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2033|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在美国读《弟子规》的孩子、家长和困惑(值得一读的好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8 16:2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标题是我取的,其实原帖题目是先想到谁?”。不过我觉得这更是一个浸润中华文化的后代如何在一个异质文化当中自如生活的问题,也关系到两种文化如何交锋如何涵盖的问题,特别是回帖中box的发言,引人深思(他的发言总是深刻精彩),所以整理了以后发过来给大家分享。有些无关的回帖就没有整理进来。蓝色的字是我认为的重点(不好意思,有点强加于人,但是我怕帖子太长有人不耐烦看完,那就看我蓝色的部分也可以)。
其实我觉得,前两天那个读经和儿童教育专家的话有矛盾那个帖子,用下面box的言论去回答,再合适不过了。
帖子来源
http://bbs.creaders.net/child/bbsviewer.php?trd_id=310349
送交者: 风轻云淡 2008年11月29日14:40:03 于 [儿童成长] 发送悄悄话
昨天看匣兄寄来的蔡老师弟子规的讲座, 很有感触。上午送儿子去乐队,路上和他分享讲座的内容,问他同样的问题:如果你手上有一样你非常喜欢非常好吃的东西,你会怎么做?

儿子不加思索答道: “我自己先尝一口,再分给爸爸妈妈还有旁边的朋友, 又补充道, 如果只有一点点,那就先问别人要不要.”

这个回答, 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又问: “为什么你要先尝一口, 再分给大家?”

儿子不以为然地说, “我想尝尝看是什么味道,是不是真的好吃!”

“如果你以前吃过,知道那非常好吃呢?” 我追着问.

“那我也想吃一点.” 儿子很诚实的答道.

我想了想,决定不直接评价他的选择, “如果是爸爸妈妈,你觉得我们会怎么做?”

“如果阿公,阿婆(爷爷,奶奶,外婆)在, 一定先给他们吃. 他们不在的话, 先给我吃.”

接着我把蔡老师提到的三种回答(给父母;给孩子;自己吃)告诉儿子让儿子判断.儿子觉得给父母和孩子都是对的,因为爱父母,也爱孩子. 只想着自己是不对的.

晚餐时, 告诉他爸早上问儿子的问题, 让他猜猜儿子的回答, 他爸说: “我相信儿子一定会分给爸爸妈妈,阿公阿婆,或者其他人, 不过, 他会先sample一点.”呵呵,真是知子莫如父. 儿子在一边不好意思地笑了.

“你看他平时, 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们留一份, 自己也是个小馋猫,什么都要先sample一下.” 他爸解释道.

想想,可不是嘛. 我一直觉得儿子很懂得share, 很尊敬长辈,知道爱家人,也引以自豪, 却忽略了细节,其实潜意识中,还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 相信今天的交流也能让儿子想一想。



送交者: 笑菡 2008月11月29日18:33:57 于 [儿童成长] 发送悄悄话
  答:先想到谁? 风轻云淡 于2008-11-29 14:40:03
好儿子, 真情流露, 很真实很诚实. :-)我听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讲过, 控制潜意识的能力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加强的. 不是他不愿意, 孩子就是孩子.
现在做孩子真好,我们小时候太压抑自己了, 做什么事都想去讨大人欢心, 尤其是女孩子.



送交者: Box 2008月11月29日21:14:35 于 [儿童成长] 发送悄悄话
  答:好儿子, 真情流露, 很真实很诚实. :-) 笑菡 于2008-11-29 18:33:57
倒过来了,

西人心理学有它历史文化的背景依托,而且分弗洛依德与荣格两大渊源。弗洛依德这一脉下来,强调人的生物性,割断人的文化和社会存在,“潜意识”其实就是一个欲望和本能的深海,这个东西可以说既是弗洛依德发现的,也不是弗洛依德发现的,因为从古希腊而降的整个西方世俗文化,就是一种欲海情天的文化,所以按照这种逻辑,从本我、自我到超我,是一个不断自我控制的进程。

但荣格这一脉的心理学理念则完全不同,现代发展可读弗洛姆的著作。荣格这一脉的观念,很接近东方人的生命体验和思维方式。其实在人的本能中,既存在利己的一面,也存在利他的一面,东方文化注重把人人与生俱来本能的、自然存在的良知诱发出来,由小及大,由近及远而成就一种美好、自然、健康的人格。所以在东方文化来看,人的「本我」本来就是善的,而且是自然而然的善,就象种子要发芽、抽枝、长叶一样,教育就像给小树绑个小棍棍,让它长直而己。

