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58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献给生于70年代的人~回忆版(感人和怀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7 08:5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于70年代的人——我们的岁月就是这样流走的,,,  <img src="http://www.imagestation.com/picture/sraid126/paf9794dac97238ac4b69feac3fecb7b1/f7f7b2e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www.imagestation.com/picture/sraid126/p820e9ebdd3a9839cc6a90f8dfd876535/f7f7b2e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www.imagestation.com/picture/sraid126/p195a7f487fe383b4a5100b0d742dc850/f7f7b2eb.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2004年了,生于七十年代的这拨人,最大的三十四,最小的也二十二了。做为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随手间记下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要不,再过几年,恐怕会忘记~~~ 收藏有二十本以上的小人书,看过五遍以上《少林寺》。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唱过“七大马力十大神力啦啦啦铁臂阿童木”。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小时候记得的是花仙子、蓝精灵。推铁圈、吃小豆冰棍、看过五分钱一场电影。用泥巴做过炮楼,学着小兵张嘎点燃用废笤帚玩过火把,自己生火,烤过土豆地瓜。拍方宝,集烟纸,缠炮线,用铁丝、皮筋做纸弹枪,拿报纸做风筝。 城里出生的家中兄弟姐妹一般二到三人,农村的稍多。大的不爱带着小的玩儿,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着欢跑,小的在屁股后面哇哇哭(七十年代前期出生的应该印象深刻点,偶是后期的) 作文里用得最多的词是“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后来多改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类。男孩玩斗斗鸡、粮店、打山救火,女孩子跳皮筋、男孩女孩一般不在一起玩儿。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张行的《迟到》,朱晓琳《那一年我十七岁》。 后来是费翔和齐秦。 看港台录像、玩电子游戏、跳霹雳舞、听摇滚音乐,都痴迷过。腰里别随身听,西装和太阳镜上留着商标。 听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七十年代末的大多听的 ,是劳模的报告。) 不管是否传阅过,至少知道手抄本的《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搜过书包,查有没有手抄本。 用铁锹或板砖打过架,后来改用匕首和马刀,最不济也要装着家里的旧菜刀。打架以恫吓为主,人数上占优时是非打不可的。谁要进过看守所或审查站,彻底成了没人敢惹的主儿。 在课桌上刻“三八线”及书法,用粉笔在墙上写:“某某是傻瓜。”谈恋爱好象比哥哥姐姐们容易。 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帮父母排队抢购过冰箱彩电洗衣机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因为怕涨价。 看过《寡妇村》,学会了说“少儿不宜”。 让港台和日本电视连续剧迷住过,喜欢过翁美玲、山口百惠、霍元甲和许文强。 小学打乒乓球,初中打排球,高中打篮球,大学踢足球。 读过金庸古龙三毛席慕容北岛汪国真王朔钱钟书张爱玲,最后还是发现小时候的连环画印象最深。 <img src="http://www.imagestation.com/picture/sraid126/p034ade88fd73067d1ab42484eb2f7481/f7f7aae8.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www.imagestation.com/picture/sraid126/p93166c55d989c0da18defdf80133e535/f7f7aada.