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854|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好文] 给大家推荐一篇好文章<21世纪最佳教育法>(持续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5 17:2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明 :以下内容是转贴,请大家不要就文中的内容和我探讨。我没那么高的水平

  我在大学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在中学待了五年,五年班主任经历,现在幼儿师范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主修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08年1月升级做了父亲.
     这些经历使我深深体验到当代教育的种种弊端和无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长的期盼,如何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是许多人关注而且茫然的事情,借贵方一片宝地,谈谈自己的教育心得.内容优点散,希望可以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理论和心得.
     自己的理论来源:董进宇的亲子教育,七田真的21世纪最佳育儿法,从零岁开始的教育,杜曼斯基的如何是宝宝更聪明,蒙特梭利的教育法.
     下面一个一个介绍一下他们的理论核心,然后在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和大家交流.
      董进宇的亲子教育:教育的核心在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胜过任何教育理念的实施.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由内开启的转变之门,钥匙在我们自己手里,不经我们同意,任何人都无法使我们转变.所以我们要营造的是健康,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里关系是核心问题.关系无法营造的话,所以的教育都是空谈.
       育儿方案核心:亲子关系的建立。那什么是亲子关系呢?简单说来就是夫妻和孩子的关系。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就决定了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是否健康快乐,有成就。而这个亲子关系是在孩子7岁之前要完成的。错过这个时期,即使花费数倍的时间去挽回,也无济于事。
       我在初中待了五年,做过五年的班主任,这五年间,我没有叫过一个学生的家长。因为我发现,你只要把前三个月抓好,学生三年基本不会出什么问题。前三个月是班级文化,风气和习惯的养成关键期。在这期间,良好班风形成,学生就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至少不会有恶性事件的出现。
  
      也曾经见到很多问题学生,比如吸烟喝酒,打架骂人,逃学,说谎,顶撞老师,欺负同学。在我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原因就在于班级师生关系出来问题。看到其他老师叫家长,我总是冷眼旁观,不会有任何作用。因为孩子出来问题首先是家长出来问题,是家庭关系出来问题,是班级出来问题,是班级风气,师生关系出来问题,如果这些关系没有得到修复,总是期望教育,打骂,惩戒学生来促进孩子的转变,无异于头疼医头,对孩子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对于家庭亲子关系也是这样。如果了家庭关系和谐,健康,快乐,夫妻亲密,对上孝敬,对下慈爱,有问题用沟通,交流,讲理的方式来解决,那么孩子就成长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里,对他的一生起着关键的作用。单亲家庭和夫妻不和谐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亲子关系出来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1-8 21:06: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9-1-6 21:02: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22:29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人觉得这篇文章里面不少都挺有道理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21:46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批评?

