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252|回复: 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教育以差生为中心,中国教育以优等生为中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0 16:3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以前讲过这个例子,现在我再重复一遍。

有一天我在纽约坐公共汽车,车到站了。这时司机从车前走到车的后部,
按动一个装置,后面的车门就变成了一个小型升降机,一个坐着轮椅
的残疾人进入了这个升降机,然后一顺,轮椅直接到了街上。

整个过程花了两三分钟。这场面很温馨。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时间被耽搁了。

这个例子说明,在公共汽车这个小型公共场所,美国人是以弱者为中心的。

其实,不仅仅是公共汽车上,以弱者为中心,是这个国家的共识,
强者要学会等待,要学会忍受弱者带来的不便。

在美国教育上,同样也体现了这个思维。《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实际上
是对这个社会共识进行了法律上的确认。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整理美国老师的教案,翻译美国的课程标准,
研究美国人的教材。由于起初,我并没有把以弱者为中心这个想法与教育结合
起来,所以有时候觉得美国教育有些繁琐。比如,讲一个简单的加法,
要用到大量教具,还有各种图表。先从直观教起,然后逐渐抽象,不厌其烦。

这种方法,本质是让一个抽象思维最弱,智商程度最普通的孩子也能够
理解所学的内容是什么。或者按照布鲁姆的说法——掌握。

即便如此,还不能掌握怎么办?那就等等。等孩子更加成熟起来。
所以许多在中国的差生到了国外摇身一变成了优等生,这并不难理解。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聪明,这种教法效率太低怎么办?
有一些学校进度快些,可以去那种学校,有些学校有专门为这种孩子开设的课程,
也可以去参加。还可以去补习班,请家庭教师。

对于太聪明的学生,美国人的思维是这样的,你本来已经很强了,
为什么还要把有限的资源给你?

我们国家的思维是这样的,太聪明的学生是国家的财富,赶紧选拔出来,
搞国家建设需要大量人才。

这种思维,是一种国家主义的强国思维。改革开放以后就已经不合时宜了。
大量这种太聪明的学生,享受了国家的资源,最终却跑到国外,成为其他
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我高中同学理工科的前十名几乎都在国外。

恰恰是那些排在后面的,在为这个国家做着贡献。

公共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服务于供养他的纳税人。现在,占人口多数的
纳税人的孩子竟然在学校里受尽歧视,被贴上差生的标签,
而他们纳税的结果就是供养那些占少数的尖子生,优等生,
这显然是十分不公平不合理的。

何况,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给弱势者更多的关照应该是一个
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现在我们不仅没有做到关照,反而歧视,
淘汰之。这显然是十分不正常不合理的。

如果儿教论坛能选人大代表就好了,大家不妨投我一票。
我会给出这样的提案。通过一个类似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律,
公立学校的考核以不让孩子掉队,也就是消灭差生为指标,
而不是以升学率,拥有多少尖子生为指标。
私立学校也要纳入这个考核体系。
我们不是有义务教育法吗?正好可以与义务教育法结合起来。

用这种方法,最大限度消除了目前存在的恶性竞争。
对于弱势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给了他们思维成熟,身心成长的缓冲期,
对于尖子生来说,也可以利用这种宽松环境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
当然,肯定有许多家庭不满足自己孩子的聪明脑袋被耽误。
像日本,韩国那样,聪明学生大量去读补习班。

这没什么不好,学校里轻松,校外搞搞补习,总比把学校变成一个巨大
补习班强得多。起码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喘口气。至于上补习班多花了钱,
会让一部分家有聪明儿的家庭利益受损。这也很正常。

这种教育安排让少部分家庭利益受损(完全能承受),
而受益的是绝大多数孩子和家庭。完全具有实施的合理性。

我期待着这个教育安排实现的那一天。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21 金币 +21 收起 理由
辰宝妈 + 1 + 1 投你一票!
喜欢梦 + 2 + 2 投你一票
喜欢英语 + 1 + 1 我很赞同。
晃晃叮 + 2 + 2 我很赞同。
buke + 1 + 1 我很赞同。
hi5 + 2 + 2 我也投你一票
qqyou + 2 + 2 我投你一票,最近文章很好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9-4-15 16:3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 qsqsqsqs 的帖子

我认为美国基本是精英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9-3-13 09:56:21 | 只看该作者
根据老易的分析,如此看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啊!小时一直都是所谓“优等生”,还真对差生的痛苦感触不深。现在看来,对孩子的各种可能还是要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9-3-12 15:2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uckubaby 于 2009-3-12 09:09 发表
中国人口这么多,你算算是美国的几倍。再说我们改革开放才30年,要用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我们的国家!再说失业的人也要想想自己怎么就失业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失业呢!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先想想自己在抱怨也 ...