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www.imagestation.com/picture/sraid126/p0f408ca77821cf320022dde9bef21b00/f7f7aacc.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干过传销、卖过保险,至少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有人从事过这一活动。不大为长工资或下岗之类的事烦心,常常为不能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而苦恼。 中英谈判成功的时候还觉得很遥远,一转眼香港已经回归。 传闻过“一九九九世纪大劫难”,并平稳地度过了世纪末的最后一天。 生于70年代的电视剧 先是《霍元甲》,接着是《陈真》、《霍东阁》,还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一剪梅》,《冰点》,《昨夜星辰》最有名电视剧的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 《上海滩》播映时是万人空巷,一时间好象每个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脖,也不管是什么季节了,黑色的风衣也随处可见。使劲学文哥~~ 《射雕英雄传》可以说影响了很多人--至少是一个阶段的人生。他绝对称得上一个文学家。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那部电视剧更具影响力的了。翁美龄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 等我上了中学,对武打片的兴趣就不那么浓,开始喜欢看《义不容情》、《流氓大亨》一类的港片了。那时的家长和老师大多不许看电视,尤其是港台的。其实我们最早的伦理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港台电视剧里学来的。反观现在国产电视剧,模仿港台,打打闹闹的那套学来了;发人深省,启人心扉的倒没有了。 生于70年代的衣服 海军装: 那时候最常见的就是女孩子白衣篮裙,男孩子就是白衣篮裤,有点小资风范的就是在衣领下面加上一条“舌头”,更精神的做法是在肩上缝上两个肩章,俗称海军装。每次被迫到医院拔牙打针之类的,心怀叵测的医生看见这种衣服就开始借题发挥:“小海军,很勇敢吧?一定不会哭,一点都不疼……” 马海毛: 这是一种风靡一时的毛衣材料,大家都记得妈妈们边看电视边运指如飞地织毛衣吧?蝙蝠衫: 那是那个时代很拽的时装,常常在理发店或者门市部的门口上看见若干个穿着这种衣服的脸蛋上两团红扑扑的腮红的明星照,所以,要是第一个穿这个衣服去上课的女孩子,走进教室的一刹那一定会很不好意思的溜到座位上。罗卜裤: 主要是男生穿,是对喇叭裤的反其道而用之,上宽下窄的一种裤子,上面要够大才行,越大越拽,裤腿一律的收紧,很帅的两手插在裤兜里,吹着口哨走来走去,老师们当然都认为这种装束是走向堕落的第一步。现在打晕我100回也不穿了~~~ 暂时就想到这几个,抛砖引玉,大家还想得起什么? 生于70年代的广告 那时侯电视台少,也就中央台和地方省台,电视制作水平挺低,广告也很少!有个收录机的广告:一个摩登青年(那时侯的摩登青年)带着耳迈在那里随着音乐扭动,音乐是:“燕舞,燕舞,一起歌来一片情……!” 有一种洗发膏广告,(现在叫洗发水),一个小女子穿着飘逸的长裙荡秋千,温柔的歌声传来:施美施美,使您更美…… 佛山牌鼻炎康:大家轮流打喷嚏,然后一个女士说,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 肠虫清,一个女同志来问,有制蛲虫的药吗,卖药的老头神秘的一笑:两片!又有几个人来问,有制什么什么的药吗,老头也是伸出两个手指头,两片!大家都跑过来异口同声的问,都是一种药啊?然后旁白就开始发话,说的什么记不得了。 还有,唱:威力,威力洗衣机!然后旁白: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真不知道什么叫够威够力。 哈哈~~~更多的省台和地方小台的广告就是兰色的背景下,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打字声,由播音员念着什么什么省优部优国优,然后(尤其是地方小台)就开始放港台的的武打片。 还有什么,好象还有好多,记不得了。 I …… I…… I ……was born in 1977 toshiba,toshiba,现代的“都死吧” 万家乐,乐万家 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正义的来福灵、正义的来福灵,一定要把害虫杀死、杀死! 人类失去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呵呵,现在做大了~~厉害~~~~好象有一个饮料的广告这样的:一群人身着运动装跑出来,嘴里嚷嚷:“奥林世界的饮料,饮料世界是奥林” 当年小霸王学习机广告很不错,你拍1,我拍1......小霸王出了486,你拍7,我拍7。新一代的学习机,你拍8,我拍8,打字学习顶呱呱,你拍9,我拍9,21世纪在招手,在招手,我只记得从7开始的,呵呵。 小芳第一次约会就选用“爱丽丝”全套化妆品。 (一女子卖弄一番,走前到镜子前闭了只眼) “嘘,爱丽丝”(P,眼泪水。呵呵,这是我们班同学加的) 央视一个冰箱广告:每当我看到天边得绿洲,就会想起“东方--奇诺瓦” 冷酸灵牙膏 牙疼不是病 疼起来正要命!牙疼牙疼(好几个画面有冷热酸甜) 太阳神的广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 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今年20,明年18quot; “永芳F珍珠膏,我的良伴,我的知己。” 还记得这一个吗?-----手拿拂尘的太上老君对着一扇门挥了一下,门开,一团烟雾中本应出现的炼丹炉变成了一台现代化的机器。老君大惊,忙问“此乃和物?”画外音;F110柴油机! 偷去吧--,偷去吧--,新时代的东芝! 还有一则很经典的广告相信很多四川的朋友都有印象,是一则讲酒的。当然还是用四川话说“月儿明,月儿亮,月光照在酒瓶上。曲洲酒好没法说,不喝恩是睡不着。酒香飘进月宫里,嫦娥闻倒好欢喜。嫦娥姑娘下凡来,恩要和我喝一坛,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呵呵忘词了)嫦娥逮倒不放手干脆下凡不要走哦哈哈记住一定得用四川话读才有味道哦。施美施美,使你更美。 杨振华851 代表全体职工特点播二十集香港电视连续剧......(第三次重播) 我不打针,也不吃药,我要喝银黄口服液 场景一:一老头心脏病发作要倒,有人拿瓶油给他嗅一嗅就好,叫什么速效救心油。小时侯经常给人模仿这个广告,现在已经记不得词了。 场景二:一归国华侨样的中年男人对售货员说:小姐请给我来十只洁银牙膏,小姐问:先生,你为什么一次买这么多,先生回答:洁银牙膏好,在香港却买不到……不知道有没有香港人看过这个广告。 一个密探提着一个考克箱在日落时分来到桥头与人接头。 那接头男子神秘万分的问:“带了吗?” 密探点头“带来了”。潇洒的打开随身携带的考克箱。--(晕)拿出的竟然是佳宝九制陈皮。 天降红萝卜与小白兔,小白兔欲咬萝卜,突然捂腮)哎哟哟,牙齿疼得好厉害啊!(举镜子)原来是牙细菌在捣乱!没关系,我用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来对付它!(一顿捣鼓,嘴边涌出泡沫一大堆,再举镜)牙细菌溜走了!(萝卜给三两口吃光,然后小白兔举叶子示人)@#$%^%^^amp;*$##后面的记不清了! 美岭--(男声),阿里斯顿--(女声) “嘿,大家好,我是陈真,这是我的好朋友陆大安,我们都用“爱德牌”电饭锅”(需用广东普通话) 一女在洗卡其布的确凉,一男的乘木排漂下来,木排上放一洗衣机,“秀兰,看我给你把啥买回来了.....双鸥牌洗衣机(女)!”女笑着炫耀说“嫂子,以后洗衣服到咱家来”。 “岁月不饶人,青春无价宝,但求常拥有,永芳珍珠膏”。 ,,,-------------------------------------------------------生于70年代的感想生于70年代初的人,一只脚跨在传统里,一只脚跨在时尚里,徘徊在水与火的边缘,生活好象迷失了方向,对于未来总不知该何去何从?几许自豪~几许遗憾~偶们要懂得珍惜!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含义。生活在继续,无论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都要勇敢的去面对~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生活,无论它让我们跨越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中国或者历尽风雨AND灿烂!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9 金币 +19 收起 理由
20zoo + 2 + 2 真好哇!
tianqunping + 10 + 10 我好喜欢。。。
行至水穷处 + 5 + 5 老帖子了,但是还是好看:)
wangwjk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4-26 08:31:5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回忆得那么清晰,俺也使劲想想,不能辜负了70年代呢
刚开始看电视,当然最深刻的就是霍元甲,黑白滴电视多,万人空巷,都挤到少数人有电视的家里去看。排球女将楼上说过了。还有血疑,庄园之梦啥的。
广告。。。除了前面说过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俺是21世纪才关注广告滴,如今想来,过去的广告虽简单,起码比现在满电视充斥的医药广告好多撩~
收录机也是抢手货。俺们家的录音机从小被俺折腾,整天给自己讲故事,那时喜欢听电台。还偷偷听美国之音来着。
缝纫机家家都有,自制衣服也不少,扯布也是时髦事,还有布票来着?
百货大楼一般都有,大家都到百货大楼买东西,比现在的超市牛多了。人家售货员爱理你就理你,不理你就边上去。
糖果啊糖果,比起现在可是便宜多了,俺也集过糖纸来着。
还到处有冰室。
男女生有三八线。相互说话的风气比60年代生人好了,但是一般还是到初中才有小纸条:)

