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775|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全日制读经班的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9 01:5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能谈谈对全日制读经班的看法吗?尤其是孩子都寄宿。只有三四岁的年纪。另外我是坚定的读经的支持者,我自己的两个孩子和我都在读经,虽然没有人支持我,可是目前国内有一些读经私塾把读经提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那里的孩子什么也不做,一天8个小时的读经,没有任何的娱乐,而且宣称读经可以解决人生的一切问题,对此大家如何看?肯盼回复!!!

[ 本帖最后由 mayavati 于 2008-12-19 08:2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1-7 13:48:37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本人强烈推荐一些家长朋友好好把《季谦先生讲课录:人性、天命与教育哲学》这篇文章反复至少看十遍,就会知道这个时代一些所谓“大师”级的人讲教育是从哪里开始讲的,符合客观的道理吗?完整吗?思想逻辑严密吗?是在哪个角度和位置以及层次在讲教育,要知道理是可以客观的,教育之道其实是唯一的!其他这些无穷无尽的小问题顿时会从根上明了,这个里面不是对错的问题,是到底有没有把握核心原理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9-1-7 13:42:56 | 只看该作者
      楼上一些对八小时读经不太理解的朋友是和我以前一样习惯性的用平面的角度和功利化的心态去看待读经这个事了,因此觉得只读经(开发根本智慧)会和读书(学习其他知识)有些时间上的和重要性上的冲突,因此会有想象尽量周全的态度,却不知那何止是读经与读书,甚至学习各项技能才艺也很重要,但其实换个角度把事情立体起来看,其实要先解决本的问题,枝微末节自然也得以舒展,好比浇花要浇根而不是一天去摆弄枝枝叶叶.
     另外我们一再重复的是知识性的学习和智慧的学问是人类的两种理性,都需要完善,但智慧的典籍更加有先在性和永恒性以及超越性,智慧德性的领悟和开发并不像知识那样是后来者居上,知识当然越到后代越丰富发达因为它是阶梯式的累积,是无限的往外往客观处延伸发展,这并不能说明现代得人比古代的人聪明多少或更有智慧,这也不能拿来问讦祖先,如果中国现在科技不发达,是要自己反省为什么没有把握学习逻辑发展科学充沛知识的规律道理,是不能自己的不争气变成对祖先的苛责;比较详细的论述您看一下这里转帖的季谦先生关于教育哲学和人性的帖子自然会更加清楚透彻,我只是提及大略要点.中国文化的根源性智慧,比如儒家的学习是更加重视熏习浸润逆觉体证的,是让人把无限的往外探索追求的心先凝聚起来,其实更加好的完成了"认识的心"的大功用,同时也把智慧得以最深度的开发,因此儒家不反对一切学习,但本立则道生,学习东西要有本末次第先后的概念才可以真正进步.即便西方文化,去过西方的人都知道,其实西方真正有层次的人,所谓主流社会还是很重视信仰的,而智慧和知识不同,智慧通过某一个圣者某一个民族文化的背景有它特殊的通孔把握到核心处,就是最高,而且每个都是最高,到了最高你还要像知识一样求个更高,就好比数学中的无穷数的概念,无穷再加什么也是无穷,智慧到了成就就是一成永成一在永在.我们不能说耶稣的智慧必须被他的门徒超过,我们也不能说释迦文佛的圆满智慧也一定要被后代的佛超过.但同样道理不是孔子有智慧我们的祖先有智慧,我们后代子孙就一定也通过累积式的学习也有智慧,不行的,必须每个人都亲自体证实践自觉反省才可以,好比不是有孝顺尊长的父母,一定就会有孝顺的子孙的.