古人讲“赤子之心”,“童言无忌”,就是讲一种天然的本真和天真,非常纯净,纯洁。没有一丝的杂染和欺骗。孩子一生下来,他只有生命的本能,然后能够分辨自己与他人,然后才形成“自意识”,再发展是“自我”,再往后才可能发展为“自我中心”以及最后的“自私”。所以生命的本能完全是一种无意识,从生命的本能发展成自私,中间有许多阶段,而这又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自然过渡的,所以教育的意义也正在这里。

爱的教育、同情的教育、感恩的教育都是以“自我”为出发点的,也就是唤醒孩子自我生命的那种感同身受的体验,唤醒内在自然存在的本能和良知,这些东西都不是外在于每个人、每个孩子的,生命的感动无法从外部注入,就象我们读小说、读诗歌会同悲同喜,但我们的欢笑或眼泪出自我们的内心,不是作者给予我们的。所以中国人把良知称之为“天良””── 因为那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当然心地的天良有浅有深,有露天矿也有深藏矿,深藏矿不易开发却常常包含无价之宝,所谓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指这个,不是说浪子给“修理过来了”,“教好了”,而是说教育帮助他打开本来,所以他“良心发现”了。

我妹妹怀她大女儿时,看了十几本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书,讲话怪怪的,我马上批判邪见,跟她说这些书你一本也不要再看了,因为你不懂整个西方文化的历史和深层语境,读之有害无益。

现在她两个孩子在家里完全是按中国传统教育,当然是那种真正可以称之为中国传统的教育,结果呢?两个孩子身心成长都很正常健康。如果她们在中国,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孩子的榜样,而在美国呢?咱们再等等看,嘿嘿



送交者: 笑菡 2008月11月30日12:11:09 于 [儿童成长] 发送悄悄话
  答:倒过来了, Box 于2008-11-29 21:14:35
很多时候觉得东西方在儿童教育理论方面有很大分歧. 有时候我也困惑.

昨天赶着出门, 少说了两句. \"儿子很懂得share, 很尊敬长辈,知道爱家人,也引以自豪, 却忽略了细节\" 我本来是想说只要儿子懂得share,尊敬长辈,爱家人的道理, 行为上的细节是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控制的.

看了匣子兄的帖, 又细想一下, 很多成年人的自私不得体的行为, 不少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 即使他们认为自己心里并不这样想的, 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做. 所以话说回来, \"从小看到大\", 父母在孩子行为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是相当重要的.

问题是, 怎样教育孩子才是对的? 大小子很小我们就教他要SHARE, 家里来的小朋友, 一定要和小朋友SHARE他心爱的玩具. 他这样做了, 但当他到西方小朋友家去, 想玩别人的玩具时, 西方人家长人的教育方法是\"That\'s his toy, if he wants to share with you, it\'s great; if he doesn\'t, it\'s also his choice.\" 弄的我和大小子都傻傻的. 儿子问我, \"为什么我不SHARE就不行, 他不SHARE就可以?\" 后来我就知道了, 不能太认真, 否责我跟三四岁的孩子解释不清楚.

亲戚家里有三胞胎孩子, 其中一个儿子有很严重的ADHD, 女儿从小不容忍兄弟的怪异行为和声音, 常常取笑他, 家长也制止不了. 那时孩子们八岁, 亲戚很苦恼, 一筹莫展. 我问她为什么不能教育女儿对兄弟要有耐心和爱心, 没有耐心爱心也起码要有家规, 不能说的话就不能说,不不能做的事就不能做. 亲戚说儿童心理医生说儿童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前, 心智发育不成熟, 有些想法和行为是不能强加于他们的, 会适得其反, 影响正常儿童的发育 (记不清了,大致如此). 当是我听了惊讶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只想骂那个儿童心理医生混蛋.

