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85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早教之父讲述孩子的“最佳教育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9 12:4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早教之父讲述孩子的“最佳教育期”
周六晚,本报欢乐社区行活动将为读者奉献精彩的“育儿经”
2009-05-19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
  ■本报记者 王晓鸣                 
  
  据说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听觉特发达,可以分辨钢琴上88个半音的音调,而到少年的时候再去听钢琴,只能听准44个半音。
  听了这话,你也许就会明白,为啥那么多的爸爸妈妈挤破了头,也要把孩子送去学音乐了。看来这早期教育,还真是为人父母者必不可少的功课。但是许多父母也同时存在这样的疑问:究竟怎样的早教方法,才算是科学有效,才能让孩子开心,自己也省力呢?
  相信许多坚持早期教育的父母,都曾听说过这样一位老人,他虽然已年逾七旬,仍然充满着孩子般的激情。他每周都坚持到全国各地做报告,而且保持场场爆满的盛况。他就是我国首个早期教育研究所创办人和 “0岁方案”创始人,被誉为“中国早教之父”的冯德全教授。
  为了满足我市广大年轻爸爸妈妈对于早教知识的渴望,本报5月“欢乐社区行”活动,将邀请到冯教授来永,为大家带来一场“早教之父冯德全走进永康大型公益报告会”。
  届时,您尽可以抛出问题,和冯教授来个精彩对对碰,如果您的问题特别出彩,还会有奖品赠送噢。
  本次活动由本报联合杭州冯德全早教研究所主办,金米兰幼儿园承办,梦特摄影工作室、全脑开发中心协办。时间为本周六晚,地点设在行政中心一楼大礼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8-6 19:05:59 | 只看该作者
北京这些方面的活动怎么没听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9:55:44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多多鼓舞婴幼儿

2009-05-26  





  冯德全来永传经,成功早教的方法、范例都在你眼前,年轻的爸妈不妨一读

  ■撰文 本报记者 王晓鸣 实习生 徐敏   摄影 本报记者 林群心                 

  冯教授的早教理念劈头盖脸

  “今晚,我们又将开启新一轮的社区欢乐行活动,为广大年轻的爸爸妈妈,带来一场全新的教育理念的风暴洗礼。”本报总编辑吕子尚的欢迎语,引得家长们群情振奋,更为翘首期待起来。

  冯氏的早教理念,可用“鼓舞、新奇、实用”等词汇来形容。

  “他是湖南株洲的刘俊杰,经过母亲的优秀早教,2岁脱盲阅读,4岁读小学,9岁上了高中,12岁考上大学,15岁考上清华硕士生,18岁考上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座一开始,冯教授列举的实例让人目瞪口呆。这一招挺有效,台下的家长们个个伸长脖子,神情变得十分向往、专注。

  0—6岁的婴幼儿是教育的最佳时期

  “社会一般认为受教育最重要的是青少年儿童时期,其实这是人类认识的误区。人的一生受教育影响的最佳期是人脑迅速生长发育的0—6岁。”冯教授说,“你们可千万不能小瞧婴幼儿,人生的7大难题都是他们解决的。

  这7个难题是:1、学会直立行走;2、学会手脚分工;3、认识世界万物;4、至少掌握一口方言;5、习得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6、发展了人的高级心理;7、学会一生95%的知识。”

  冯教授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有一次,奥地利的动物学家劳伦茨在观察小天鹅破壳出生时,发现了它们从蛋壳里爬出来,首先看见什么动物就把它当妈妈,这件事使劳伦茨发现了“新大陆”,他于是禁止别的动物接近它们,结果,小天鹅再也不要妈妈了。这种现象称为“母亲印刻期”。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最佳期学语言,孩子生下来,一两年的时间能不知不觉学会任何一种语言,把母语学得惟妙惟肖。相反,错过了最佳期的成年人,就只能望尘莫及了,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冯教授现身说法, 50多年过去了,他仍然说不准武汉话,连普通话都带着50年前烙下的诸暨口音。

  “由此可见,婴幼儿早教的魅力是多大的呀,我们怎么还能小瞧早教的作用呢。”冯教授感叹道。

  23日晚7时,年逾七旬的冯德全步入市行政中心,相信他是领略到永康市民的热情了。报告会现场异常火爆,可容纳700人的会议大厅座无虚席,有不少市民宁愿站在过道上,也要接受 “早教风暴洗礼”。


