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62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就在身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 23:5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历史,对孩子而言,就是过去的故事。

讲历史,未必唐宋元明清,未必古代,现代,当代这样,

历史就在身边。

做饭的时候,烹调有历史,
认字的时候,每个字有历史,

家里的每件东西都有历史,

电灯,爱迪生,
锯,鲁班,

电视,冰箱,手机,电脑....

每件东西都有历史。

出门走走,历史更是随处可见,

汽车有历史,卡尔•奔驰,
飞机有历史,莱特兄弟,
火车有历史,斯蒂芬森,

历史就在身边。

由身边事进入历史,
历史变得鲜活起来,

由身边事进入历史,
历史与地理,科学都发生了联系。

对于成人来说,
历史更多意味着政治史,
而对孩子而言,历史就是过去的故事。
如果你把历史定位为故事,
孩子对历史不感兴趣那是不可能的。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35 金币 +35 收起 理由
suyangchen + 2 + 2 精品文章!
wangtutu + 2 + 2 真好哇!
phoenix + 10 + 10 感觉就像看卡尔维特的教育,对家长的要 ...
qsqsqsqs + 2 + 2 好。补充一点:自己家庭的历史。
hq1966 + 10 + 10
八根儿 + 5 + 5 高论!赞!!
flycloudjhy + 2 + 2 精品文章!
砚儿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1:59:47 | 只看该作者
在国外,结合实际生活的社会课程(历史,地理,经济等)是一大潮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3-4 09:14:5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本人不喜欢历史,看来不好实施。方法倒是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1-17 19:40:49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是纵向的社会,社会是横向的历史.........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生存....我们本身就是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1-17 18:34:1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此篇文章,我的感觉是“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果自己对这些都不了解,是很难达到处处有历史可说的水平的。还有就是家长一定要对这些非常感兴趣,讲起来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幼儿才会受感染,才会有兴趣去听。否则就像喝凉白开一样,无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1-3 19:25:05 | 只看该作者
真是集思广益。。。
历史就在身边。。美学就在身边。。生活。。就在身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1-3 13:17:00 | 只看该作者
说得真好。我也觉得这是本原意义上的卡尔威特教育。

不止是历史,美术、音乐、哲学启蒙(甚至学英语),无一不是可以在生活中点点滴滴渗入教育的。以美术言,无处不美术。走出家门,有的家长可能对路边的风景视而不见,有的家长就有心(当然也得够水准)让孩子观察街边建筑的特色和风格,或是批评雕塑、花园、城市规划的丑陋之处——不是泛泛而言,是有细节有术语的专家评论。去一家大型酒店吃饭,家长也会引导孩子观察酒店的布置与装潢,让孩子发表意见。总之,分分钟都有美术话题可谈。

等等等等。不过这样的“工程”浩大,即便家长自己就是多面手,也未必能一一顾及。通常还是看家长擅长那方面罢了。

转一篇著名画家卜镝和卜桦 的父母写的文章(节选):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60053-1-1.html


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美的景色,美的事物,美好的感情。只有眼睛发现了美,手才能表现美。

但是,发现美的本领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非常注意随时随地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天边的云,窗外的景,路旁的树,水中的倒影,一张画或其中的一个局部,电影电视中的一个镜头,都可能是美的组合,美的构成、美的因素。

有一次阳台上晾了几件衣服,红的、蓝的、白的,从屋里透过黑色的窗框往外看,晾衣服的铁丝和窗框组成横的竖的线条,加上形状不规则的衣服组成一幅很美的画面。我叫孩子们来看,并讲了这幅画的美的构成原理。虽然当时没画出这幅画,但仍然用照相机记录了这个美的瞬间。

有时散步在街头,看冬天的树枝,枝权向上,充满着生命力,那疏疏密密、粗粗细细的枝干结构非常美。卜镝喜欢树,他画过许多树的造型。

有一次,卜桦的几个同学到家里来玩,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小女孩坐在沙发上,形成一个美的画面。还有一次,不小心打破了一个花盆,植物的根盘根错节,互相交叉的形状都显露出来,我让卜镝来看,一个枝芽是怎样诞生的。卜镝非常喜欢,他画了一张富有哲理性的素描。每当电视上出现美的镜头时,我们都提醒孩子们注意。渐渐地,他们养成了注意观察的习惯。

这种能力的培养训练还体现在对一幅画的分析上。我们经常带孩子们参观美术展览,给孩子们讲解艺术大师的作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评价展览会上的每一幅画。我借来的画册,孩子们都要看,然后热烈地讨论。家庭里实行艺术民主,卜镝卜桦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长期这样熏陶的结果,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鉴赏力。我做过多次这样的试验,如我拿回一本新画册时,总要自己先仔细地看过,然后悄悄告诉妻了,里面有三张最好的画。再把画册给卜镝卜桦看,让他们找出这三张画来。经过认真的阅读后,他们都能准确地找出来。这会是父子感应吗?当然不是,这是千百次训练的结果,是审美能力的汇合。

卜镝每完成一幅画,都要的我们欣赏。我们通过不是谈谈画面的局部问题,如线的长短曲直、造型的方圆、颜色的浓淡,而是着后果指出画面上反复出现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不是束缚而是进一步发挥孩子特有的原创精神的意见。

一个好的艺术指导者,不仅仅要教会孩子画画,还要培养他们对于生活艺术具有审美的能力,并能随时随地提高孩子的审美品味。

比如:看京剧时,我们给孩子讲京剧人物的造型,因为它高度概括的程度化语言和强烈的装饰手法对于绘画有极大的帮助。听音乐时,通过一首乐曲,我们讲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一个乐章的主题,主旋律的重复与变换使主题得到深化,展示出听觉世界的美感。一个画面也要以一两种语言为主调子,否则会造成杂乱无章。看舞蹈时,我们介绍人物的出现、聚、散、组合的动态美。通过诗歌讲画的意境,通过小说序幕、高潮、低潮、结尾讲画面布局要有高潮、中心。

这些讲解都是随时随地进行的,有时只需要三言两语。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使孩子宝贵的童年生活,拥有美感滋润,增强美感意识,这对未来艺术人才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培养内容,这关系到孩子未来发展的成就大小。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2 + 2 我好喜欢。。。
wangtutu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12:04:51 | 只看该作者
qsqsqsqs         2009-1-2 22:54         金钱        +2         好。补充一点:自己家庭的历史。

很好的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1-3 11:08:52 | 只看该作者
对我来说要求太高了,就像当年看卡尔维特的教育,那位老先生的水平看的我目瞪口呆,看了老易的这个帖子,我的恶补的东西又添了一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3 09:17:39 | 只看该作者
完全赞成.

对我来说, 历史就是小燕子格格, 就是纪晓岚, 就是刘罗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5 18:53 , Processed in 0.104524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