回忆是支伤心小箭,就先伤心到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4-26 01:30: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kyye 于 2007-4-25 21:09 发表
粮票可以换鸡蛋,估计80年代的没用过

我记得的最初的粮票是一两票换4分钱,后来贬值到一两票换2分钱。自打俺和妹妹都上中学后,粮食定量都变成了32斤/月,粮票用不完,而且粮店的米不太好,老妈就把粮票换成钱,然后用钱在市场上买好米吃(不过这是到了80年代的事了)。当然,用粮票换鸡蛋也是常有的事。

粮票换钱还得看是什么粮票,市的粮票和省的粮票乃至全国粮票价值是不同的。

记得七十年代我们这里10个鸡蛋是8分钱(当时鸡蛋俺们这儿都是论“十”卖的,都是用一种竹编的长方形的篮子——上面有盖,里面铺着稻草,由农民提上街卖的。那时还没现在常用的塑料食品袋),相当于一斤米的价格。到了八十年代后(大概是83年吧)米价就涨到一角三分一斤了。

[ 本帖最后由 蓝弟弟 于 2007-4-26 01: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行至水穷处 + 5 + 5 记得好清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4-25 21:09:27 | 只看该作者
粮票可以换鸡蛋,估计80年代的没用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蓝弟弟 + 5 + 5 是啊,70年代的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4-25 01:12:1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看着好亲切啊,尤其是"生于70年代的广告"那节,看得哑然失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4-24 22:46:32 | 只看该作者
当时万人空巷看的电视还有最初的《排球女将》,至今仍记得“晴空霹雳”;个人最喜欢看的是《大西洋底来的人》,喜欢麦克·哈里斯戴着墨镜的帅气!83年还在福州买了两本《大西洋底来的人》的书。后来看了《加里森敢死队》,咱就开始在学校的大楠木树上练飞刀,可惜这电视剧后面的几集停播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独孤求败 + 2 + 2 有幸生在同一年代, 握手
云起 + 5 + 5 回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4-24 22:38:26 | 只看该作者
刚开始打玻璃弹子,后来老师不断收缴,钱钱吃不消了。俺们高三进化到打石子,反正石子遍地都是,老师没收了俺在地上再捡一个石子继续玩~~~

纸炮其实很早就有了,在一种卖鱼钩鱼线橡皮筋的小摊上卖的,一版上大约有二十个红色的纸炮,夹在双层的纸中。俺们用来做木头枪上用的,还有一种玩法是用子弹在弹底侧面锯个口子,在子弹壳上端钻孔,系上布条,把纸炮塞进侧面的口子里后,把子弹扔上天,掉下来时,子弹头缩回弹壳里,砸响纸炮。

玩链子枪嘛,咱们修炼到用三轮车的链子来做,看起来比自行车的链子威猛多了!

当初的广告都是“实行三包、带办托运”的。印象深刻的是新闻联播之后的小日本的“铁达时”表广告。不过在国内广告刚起步时,电视里曾播放过国外的广告——但并不是作为广告来播放,是作为一种节目来播放的。记得其中之一是个小男孩在给别人擦皮鞋,最后小男孩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三个小伙子远去——牛仔裤广告;还有一个是两只蜗牛在箱子上爬行——是个胶水的广告。

[ 本帖最后由 蓝弟弟 于 2007-4-24 22:4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云起 + 5 + 5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4-24 20:11:39 | 只看该作者
只记住了曾经偷摘过人家的李子,给发现赶了个半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4-24 15:00:04 | 只看该作者
70年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4-24 13:58:45 | 只看该作者
同感, 同感, 我是70年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10:12 , Processed in 0.092361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