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2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二十四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28 00: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maroon">    在北京西郊湖南公墓的一座土坟前,立着一块薄薄的青石墓碑,上面镌刻着:陈少梅,1909—1954。   陈少梅,湖南衡山人,名云彰,字少梅,别署升湖。幼承庭训,垂髫时即习诗文书画。乃父陈嘉言先生为湘省名士,光绪乙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晚年归故里,主持衡阳书院(船山学社),曾支持何叔衡、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少梅画品高标古雅、傥然不群,概得于家风。1925年知遇于清末民初画坛巨擘金北楼,为金关门弟子,并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因年龄最小而画品最高,为会中名流耆宿誉为“神童”。金北楼更称其“前程无限”,为其取号“升湖”。次年,入名噪一时的“湖社”。1930年,少梅画作参加比利时建国百年纪念国际博览会,荣膺银奖,斯年21岁。同年,主持湖社天津分会。   少梅善写古今人物,融周臣、唐寅、仇英、戴进、吴伟、张路诸家笔法,工谨与豪壮相兼,而自出机杼。其山水画颇具宋人风范,承郭熙、李成、马远、夏圭诸家笔墨,兼融明代“浙派”与“吴派”之长,下笔沉着爽利,其金碧、青绿、浅绛、水墨等品类山水皆工,尤以青绿山水最见精神。   惜乎少梅英年早逝,每令知者扼腕,诚如江淹所叹“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斯《二十四孝图》,乃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陈少梅绘《二十四孝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孝道被当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而陈少梅先生却在1950年冬天,应朋友之约,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册页,使宣扬孝道的《二十四孝图》出现了具有高超艺术水平的新画本。这样内容的画本,产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又是由大家精绘,可谓绝无仅有,弥足珍贵。   陈少梅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准则不应该完全抛弃,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仍然应该发扬光大,这就是他绘制《二十四孝图》的思想基础。《二十四孝图》又是陈少梅先生以传统画题为题材的最后的画作,1964年,终因积劳成疾,猝然辞世。   陈少梅的其他作品有《江南春》、《浴牛图》、《丛林远岭》、《小姑山》、《颐和园谐趣园》等。所绘《二十四孝图》册页,当年被人带至台湾,今年初又从台湾辗转流传到香港,历经半个多世纪,终于被在京的收藏家购回,使我们得睹这一珍品。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img src="http://www.chncp.net/vision/200401/images/YDZP-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screen.width-400)this.width=screen.width-400\" border=0>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img src="http://www.chncp.net/vision/200401/images/YDZP-2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screen.width-400)this.width=screen.width-400\" border=0>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img src="http://www.chncp.net/vision/200401/images/YDZP-1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screen.width-400)this.width=screen.width-400\" border=0>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img src="http://www.chncp.net/vision/200401/images/YDZP-1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screen.width-400)this.width=screen.width-400\" border=0>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img src="http://www.chncp.net/vision/200401/images/YDZP-13.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screen.width-400)this.width=screen.width-400\" border=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9-4 08:43:13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4-8-17 15:44:5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我们先对照一下,做好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4-5-29 18:39:0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题材,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4-5-28 10:09:01 | 只看该作者
是个好题材,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5-28 10:04:56 | 只看该作者
图比文精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5-28 10:02:0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谢谢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5-28 09:43:46 | 只看该作者
新时代的孝道有新的方式方法。我们这一代都难做到上面种种,更不用说我们下一代了。请问独生子女的孝心该如何培养?有无孝心除了后天培养外,是否也有赖于天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5-28 09:22:26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啊!不过,也就我们做爸爸妈妈的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5-28 00:33:27 | 只看该作者
题材很好,谢谢。回去想想怎么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1:28 , Processed in 0.08506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