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82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要重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1 20:4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要重本。
何谓本?本者,主干,本源,精髓。


相对于铺天盖地的“课外辅导”、“同步练习”、“真题训练”,薄薄的人教版免费教材就是本;
相对于热衷于补短修长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请家教、家长亲自上阵,学校教学、课堂学习就是本。
相对于我们费力劳心下载给孩子听看的袁阔成说三国演义、小鲁讲历史,三国演义、史记原著就是本。
相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孩子的身体、性格、心理的培养和塑造可能也是本。这个有点大,不多说。

为什么要重本?
原因不外乎:本是最经典的学习材料。以教材为例,尽管多有诟病,但教科书是经过几十年检验的权威,教材的编写也是集大家之成。
本是最有效的学习材料。更是应试考试点最密集的地方。孩子精力有限,搞题海、书海,可能也能达到效果,但绝不是高效的方法。以我学习高等数学的经验,只要把书本上的例题吃透了,后面的习题做好了(那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就孙猴子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
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有人说过,课上15分钟,课下一个小时都补不回来。
同时重本也是最经济的学习方法。现在的各种辅导班和辅导材料,很多粗制滥造,追求利润,性价比不高。
总之,要重本,在吃透本本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提高速度,开阔眼界,扩展知识。

一孔之见,欢迎拍砖。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4 金币 +24 收起 理由
happy_99 + 2 + 2 精品文章!
hq1966 + 10 + 10
细数阳光 + 2 + 2 我很赞同。说出了俺一直不敢说的话怕拍砖
天堑变通途 + 10 + 10 与俺心有戚戚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3-22 19:50:19 | 只看该作者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一直是俺坚持的原则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学校做不到
家长也做不到
那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别给限制那么多条条框框
取长补短往往短没补上
反而长变短的例子可是不胜枚举
如果无法齐头并进
还是坚持扬长避短
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不可能面面俱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3-22 16:15:59 | 只看该作者
和女儿说了“满招损,谦受益”,我说孔子这么下了结论,但为何如此,孔子并未说,需要自己去琢磨。

我认为学校教学效果差别不会太大,而家庭辅导性教学应是其不可少的补充。学校教学很重要,因为即使老师教的不对不好,它也提供了批评的靶子——然而这只有在家庭辅助性教学存在时才会体现出来。就家庭辅助性教学而言,如果家长无时间做到,可请家教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3-22 16:05:36 | 只看该作者
而且学校教学的课后作业,开放性的地方,如果有家长指点,做出的质量会更高,对孩子从而也就是一个顺带的学习机会,而所花时间和他们自己完成是一样的。比如刚才女儿做作业,题目中提供了萧伯纳的两句名言,让学生读后再写自己知道的文豪名言,女儿写不出来,我让女儿写了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女孩子,需要培养的更大气一点,所以我说了这两句。

还有一题也不容易。让学生谈谈对“自己取得了再大成绩也不应自满,也应平等对待别人”这句话的看法。女儿问到我,我就说答案实际要表达两层意思:一层是,自满会减小继续学习的动力;第二层是,自己的成绩不是轻视别人的理由。前一层似乎还应该谈到孔子说的“满招损,谦受益”,还没来得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3-22 16:03:14 | 只看该作者
找不着北。。。。啥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3-22 14:08:36 | 只看该作者
课本和课堂教学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占用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从这个角度讲,让课堂教学所花费的时间取得收获,就变得很重要。换言之,也就是在上学的日子,课堂教学花费了孩子学习时间上的机会成本的2/3以上,因此你还能说课堂教学不重要?我想这不是课堂教学是“本”的问题,而是你不得不去课堂,而去课堂就要尽可能让机会成本获得收益的问题。坏的老师,如鲁迅所说,就是在谋财害命,因为他们在浪费学生时间;好的老师,如麦克卢汉所说,就是节约学生时间的老师,因为经过他们的点拨,学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吸收更多的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3-22 13:24: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3-21 20:45 发表
学习要重本。
何谓本?本者,主干,本源,精髓。

