是他的主观目的和主观选择的结果。”
    罗杰斯认为当一个人发怒的时候,总是有所怒而发,决不是受到肾上腺素的影响;当他爱的时候,也总是有所爱而爱,并非盲目地趋向某一客体。一个人总是朝着自我选择的方向行进。因为他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他总是要实现自己的需要。
   由于罗杰斯相信每个人都有其对现实的独特的主观认识,所以他进一步认为人们的内心是反对那种认为只能以单一的方式看待真实世界的观点的。因此,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或来访者中心治疗强调了人的主观性的特性,为每个来访者保存了他们的主观世界存在的余地。

(二)人的实现的倾向
    实现的倾向是一种基本的动机性驱动力,它的实现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不但在人身上,而且在一切有机体身上都表现出先天的、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倾向性。在这一过程中,有机体不但要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地增长和繁衍自己。这种实现的倾向操纵着一切有机体,并可以作为区分一个有机体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鉴别标准。
罗杰斯在其早期的著作中就认为人类有一种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心理咨询与治疗应趋向于此种人类的天性。以后,他更加坚信人类的发展是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迈进的,具有实现的倾向。他从其对个体和小组治疗的经验中得到这样的启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实现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基于他的这种观点,他所倡导的来访者中心治疗或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使来访者向着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逐步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的方向迈进。
    实现的倾向被看作是一种积极的倾向,它假定人具有引导、调整、控制自己的能力。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有一种不变的诊断,即认为所有心理问题及困扰均是由于这种实现的倾向的阻滞所造成的。因此,咨询或治疗就是要排除这种障碍以重新确立起良好的动机驱力。
    不过,对于人来说似乎存在着两种动机系统,即其机体的实现倾向和其有意识的自我的实现倾向。随着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发展,实现的倾向更多地被用于表达自我概念的实现了,而这种实现的倾向既可能与有机体的实现倾向相似,也可能与之不同。

(三)对人的其他看法
    罗杰斯认为,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这些特性与生俱来,而某些“恶”的特性则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而且,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这也是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对人的看法的要点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9-4 15:05:27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5月,我不在吗? 答无为而学,那无为而学怎么没回帖呢?印象中他好像活跃的嘛
【云上的日子】是一部好片子,男主角的现场解决策略 有很深的罗杰斯 【来访者中心】的痕迹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9-4 15: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07:39:3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读经的父母们都能像你们这样从容而明理,也就不会有一而再,再而三的争论了。
    我是跟着QQ的贴子第一次到读经版来的,说实话,真的被前版主清羽雷到了~~~所以就卷进了争论,还好争论最后还是以比较好的方式结束了。
    其实在争论中哪方的输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争论中给人启发与思考,之后对自己的理念有所触动与扬弃,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包括我,从一个不太说话的潜水者到冒出水面喋喋不休地发言,也是一大改变  
    说到现在环境比以前复杂,这也是事实,但小朋友以后要面对是更复杂的环境,就像我们一样。那么什么是对现在的我们最有帮助的呢,我觉得还是那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勤劳、勇敢、善良、快乐。我从来没想过小朋友长大后有多大成就,我只希望他能有一颗圆满的心灵,在这世界上能够体验到真实的快乐与幸福,在勤勉与善良的一生过去的时候,能安详的说一句:“我,没有白白地来一遭啊。。。”
     感觉这也是蛮难做到的。

[ 本帖最后由 如果 于 2009-6-4 07: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6-4 03:35: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如果 于 2009-6-3 11:17 发表
楼上的读经很有收获,这很好啊。实际上担心的倒不是阅读经典,而是担心那种把读经称作万能,不读经就是否定祖宗文化宝藏的偏颇理念。

这可能也是版里大多数反对者的质疑点吧。
关于这一点我也曾想过很久。一个善意的解释是,矫枉需过正。
我们很幸运的生长在一个比较单纯的环境。这和我们孩子现在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区别。能否用我们家长的经验培养我们的孩子,这也是我一直尝试的部分。毕竟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没有那么多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一句话,当年一切没有那么快。有人把现在的媒体比作交通。路上从来没多少车的地方,孩子走路自然也不用大人多操心。高速公路遍地的地方,也没有人会放心地让孩子每天独自往返。
要把教育的内容、方法统一化本来就是件难事--我家有一儿一女,所以对此颇有体会。而面对大众,过多强调细节反而不可掌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1:17:39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读经很有收获,这很好啊。实际上担心的倒不是阅读经典,而是担心那种把读经称作万能,不读经就是否定祖宗文化宝藏的偏颇理念。
    ZXTZXY认为我的宝宝应该算是在“下之有之”的环境里出生,感觉这种夸赞是受宠若惊及受之有愧的。我们是很普通的父母,只是顺着自己的本性来爱孩子,告诉他一些最基本的道理,协助他快乐的成长。所以是达不到老子那种理想境界的。
    我跟楼上的差不多,出生在半工半农的家庭,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妈妈种着田还兼着赤脚医生的活,所以忙得很。对我们小孩子,除了基本的做人道理之外,也没空多讲什么,妈妈很少要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一条“做啥样,像啥腔”,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像。她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妈妈自己不喜欢看书,她说看书要头昏的。我却很喜欢看书,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我觉得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我们可以影响他,但不要强求他,顺着他的本性,自然会有好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9-6-3 04:02:06 | 只看该作者
lZ的宝宝应该算是在“下之有之”的环境里出生的。所以不论你们实行经典教育与否,差别只在于具体内容的先后,及孩子长大后喜好品味所决定的阅读内容。
我们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当年奉行的是数理化为首位的思想。现在我们俩数理只能说是半通,文史却是不知。我们是在看了经典论坛里的方法及内容后,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差在文史这一层,差在真正沉下心反复做一件事。于是我们自己先看,然后让女儿试着学,儿子跟着听。
应该说,读经内容上对我确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看了南怀瑾的几本书后,自己想通了一些事情。另外,读经也好,累积法也好,皇室教学法也好,这些方法确实是学语言的好方法。对于语言天才来说,可能笨拙些。但对于中人之资确实几乎是必经之路(我们现在身在国外所以体会尤甚)。
另:现在女儿道德经背到70章,我的古文阅读能力也随之增长。要知道原来我可连西游记都觉得难读

[ 本帖最后由 zxtzxc 于 2009-6-3 04: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6-2 17:05:51 | 只看该作者
:( :( :( :( :( :( :( :( :( :( :( :( :(

[ 本帖最后由 乾坤斧 于 2009-6-2 19: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04:34 , Processed in 0.085901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