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9827|回复: 1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说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0 20:0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些年,产生了一股复古的热潮,不少做家长的也开始热衷于此,更有一些敏感的人,更是抓住的这个商机。

可使每一位做家长的,都应该冷静下来仔细的想想,那些所谓经典的东西真的有什么价值么。

鼓吹经典的人,崇敬的就是古老,典型的就是那个台湾的王财贵老先生,在他说来不仅要读中国的古老的东西,还要与时俱进的读一些莎士比亚的东西,哪怕那是外国的。

鼓吹经典的人为那些东西流传至今,是因为里面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价值。实则真正他们成为经典的那些东西,在写成的那个年代,确实属于顶尖的作品,而且可能影响到中国上千年不变的农业社会。但和现在人们的认知水准来比较的话,哪些东西实在是差远了。

毕竟现在是现代社会而不是古代了,实则也现代的水准来看,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那些一千年以前的人的认知水平,未必比得过现在的中学生。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诗文,也未必就有现代人写的歌词更好。哪怕现代人做古诗,由于现在的词汇更加丰富、历史典故也远远多于唐代,因此从诗词格律上来说,现代人的一些作品还要高于唐宋的诗词,可惜现在不是以文字为人类最高水准的农业社会,二十一工业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了。因此现代人写出再好的诗词来,也不会有洛阳纸贵的现象发生了,甚至会不如以为大导演写出的电影更为轰动。文学上来说,现在称为四大名著的东西,大家应该都翻阅过的,文学的价值恐怕也无法和如今的一些作品去媲美。尽管有人把红楼梦都搞成了一门学问。同样的,在国外也不会有人吧莎士比亚的作品,天天放在那里去演出。

现在总有人在鼓吹古代的东西怎么怎么神奇,实则上在那个年代神奇的,在现如今这个年代,就不算什么了。曾看到现代社会有人去复制三国演义里的木牛流马,觉得那是神奇的东西,实际上那个东西顶多是一个独轮手推车的东西,远远不可能与现代的东西相比。如果你有本事穿越时空,你哪怕带一盒火柴、骑一辆自行车回到古代,那时候的人们也会把你当作了神仙。而中医里那些祖传药房的东西就更是可笑了。就拿中国最拿手的古瓷来说,那些钧瓷、景泰蓝之类的东西,在目前已经可以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年代完全可以大批量生产,也就没有当年的珍贵了。而古人留下来的仅仅是作为古董的价值而已。

广泛作为经典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些文字,如《老子》《庄子》《论语》是那个年代流行思辨的结果,后来的年代逐渐的没有那种环境了,中国的思想也就逐渐停滞了。但那些文章从现代眼光看,不合理、不合逻辑的可笑的成分也非常的多。而对于一些道德规范、人生态度等格言口号类的东西,实则在各种佛经、古兰经、圣经等信仰类的文献中,也大量的存在。科学类的东西中国古代史再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文字类的东西,由于现在人们有了文学、电影、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需求,也不会成为主流了,但毕竟还有一些可以欣赏的价值。

说这些话,绝对不是否定哪些东西在当时那个年代的意义所在,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而磨灭。可是让现代的孩子,去大量学习古代的哪些东西,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我们在物理课本里会学习牛顿地理,是因为他是一个科学的真理,但绝对不会让孩子去攻读牛顿的著作,也不会让孩子们去学习牛顿的所有理论,事实上牛顿当时的认知水平,也不会高于现代的高中生。那些以孔子之言作为所谓真理的,那就更是可笑了。

也就是说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那些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古代经典东西,对孩子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来说基本上是百无一用的,而且还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困惑。基本上是即剥夺孩子的乐趣,又浪费了孩子的时间,而且那么“好”的东西,做父母的自己都不去学、不去背,偏偏让孩子去背,真的不知道这是那家子的理论啊。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2-11 10: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4 金币 +24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原来QQ早已开过炮了。
yunhaozheng + 2 + 2 精品文章!
sun_tuotuo + 2 + 2 精品文章!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发表于 2009-5-21 20:52:40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到别一贴子
http://www.gsr.org.tw/cgi-bin/to ... opic=313&show=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发表于 2009-3-3 11:19: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2 13:50 发表


