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62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语言的角度谈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3 17:3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代以来,我国存在着两套语言体系,一套是文言文,一套是旧白话。
《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伟大的小说都是用旧白话书写的。

五四运动开展了白话运动,打倒了文言文。这时,五四先驱,胡适等人
推广的是一种新白话。这种新白话与旧白话不同。

新白话比较欧化,几乎没有之乎者也,与文言文割裂得非常厉害。
而旧白话显然保留了不少文言文的特点,语言比较简练,雅致。

像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张爱玲这些文学大家都是用旧白话写作。
当时,五四运动之后一直到解放前,在民间广受欢迎的是旧白话,
因为这种语言比较符合当时人的口语特征,也有许多通俗小说迎合了
他们的需要,像鸳鸯蝴蝶派的领军人物张恨水的一些小说。

新白话的使用者多是一些新派知识分子,有人说当时中国用这种语言的
也就是一万多人。这种语言大量引进新词,大量翻译西方的作品,
离文言文越来越远,与中国文化传统也离得越来越远。

甚至可以说,这种新白话就像西方语言的汉化版。

解放后,新白话靠国家力量获得完全的统治地位,而旧白话则完全
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在海外华人中有一定的遗存,像金庸的小说,
用的就是旧白话。

我们语文课本里的所有作品,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几乎都是新白话
作品。旧白话作家完全被排除出了语文课本。

经过几十年这种教育,我们的语言已经完全与传统割裂,
成为一种没有根基的语言。

这种语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文学性较差。
许多新白话的代表作家是被捧起来,树起来的,
他们的文字并没多少美感。被捧得很高的写《荷塘月色》的朱自清,
说实话,水平跟周作人这类大家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至于杨朔这类散文作家,语言造作矫情已经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有人看到这个问题,想让孩子多读经书。但这种方式很难帮助
提高孩子的语言美感,因为他读的古文只是一种文本,在现实中早已
消失了,不像旧白话,当时有深厚的群众土壤。所以现在必须得承认现实。
走回头路是不可能了。只能开创新路。在新的高度上重新发掘汉语的美感。
好在,文学作品除了语言之外还有智慧这个层面。

所以,在孩子写作时要把目光主要放在孩子思想的表达上,
看看孩子的灵气,灵感,创新,创意,想象力。

别在语言上纠缠,什么修辞手法,写景方法,借物喻人表达主题之类。
更不要去刻意模仿课本里那些范文的写法。

语言水平达到文从字顺的标准就可以了,关键是思想的传达,情感的真切。
对有志于把孩子培养成文学人才的朋友来说,孩子越白纸越好,
被沾染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反而会破坏孩子的语言审美能力。

等到将来,孩子的智慧达到一定层次,生活积累到一定层次,也许会开创出新局面。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精品文章!
jjnbu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6-17 23:43:2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说呢,任何事情都是适可而止的吧?总掉书口袋不好,但是一味排斥经典,也是不够理性的吧?比如成语、诗词、名句,多少年来提炼出的精华,就因为不够白话就被否定了吗?

且看你对作文的要求:文从字顺,这四个字表达了多少含义,没有大量阅读经典古文的积累,是不会想到用这个词的。

你说:“等到将来,孩子的智慧达到一定层次,生活积累到一定层次,也许会开创出新局面”,我举个反例:

很多目不识丁的老人,他们的智慧和生活积累都很多,但是未必能清晰顺畅地表达,而他们的孩子经过文化的熏陶,才使他们的智慧思想得以传播。比如林清玄,他的文章感动和安抚了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读者,而其中很多内容,来自他父亲----一个台南纯朴农民的人生感悟。没有他清晰而优美的表达,我们哪里能看得懂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5-18 15:06:40 | 只看该作者
是呀,请专家帮忙推荐,能够实际提高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文字的书籍。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5-5 21:43:33 | 只看该作者
请老易推荐一些具备提高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文字的读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5-4 15:0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颀颀妈妈 的帖子

林清弦的读得少。比较喜欢余光中。

从前有本杂志《台港文学选刊》,看了不少港台的文字。老实说,是比这边的创作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5-4 15:0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huhututu 的帖子

当代作家的散文, 我还是喜欢看台湾作家的作品.
读书时最喜欢的是三毛,现在最喜欢的是林清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5-4 14:49:12 | 只看该作者
基本上认同楼主的观点。

不过散文里也有好的。汪曾祺的就很不错。不过据说也是旧白话?

但我看是大白话。 把口头语言写进文章还这么好看,汪曾祺的散文就是给我这种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5-4 00:05: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5-3 22:03 发表


多看一些能够实际提高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文字。


赞同!
好比咨询公司的报告,包装精美但也许言之无物。
反倒不如一些草根论调更给人启发。
语言不过是沟通工具,具体的内容才是灵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uyangchen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5-3 23:38:13 | 只看该作者
写文章就是一种生活的沉淀积累,,,,,,我一直就以为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孩子多不善于写文章,就是没有独立的思想,写文章老师就是强调多观察,其实最关键的是多思考,,,,,,

不过,语言也是很重要的,这个语言的培养就要依靠多阅读,提高语感,语言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5-3 22:36: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5-3 22:11 发表
优美的文字不是没有,我在网上就看到过很多真诚、优美的文字。
只能说现在官方的审美标准有问题。


需要把这些真诚优美的语言挖掘出来,
编入孩子们的教科书,然后逐渐形成新一代的语言审美文化。
而不是现在这样,仍旧逼孩子学习那种不成熟的,
半截子的,既缺乏旧白话意蕴,又缺乏当代审美情趣的语言。

而且现在缺乏一种标准,就是找到那种真正美的语言。
现在文坛上的名人,大多来自文革时代,
他们的语言或多或少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新一代的语言大师可能还在成长中。
但大师的语言应该是来自生活,取自民间,是新鲜的,纯真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qqyou + 3 + 3 你说的太对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13:49 , Processed in 0.149880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