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441|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字的两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 18:0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两难不仅仅存在于认字上,其实在其他早期学习上也存在。
这里只从认字的角度讲讲。

评价学习效果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效果,一个是效率。
有效果但是效率低也往往会得不偿失。

就认字来说,认字效率最高的年龄应该是五岁之后,
或者说思维成熟度越高,效率越高。

这是因为汉字的特性,有一半的字是可以通过分析词源或结构来解释的。
因为汉字的造字法规律性还是很强的,有些字,通过分析造字法即可过目不忘。

即便有些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面目全非,无法从造字的角度解析,但是,
通过一些有趣的联想,也可以很容易帮助孩子认字。

先举可以通过造字法分析的例子,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州”这个州字,跟州类似的是河川的川,川是象形字,
像流水的样子,所以川就是河流的意思。而州呢?那三个点代表陆地,
州的本意就是河里的陆地,后来又经演化,变成了地名。
你看,学认字变成了讲故事,孩子是不是很喜欢?

汉字最多的是形声字,像材,偏,铜,冻,证,骑,秧,破,闷,问,闻,辫,
通过形声字的分析一下子就可以过目不忘。

其实英语中的词根词缀分析法也是这个道理,许多词通过分析和联想,记忆效率
极大提高。但是,英语的情况跟汉语不同,英语我们不仅仅要学书面语,还要学
口语,很多词根词缀分析会把单词割裂,模糊了其语音。所以学英语我看还是
语音优先,分析还是辅助吧。但是汉语不同,汉字的分析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会意法更有意思了,像刀刃的刃,是刀上一点。尘土的尘,是小的土。

除了造字法的结构分析外,偏旁部首的结构化分析也对识字很有帮助。比如宝贝的宝,
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玉,一个看似很复杂的字实际上就变成了两个
信息单位。比英语单词好记多了。

趣味认字法的例子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一点一横长,一撇飘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不妨考考大家,说说答案?

所以说思维有一定成熟度,有一定理解能力后再学汉字,那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而且是非常愉快的智力活动。更重要的是,这种识字与书写可以相互作用,你知道
汉字的结构了,写起来就很轻松,而写字本身又是对认字的帮助,这种相辅相成
的学习,效率很高,效果很好。

我前面刚写过一篇文章,说左脑和右脑要各干各的事,大家看到,这个认字,
就是一件标准的左脑该干的事。

还有一点,我们的认字实际上与阅读,写作一起学的。写作体现在造句,组词上,
这也对认字很有帮助,通过这种读,写,认,考,抄等等活动,很容易让孩子
形成长期记忆,成为终身携带的本领。

但是,有许多家长很急切地希望自己三,四岁的孩子就能认几百,几千个字,
因为要及早让孩子进入阅读状态,及早通过书面汲取营养。

这种心情我是能够理解的。而且我也部分支持这个想法。我在美国看到人家的孩子
三、四岁的读物非常之多,三、四岁孩子的阅读得到支持和鼓励,
就觉得中国孩子也应该在三、四岁开始阅读,起码要开始认字了。

但是,良好的愿望必须与现实结合起来。

国外是拼音文字,学一点拼读知识,再加上200多个sight word 然后就可以读了。
这不大需要分析能力,不需要去分析文字的结构。所以三、四岁的孩子开始阅读
从能力上讲是足够的,当然,一些有阅读障碍的人除外。

因此,作为中国家长,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两难。一方面,如果等着孩子思维能力成熟
起来再开始认字,进入阅读,是不是有点晚了?另一方面,如果三、四岁开始大量认字,
是不是得不偿失?