说的真好哇,继续想,想想日本人那么多,从明治维新到现在也没多少年,明治维新以前和我大中华相比,他也就是个原始社会水平。

宽容呀,一定要宽容,事业在西方来说是件大事,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来说又算个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09-3-12 09:09:2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口这么多,你算算是美国的几倍。再说我们改革开放才30年,要用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我们的国家!再说失业的人也要想想自己怎么就失业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失业呢!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先想想自己在抱怨也不迟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9-3-11 23:30:0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教育,,失败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9-3-11 23:18:36 | 只看该作者
从楼上的帖子看,老易对美国社会了解的蛮深刻的。

现在国内还有很多人认为美国人歧视黑人呢,但实际上以前的黑人阶层,已经用自己的努力步入了绅士阶层,被白人看作同类了。可是美国人目前骨子里对华人还是有看法,我听说的主要还是在生活习惯上,觉得华人脏、乱,信用度不高等等,但美国人对华人还是很客气的,而后期移民的非洲裔、拉美裔的人,在美国会更加被人歧视。华人也看不起那些人,绝对不会去让自己孩子上拉美裔的人居住的学区的学校的。

我们现在学校的问题,就是过早地给孩子分出好生差生来,实际上如果我说,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学习能力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很多人都会赞同。事实上,小学生孩子是很难分出太大差距的,真正孩子的分化,一般是到了初二,数理化并上的时期。从以前我读书的时代,小学里那些优秀的学生,后来基本上大多数都没有考上大学。

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一到了自己孩子身上,还是不由自主地去关系孩子的成绩排名。

所以我觉得,在小学阶段,彻底摒除百分制,对孩子显得尤其的重要。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3-11 23: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8:2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0 qsqsqsqs 的帖子

既然意犹未尽那就多说两句。

中国“差生”跟美国“差生”还是不大一样的。美国差生,拉美,非洲裔的孩子,他们那种文化,非常讲究自由,非常散漫,是非常不喜欢读书的。一些到非洲,拉美工作的朋友应该领教过非洲人和拉美人的工作态度。但是中国孩子不同,这些孩子除了少部分,大多受家庭影响还是比较有上进心的。而且智力什么的也比较正常,可是,由于学习方面的领悟能力或者领悟速度稍微慢一些,
跟不上有些“脑子快”的孩子。所以莫名其妙成了差生。

本文标题中的差生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国这种类型的“差生”。

我为什么说中国的教育以“优等生”为中心?
因为教材设计,上课方式,考试方式是相对比较适合优等生的。
差生很难跟得上这种学习方式。

但是,优等生其实也是相对概念,这些优等生是一些所谓的优等生,
只是相对于这些差生是优等生,如果从我的整合教育目标来考量,
这些优等生大多是十足的差生。

美国的上课方式,教材设计,考试方式,是比较有利于中国概念上的“差生”的,
英国也是如此,为了不给智力稍逊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不要求孩子背小九九。
可见,他们对于这种“差生”的呵护到了什么地步。

而我们,你不能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学习项目,那么,给你一顶“差生”帽子就解决了。
不是我老师没本事教会你,而是你“差”。

而按照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老师没有尽到责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hi5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9-3-11 16:53:14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我很欣赏老易提出的这个话题,因此才会说这么多。而且说这么多还感到意犹未尽。从我见到的小学教材来说,我感到,很多地方不妨说美国是以优等生为中心,而中国是以中等生为中心,这在科学课和社会研究课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语文(分别是英文和中文)两国可能相当,但中国学校实际执行的标准可能更难——但这又牵涉到正如老易说的两种语文的不可比性问题。数学据说是中国的难。但教材归教材,实际教学的情况和教学效果当然不能想当然的划等号,而应做定量化的实证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9-3-11 16:28:12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说美国的教育理念是很好的,他们有杜威等那样的大师奠定思想基础呢。教材也好。美国政府也做了很多了。教师也尽力而为了。部分学生,特别是部分拉美裔部分非洲裔和部分亚洲裔的,要差一些。讲究个人平等权力的环境往往为他们提供了自我放任的文化理由,这可能是美国高中毕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总体环境下,你再怎么以这些学生为中心可能也不会使问题有根本改观。好在美国国强国富,可以承受养起这部分人的负担。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决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读完中学还不会读写这个结果。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干掉对手”的竞争不断提前。教育投入的不足又使师资总体水平受限。“学而优则士”的非平等观念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失学学生将来可能不会获得最基本的生存保障。综合的结果是:从小学开始,高分学生受到青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4 08:59 , Processed in 0.098231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