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视觉有问题的行为表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 21:0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的视觉问题往往很难诊断,其中一个原因是有视觉问题的孩子极少抱怨,甚至自己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正如在开篇所说的那样)他们无法用其他方式看清事物。通常只有在这一病症得到纠正后,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一个年轻顾客频繁地眨着眼睛,极不情愿地来到眼科诊室。“我的眼睛没问题!”是真的吗?检测结果显示,他的一只眼睛是20/50的远视,另一只是20/200的近视,而且他还无法协调眼部活动。经过配镜和视觉治疗,他说:“哇!我真不敢相信所有的东西竟是这样的清晰!”  孩子有视觉问题的征兆经常是不明显的,也并不总是和视觉有直接关系。与此同时,在常规的视觉测试中,很多视觉问题是检查不出来的。本节中,我们罗列了一些常见的儿童视觉问题的征兆和症状,这些表现都极具代表性。
  阅读中的行为表现
  视觉损伤通常在阅读时表现出困难:
  •对阅读技能的掌握迟缓。
  •阅读时来回摆头而不是移动眼睛。
  •经常忘记读到哪里。
  •经常跳行或者跳字。
  •习惯用手指标记正在阅读的位置。
  •无法保持眼睛和读物之间的适宜距离。
  •将书倾向一侧,以便让字垂直而不是在水平方向。
  •阅读和写作时身体姿势不自然。
  •经常读错词或数字,喜欢猜测。
  •抱怨字符或数字模糊、双影、晃动,这样的情况常会出现在词的中间部分。
  •对相似、倒置字符的识记混乱(不止是b与d,p与q,也包括b与q,p与d,m与w,n与v或者u)。
  •随着篇幅的缩小、字符的拉近,问题更加突出。
  书写中的行为表现
  视觉损伤也会在书写时表现出来:
  •书写时字母、单词间距难以保持一致。
  •难以把字排成一行,或留出页边空白。
  •创造不规则、不连贯的字符。
  •喜欢拼写“听起来”正确、但其实不然的词。
  •书写时头贴近纸面。
  •难以抄写黑板上的内容。
  •难以完成需要调节视觉距离远近的任务。
  •书写时,常将字符或图案集中于某些区域,而在其他区域留出大片空白。
  近距离用眼活动的行为表现
  其他近距离用眼活动困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视觉损伤:
  •无法沿着一条直线填色或者裁剪。
  •经常挤揉眼睛。
  •经常闭着或者盖着一只眼睛。
  •歪着头使用一只眼睛。
  •斜视或不正常眨眼。
  •眼部常出现疲劳、灼热、痒痛。
  •经常头痛,尤其是前额、太阳穴。
  •反复出现莫名其妙的呕吐。
  •一只眼睛内陷或外翻、乱转、目光游离。
  •完成精细任务时,一般不看自己的手。
  •绘画中难以分辨、临摹所见的形状或物体。
  •难以在视觉图像上认出大图片,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孤立的点或者细节上面。
  •不会从标准钟面上读出时间。
  •难以在混乱的背景中找到指定的物体。
  视觉问题在运动与游戏中的行为征兆
  大运动技能出现问题也能反映出孩子的视觉损伤:
  •难以协调身体活动、控制平衡。
  •经常摔倒和被绊倒。
  •手-眼协调性差。
  •在一些复杂运动中表现得笨拙、迟缓,如爬山、抛飞碟、骑车等。
  •难以在网球、足球、棒球、冰球等运动中跟上快速移动的球体。
  •在快速运动游戏中感到不适。
  •难以完成侧重于单侧动作的运动。
  •难以完成手-脚协调并用的活动。
  •不知道附近的路怎么走,或者难以分辨去过的地方。
  •经常迷路。
  •找不到自己的课桌,或记不住教室在哪里。
  注意力方面的问题
  视觉损伤也常表现为注意力方面的困难:
  •注意力分散,眼睛仿佛无法抗拒地被移动的、变化的、色彩丰富的物体所吸引。
  •犯粗心的错误(特别是在具有视觉挑战性的材料中,如数学题,随着字符间距缩小,这些问题会表现得更为严重)。
  •忽视细节。
  •做事拖沓。
  •心烦意乱。
  •读写时易疲倦。
  •书写内容有遗漏。
  •抄写中出现错误。
  •逃避视觉信息量大的任务。
  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反应
  视觉损伤也会表现在社会交往之中:
•不善交际。
  •不懂社交暗示或微妙的表情(如对方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同意等等)。
  •谈话中感到吃力。
  •经常打断别人的谈话。
  •谈话中容易受视觉干扰而分心。
  •面孔识别困难,甚至对家庭成员或好朋友的面孔也有困难。
  •无法用眼神交流(注意:眼神交流贫乏是导致视觉受损孩子社交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眼神交流是感兴趣和参与的重要标志,即使是善解人意的人,也难以和没有眼神交流的孩子建立“联系”。无法用眼神交流通常被看作是缺乏感情或同情心,而这往往应归咎于视觉方面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6 11:19 , Processed in 0.07535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