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202|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早熟与晚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2 18:4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现在的孩子比,我是很晚熟的。

我大约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写作文。写的东西,我现在看惨不忍睹。
一般50字左右,比如写让座啊什么的。老师看了后还大大表扬了我,
可是,坚持了一个星期就写不下去了,因为没的可写了。

但是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飞跃,仅仅一年,
水平和四年级比天壤之别,还得了全市作文竞赛一等奖。
而到了六年级,开始在本子上写武侠小说了,而且水平还马马虎虎。

仅仅这一年,四年级到五年级,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我刻苦练习作文的结果吗?没有,自从我写了一周的日记后
再也没有写过。我们那时五年级才开始写作文。

主要原因不是刻意练习的结果,而是一种“合力”。

这种合力包括:

我长大了,大脑里开始有东西了。
我对文字开始有感觉了,能够用它表达复杂的东西了。

人的大脑是个复杂的构造。一些心理学家称大脑里有一种定时装置,
在某个时间以前,大脑的某种能力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一旦到了
某个时间,这项功能就会被触发,这时,就会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出现。

我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教育往往就是这样,

一个孩子你看他成天玩,成天看闲书,让他写作文他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但是,到了某个时间,他可能突然开窍,一下子迸发出很强的能力。

一个孩子的发展往往不是按部就班的,常常会出现跳跃式的发展。

一些早慧的孩子,开窍可能比较早,也就是说,他脑子里的时钟提前启动了。
但是,这个便宜他只能占一次。他可能在随后的岁月里仍然保持在这样一个水准,
而一些晚熟的孩子蹭的一跳就赶上他了。我说的不是什么新理论,
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所以,一些能力的培养不要刻意,不要看到别的孩子作文很棒自己的孩子一个字
写不出就急不可耐,天天逼着孩子练作文。这样的练习事倍功半。

孩子该干什么干什么。如果他是写作的料,休眠的能力终归会迸发出来。
如果他不是这块料,过早的逼迫式训练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不妨等他长大一些,成熟一些,再通过专门的训练进行补救,这是事半功倍的办法。

评分

参与人数 9威望 +37 金币 +37 收起 理由
fchn608 + 5 + 5 我很赞同。
棠棠妈 + 2 + 2 我很赞同
wfeixun + 1 + 1 学习一下。
颀颀妈妈 + 3 + 3 一直在为孩子的作文烦恼呢, 一席话太解 ...
wanyi77 + 10 + 10 我很赞同。所以安心等待。
shanlon + 2 + 2 俺说俺作文怎么现在还那么差, 原来是 ...
昨日乱昏山 + 2 + 2 呵呵,同意.
hq1966 + 10 + 10  
wangtutu + 2 + 2 我就等孩子顿悟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8-12-19 11:07:43 | 只看该作者
成名成家的题太大,我没自信接招,可孩子开窍是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比如我的孩子很多时候的我都搞不懂他是如何学会知识的,不明白他的方法是什么,好象记性好是靠诵读时的声音和音节发音的口型,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好象我至今还没摸透,也许是题简单,看不出来,识字靠的是字形.有些我觉得超出他能力的数学题,不知如何教他,就把自己的解题思路给他说一遍,有时就懂了,有时不懂,我也不作要求.作文老师要求的高,我以为超出他能力了,因为我不会辅导,所以自己独立完成的,有时特好,有时叙述特凌乱,也有时为了帮忙,给他个思路,他就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思路写出来.再改改病句别字什么的.

我的孩子好象对我永远是个谜,有惊喜,有伤痛,总在斗智斗勇.

经常佩服那些有智慧的父母,那么多方法给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8-12-19 09:57:2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看了楼主的这番话,我心里似乎平衡了许多.我10岁的儿子和他班上的几个作文好的女生,我从交谈中感觉那几个女生好象比他要大好几岁,我当时还发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8-12-18 23:05:59 | 只看该作者
始终不爆发就说明时候未到。时候到了,时机成熟了,自然就爆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8-12-18 23:04:06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也大概是比较晚成熟的,幼儿园大班了,周围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开始掉牙了,我们还没有动静。
班上的小男生小女生都开始有了朋友了,呵,,,我儿子还什么都不知道(我觉得其实幼儿园的小孩子是最敢表达爱的孩子了。我经常听到他们班的小女生告诉我,我喜欢XX,说得直接,说得坦白,毫不害羞,也不做作)
人家都上了好多补习班,会用英语讲故事了。。我儿子从不去上。什么也不会。。。
我只能自我安慰,你看那盖高楼,最早露出来的,都是矮房子,高楼都是在打地基呢。越晚显现,能力越强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8-12-17 16:03:07 | 只看该作者
早熟的瓜和晚熟的瓜都很值钱。8楼


养个超级瓜更值钱!


一个人要是自己喜欢了,想学了,那可是挡不住的(16楼)



阿Q就很喜欢革命呢?也想革命,但阿Q革命成功了?