领导批评你的时候无论正确与否,你是否高兴?你是否会按照他说的去做呢?有时会,那么你也是因为要逃避惩罚,逃避责任。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想法,不能内化成为你自身的习惯,当时机成熟,这样的压抑会爆发出来,造成破坏性的结果。
     工头打骂工人,领导责骂员工,家长打骂孩子,所造成的唯一后果就是破坏力的积累,当时机成熟后工人破坏劳动工具,员工消极怠工,孩子逆反成性,当他们的力量不能抵抗成功时他们会积累,隐忍,时间越是长久,爆发时的破坏力就越大。
很多家长很困惑,我给孩子讲理讲到头大,孩子还是不按我说的去做。那么我们要反思了 ,你给孩子讲理的时候他的情绪是否感到愉悦?如果愉悦,那么他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反之,请你停止。因为你的说教除了让孩子反感外没有任何作用。
     人类的行为模式是遵循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原则的。这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个行为如果能引起有机体满意的结果,那么给予传递,这样的行为就会固定下来;如果一个行为不能引起有机体满意的结果,那么不予传递,这个行为就不能保留下来。
     你在批评孩子,而且你的批评使孩子愤怒,委屈,厌烦,那么孩子会遵循你的教导才见鬼了,如果你越骂他越听话,越批评孩子动力越大,那么你真的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看看孩子是不是有受虐倾向。
     领导批评你的时候无论正确与否,你是否高兴?你是否会按照他说的去做呢?有时会,那么你也是因为要逃避惩罚,逃避责任。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想法,不能内化成为你自身的习惯,当时机成熟,这样的压抑会爆发出来,造成破坏性的结果。
     工头打骂工人,领导责骂员工,家长打骂孩子,所造成的唯一后果就是破坏力的积累,当时机成熟后工人破坏劳动工具,员工消极怠工,孩子逆反成性,当他们的力量不能抵抗成功时他们会积累,隐忍,时间越是长久,爆发时的破坏力就越大。
这也是教育的缓发性体现。只不过是错误教育的弊端当时被掩藏下来,积蓄能量,伺机爆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21:28 | 只看该作者
安全感是需要保护的,不要哄孩子,不要骗孩子,不要合伙糊弄孩子,孩子是最聪明的,是最敏感的,是最脆弱的.因此虽然一时可以成功,但是造成的影响和恶果可能要很长时间才会消除.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提到,基本需要没有满足,高级需要不会出现.而且,如果幼儿时期,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会影响人的一生.比如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都是孩子的基本需要,如果幼儿时期基本需要可以得到满足,那么孩子将来就不会感到很迫切,这是多中需要尤其高等需要和基本需要相冲突的时候,孩子才会进行调节,修正.否则,孩子就会永远处于低级需要控制的阴影下.
举例说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如果父母总是吵架,孩子就永远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中,这样安全就成为孩子童年时期的主导需要,当安全需要和其他需要相冲突时,安全需要就变得极为迫切,而且需要优先满足.比如当他选择职业的时候,即使有非常好的待遇和发展,他也会选择安全系数比较高的职业,这就是安全需要的优先满足.
     结婚后,总是感觉没有安全感,对爱人没有安全感,对孩子没有安全感,总是害怕失去越发显得唠叨,无助,多疑,神经质,等,这就是幼年时期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实例.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抗日战争时期,我总是反思为什么中国的汉奸那么多?为什么外国的汉奸就要少一些?亮剑中有段对白很值得关注,李云龙在攻打县城为老婆报仇时,日本的军人山本说:李将军,战争这么长时间,你什么时候见过投降的日本军人?想想也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中国人的投降保命的行为要多的多呢?
     中国当时极为贫困,吃饭和活命是贯穿一生的问题,幼年时期生理需求的饥饿没有得到满足,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那么生理需要,尤其是对饥饿的满足是最主导的需要.当其他需要和活下来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候,那么对饥饿的满足就会占上风.那么高等需要比如,团队,竞争,自尊,爱国的需要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而对于日本人,自幼接触日本武士道的自尊教育,为了武士的尊严,可以牺牲一切,因此动不动就把自己给剖了,因此在太平洋战争中才会出现自杀式的冲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21:06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家长说我打他骂他是为他好,是恨铁不成钢。在我看来,这纯粹是扯蛋。为他好???你在单位做不好工作,-领导能不能为你好打你一顿???如果打了,你会变得更好吗?你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学习和为领导工作吗?你最多了是为了 逃避惩罚而完成任务。孩子必须为过程而学习而生活,失去了这个孩子就失去了成长的经历,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恨铁不成钢???关键你是铁还是钢,你想把钒铁炼成精钢,不提供环境,不提供方法,不提供耐心,不提供榜样,还气急败坏的去教育,你感觉会有效果吗?