有些书的确是不能看, 越看越糊涂, 就象我老爸常说:\"医生的话你都敢全信?\" :-)

送交者: Box 2008月11月30日13:41:17 于 [儿童成长] 发送悄悄话
  答:很多时候觉得东西方在儿童教育理论方面有很大分歧. 笑菡 于2008-11-30 12:11:09
有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厘清,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儿童教育理论”其实是个非常狭义的概念。第一它不是西方传统的,第二他它只是美国现代的,第三它不是美国“精英文化”的儿童教育理念,这种我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教育理论其实是无根的。

我们当代中国人教育孩子是比较惨的,惨就惨在文化的根断了。其实儿童教育的根在“家教”,而家教的根在传统。你看美国的犹太人、意大利人、爱尔兰人、印度人。。。真正好的家庭,关起门来的教育都是自己文化传统的教育。我们中国人的家庭关起门来只能大眼瞪小眼,根本就没有传统可教孩子,这本身就是大危机。而失去自身传统,就没有比照和参考,无法对美国当代儿童教育理论进行判断、取舍和补救。其实美国这套儿童教育理论到底好不好是明摆著的现实,看看美国中、小学教育就一目了然了。

我们中国人自己讲的话往往是人微言轻的,而事实上《爱的教育》中就曾指名道姓地批评美式现代教育,认为那是一套误人子弟的东西,我第一次读到这种观点的时候也颇为震惊,想不到西人对此也有这样清醒而明确的认识。

再比如你说到“That 's his toy, if he wants to share with you, it's great;
if he doesn't, it 's also his choice.”这看起来一方面赞扬了孩子们分享的精
神,一方面又教育了尊重和理解,以及个人权益和自由,好像一举数得。但问题就在于,分享和独占本身就是非此即彼、互不兼容的,父母在这里并没有给孩子一种应有的正确判断和指导,相反地,等于在告诉孩子分享和独占是一种个人选择,而且那是每个人的权力和自由,而这个权力和自由显然比那个 “great”重大不知凡几。所以这种讲法政治上正确,但对心智开启的蒙童来讲,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次第的无的放矢,没有轻重、主次、缓急、远近之分,所以西人教育的确很粗糟,而这句话用来教孩子本身是有问题的。

其实我曾经不厌其烦地讲过,西方文化是一种世俗、宗教的二元文化,西方人的心灵结构也是一种二元的心灵结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身边的西人都不信教,他们就不受这种二元文化心灵结构的影响,这就好比中国人切断历史传统近百年了,但文化深层的东西,还是存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只不过藏得深而不自觉罢了。象上面你引的这句话,sharing和choice是同等真实的,前者是西人人格中宗教意识的那个自我,后者是西人人格中世俗意识的那个自我,我们中国人的孩子没有这样双重的文化背景,这句话听去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自私。而且更深一层来讲,这个sharing里面有没有包含对别人的关爱呢?还是仅仅意味著“众乐乐”而已?这又是个很大的问题。

你老爸讲得很好,一句顶一万句,嘿嘿。


送交者: Box 2008113015:30:19 [儿童成长] 发送悄悄话

:嗯,这个读懂了,上面的又读了两遍,谢谢
风轻云淡
2008-11-30 14:10:04
我的帖不必那么认真,但蔡老师弟子规的讲座倒是值得认真看,他背后其实是有几位真正的高人,他这套教法是一套慎终追远的真正传统的人性化的教法,孔孟无它,安心二字而已。
很高兴看到你和儿子之间能有深入的沟通,这比什么都重要,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


[ 本帖最后由 paisley 于 2008-12-8 08: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木兰花慢 + 2 + 2 好贴,谢谢!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3-6-26 10:56:59 | 只看该作者
难得的好贴,顶起来,大家都来说一下东西方文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9-6-10 13:56:50 | 只看该作者
谈谈我的看法,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读这些书并非要把孩子硬要变成什么样的人。这些东西只不过是一个行为准则,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按照这个行为准则来做,这个事肯定的。但是,起码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希望他(她)通过了解这些准则,将来做的事情不会出格。如果连一个行为准则都不了解的话,那么将来他(她)对是非又能了解多少?我觉得,了解这些还是有必要的。咱们教孩子不也是希望他(她)能友善、智慧、孝顺、仁爱吗?教育,其实不光是教孩子科学知识,同样也教孩子道德思想。这两方面做好了,孩子才能真正的健康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9-1-24 21:3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vickyhoney 于 2009-1-24 11:20 发表
想到现在的中国教育,真想掉泪。到底要把中国的孩子教成样子才能罢休。

请原谅我,看到你这句话我真的忍不住想笑。
其实前面那位qqyou说白了就是把美国的强大和美国的教育想当然的变成了因果关系,由于美国的教育美国才这么强大。
她的内心推崇的其实是美国的强大。
但是美国的强大真的是因为美国的教育吗?