  婴幼儿早教应遵循四大规律

  冯教授认为,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堪称“根基教育”,能让孩子充分吸收知识的养料,听力、语言、认识事物都要靠早期训练。而早期教育的主教育场在家庭,父母应该承担起孩子早期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有四大规律可循———

  第一规律:最佳期教育规律

  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在0-6岁。冯德全强调,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往往于事无补。就拿听音乐来说,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听觉十分发达,可以分辨钢琴上88个半音的音调,错过了音乐开发的最佳期,到少年的时候再去听钢琴,只能听准44个半音。而到了中年,几乎就是“五音不全”。

  第二规律:两个“生命”要同时养育

  我们把身体健康当作孩子的第一生命。对于第一生命,家长照顾得无微不至,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少生病,但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冯德全说,我们把心理健康当作孩子的第二生命,如果心理不健康,将很难成才。从小实行胎教,训练五官,多参加体育运动,学习与他人交往,学习音乐舞蹈、发展语言,劳动制作,种植花草、集体生活和游戏等活动可以让孩子受益无穷。

  第三规律:看图识字,阅读广泛

  “孩子太小,教他看图识字太难,等上了小学自然就会了。”这是家长的普遍观点。可冯德全教授认为,认字和阅读对婴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况且识字阅读并不难,因为对于婴幼儿来说,认东西和认字是一回事。

  冯教授主张用生活渗透法、趣味阅读法、游戏活动法帮助孩子认字和阅读。

  第四规律:把性格培养放在首位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三岁定八十”,好的性格是人生成功或成才的保证,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因此,冯德全教授认为,性格培养是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塑造一个人,就要从性格培养开始。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在三岁之前性格的第二次孕育(第一次是在胎儿期)。

  10岁名人袁小逸访谈录

  常有人说:简单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讲座开始前,一位10岁嘉兴女孩的风头不在冯教授之下,她现场的流利英语对话,让老外竖起了大拇指。她是冯氏“0岁教育”的典型案例,只要上百度一搜“袁小逸”三字,保准跑出大堆字条。

  以下是记者与她的一段对话。

  记:你那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让很多大人都自愧不如,在学习时,你应该下了不少工夫吧?

  逸:其实不是,我基本上是处于边玩边学的状态,根本没有感觉到辛苦,非常轻松。就像Dady(爸爸)今天带我上方岩玩时,我们看到了胡公,Dady就会讲许多宋朝的历史故事,我在玩的时候,就能轻松学到很多有用知识。

  记:听说你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四大名著?

  逸:是的,大概在我六七岁的时候,而且我看的是文言文版的,虽然我不一定都看得懂,但是我会反复去看,光《三国演义》就看了不下四次。

  记:你还写博客?

  逸:对,我现在有两个博客,新的是今年才开的,旧的那个是我6岁时开的。

  记:有没有打算出书?

  逸:有,我在写一本书,已经写了一大半,类似于我的自传性质的。

  记:学太多东西,会不会变得老成,丢失了很多孩童的快乐?

  逸:我在接受采访时当然要像大人,在平时,我就是个小孩而已。瞧我的衣服脏吧,什么躲猫猫,你追我赶游戏,我今天都玩了。”

  解决孩子不良行为有个公式

  在观众提问环节,现场的观众非常踊跃,争先恐后地举手,希望能“抢”到话筒,“夺”得提问权。

  “我的儿子很爱管闲事,可他自己的事都管不好。”“我的儿子才几个月,可脾气特暴躁,哇哇大哭不停。”……几位年轻妈妈说,孩子的坏习惯实在令自己头痛。

  “其实解决起来不难,但要有耐心。”冯教授笑道,“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都有一个公式解决:1.找出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2.去掉原因;3.要淡化不良行为的指责;4.转移注意力;5.培养新的兴趣;6.表扬和奖励。”

  冯教授强调,好孩子不是打骂出来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爱、父母的言行都是影响孩子发育发展的“潜在力量”。父母就是孩子的楷模,古有“孟母三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冯德全惊人语录

  1、“你可以有童年的遗憾,但你不能有遗憾的童年;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能够成为天才的父母和老师。”

  2、“孩子的任何坏习惯是忘掉的,而不是改掉的。”

  3、“人才绝不是课堂上上出来的,智能是第二位的,性格才是第一位。”

  4、“你在教孩子,但不能让孩子觉得在教他,要教在有心,学在无意。”

  5、“孩子不会天生对一样技能有兴趣,兴趣是靠大人诱导出来的。所以让孩子学技能,要顺其自然,不能强迫,当然更不能放纵。”

  6、“所谓天才,是平时耳濡目染出来的。”