相对于铺天盖地的“课外辅导”、“同步练习”、“真题训练”,薄薄的人教版免费教材就是本
相对于热衷于补短修长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请家教、家长亲自上阵,学校教学、课堂学习就是本
相对于我们费力劳心下载给孩子听看的袁阔成说三国演义、小鲁讲历史,三国演义、史记原著就是本
相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孩子的身体、性格、心理的培养和塑造可能也是本。这个有点大,不多说。

为什么要重本?
原因不外乎:本是最经典的学习材料。以教材为例,尽管多有诟病,但教科书是经过几十年检验的权威,教材的编写也是集大家之成
本是最有效的学习材料。更是应试考试点最密集的地方。孩子精力有限,搞题海、书海,可能也能达到效果,但绝不是高效的方法。以我学习高等数学的经验,只要把书本上的例题吃透了,后面的习题做好了(那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就孙猴子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
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有人说过,课上15分钟,课下一个小时都补不回来
同时重本也是最经济的学习方法。现在的各种辅导班和辅导材料,很多粗制滥造,追求利润,性价比不高。
总之,要重本,在吃透本本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提高速度,开阔眼界,扩展知识

一孔之见,欢迎拍砖。 ...


你说了好几个层次的本,

一是从学习对象的角度,认为课本是本,
二是从学习方式的角度,认为上课是本,
三是从阅读对象的角度,认为原著是本,
四是从全面教育的角度,认为素质是本,

你这几个本里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对的,

课本是本是相对的,上课是本也是相对的,
我就从来没有以课本为本,上课为本,
课本只能说比较重要而已,谈不上本。
教学大纲才是本,考试大纲才是本,
高考题目才是本,

围绕着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高考题,比课本更好,
更有效的材料多的是。

而上课,也只能是重要。跟自学是同等重要的。
当然,如果遇到非常好的老师,上课就非常重要了,
但是,如果老师乏味,就没必要以课堂为本了,
这时,最可靠的伙伴是自学能力和一些不见面的老师,
各种参考资料。

原著是本是有问题的。因为儿童缺乏这种认知能力,
这话讲给大学生还差不多。

素质为本是对的。不需多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2 + 2 精品文章!老易分析透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3-22 12:23:56 | 只看该作者
解毒的这种“毒”,毒性往往虽然不大,但经常身受,也就慢性中毒,孩子变得比较诚惶诚恐……很多情况下就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举个纠错的例子。这个在儿童英语版块说过的。苏教版语文应该是二年级“读读背背”选了出自孔子的“温故知新”这个成语,不可谓选得不够“本”,但女儿的老师将这个成语的意思解释成了“温故+知新”,也就是复习点旧的,学习点新的,而不是解释成“由‘温故’而‘知新’”。这个地方家长的纠错就很重要。我还不算很细心,偶然得知女儿的老师说错了,老师还是省级优秀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3-22 11:13:14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个,要看孩子的特点。比如楼主说:“相对于……家长亲自上阵,学校教学、课堂学习就是本。”这里我想说的是,即使对听课习惯和课堂学习习惯十分好的孩子,家长的补充、弥补、互补、解毒或纠错性的辅导也是很需要的,只是其数量可能就少不少。如果孩子听课习惯和课堂学习习惯不佳,则家长的这种投入就很需要,越是不佳越是需要。但家长要能做到可以做补充、弥补、互补、解毒和纠错性的辅导,那就需要家长的水平超过学校老师。(什么是解毒?比如孩子在课堂上“尽管”的“尽”音调读错了,很扫兴,你就要跟他们说这是无关紧要的知识;再如老师要学生说“展示”的近义词,孩子说的和老师的答案不一致,老师说孩子说的不对,你就要和孩子说,认为有很固定的近义词的想法并不是很好的想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2 + 2 赞同对家长的要求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3-22 11:00:28 | 只看该作者
感到楼上说得很好。不同的目的能得出可能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17:14 , Processed in 0.080640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