儒家和法家的差别仅仅在于一个宣称王道、一个讲究霸道。


这不是儒家和法家的区别.法家不是讲究霸道,而是在那个时代不得以而为之.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
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韂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
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韂鞅。
    韂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
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
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韂鞅复见
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凪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
驩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
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
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商鞅给出3个方案,孝公选择霸道而已.儒家和法家的本质区别,是法家更讲究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09-3-2 21:02:47 | 只看该作者
祖国的语文,为什么不学?
——访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
2006-10-25
王丽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10/25/content_1550411.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发表于 2009-3-2 20:56:44 | 只看该作者
mayavati 老师分享的一篇文章。

将传统文化经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3/02/content_2560526.htm

作者:王丽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副主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发表于 2009-3-2 19:59: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2 12:50 发表
其实就看头一篇文章里,那位马先生就出现了很大的逻辑问题。比如他说:“当年斥文言倡白话的风云人物,如胡适、鲁迅、郭沫若,哪个没受过文言的熏陶?文言给了他们厚实的文字功夫,所以一旦改写白话(注意:他们可没上过新式语文课),个个都是圣手。毛泽东、朱自清、闻一多等人也是这样,他们自幼饱读经史,改写白话,无论政论、散文、诗歌都能盛行当世,垂范后昆。凡从文言这条路走过来的知识分子,如钱钟书、吕叔湘等人,他们厚实的基础也离不开文言的底子。这足以说明,文言能使白话的表达更简练、更贴切、更精致、更丰富。”

他试图列举几个前一世纪的名人,就用来证明古文对于我们现在写文字的帮助。可惜这样论证和推演,是毫无逻辑关系的。如果他的结论成立,那清末的那些科举考试的秀才、举人、状元们,一个个都应该是比这些名人更是写白话文章的高手了。

该文是通过读古文的知识分子的文笔和读白话文出来的知识分子的对比来证明古文对于我们现在写文字的帮助。怎么qqyou先生就可以推到状元们身上去呢?怎么qqyou先生就认可科举就是古文功底的评判标准了呢?当初读古文的最后一代文星璀璨,他们的文字流传下来成了他们这些后人的教科书;可是他们的后人们哪个的白话文超得过他们呢?俺猜想这才是该文的逻辑。

那位马先生如此崇拜古文,可是他把目前语文教育里存在的一些问题,都归于古文的缺失,那简直是睁着眼说瞎话。因为古代教育中,哪些问题反倒更加严重。一百年以来的历史证明,白话文的改革,让我们民族有了突飞猛进的基础,而不是像那位马先生所说的有什么严重后果。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变革的还不彻底。


qqyou先生似乎特别喜欢绝对化别人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一来,人家马先生没有反对采用白话文。二来,马先生也没有反对在高年级学习白话文,只是建议"小学教育把朗读背诵和教习汉字放在首位"。

至于是不是变革不彻底,俺不参加讨论了,在100楼已经有一个链接,也是关于语文教育是不是变革彻不彻底的问题。王桐生先生持和马先生类似观点,又一位语文教研员持和qqyou先生类似观点。
[讨论]与王桐生先生商榷
http://bbs.pep.com.cn/thread-135757-1-1.html

所以说,能写出一篇逻辑不通、与事实不符的文章来,也都和这位马先生崇尚古文有关吧。而推崇这篇文章的读者,也基本属于糊里糊涂的人而已。


小子浅薄,能被qqyou先生认为和马先生一样,幸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发表于 2009-3-2 19:00: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3-2 10:44 发表
美国白人读中国的经典,不是YY,中国黄人读西方圣经,也不是YY,是现在中存在的事实,但是要不要读经这个争论还是没有终结。

一来这个"读"是指从这些典籍中吸取智慧,不是当作历史故事来读。二来,美国白人读中国经典的人数可是远远少于中国黄人读西方圣经的。三来,中国有众多的西方文化崇拜者,而在美国,不要说是中国文化崇拜者,甚至连了解者都欠奉。