  7、“小狗会挖洞,是出生前7天学会的。人也一样,出生前3天是最敏感期、最佳期。错过最佳期听力训练的人,一辈子都五音不全。”

  8、“游戏不会让孩子荒废学业,而是让孩子更有自信。”

  9、“我的早教是针对‘0—6’岁孩子,但孩子超龄的家长也不用灰心。因为6—17岁孩子仍有20%潜能可开发,而现在的人往往只开发出4%的潜能。”

  
http://www.ykrb.com/paper/html/2009-05/26/content_11547.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9:58:34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5月22日下午,我、Daddy、贝贝乘苏老师的车开往永康。我们旅行了3个小时多,终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东方宾馆。



经过紫薇饭店,Daddy接到电话,让他到紫薇饭店去吃饭,其他人先去东方宾馆。Daddy便下车,我们接着往前走。在贝贝爸爸的指导下,我们顺利到了东方宾馆,把东西放下便去吃饭。



到了9、10点的样子,Daddy来叫我和苏老师乘着何叔叔的车去“塞英外语培训”。去看一下那边的外国人,并计划一下明天的演出。我一进去,就有一个黑人阿姨笑着跟我打招呼:“How are you?”我反应敏捷地答道:“I’m fine, thanks.”那黑人阿姨笑了笑,便对身后的一个大姐姐说道:“S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意识是我的英语很棒。那大姐姐看了我一眼,说道:“Yes.” 接着我用英语与黑人阿姨交流,我得知她的中文名字叫“公主”,来自非洲的喀麦隆,她听我讲英语讲得那么好,以为我是在某个外语学校读书,而且还请了外国人来教我。我告诉她,我是个在家学习的孩子,从未请外教,而全是Daddy教的。听到这,她便惊讶起来,开始向我询问我们私塾的情况,同时,也很佩服Daddy。当她问我,我们那里是否有很多孩子时,她把孩子(kids)发成了(keeds),把该发短音的“i”发成了长音,使Daddy和我听了觉得迷惑。还是我反应快,猜出了这个词的意思。后来,那黑人阿姨自己解释道,她们那个国家是有两套官方语言的,一套英语,一套法语,法语占了%60,而英语只占%40。所以她有的英语发音带有点地方音。聊完后,我们便坐车返回宾馆。一路上,我都很兴奋。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还没有达到用英语与外国人对话的程度,也就很少开口。这次经验,使我信心倍增,也使我次日晚上的会议节目更有成功的把握。那晚,想着这些我特别兴奋,到十一、二点都还没睡着,实在忍不住,给Mummy发了几条短信,汇报我今天的情况,然后才安心地睡着。



第二天早上,我们到方岩游玩,这是永康的旅游胜地。据说金庸名著《天龙八部》就是在那儿拍的。为了节省时间,加上又下着雨,我们便坐上了缆车。方岩山很陡峭,树木丛生,有几座天然馒头形的山头。长年累月的水流留下了不同的颜色。我们到了山顶,看到有个牌子,上面写道:“天下粮仓观景处。”我们看到了粮仓两个字,便感到纳闷,山上又没有粮仓,怎么会有“天下粮仓观景处”呢?抬头一看,对面那座山上也有石头露在外面,山头的形状颇似粮仓。我想,可能因此得名“天下粮仓”。一路上,看到树上长满了野生草莓,Daddy告诉我这种草莓是可以吃的。我摘了一个,觉得很甜,便摘了满满一把喂进嘴里。吃得饱饱的,看到前面有个地方可以射箭,便让Daddy花了10块钱给我射十只箭,这箭是真能把小动物射死的。我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只射中了两只箭,而且只射中十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自己已经很满意了。



射完箭,我们便坐车去一家山上的饭店吃饭。那盘山路弯弯曲曲,也很狭窄,大卡车都无法跟小车交车。一到饭店,我便盯住了饭店养的母鸡,追的那鸡满院子跑。眼看就要抓到了,Daddy出来了,为这只可怜的鸡求情道:“这是正在生蛋的母鸡,你把它吓着了,它会好几天不生蛋的!”我听到这话便放弃追鸡,乖乖地回到我们的餐桌旁。刚开饭,就看到一只黄毛大狗慢慢地走过来,盯着我,露出可怜的目光,表示它很饿。我赶紧在餐桌上寻找它能吃的东西,看到有一盘螺丝,我灵机一动,拿了个螺丝,把螺丝里的肉全部用牙签挑出,后半部分给狗吃,前半部分给我自己吃。我心太急,一不小心便把螺丝上面的汁滴到了衣服上——呜呼哀哉!这可是我要穿着上台的衣服。可以说,这绝对是那条狗害的。