有些人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能力迸发。



小易说是能力,有些人说的是灵感,两回事,但是有些人始终不迸发又该当如何?让他始终黄下去?(看3楼17楼的但心就知,缘何担心,是不是有这样的例子?)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17 18: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12-17 14:5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8-12-15 13:13 发表
(1994.03.04)你可能是天才 (1994-03-04 10:21:42)

  分类:五常谈教育
莫扎特二十一岁那年,一位法国女音乐家从老远的巴黎到了他的家乡——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请他作一首钢琴协奏曲。这位女士名为Mile ...


看来还是得勤学苦练啊!有了基本功, 才可以说以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12-17 14:52:06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很多孩子写日记写得蛮不错, 我家宝宝看书也看得不少啊。 怎么写就不行呢。 老师还没开始讲写作, 可是俺还真打算寒假开始让孩子写日记呢。 看了老易的帖子, 难道我现在不用着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12-15 13:13:40 | 只看该作者

转张五常一篇博文。。

(1994.03.04)你可能是天才 (1994-03-04 10:21:42)

  分类:五常谈教育

莫扎特二十一岁那年,一位法国女音乐家从老远的巴黎到了他的家乡——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请他作一首钢琴协奏曲。这位女士名为Mile Jeunehomme,是一位钢琴高手。受到她的感染,莫扎特作了第九首(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即K二七一),石破天惊!从这一曲起,莫氏进入他的创作黄金时期,历久不衰达十四年(那是说,直到他逝世为止)。
莫氏在幼年时的天分表现,史无先例,但他真正成为一代宗师,还是得力于他二十一岁的「K二七一」及其后创作生涯中的大量作品。如果莫氏没有这些后期作品,充其量,我们只会记得他是一个神童,而天下的神童何其多也!
我为这昙花突然盛放的现象想了好一阵,所得的结论有三点。一、莫氏自小受到严格的训练,到了十七岁,对各种乐器及作曲的法门融会贯通。二、到了二十岁,神童不再的日子,他的音乐思维进入了自己的广大原野,自己的世界,四顾无人,可以独行独断地思想。三、某些事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创意如潮,一发不收。
得到了以上「三个步骤」的关于天才的结论,我不由得要引证其它天才的经验来比较一下。从经济学的史密斯、马歇尔,到物理学的牛顿、爱因斯坦,到绘画的梵高、维斯……细想他们的创作历程,都不谋而合地有同样的「三步」曲。我自己曾经起码有过两次类似的经验,是值得一谈的。
第一次的经验,是在摄影那方面的。六十年代初期,我对黑白的黑房工作,控制自如,而拍摄时只用一部相机,一个镜头,熟能生巧。这做到了第一步。一九六五年,在写博士论文期间,我自觉不称意,决定以摄影散散心,于是一连三个月,每天跑到不见游人的园林中,从早到晚,静坐遐思,进入了一个四顾无人的广大原野。这是第二步。在园林中坐了十多天后,突然思如泉涌,如痴如醉之间,佳作信手拈来。这是第三步。
在经济学上,我也有过类似的经验。从一九六一年起,我深研价格理论,到了一九六六年就觉得融会贯通。六七、六八年间,我住在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学生宿舍,自觉年龄上比一般学生大上好几年,就喜欢独坐于自己的狭窄房间里,独自遐思,进入了自己的思想天地。再跟着就是创意层出不穷,不能自已。
假若以上所说的三个步骤是可靠的话,那么数之不尽的人都可能是天才。但天下的「蠢才」多的是,究其原因,他们没有真正尝试过发掘自己的长处,没有按如上所述的三步行事,甘于以「蠢才」了结一生。
你想不想过一下天才之瘾?如果想的话,第一步是要把有关的技术及知识搞得融会贯通。这一步,不容易,但只要痛下苦功,再蠢的也有机会办到。第二步是在思想上能够走进四顾无人的原野。这一步,说易甚易,说难极难。我自己就觉得易如反掌,因为我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变得听而不闻,好像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但在另一秒钟内却可从自己的世界里跑到朋友之间,高谈阔论起来了。
创作可以受到朋友的感染、影响,但创作时是要在自己的原野上思想的。
来无影、去无踪的创意层出不穷的第三步,是「天」意了,不可强求。我认为,做到了第一、二步,第三步的事是总会发生的。可能有些人得其一、二而不得其三,但这样的例子似乎不多见。要像莫扎特那样当然不可能,但昙花大可半现,过一下半个天才的瘾也不错吧。
世上天才凤毛麟角。我认为这个现象,主要是因为天下间大多数的人没有尝试   过——或没有机会尝试过——走上述的第一步与第二步,而这两步即使非天才也可以办到的。
是的,你可能是天才。不信的话,你不妨试在某造诣上痛下数年苦功,然后在思想上走进一个四顾无人的原野,把手指交错着,等待上帝的赐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12-15 10:35: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颀颀妈妈 于 2008-12-13 00:27 发表
希望咱家的孩子是只晚熟的瓜,
可还是担心他是只熟不了的瓜.

同怕同怕,那样的话,太可怕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9 11:33 , Processed in 0.081411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