  具体做法:
1、        家长先敷衍过老师,给人家点面子是必要的,但是必须避开孩子。
2、        回到家里,夫妻二人沟通,达成共识,父亲发火,打算教训孩子,这时母亲及时出现,把父亲赶走,然后和颜悦色对孩子说,我爱你,我相信你,能给妈妈说说吗?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定要让孩子开口,否则孩子会回避,软抗,抵制,沉默,那样的话,我们无法得知孩子真实的想法。
3、孩子说过后,及时做出判断:这是错事还是坏事。如果是错事,这是定性质的问题,不要把错事定性为坏事,不要用你总是做错,你从来不会,你能不能让我少操心来教育孩子,那样会产生对立和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如果判断清楚,那么分析一下,孩子是不是有能力做好而不做好,是不是故意捣乱 是不是经常重复犯这样的错误,
如果是,那么可以批评,但是注意批评的程序:1、阐述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强加性质和自己的主观认识。2、说明事实的可批评性,你这样做违反了课题那个纪律,对自己对班级都不好,3、表达痛苦感觉,你这样做妈妈很不高兴,很伤心。4、表达期望,我认为你可以做好,你可以比其他同学做得更好。到此为止。这一点很重要,可以成为日常教育规范和准则。
4、理解。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没有错误就没有成长,没有失败就没有经历,任何经历对孩子讲都是成长所必须的,不要让孩子做事,要让孩子做人,做事 强调结果,做人强调过程。人是从过程中成长和学习的,而不是从结果来成长。
5、耐心,注意教育的缓发性原则,注意淋浴器效应。如果你急功近利,想要马上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只可能在形式上改正,而不是实质上改正。
6、表明态度,妈妈相信你,理解你,爱你 ,你一定能做好。很多家长在教育的时候注重长期效益,就是说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其实孩子是很难想到三天之后的事情的,所以你的爱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理解到,孩子感觉不到的爱,不是爱。可以伴随肢体动作,如眼神,摸头,拥抱,亲吻。
7、结合如何改正孩子的缺点来进行操作。
   
一定注意,一切的一切都是以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基础的。没有这个,孩子还是感觉你在教训他,在改造他。所谓言轻莫劝人。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你怎么说孩子怎么听,否则,你再费事,孩子一样不接受。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爱来影响孩子做事的动机和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20:46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到学校,感觉很没面子,面对同龄人或者比自己还年轻的教师居然被人指鼻子的教育,你说能有面子吗 ,这时候很多家长所感觉到就是,臭小子,又让我丢人,看我回去怎么修理你。因此孩子范的什么错误不重要了,孩子是否有错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的心理压力需要释放,你的消极情绪需要发泄。

弗洛伊德认为,压力和消极情绪是需要宣泄出去的,如果不能以正当的方式发泄,就以不正当的方式发泄。如果不予以发泄,有机体就会出现问题。

教师被你的理直气壮顶的一肚子气,然后把家长叫过来,训一顿,舒服了 ,转移了,然后家长一肚子气,怎么发泄?拿孩子发泄,发泄完,舒服了,那么孩子一肚子气如何发泄?说不过老师打不过家长,但是学校有同龄的学生,比如被人踩一下脚,本来很普遍的事情,如果孩子此时心气不顺,需要发泄,那么就很可能导致一场暴力事件。然后又被教师逮到,作为惯犯,然后批评,叫家长,形成恶性循环。

这时就需要家长正确介入,教师是管理者,有自己的人生压力和体制限制,这个是正常的。但是对于家长一定鲜明表明态度:1、倾听。不要信一面之词。2、理解,孩子总归是孩子。3、判断。孩子是做错事,还是做坏事。4、耐心。教育是漫长的,行为改变是长期的。5表明态度,你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这个站在一起并不是无原则的附和,而是从孩子的利益发展出发,为孩子着想。你是爱他的,无条件爱她的。

  爱是人从善的根本原因,很多人做坏事,是因为得不到爱,因为不怕有人会失望,不怕有人会伤心。失去爱的佑护,孩子就变得无所畏惧,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

  因此作为孩子最后保障的的家长一定要无条件的爱孩子,并且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20:2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叫家长之后
     
有人提到教师叫家长的情况,简单谈谈

我是反对教师喊家长告状的 ,告状的原因一定是自己处理不了。孩子入学时都是非常可爱的孩子,至少在学校是非常可爱的。那么为什么一段时间后产生了学困生,问题生呢?还不是教育的问题。

