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77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教育局副局长谈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2 10: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http://msn.ynet.com/china/view.jsp?oid=51226074&pageno=2

  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博士作客名家论坛——

  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式机械生产产品的木匠,他们能看出孩子适合雕出什么形状,懂得因势利导去培育,而不是不管什么树根,都采用同一种方法去砍削成长长圆圆的,过高考那个筛子!”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博士9日作客“名家论坛”,诙谐幽默地讲解子女教育成功的秘诀,令现场家长获益良多。

  培养人才:要应用反木桶理论

  “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田文江表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实质上并不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面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试能有突破吗?只有同一种类型人才,去比“分数”那才叫真公平。田文江指出,乐感好的人,学英语轻松;有数学天赋的人很多怕英语,为什么?因为人的大脑潜质有差异,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的天赋不同,成才的类型就不同。“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90%以上的答案:科学家、大教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这对吗?”田文江说,家长和教育界在教育实践中有严重的偏向,子女教育是在用体育上“训练专业运动员”的方式搞“全民健身运动”——即用“训练科学家”的方式培养“普通劳动者”,这样实践的后果是全体受教育者均受到 “运动伤害”。田文江称,家长要树立多元的人才观。人人都可以培养成才,但不是同一类人才;“蕃茄树上长不出苹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世界是由偏才创造的,所以在人才培养上要应用反木桶理论,太多家长只知道在短板上强行钻,却不知道在长板上多下功夫,将孩子的特长挖出、因才施教。田文江指出,少部分家长不承担责任,把孩子教育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学校,自己当甩手掌柜,这也是误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在子女成长的不同时间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教育“只能是零售,不能批发”!
  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田文江认为,人才种类多种多样,具体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个通用标准——情商与智商。一流人才情商高、智商高:二流人才情商高、智商不高;三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高;四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不高。田文江介绍,情商与智商培养的时效性不同:情商教育的时效性特别强,一般在初中以下完成;而智商培养则不同稍晚一点没有关系。他打比方说,把那些智商高情商差的学生比作是扁平状,而高考就是长方形的,符合形状的扁平状学生被筛子选进了,相反那些情商高智商不高的圆球型人才就被淘汰了,但目前85%到90%老板是没上过大学的,所以才出现“人才跟蠢才打工”的就业怪现象,这就说明高考定位有问题,错在这是选拔应试人才的标准。田文江反对把上名牌大学、考上状元作为子女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生是个万米长跑,讲究终身学习,有些家长在应试教育下拿鞭子拼命抽着孩子用 100米冲刺速度跑1万米,过早把孩子潜力用尽了,后来的9900米也就跑不动了。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无奈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亲子关系:装穷、装笨、装弱、装病

  要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不要把财富留给孩子。他认为在教育下一代方面,好多人溺爱、盲从不如狮子、老虎等动物。

  他提议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有“四装策略”:一是装穷,防止孩子成为败家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都不会去珍惜,让他用自己双手创造,小时候吃点苦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要使孩子成为精神上的富翁,不要成为物质上的富翁。”装笨,就算家长知道题目的答案,在孩子面前也要说不知道,让孩子独自解答,做出来了要表扬孩子,做不出来可以对孩子加以鼓励,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装弱,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与责任感。装病,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也是人,也会生病,让他动手洗洗碗,下面条给你吃,培养他的爱心与感恩心。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feifeilove + 1 + 1 我很赞同。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学习一下。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学习一下。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5-18 16:38:3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局长这个蠢材,执行一些愚蠢的政策,我该抱怨还是庆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5-17 19:43:3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教育早就是这样的怪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5-13 21:44:33 | 只看该作者
有些做法是本末倒置.学生的分数都成了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5-12 17:53:13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局长就是胡联系,所谓数学好的英语就困难完全是无稽之谈。

倒是很多英语好的,数学不太好是真的,就是因为理科学不好,才会改去学文的么。

至于状元统计,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统计的,我比较难相信他们有能力统计到那么多年里,高考状元的去向。这是很难的事情。

不过确实中国的很多优秀人才,全为美国培养了。

在中国成为杰出人物,可惜考的不仅仅是智力。如果经商就需要胆大,不敢做违法的事情,那基本不要考虑可以发财。如果要当官,必须脸皮厚。如果要搞学问,那先要学会作假。……

其实在中国想要做杰出人士,真的挺难的,所以大部分的人只能做比较优秀的普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5-12 16:42:5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对孩子不能装穷,在物质上经常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反而物质欲望非常强烈,当然,如果能促进他日后自己去争取,倒也是一件好事,可是一个物质欲很强烈的人通常是不快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5-12 16:16:3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田副局长有些观点本来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发挥长处,比如终身学习。

不过家长站在什么角度看这个问题,就会导致做法上的极大不同。就像我看到木头在另一帖提到的论坛三派一样,其实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前十几年的生活,不过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5-12 16:10:4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觉得状元们的整体情况都不错啊,挺好的。分明就是正面教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5-12 15:09:47 | 只看该作者
1993四川理科状元是老婆的同学,先在米国当教授

表里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5-12 13:45:0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大学同学很多个高考状元。

LG的同学也有许多高考状元。

这些状元的共同特征:记忆力强,理解力强。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0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2:38 , Processed in 0.078580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