这个两难是现实存在的,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效率是学习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在不合适的时间做不合适的事情,效率会
十分低下,你和你的孩子付出的也许将远远多于得到的。

有些机构,打着右脑识字的旗号,说五岁能让孩子认几千个字云云,也有一些家长,
宣布自己的孩子三、四岁能认几千字云云。我现在不对其做武断评价,
希望家长们通过我的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五岁孩子能不能认2000-3000字?答案是有可能。

这种方法,大多是利用大脑条件反射的机理,利用儿童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
把一幅幅小图画(汉字)与字的声音联系到一起,这其实是一种右脑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效果我这里暂不做评价,我只说效率。

我前面说过分析法,尤其是形声字的分析是很有效率的方法,
如果加上字源分析那就更加完美,简直是种探索,是种享受了。而且这种方法因为
与词义,分析,书写结合起来,是非常容易形成长期记忆的。

而这种右脑法,没有那么多协同工作,很可能只是形成短期记忆,难以转化为长期记忆。

这种右脑法的孩子,可能在上学初期还能有点优势,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优势便
可能荡然无存了。那么,当初抢先一步,花了不少钱,遭了不少罪,何苦呢?

所以这种右脑识字,少量还可以,作为游戏的一部分,但是这种专门的,有意识的,
花大量时间的识字活动我觉得是没有什么必要的。

那么,问题就真的无解了吗?孩子没必要早些识字了吗?

解决方法是有的,早期识字也是必要的,关键是思路要明确,方法要选对。

首先要明确,3,4岁孩子认字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家长的误区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阶段该学的东西。

这种学习事倍功半,效率极低。你现在花了很大代价学,而到了小学学习方法变了,
你现在学的还要重复学。得不偿失。国家明令取消学前班就是这个意思。

取消学前班不是取消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当然重要,但我们的学前班很多只是把小学
该学的东西压缩了之后教给学前班孩子,这就有点多此一举了。

要明确,3、4岁的孩子认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而不是多认多少字。

你的孩子认了3000字,他未必具备了真实的阅读能力,也未必会喜欢读书。

但有的孩子只认识几百个字,就能看书看得津津有味。

所以认字不要贪多,而是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美国的sight word一共200多单词,
有人专门用这200多词给孩子写各种童书。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认字的时候,要有意识的以有意义的词为单位,句子为单位,
可能商品上的说明文字就是很好的认字教材,以及各种商品包装和报纸标题等等。
至于书籍,如果市面没有合适的,不妨为孩子自制一些书。文字不求多,关键是
让他习惯看书,习惯与书为伴。

幼儿阶段,左脑能力还很不够,这时不要强求他干那些超出能力的事情。
但是,幼儿阶段,习惯的培养最为重要,对文字以及书籍的喜爱要着力培养,
这看似不可调和,但只要思路清楚,方法正确,问题还是不难解决的。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砚儿 + 2 + 2 我很赞同。
lc4601 + 2 + 2 我很赞同。
happy_99 + 2 + 2 赞同关于幼儿认字的目的一说。
xylonhong + 1 + 1 认字是为了阅读,太对了。
hq1966 + 10 + 10  换ID后文思泉涌 ^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9-10-15 13:40:08 | 只看该作者
我女儿3岁半,只是我们之间的阅读,没可以的教过识字,也能认识500左右的字了,我自己是满意了,关键是语言丰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9-10-15 09:16:32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在阅读中确实会轻松认识大量的字。但这需要积累,可能从两岁到五岁,都是积累的过程。如果家长太着急想看成果,会适得其反的。还有,上面有朋友建议读书的时候要指读,会增加识字量,我认为是不合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9-10-15 09:05:57 | 只看该作者
3、4岁的孩子认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9-10-15 08:41:55 | 只看该作者
有些启发,家长一定要在阅读中教会孩子识字,单纯识字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9-10-14 12:04:43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赞成刻意地,很辛苦的认字,其实跟孩子多进行亲子阅读,识字是迟早的事。如果为了应付小学一年级的不适,在大班稍加注意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9-10-8 09:47:1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我来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8-17 17:07:15 | 只看该作者
那两个谜语

府, 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8-17 14:51:0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两难不仅仅存在于认字上,其实在其他早期学习上也存在。
这里只从认字的角度讲讲。”

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8-16 13:27:45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也要去给孩子买<婴儿画报>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7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21:41 , Processed in 0.082120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