   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学校的目的是淘汰人。以淘汰为目的当然不可避免的要产生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孩子会做错事,但是孩子不会做坏事。坏孩子是坏家长和坏老师联手打造的。

  自习课上,可能孩子一个伸懒腰的动作被藏在暗处的教师发现,于是抓了典型,他绝对不是第一个不遵守纪律的,而且,伸懒腰是错误吗?然后老师教育引导。记住,老师教育的过程是不讲理的,就是说,无论如何你的态度要端正,什么是态度端正?就是说你要唯唯诺诺,老实巴交,频频点头,最好能痛心疾首,泪眼汪汪效果是最好了。我们大人应该都是如此了。这样做为了维护教师权威无可厚非,但是对孩子个体就不公平了。就好象曹操借人头来稳定军心。对集体有用,管理者是不管你的个性发展的 。

  如果孩子不服气,那么教师和孩子的师生关系就开始出问题。然后教师拿出撒手锏,叫家长,因为自己解决不了问题了吗。

   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叫家长是教师手中的原子弹,威力重大,但是不能轻易使用,或者说根本不能使用。原子弹威力巨大之处是因为它在发射架上的时候,也就是核威慑。如果原子弹一旦发射,那么结果是无坚不摧,毁灭性的打击,就是你死我活了。当教师教育孩子的时候 ,无论多严厉,孩子还是尊重你的,因为你是为他好,至少孩子认为你是为他好,然而如果叫家长的那么师生关系就产生了质的变化,你原来是教育孩子,现在就是联合家长来对付孩子了。
孩子是最敏感的,当你决定叫家长的时候,孩子眼神中的目光就变得怨恨甚至 恶毒,尤其亲子关系不好的学生。如果你打算对付某个人,那么某个人和你的关系就僵持了,力的作用是相对的,你给他多大力道,他会还你多少力道。和学生搞对立的教师,结果失败的一定是教师。

  到此为止,孩子还没有被教坏,因为孩子还有学好的希望,因为他还有自己的底气和支柱,家长。这是家长就要显示自己的威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19:58 | 只看该作者
有个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扁鹊家兄弟三人,都行医.扁鹊因为医好诸侯王的疑难杂症名扬天下,有人问,你家谁医术最高,扁鹊回答是大哥.但是大哥的名声不显,问到原因,扁鹊回答说,大哥行医往往在苗头出现前就已经发现,而且提出预防措施,使身心得到锻炼,可以抵制病痛,使问题消弭于无形,因此病人并没有任何不适,也就感觉不到大哥为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
  
二哥在问题出现是开始干涉,对症下药,运用汤石治疗,病人虽有小痛,并不会恶化.因此只在本地享有微名.而扁鹊则不然,病人均是病情恶化,生不如死的时候才找到扁鹊,他对病人刀石介入,看起来妙手回春,实质上病人的身体结构机能已经被打破,很多问题出现,只是病人感觉大有改观,起死回生罢了.
  
所以在教育问题上,我们要象大哥那样,防患于未然,强健身心机能,实现自我教育,看起来风波不起,实质上功能显著.
  
等到问题出现,再去强行干预,即使效果明显,身心创伤已经形成.教育的目的被异化.
  
所以在带班过程中,哪个班越是默默无闻,这个班的工作做得越好,哪个班主任越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去忙学生工作,那么这个班越是没有把前期工作做好.班主任成为救火队员,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做为父母也是一样,不能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好多家长被孩子整得焦头烂额,气得七窍生烟,今天孩子撒谎了,明天孩子不写作业,后天孩子不好好吃饭,如果你整天在和孩子的这些问题做斗争,我说,在教育上,你是失败的.
  
和孩子整天在斗争的人,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失败的父母.
有人说教育孩子就是要和孩子斗勇,这点我不能苟同.这样的着眼点还是要控制和改变孩子.还是着眼在别孩子.实际上我们需要做的是提供好的环境,亲子环境,亲子关系,以及榜样示范,让孩子自己得到改变学会自我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14:40 , Processed in 0.08029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