     我们往无限的未来去看,现在的电脑航天飞船也不会是永恒的文明光彩,但人性的根本道理和孔子老子等人的智慧却永远会活泼的存在,只要我们不故意抛弃和扭曲谬解,保持熏修浸润就永远有文化的根性力量代代呵护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安定天下的人心,同时在合理的教育时机开发知识理性的系统,东西文化的会通必定开一人类之新时代也!但这样的人才一定是真正国际化的人才,不是现在一般媒体嘴里的"国际化",其实全是浅薄的西化,因为连真正西化也需要了解他们最深度的经典和最有高明智慧的心灵,我们翻译西方的文化典籍至今没有什么完整的严谨的系统性的成果?难道是喊几句重视科学的口号就可以成就,跟着他们的屁股后面跑就可以赶上并超越的吗?
   八小时读经!乍听起来好像太长了,其实哪个学校的学生不是八小时读书啊!只不过科目繁多一些,(这个时候多就一定能丰富他吗?)有的地方的小学生做作业都要两三个小时,甚至几个简单的组词造句要重复几十遍当作业,这不是浪费孩子的生命和时间吗?语文教育应该这样教吗?数学教育应该这样教吗?我们年年奥数拿名次,大科学家又在哪里呢,我们国民的科学精神在哪里?我们现在说八小时读经,其实也是按照教育的时机做最合理的安排,用一元涵摄多元的路数开发人类最完整之理性,这比只重视知识教育的体系看上去单薄,其实是把握次序后的更完整,该八小时读经的时机就八小时读经这个叫打下深度根基,到了另外一个时机的就赶紧去读书乃至赶紧去历练做事,这怎么会互相妨碍呢?什么都想全面抓不知本末先后的,到最后其实什么也不能抓住,因此只要不用肤浅的心态而深入立体化的思索一下就知道读经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真正唯一出路也,因为道理会有很多,道却只有一个!希望您仔细深入的考虑,这里有个置顶帖,关于在谦学堂教师必读的,您也可以多看看,自然这些疑虑全部消解,知道看似好象偏执的其实并不偏执,看似要完善完整的其实并不完整,这个就是与有见识者共语,与肤浅者不可及门的了.有智慧者必然会使用和学习知识技能的,但有知识技能的未必是有智慧的,智慧的学习可以包含开发乃至增进人类知识文明的程度,知识却不能包含智慧德性等的长养,孰重孰轻自可掂量,说句最通俗的,我们是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个有智慧有教养有真实化解人生诸多烦恼障碍立己立人,安心而幸福的人呢?还是只是做一个也许有钱有能力有很多知识却终究是庸俗之辈烦恼习气跟随一生如我等的人呢?何况他们更加有不可限量的未来,我深信诸位朋友和家长的聪敏相信我们会有新的理解和转变,我如此期待如此真诚盼望!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1-7 14: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1-7 11:51:40 | 只看该作者
我引用"季谦先生在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给一位朋友的回帖"中的一部分:
德行」,即有規範的生活和動作。因為它已涉及到「生命」,所以比「知識和技能」的意義更深遠些,所以更「渺茫」些。不過,「德行」,還是生命的「外在的」「表現」,因此,也是可以觀察得到的,甚至有的人認為是有「標準」可循的,因此,也可以客觀地評審出成績來。但畢竟這是比知識還要深刻而活轉的東西,所以必須要有一點良心的家長和老師,才能注意到這裏。也必須政府的頭腦比較清明了,才會注意到這裏。