这个争论不是现在才有,2000多年前的百家,争的也是这些东西,我引用韩非的话,不是担心什么,只是想说明这样的争论一直都有,最终抓住兔子的,不是要恢复圣人统治的儒家,而是改革变法的法家。从现在的观点看,法家的思想未必也就有多好,但是在那个时代是与时代想符合。

不是很懂历史,不过在猜想,2000多年前的百家,争的是谁为帝王师,也就是如何争取政治力量,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现在"要不要读经典"之争可能是风马牛不相及吧。现在的读经不是只读一家的,儒释道都可以读一点,甚至读英文圣经也是计划之中的,没有这些派别之争的。现在没有人读经是为了要推行某一种治国理念的,相反只是有一些个人功利性的,顺便修身养性而已。至于政治,民*=*主肯定是一个大方向,一心读经是读不出来的,肯定要虚心向西方学习的。

反对孩子读经,和反对学习经典,是不同的概念,反对读经和“流连于西方的现代化价值观”也是不同的概念。

这个非常正确,很赞同。其实这是两个问题,一是要不要学习经典;二是小孩子要不要在不了解内容的情况下读经。如果僵硬兄赞同"要学习经典",那我们的观点已经大部分相同了,区别只是学习经典的时间问题了。这个俺就不会那么坚持了。3岁可以,13岁也可,30岁也不错。

有时我很迷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现在的家长,是否认为孩子比孔子强,否则为什么2,3岁孩子就要每天几十遍的读论语。但是如果孩子真比孔子强,那还读孔子的东西干什么?矛盾ing.

僵硬兄过虑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不是有可能是立志的时间,而不是开始学习的时间?学习时间的早晚也不应该代表谁强谁弱吧。达者为师。

至于谈到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间和方法问题,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您一直是"要早教不要早教"的倡导者,要知道不是每一个小孩子都有您公子这么好的天资的,所以很多家长可能就心中中焦虑,着急了

[ 本帖最后由 xylonhong 于 2009-3-2 20: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3:50: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3-2 13:16 发表


呵呵,第一次听到"公认"这个词

荀子这个人,有人把他归为法家,公认他是儒家,可以说是公认.但是韩非是他的学生,儒法就一家了?那孔子还是老子的学生,那儒道也是一家了?说来说去,百家都是一家了,都在齐国一起 ...


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个事情基本是传说,有说法说孔子跟老子学过“礼”,但没有可靠的证据,可能是后世道家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吧。

说法家和儒家是一家,并不仅仅是因为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而在于它们都主张君王要加强对臣民的统治,而墨家和道家则不热衷于此。儒家和法家的差别仅仅在于一个宣称王道、一个讲究霸道。他们之间的差别,就类似我们以前说的共产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差别,其实都是马克思的主张,一个要用暴力革命、而另一个要用议会革命而已。越是同道,往往斗的越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09-3-2 13:16: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2 13:06 发表


实际上现在学术界都公认,儒法原本是一家


呵呵,第一次听到"公认"这个词

荀子这个人,有人把他归为法家,公认他是儒家,可以说是公认.但是韩非是他的学生,儒法就一家了?那孔子还是老子的学生,那儒道也是一家了?说来说去,百家都是一家了,都在齐国一起讨论过嘛.


不过儒释道是一家的说法也有,公认到谈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3:06: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3-2 10:44 发表
美国白人读中国的经典,不是YY,中国黄人读西方圣经,也不是YY,是现在中存在的事实,但是要不要读经这个争论还是没有终结。

这个争论不是现在才有,2000多年前的百家,争的也是这些东西,我引用韩非的话 ...


有一个年代,曾经宣传过儒法斗争,实际上现在学术界都公认,儒法原本是一家,韩非也是荀子的学生。但那个年代,皇上定性了,学人那一个还敢争辩。

不过法家这一派,背离孔子的思想更远,更加不人道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05:29 , Processed in 0.085415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