不久,服务员阿姨端上香喷喷的土鸡,我赶紧夹了一块骨头较多的鸡块,吃完肉便把骨头放到地上给狗吃。我还搜集其他人吃出来的骨头喂狗狗,这可使它开心得不得了,一直乖乖地蹲在我的旁边等着我扔骨头。那狗正吃得香,又窜出一条狗来,体积没有那条狗大,也没那条狗强壮,却想过来分享。可刚进门,就被那条大狗给赶了出去,显然它不希望有其他狗来分享。后来,我从服务员阿姨口中得知那条大狗并不是她们养的而是自己跑来的,那条小狗才是他们家养的。



吃完饭后,我们便下山,乘车去表演的地方。因为一天都顾着玩了,《新概念英语3》看都没看过一眼。在台上,我看到下面人山人海的,因为座位不够,还有很多人站着。先是贝贝朗读《新概念英语1》,贝贝自己来选课文,一个是33课,一个是65课。贝贝刚读完,台下就响起掌声。我向台下望一眼,所有的人都在鼓掌,连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奶奶也在使劲拍手。贝贝还读了《古文观止》、《论语》,而且还读得很好,一个错误都没有。这使底下的观众感到很惊奇,贝贝爸妈更是开心得不得了,他们为女儿感到骄傲。而且,贝贝只来了100天,从来没有表演过,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贝贝却一点都不怯场,很自信,有点像我小时候那样。贝贝表演完后就该我了,我主要是跟黑人阿姨对话。黑人阿姨先用英语作自我介绍,然后我用中文一句一句翻译她说的话,刚翻完,台下就响起了激动人心的掌声。我从《新概念英语3》中选了第六课读一遍,随后由黑人阿姨用英语向我问题,我用流畅的英语回答她。整个问答过程十分顺畅,我表现得信心十足,一点不紧张。台下有些人还拿着相机拍我们。我和黑人阿姨用英语聊完后,台下的掌声比之前的还响亮,所有人都使劲拍手。我表演完后,Daddy总结了一些教学实践,我们便下台了。后面的时间留给冯德全爷爷来讲演。虽说我们表演的时间只有半小时,但这足以让台下的观众大开眼界了。









我还接收了《永康日报》记者阿姨的采访。我们刚出门,Daddy被一大群家长围住,了解我们的情况。Daddy聊完,我们便乘车回到旅馆。第二天早上,我、贝贝、苏老师一起返回嘉兴。Daddy则独自留在永康讲课,今天才能回来。

(袁小逸\2009-5-25 1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9:57:33 | 只看该作者
永康之行纪事


5月22日,周五:下午三时许从嘉兴出发,苏老师驾车行三个多小时,抵永康。Baby父母开车来迎。与冯先生等吃晚饭,《永康日报》做东。饭后去一外语培训中心,该处一外教与Angella对话。稍后返东方宾馆,商定明日市政府礼堂会议安排。此次冯先生大型公益报告会,作为“永康日报欢乐社区行”活动,受到永康市民热烈欢迎,约700张入场券一抢而空,竟出现找关系以索取入场券者。

5月23日,周六:上午,Baby一家带着我们漫游胜景方岩,并在附近农家乐饭店吃午饭。饭后至Baby家小坐,又去其新建住家参观,一千平方米,四层。晚饭与冯教授、《永康日报》吕总编等一起吃晚饭。然后入场,七点许会议正式开始。《永康日报》今发出报道:今晚,让我们相约会议中心》

会议前半小时留给我们英语角孩子演示中英双语教学成果。先由刚满五岁的Baby出场。孩子非常自信,临场自己做主,先读《陋室铭》,接着又读《论语》,再读《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两篇,其中有第六十七课。在朗读和回答问题时,发挥自然而顺畅,举座皆报以多次掌声。Baby在其结束时,面对一片掌声,也伸出两个手指作V字状,高举头顶,情不自禁地表示为自己的表现而异常自豪。老外当场表示:“这么小的孩子,用这么好的美音,朗读得这么好,令人赞叹!”接着是十岁不到的Angella为该老外的英语自我介绍作口译,而后又朗读《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文一篇,并让该老外向她提问,两人即在台上一问一答,优美的英语,流利顺畅,持续约十分钟,举座皆惊。这个开场白效果非常好,使很多家长感到异常震撼而发出由衷赞赏。

