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304|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数学题的两种思维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4 22:1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种是演绎法。一道题出来,根据条件去直接推导结果。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另一种是归纳法。一道题出来,先琢磨这道题属于那种类型,然后再套用该类型题目的解法。

前者属于创新,后者属于模仿。

前者比较偏理工科思维,后者比较偏文科思维。

当然文理科思维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这里权且做个比方。

我文科思维比较发达,理工科思维相对较弱。所以数学一直不怎么拔尖。
这种情况一直到高考才改变。

高考前我的其他科目感觉比较有底了,就是这个数学,让我非常头疼,因为发挥非常不稳定。
好的时候能排在前几,差的时候十几名出去了。所以我考前两个月决定,把其他科目暂时放一放,
重点攻数学。所谓方法说起来并不难,就是做题。但这种做题不是题海,而是抓类型,要见多识广。

每天晚自习后大家都睡觉去了,我没去睡。教室里就我一个人,我就开始搜集每个同学桌子上放着的
各类数学参考书。然后做上面的题。因为是找新类型做,所以很快,一个多月,所有参考书上的题我
基本都消灭了。当然代价是每天只睡不到5个小时。但是,做各种新题的感觉有如探险,很刺激。也不
怎么觉得困。有时偶尔偷看一下女同学日记什么的作为调剂,当然这很不道德,忏悔中。。。

这一轮下来,感觉再做过去试卷上的题,有如老友重逢。怎么办?我又想了个办法,每道题找第二种
方法来做。实际上到最后高三的很多题目几乎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解,这下就又有了新鲜感。

高考前,我再做数学题心里一点都不犯怵了。我知道每次高考也就是最后一道压轴大题会变态一些,让你
根本找不到可参考的类型,但也不怕,这种题我不会,别人也不会。高考最怕不是遇到这种变态题,而是
怕大家都会而你由于马虎什么的丢分。

那年高考也没出什么变态题,我很轻松就搞定了。120分的试卷只丢了6分,从小到大数学几乎从来没有考过
第一,但最重要的考试得了第一。

记得做前十来道选择题的时候,根本不用去算,答案直接就往你眼睛里钻,然后只要验证一下就可以了。

人还是那个人,聪明程度没变。方法换了之后一切都变了。以前我比较偏文科,数学搞得相对少些。
普通题还好,因为老师都给归纳过类型,但一遇到难题就犯怵。有时候状态好做出来了,有时候就不行。
起伏大就是因为这个。

想起这段往事是因为最近琢磨奥数的题目。比如牛吃草什么的,直接去琢磨还真不知道从何下手。然后就看答案,看思路,
看完之后开始琢磨我要是出题人把这种题型能怎么变。比如水一边往里倒,一边往外流,其实也是类似的题目。

然后再看参考书,果然有我这个思路。然后就看类似的题目,一大堆,想着各种出题人绞尽脑汁编题的那股劲头觉得
怪有意思的。其实这个原理就像一个逃亡者通过化妆逃避追捕一样,人还是这个人,就是想尽办法通过变换服装等等
让人认不出。如果你能透过伪装认出他,一切都尽在掌握了。本坛Jiang版主总说出题什么。我估计就是这个思路。

这种方法用黑客的语言来说就是破解。每个题都有密码,你找到密码,解题就易如反掌了。

题海茫茫,但是题目的类型是有限的。识破了类型就等于识破了密码。

很多孩子学奥数根本理解不了牛吃草是怎么回事,就是把题目背下来,然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就会做了。
所谓难题,就是伪装巧妙一些让你看不出来而已。简单题就是伪装太粗糙我靠背也能搞定。

我过去数学一般就是视野太窄了。而且脑子里没有建立一个密码库。人家黑客破解密码都有什么密码词典什么的。
我脑子里没这个库,所以碰到新题就得自己硬碰硬的去做。真是很傻很天真啊。

小到解题,大到人生与国家的发展战略都是如此。是创新还是师从模仿?创新的确是非常难的,就像那些变态题目一样,
但模仿和师从就简单多了。人家的新款机器出来了,你把它拆了,找到其中的规律,也就是破解了它的密码,然后仿造出来,
日本和我国的一些企业都是这么干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山寨文化只是把这种模式推向极致而已。

当然这个方法是为了应试的需要,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鼓励创新为主。但如果题目太难超出孩子的思维能力,
不妨让孩子换一种思路,也许就会柳暗花明。

(本来想发到鼠版,不过那里我文章太多,太拥挤了,借贵宝地一用。)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8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luck1 + 2 + 2 学习一下。
koko_seven + 1 + 1 好文
丽莹妈咪 + 5 + 5
qdylz + 10 + 10 欢迎老易!希望经常来发表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0-6-14 20:31:57 | 只看该作者
道理越辩越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0-6-4 12:03: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各位哥哥姐姐们都是大师啊,真是看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9-2-12 16:3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1-12 11:36 发表
奥数书的问题是书中都总结完了,孩子没有机会自我总结了。



这句话说得好!

不是不赞成孩子学奥数、做奥数题,但是不赞成上奥数班。

孩子数学好,真想学奥数,可以直接做奥数试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1-18 09:47:38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看到大家对学习数学的讨论,非常好也一直在想如何教孩子学数学,也想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1-12 13:51: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iyitj 于 2009-1-7 20:02 发表
女儿原来对数学很抵触,后来和老师一起分析了原因.她没有成就感,每次都考得不好,家长也是疲于补漏,根本没有把兴趣考虑在里面。我试过很多办法,都没有成功。后来偶尔的一次小考试她得了难得的100分(计算测试 ...



很是赞同,兴趣是鼓励出来的,希望大家学习yiyitj 的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1-12 11:36:04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实验,实际就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

实际上归纳不是什么文科的方法,而就是理科的方法。

我们太强调聪明,不喜欢自我总结,这才是我们的问题根本之所在。

奥数书的问题是书中都总结完了,孩子没有机会自我总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1:35:04 | 只看该作者
奥数的问题很多是超出孩子的思维能力,这时用归纳法未尝不可。

另外,思维习惯不等于具体的解题思维或者解题能力。

思维习惯像军队的统帅,谋士,解题能力是将军,战士。

不是说一个人智商很高,解题能力很强就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
君不见很多神童,天才经常作出令人扼腕,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吗?

智慧与智商是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1-12 09:20:59 | 只看该作者
目前的奥数用的就是这种归纳法,翻开每一本奥数教材,里面的章节就是按题目分类的

其程度的递进也是在分类中进行的,也就是说2年级和2年级奥数的章节编排很类似,因为题目类型是类似,只是难易程度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1-12 09:16:54 | 只看该作者
基本同意3楼说的

真正的人才在第一种思维里面

第2种仅能用于临阵磨枪

过早的进入第2种归纳法,会走入小易在“不要忽视看不见的习惯”帖子里面说的那种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

小易真的很奇怪,你这2个帖子根本是矛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8 09:50 , Processed in 0.085029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