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 (gold and silver) 中国古代的金银器,以往传世的实物并不很多。主要原因是黄金和白银均属稀有贵金属,不可能大批量生产,又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很早就被赋予了货币的职能。人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重新将一批些金银器熔铸成块,作为通货来使用,为此,流传下来的古代金银器,久为人们所珍视。
金簪(商)
长27.7厘米,头宽2.9厘米,重108.7克,1977年8月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商墓出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
金耳环(商)
通高3.4厘米,坠部直径2.2厘米,重6.8克,1977年8月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商墓出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
金臂钏(商) 金臂钏(商)
截面直径0.3厘米,钏直径12.5厘米,其中一支重93.7克,另一支重79.8克,1977年8月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商墓出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
金泡(春秋中期)
其中两件高3.5厘米,直径2.2厘米,重10.8克,其余高0.2厘米,直径1.82厘米,重5克,1982年7月陕西省凤翔县马家庄春秋秦宗庙遗址出土,陕西省雍城考古工作队藏。
金方泡(春秋中期)
长2.2厘米,宽1.7厘米,重2克,1982年7月陕西省凤翔县马家庄春秋秦宗庙遗址出土,陕西省雍城考古工作队藏。
金节约(春秋中期)
其中6件长2.1厘米,宽1.5厘米,重9.5克,一件长2.1厘米,宽1.5厘米,铜环直径4.7厘米,1982年7月陕西省凤翔县马家庄春秋秦宗庙遗址出土,陕西省雍城考古工作队藏。
金节约(春秋中期)
左图最大直径为1.8厘米,重2.2克,右图高1.5厘米,径0.9厘米,重7克,1982年7月陕西省凤翔县马家庄春秋秦宗庙遗址出土,陕西省雍城考古工作队藏。
金兽(春秋)
长4.9厘米,高3.8厘米,重26.5克,1976年4月辽宁省凌源县三官甸子春秋墓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金虎纹圆形饰(战国)
直径约6厘米,重21.2克,197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阿拉沟30号匈奴墓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金虎纹条形饰(战国)
长26.5厘米,宽3.5厘米,重27.7克,197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阿拉沟30号匈奴墓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猿形银饰(战国)
通高16.7厘米,1977年3月山东省曲阜县鲁国故城遗址出土,山东省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金盏、金勺(战国)
盏高10.7厘米,口径15.1厘米,重2150克,勺重50克,1978年夏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金盏、金勺(战国)
盏高10.7厘米,口径15.1厘米,重2150克,勺重50克,1978年夏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金带钩(战国)
长10厘米,1978年夏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交龙金带钩(战国)
长7厘米,重56克,1965年2月江苏省涟水县三里墩出土,南京博物馆藏。
楚王银協(战国)
高4.9厘米,口径12.5至11.8厘米,重100克,故宫博物院藏。
兽形金带钩(战国)
长12厘米,重275克,1965年2月江苏省涟水县三里墩出土,南京博物馆藏。
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战国)
长18.4厘米,中宽4.9厘米,1951年11月河南省辉县固围村5号战国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金双兽纹牌饰(战国)
长13厘米,宽10厘米,重291.4克,1979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沟畔2号匈奴墓出土,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藏。
银盆(秦)
口径37厘米,高5.5厘米,重1705克,1979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窝托村出土,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藏。
鹰形金冠顶、金冠带(战国)
冠顶高7.3厘米,冠带长30厘米,周长60厘米,共重1394克,1972年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