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9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抗日铁军74军(纪念一些抗日勇士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24 09:2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王耀武第51师(辖周志道151旅、李天霞153旅)和俞济时第58师(辖吴继光174旅、邱维达172旅)合编而成,俞济时任军长,冯圣法继任第58师师长。全军共8个团,2.1万人。其中第58师炮兵营有6门105毫米榴弹炮,在当时可是相当具有威力的重炮了,曾在淞沪会战中大显神威。 俞济时是黄埔1期毕业,浙江奉化人,蒋介石的外甥,是标准的嫡系,历任蒋介石侍卫大队排长、连长,侍卫大队扩编为警卫团后任营长、团长,后任第6师31团团长、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司令兼警卫1旅旅长,警卫1旅扩编为第1师后任师长,后改任第58师师长,而74军的骨干就是58师。 74军成军不久就参加了淞沪会战,51师在罗店,58师在蕴藻滨,都是战线的关键之所,浴血奋战,尤其是51师无论在阵地防御还是在撤退中,均表现非常出色,当时有名的《申报》和《大公报》都曾报道过51师的英勇作战。 74军从淞沪战场撤出后,还来不及补充休整就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汤山镇、熟化镇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南京沦陷后51师奉命突围,全师撤至浦口仅有4000人。 74军经过补充先后参加徐州、兰封会战,在兰封会战中74军重创日军第2师团。 1938年7月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爆发,日军苦战两个月进展甚缓,为了尽快突破国军德安防线,日军第11军军长冈村宁次中将命令第106师团全力突破五台岭一线,然后向德安西南迂回穿插,协同正面攻击部队围歼德安一线约20个师的国军。 9月25日,第106师团突破五台岭,迅速向国军防线纵深推进。10月1日,106师团主力已进至万家岭一带地区,但在白云山遭到了国军第4军的顽强阻击。第九战区司令薛岳闻讯后立即果断决定调集重兵围歼孤军深入的第106师团!这一作战决心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10月2日,第九战区调集12个师合击万家岭地区之敌,国军各部从各方向发起向心攻击。日军第106师团长淞浦淳六郎中将见形势危急,而正面进攻部队又无进展,便迅速放弃原定计划全力突围,突破口便选在了74军58师防区,58师以极其顽强的防御顶住了日军113联队在空军支援下的多次猛攻,但是58师也付出巨大代价,全师经过两天激战,仅存500人!眼看阵地难保,58师师长冯圣法连连向军长俞济时求援,此时俞济时手里也没有预备队,他只留下了一个班警卫军部,将军警卫营投入战斗,这才确保了阵地,粉碎了日军突围的企图。 10月7日,国军调整兵力,发起全线总攻。74军作为主攻部队奉命攻击日军在万家岭地区的核心阵地张古山,第51师多次猛攻均未得手,后305团团长张灵甫献计从山后偷袭,并亲率突击队从山后偏僻小道袭占张古山。74军攻占张古山,为突破日军106师团防线立下头功。10月9日,薛岳令各部组织敢死队作最后决死攻击,经过激战国军攻占万家岭、雷鸣鼓两处要地,当晚国军第4军的突击部队一度曾进至106师团指挥部仅百米处,淞浦组织师团指挥部所有人员准备迎战,连自己都拿起了枪。由于第4军没有确切情报,又是夜间,才没有发现日军,使淞浦得以侥幸逃脱。此役国军一举收复九江以南失地,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死伤逾万,连师团长淞浦中将都险些被俘,战果之辉煌足以与平型关和台儿庄媲美。万家岭之战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国军火力之优,全靠将士浴血苦战,战役中74军守得住攻得上,居功至伟。战役开始前,蒋介石曾两次电令将74军调至后方休整,都被薛岳拒绝,而74军的表现确实没让薛岳失望。战后著名作家田汉和任光曾以此战和张灵甫为原型编写了话剧和74军军歌。 军歌歌词如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1939年6月俞济时升任第10集团军副司令兼86军军长,51师师长王耀武升任军长,74军下辖51师(李天霞)、57师(余程万)和58师(廖龄奇)。王耀武,1903年出生,原字佐才后改字佐民,山东泰安人,黄埔3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在第四次围剿战中率部孤军死守宜黄24天,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升任第1补充旅旅长,1934年11月率部与红军北上先遣队激战,将其主力击溃,红19师师长寻淮洲阵亡,红2师师长胡天陶被俘。后任51师师长,在淞沪战役中因指挥果敢得当而深受好评。 1941年3月,74军参加上高会战,上高位于江西锦江上游,俯瞰赣东平原。日军占领上高,既可相机拊长沙之背,又可得到进攻赣南的前进基地。日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兵分三路,企图合围国军主力于高安、上高地区。但南北两路进攻均被击退,中路日军孤军深入,又遭到74军坚强抵抗,3月22日日军集中万余兵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猛攻74军云头山、白茅山阵地,74军与日军反复争夺,先后7次与日军白刃肉搏,为友军赢得了集结的宝贵时间。因此中路日军不得不于3月24日黄昏在北路第215联队掩护下开始突围,但25日夜又被国军将突围与增援之敌再次包围,终将其大部歼灭。在全线出击中74军又作为先锋,乘胜追击,收复官桥,击毙日军日军第34师团长岩永少将。整个上高会战,日军第33师团遭到重创,第34师团及独立第20混成旅团伤亡更是高达70%以上,共毙伤日军1.5万,被何应钦誉为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此役74军被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评价为“战斗力量坚强”! 74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战功显赫,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74军军长王耀武和第153旅旅长张灵甫旅表现优异,受到表彰。 上高会战之后,74军作为首批五个军之一换装苏式装备,得到115毫米榴弹炮4门,76毫米野炮8门,37毫米反坦克炮4门,7.62毫米M1910水冷式马克西姆(即“俄国版的马克辛”)重机枪25挺,7.62毫米M1910马克西姆·托加莱和M1928德克恰廖夫(简称为DP型,即常见的转盘机枪)轻机枪70挺。 1941年9月,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目标之一就是寻歼国军主力74军。战役开始后74军奉命开赴沙市街增援,结果被日军情报机关侦悉,日军立即提前发动攻击,集中两个师团夹击74军,74军猝不及防与日军激战两日,57、58师伤亡过半,遭到了巨大损失。尽管此战74军失利,但在与日军遭遇之初,74军在华春山一线仍颇有斩获,并以凌厉攻势一度迫使日军第3师团后退,也显示了中国王牌军的威风。