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604|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您的孩子也能成“神童”--张政谈“早期智能深度开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7 11:0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老师谈“早期智能深度开发”
您的孩子也能成“神童”
张政



我珍藏着几份数理化考卷,考生是年仅7岁的孩子,他们在普通小学里只能算一年级的学生。可是考卷上却出现了因式分解、方程组、不等式、根式化简、三角等初中(甚至高中)才学到的题目。考卷上那些弯弯扭扭的“标准童体字”使你不得不相信确实出自孩子的手笔。这个名叫林晓的女孩出色的通过了考试。那张考卷的字迹更象鬼画符,以至老师化了很大的功夫来批阅它。字虽然不济,可是答题却得了满分------考生的名字叫朱威。



林晓和朱威都是1978年卢湾区儿童理科班的学生,这个试点班是在当时的卢湾区区长王乾德关心下开办的。3年后,由于小学里缺少理化实验室,全班升入本区一所普通中心。1985年,班上有3名学生进入了交通大学少年班,他们的同龄人都还在上初中一年级。次年,该班又有14人考上大学,前面提到的朱威13岁进交大,并在美国重点大学资格考试SAT--M中考头一名,其档案进入美国科学院,人却被德国大学网罗了去了。



这些孩子都是千里挑一的神童吗?不!在组建这个班时,仅从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一年级的4个班级中略加选拔,既无智商测试,也没有做一大堆考卷。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很普通的孩子。脱颖而出的唯一秘诀,是他们接受了早期智能深度开发,他们在小学的课堂上就接触到了中学和大学里的数理化概念,因此在良好的基础训练同时,又比普通班的同年龄学生领先一步,全面发展,他们较早表现出异常智能也就不奇怪了。



让小学生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不是“拔苗助长”吗?曾有人提出如此的批评。我认为这种观点起源于受传统教材的束缚太深。翻开中小学数理化课本,其内容与本世纪初刚刚引进西方近代教材时大同小异。然而近百年来,现代科技及科学思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革。这些变革至多反映在我们教材中只字片语或末尾的附录中。如果把理科教学比喻成一座宝塔,传统的内容占了整个塔身,而高新科技只占一个塔尖甚至更少。教学与现实社会的脱节不仅使课堂生活枯燥乏味,更使我们的学生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当年在试验早期智能深度开发时,我们有意识地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记忆部分,着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育下,孩子会动脑子找对策,更容易适应社会。他们遇到书本上从未述及的难题不至于手足无措,反而乐于迎接挑战,独立解决困难。试问,这样的下一代不是比“高分小皇帝”更强吗?



从本人几十年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智力确实略有差别,但对他们的成才经历并不构成主要影响,真正起决定因素的是环境和教育方式,我建议“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妨试试早期智能深度开发。




(注:此文刊登与1996年的新民晚报。虽已过十多年,至今读来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故转录上网,希望对关心教育人士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0-9-1 14:53:25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 ~谢谢楼主分享~顶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0-8-24 09:4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lichaofeng2000 的帖子

我也是感到不小压力,育儿不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0-6-30 10:30:46 | 只看该作者
我身边又有一个类似这样的神童出现了,今天的晚报登出来--12岁男孩在我市今年高考中考出603分的好成绩,正准备去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正在办手续。汗颜,真是人才辈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0-6-29 16:59:52 | 只看该作者
看这几篇文章后,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0-6-9 00:31:01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学习,从现在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0-3-22 16:17:55 | 只看该作者
早期教育确实重要!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0-2-24 05:33:37 | 只看该作者
张政确是一个好老师。可是,他只培养了少年大学生,而这些孩子最终并不一定都能成才。很可能功亏一篑。因为,大学少年班的培养模式并不成功。绝大部分好苗子都被他们糟塌了。即使让张政自已教下去,他也未必能把这些孩子都最终培养成才,因为,他仅仅在某一年龄的知识传授方面较为成功,而人才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和其他年龄段的知识传授他就不一定成功了。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局部的成功还远远不够。任何一个局部的失误都可能影响一个精品的诞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0-2-23 14:36:0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收集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0-2-21 14:17:1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难得见这样的好老师,要是再多一些这样的老师就好了,我们中国教育将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20:06 , Processed in 0.083420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