教育工作中,最難教學的,是「品格」中的「德性」,即如治國平天下之胸襟,悲天憫人之懷抱,又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志氣,反身而誠萬物皆備於我,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嚮往等,這是從生命內在而發起的人生智慧,其根在「人性之深處」,在所謂「天命之謂性」處。這本來是人之所以為人之價值源頭,也應是教育工程追求之最高目的所在。但,因其深遠莫測,所以難以調理,所謂人心唯危,道心唯微,故能識知者鮮矣!
-----------------------
从此文中,可见先生的大理想是培养人的"德性"(个人认为,先生说的德性,直指根本即中国人说的道之用),也即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的明德吧,大学中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我想儿童读经至少应该有:致知,诚意,正心的作用.目的绝不是背会几本经典那么简单.
经常听人说,书到今生读已迟,有没有前生来世我不知道,但有人确实有天赋,这与前世有没关系不说,但与受孕-怀胎-出生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影响肯定密不可分,所以 我们应抓住每一个环节施以积极的影响.
     读经很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里的人基本已无疑议.但读经的方式方法以及时间长短争论较多,但我想这很难统一,也没办法统一.孩子的情况,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家长的认识程度期望目标也不一样.所以只能求同存异,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了,这个问题应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吧

[ 本帖最后由 lightwind75 于 2009-1-7 13: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jenniferchina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12-25 13:22:04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孩子的童年可以在读经熏陶中漫漫成长,但是读经不能成为孩子童年的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2-25 11:36:50 | 只看该作者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家庭是生发、维系五伦道德的基础,小孩子还是有母亲在身边最好;退而求其次,寄宿制私塾需要跟进家庭模式,不宜大,十个左右的小朋友,主办者是夫妻,开设的课程应该有读经、武术、书法、乐教,读经课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了(请看王教授的讲座,其作用的确是神奇的),中国的传统武术那是最好的养生术,小点的孩子练习基本功,基本功有了再开太极拳,而书法、乐教是对经典的一种实践,既培养性情又培养技艺。
       对于经典怎么读,熊教授的导读书,我们每个经典妈妈及老师都应该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2-25 11:0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8-12-19 13:02 发表
三四岁孩子的寄宿学校,不管是读经还是别的内容,我都是万万不能赞同的。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就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命中欠缺父母之爱的损失,不是读经可以补偿回来的。——当然我是说主观上的和父母分离,像罗素 ...



非常赞同,自己还是要为自己的孩子做长远打算好些。最怕就是心理的不健康,谁能担保3、4岁孩子面队的寄宿学校的老师就是充满大爱的老师?几个恐吓下来,看看自己的孩子会怎样?
想想还真可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12-25 10:49:09 | 只看该作者
全日读经的私塾,我看还是不要去了好。。。。。。。。。。。。。。。

12楼说:幼儿寄宿,确会令一般人对是否妨碍「亲情」有所担忧。不过,依大量实验的结果看,只是少部份儿童有状况,大部份还是很正常,甚至比往常亲,比一般家庭还亲。
l楼主是否可以提供这样的实验资料和结果?3、4岁的孩子估计离开久了,连父母都忘记了,怎么会更亲?如果亲?我也怀疑是不是亲给老师看的?

这“亲”恐怕也是一相情愿。。。。。。。


这寄宿如何与幼儿园相比?

[ 本帖最后由 卷耳 于 2008-12-25 11: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12-24 16:10:30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我也是反对孩子整天处于读书的状态,这样不符合孩子的生理特性,也不符合读经的目的。半年前,我也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拜访了好几家私塾教育机构,但都不是很理想,感觉把读经放到了一个可怕的地位。我孩子2岁八个月,现在《德道经》基本上都会背了(据湖南考古学家根据出土帛书的整理,已经一致认为《道德经》原来是《德道经》,这个有老子教导人们淳德归道之意),她所学习的时间除了白天大部分的录音外,每天睡觉前,醒来后的读书时间,但更多的时间是玩的时候的潜移默化,但孩子身上边线出来对大人的体贴和关心,很多时候都让我感动的掉泪。我觉得经典诵读的根本是通过启动经典所含的道德能量场滋养孩子的精神系统,赔补五德,保护孩子上善的道德心灵,如果不把握住这个根本,读多少都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古人学习有个原则,也就是切忌久读,这样是一种耗费。所以读经宁少勿滥。而且7岁之前的孩子,抓住《德道经》《周易》《黄帝内经》《大学》《黄帝四经》这四大根本经典,其他的可以作为这些经典的辅助。为了自家的孩子,自己办了个国学馆,现在周末已有三个孩子进行两小时读经了。建议大家看看熊春锦先生的《国学经典导读》,非常受益,这是国内唯一对经典诵读分析的极为透彻的理论指导读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2-24 16:00:0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有时候说:不是小朋友离不开他们的父母,而是父母总离不开他们的小朋友

看看幼儿园门口的注意事项,总有一条:妈妈(想当然的把爸爸给省了 )也需要和小朋友一样好好渡过和小朋友分开的失落期

这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21:45 , Processed in 0.08300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