从台上下来,《永康日报》记者围着Angella进行采访,Angella独立应对,自然而老练,我就干脆走开。事实上我也被家长和记者围住,无暇他顾。从各方面的当场反应来看,会议非常成功,很多人言谈中恳请我们去永康办学,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永康一直细雨不绝,但与会者挤满了市政府的行政会议中心大礼堂。会议结束后,仍有很多听众围住我们询问不止。也因为听众的要求,又安排我明日再讲课一次。约十点半,返回东方宾馆。雨仍在下着。

5月24日,周日:一早,Angella\Baby由苏老师驾车送回嘉兴。

上午在民主小学给家长讲课、答问,气氛很好。下午,听高院长、冯教授讲课。晚上,《永康日报》新闻部陈主任夫妇及孩子来谈,涉及此次活动及后续和后续合作的可能性。又言,下周报纸还将报道小逸。冯教授提议尽快将本人英语教学法拍摄下来制成碟片发行,考虑中。多位家长前来咨询并拟送孩子至嘉兴,亦有幼儿园老板来谈教学合作事。

5月26日,周二:上午送冯教授去萧山机场,中午在机场场土菜馆吃饭,送至安全检查口。然后坐动车回嘉兴,至翰林府第已下午五时。今《永康日报》头版发出报道:《永康爸爸妈妈热捧“早教之父”》并刊登我们在台上的照片。

http://www.ykrb.com/paper/html/2009-05/25/content_11466.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9:56:17 | 只看该作者
站着没关系,让我进去听就行



永康爸爸妈妈热捧“早教之父”







2009-05-25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  ■本报记者 王晓鸣 林群心



  实习生 徐敏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话当真一点不假。23日下午5时多,天空下着大雨,离本报“欢乐社区行——中国早教之父冯德全报告会”尚有一个小时,行政中心会议厅外就已站满了候场的观众。



  “就是站着也没关系,只要让我进去听就行!”……眼看讲座即将开始,这可急坏了一些未领到票的家长。



  近700个座位的会议大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也站着许多观众。



  冯德全教授一上场,便对中国传统的“苦文化”作了批评,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等,他认为现在应该提倡快乐成才、和谐成才。这一颠覆传统的观点,着实“触痛”了许多观众的神经。



  接着,冯教授从“人类要重新认识婴儿”、“两个生命要同时养育”、“两种语言要同步相似发展”和“把性格培养放在首位”这四大层面,展开了绘声绘色的阐述,激起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还认真地记了笔记。



  家长们还进行了现场提问,与冯教授热侃起了“育儿心经”。



  本报组织“欢乐社区行”活动,目的是不断地在读者和报纸之间,搭建体验快乐、传播思想的平台,让读者和报纸不断地交流、互动,使《永康日报》更贴近读者的心,从而不断拉近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http://www.ykrb.com/paper/html/2009-05/25/content_11466.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9:55:41 | 只看该作者
2009-05-23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  今晚,让我们相约会议中心



  聆听最前沿的早教公益讲座



  ■本报记者 王晓鸣                  



  



  “周六我本来准备带孩子到外地游玩的,但昨天我很幸运地拿到了冯教授讲座的门票,所以就立马决定改期咯!”22日,市民何女士说。



  不少拿到门票的读者也表示,为了孩子的成长,能在家门口听上一堂这么权威的早教讲座,牺牲一点休闲和玩乐的时间,实在算不了什么。



  22日晚,冯教授一路风尘仆仆赶到永康,为讲座做起了提前热身。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冯教授,可算是见到您了!”3名女士突然在宾馆大厅围住了他,追着他问长问短。



  原来,这是几位从仙居赶过来的家长,听到冯教授来永的消息后,驱车2个多小时赶到永康,瞧那份狂热劲,俨然就是十足的“追星族”。



  冯教授感动说,自己每到一地讲课,都会遇到一些不远千里赶来的家长,只是为了能和自己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我看了《永康日报》电子版有关讲座新闻后,深深体会到了永康父母对子女的那份爱意,以及对冯氏早教事业的信任,真的很感谢你们。”面对同样热情拥趸的永康市民,冯教授十分感动,欣然挥笔题字(如图)。