其实在姐姐的这个宝宝出生前,我对于中国的教育制度那也是痛心疾首的。可是当孩子出生以后,在读了许多教育书籍,重新思考,当然这和年纪的增长也有很大的关系,想当年咱也是国外民主等等制度包括教育制度的推崇者。可一旦事到临头,要设身处地的去想,很多的思想就悄悄的改变了。

也许国外的那些方法很好,就比如什么民主制度。可一旦根植于非西方发达国家,其效果大家有目共睹,念歪了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方式我想也大抵如此。所以不要轻易的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09-1-24 11:20:57 | 只看该作者
想到现在的中国教育,真想掉泪。到底要把中国的孩子教成样子才能罢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9-1-23 15:15: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9-1-23 13:36 发表

…………,一边又说,和你意见不同者全是无脑的鹦鹉而已,岂非自相矛盾?

我觉得你写帖子时总有一鼓气咻咻的情绪,只怕不妥。若是因为自己的观点受到挑战便生出怒意,这本身只能说明对自己的信仰体系尚有未周全之处,有盲信的地方,所以有此反应。 ...


哈哈,这是你相情愿之词呀,和我意见不同的人多了去了,就在这个坛子上,恐怕和我理念类同的恐怕也没有几个。我可从来没说过别人是学舌的鹦鹉。我说的那些无脑的人,就是人云亦云,自己从来不动脑子,不看看那些人说的有无道理、合乎逻辑否、合乎常理否,就随声附和的人。

我写帖子,刺也许会很多,但怒的都是那些对号入座的人,怎么会怒的是我呢,相反地,我自己在那里捂着嘴,偷偷的乐呢。

我没什么理论,还是那句话,讲道理就合乎道理的讲出来,靠喊口号和埋怨,是不会起什么作用的。

讲不出来,也不要着急,只需要说不屑和我去说,那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3:36:38 | 只看该作者
认为它有价值的人,都是那些CCAV说啥我说啥,不用自己脑子,金辉鹦鹉学舌,韵文水平小学没毕业的人而已。


qqyou,其实你文中不乏有理有智之处(如“古代文献是用来教化不是用来说明问题”的,甚有价值,可惜未能深探一步),若是这样原本我很乐意和你探讨一番。转载box文章当然并非为了字字奉为正确,原本还有讨论的余地。不过由于你上面这句话,并且你写文时的语气更让我相信这不是你一时激愤之语,遂使我的胃口破坏殆尽。你一边说,天下不可只有一种声音,一边又说,和你意见不同者全是无脑的鹦鹉而已,岂非自相矛盾?

我觉得你写帖子时总有一鼓气咻咻的情绪,只怕不妥。若是因为自己的观点受到挑战便生出怒意,这本身只能说明对自己的信仰体系尚有未周全之处,有盲信的地方,所以有此反应。

从另一方面说,上论坛的目的,一是为了解乏取乐,二是为了获取知识信息或有价值的意见,总之都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假如进这个帖子,不过使你进一步重复了你原本知道的东西,既不能使你自己从知识体系上获得新见解,又弄得心情烦躁一股虚火,何苦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9-1-23 00:11:39 | 只看该作者
wfh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9-1-22 23:23: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踏雪放歌 于 2009-1-22 23:09 发表
我常常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在5岁的时候,我们觉得很满意;在10岁的时候,能够和你进行思想上的“交锋”,而不是逆反;到20岁的时候,还愿意能和你一起探讨一些成长的问题,让我们感到欣慰


其实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首先“父”不能为父,先要做到平等和民主。

其实国人把民主搞得太复杂了,甚至把少数服从多数也归为民主,其实民主说起来可以简略为四个字:“我不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9-1-22 23:09:01 | 只看该作者
我常常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在5岁的时候,我们觉得很满意;在10岁的时候,能够和你进行思想上的“交锋”,而不是逆反;到20岁的时候,还愿意能和你一起探讨一些成长的问题,让我们感到欣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xylonhong + 1 + 1 太难。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6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05:11 , Processed in 0.092666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