  今晚6时40分,令人期待已久的冯德全,要和广大读者零距离接触了。相信爸爸妈妈们的心都在砰砰直跳了吧。那么届时就请大家早点用完晚餐,提前入场噢。



  本报再一次提醒:会场谢绝孩子入场。另外,那些未能拿到门票的读者,如果真的对冯教授的讲座抱有热情,想认真听讲的,不妨到市会议中心会场外等候机会,届时主办方会酌情开放一些免费站票。
















http://www.ykrb.com/paper/html/2009-05/23/content_11415.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08:27:12 | 只看该作者
694张讲座门票一天发完
本报欢乐社区行·早教公益活动“抢”票火热
2009-05-22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  ■本报记者 王晓鸣                  

  

  21日下午2时,家住高镇小区的应女士走入金米兰幼儿园:“冯教授讲座的票还有没有?”“只剩7排的。”工作人员将票递给应女士。

  “门票是20日下午开始发的,到21日下午4时,分配200多张票已经全部发完了。”金米兰幼儿园的老师说。

  在位于南苑东路的宝贝计划母婴生活馆。一大早,大门才刚刚打开,市民胡女士就急匆匆来拿票了。胡女士说:“我是看到《永康日报》上的新闻,才知道冯教授要来永康的,我以前就听过他的大名,就怕晚了票被抢光,所以今天一大清早就赶来了。”

  “20日晚上9点多钟还有人来拿票,60多张票只剩下四五张了,刚才已经有几人打过电话,等一会就要被全部领光了。”该店负责人张小姐说。

  据梦特摄影工作室、全脑开发中心、佳得宝·贝因美母婴联盟华溪店等领票点介绍,领取门票的多为年轻的爸爸妈妈,甚至还不乏怀孕的准妈妈哩。

  截至21日下午5时,记者从各领票点得知,694张门票已经全部送罄,但仍不断有市民打进电话索要。对此,本报提醒那些未能拿到门票的读者,不妨到会场外等候机会,届时主办方会酌情开放一些免费站票。

  本报特别提醒:活动谢绝小孩入场。

  

(永康日报2009-5-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11:07:05 | 只看该作者
明日下午,我们英语角的孩子将应邀出发去永康。
同行者有Angella\Baby\Charlie三个孩子,由苏老师开车,拟于晚饭前抵达。
还有Charlie妈妈也去。

[ 本帖最后由 huge57 于 2009-5-21 11: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8:27:04 | 只看该作者
网友和专家热议早教
冯教授讲座领票火热

2009-05-2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  ■本报记者 王晓鸣                    

  

  得知冯德全来永作早教报告的消息后,许多读者、网友都忍不住了,纷纷给本报留帖,想谈一谈自己的“育儿心经”。

  虽然报上刊登了领票地点,但网友“风一”仍仔细地询问了入场方法。“我女儿快10个月了,像我们这样年轻的父母,在早教方面没什么经验,听这种相关的讲座还是很有必要的。” “风一”说。

  “风一”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父母一定要言传身教,灌输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早教是相当有必要的。

  网友“童话”的女儿已经6岁了,说起早教,“童话”也曾有过疑惑。

  “童话”说,以前吧,总感觉小孩子没必要学得那么早,不过现在看来早教也并不是件坏事。因为现在不比以前了,现在的课程比以前难很多,像孩子在幼儿园里多学点东西,等上小学了,接受课程可以快一点。

  应新水是我市城区教育辅导中心的幼教专家,有着十几年的幼教工作经验。

  “和许多城市相比,我市的早教事业还比较落后。”应新水直言道,近几年来,我市的早教事业一直得不到长足发展,早教机构往往存在着规模小、数量少、教育水平不高的现状。

  究其原因,应新水认为,主要是家长观念没有及时跟上。一些家长存在“急功近利”的观念:认为对0—3岁的孩子进行早教,效果肯定不明显,看不出孩子能学会多少东西。殊不知一个人的脑发育,有70%左右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而很多认识到早教重要性的家长,又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实行。

  “早教不是单纯地指学习什么课程、技能。而是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开发,语言、生活习惯的培养。而这些东西,虽然可能一时并不能显现出来,却是影响着孩子一生。”应新水说。

  领票正在火热进行中,爸爸妈妈们切记以下几个地点:

  1、金米兰幼儿园(高圳别墅区西大门),电话:87190293。

  2、梦特摄影工作室(中兴广场二楼288号),电话:83972427。

  3、宝贝计划母婴生活馆(南苑路33-2号),电话:87165565。

  4、全脑开发中心(丽州北路273号二楼),电话:87165880。

  5、佳得宝·贝因美母婴联盟华溪店(华溪东路101号),电话:87113489。

  


http://www.ykrb.com/paper/html/2009-05/21/content_11245.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05:12 , Processed in 0.08230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