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仍死战不退,日军不得不围三阙一,放74军一条生路,此时全师不足600人只有师长余程万率180人突围,其余官兵自愿与常德共存亡,与突入城内的日军逐屋争夺,全部壮烈殉国。6天后余程万就随反击部队又杀回常德,收复常德。此役正逢美、中、英开罗首脑会议,罗斯福总统听取了蒋介石的战况介绍,特意将余师长的名字记在备忘录上。著名作家张恨水就根据常德之战写出一部名叫《虎贲英雄》的小说。常德人民为纪念74军为国捐躯的牺牲将士,自发募捐,于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东侧修建占地达30000平方米的阵亡将士墓地,作为永远的纪念。 1944年1月军长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司令,施中城接任军长。下辖51师(周志道)、57师(李琰)、58师(蔡仁杰)。 1945年5月,在雪峰山战役中,74军再次显示出抗日铁军的雄风,给予日军以重创,获得两面“飞虎旗”。 八年抗战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被誉为抗日铁军,连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军空运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4-7-16 17:47:27 | 只看该作者
纪念抗日勇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4-7-16 12:07:52 | 只看该作者
胜者王侯,败者寇
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5-26 16:28:40 | 只看该作者
zgl+-->引用:zgl 我看过新唐人的抗战记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有一段专门说赔偿的,抗战胜利后,日本赔偿了10几船的物资,到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重建日本,要求中国搁置赔偿问题,要多少钱美国给,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还想靠美国反攻大陆,随放弃对日赔偿事项..............到了后来新中国与日本建交,大家都知道我们要比将介石表现的更慷慨............这个问题与外蒙有些类似,多少都是当时国民政府造成后来的被动...........
唉,兄弟相争呀,可悲可悲。 让小日本占尽了便宜。 现在的钓鱼岛不也是,如果对岸和我们合力的话,小日本哪敢拿什么钓鱼岛,离台湾岛那么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4-5-26 10:38:05 | 只看该作者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引用: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为什么不对中国进行赔偿?有谁知道真相?
我看过新唐人的抗战记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有一段专门说赔偿的,抗战胜利后,日本赔偿了10几船的物资,到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重建日本,要求中国搁置赔偿问题,要多少钱美国给,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还想靠美国反攻大陆,随放弃对日赔偿事项..............到了后来新中国与日本建交,大家都知道我们要比将介石表现的更慷慨............这个问题与外蒙有些类似,多少都是当时国民政府造成后来的被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4-5-26 09:07:51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太可恨
不承认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5-25 21:01:14 | 只看该作者
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
谁让抗战中出力最多的国民党最终却败给了时刻不忘以舆论为导向的共产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5-24 22:48:4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不对中国进行赔偿?有谁知道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5-24 13:58:0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军队抗战八年牺牲三百八十万人,最高军衔陆军上将,现在的人们是很难想象当时中国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抗战的。  抗战期间中国战区总共击毙日军六十余万人,中国军民总共牺牲三千七百万人。死亡日军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牌位供奉在靖国神社。  日本在整个亚洲唯一没有进行过战争赔偿的是伤害最大的中国,甚至连越南也接受了日本的赔偿。  台湾仍然在发放抗战老兵抚恤金,日本也在发放二战老兵抚恤金,所有参加过二战的国家唯有中国大陆没有发放抗战抚恤金。<font color="red">  在松山战场每年来凭吊死者的是日本人,遗忘的是我们自己。<font color="red">  南京的抗战空军墓在日军侵占南京和文革中两次被毁。<font color="red">  淞沪抗战的英雄朱耀华将军在土改中被枪毙。<font color="red">  抗战中牺牲的饶国华的四个儿女有三个死于文革。  抗战已经过去了近六十年,我们还要荒谬和冷漠多少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4-5-24 13:52:56 | 只看该作者
◆缅北的反攻   伴随着中印公路修筑的进展,中国驻印军发起了缅北反攻战,揭开反攻战序幕的是胡康河谷战役。中国驻印军的作战方针是:“从雷多前进基地出发,经野人山区进入胡康谷地和孟拱谷地,夺取缅北重镇孟拱、密支那等要点,然后经八莫向曼德勒推进,将日军逐渐压迫全曼德勒附近地区包围歼灭之。其第一期攻击目标为孟拱、密支那之线;第二期攻击目标为八莫、南坎、腊戍之线;第三期攻击目标为曼德勒。”   从1943年3月反攻胡康河谷开始到1944年3月攻克孟关,完全控制胡康河谷,历时1年,南进150公里。敌人伤亡达1.2万人,我军伤亡也有6459人,不过,这次我军顽强战斗使敌人“全军不禁为之愕然。”日本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已达到不可与昔日相比的精强程度。”   接着发起了孟拱河谷的战斗,于1944年6月先后攻克加迈和孟拱。孟拱河谷之战,历时3个半月,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雨季的恶劣条件下进行的,歼敌1.5万人,向南推进110公里,从而打通了中印公路北段与孟(拱)密(支那)公路,完全掌握了缅北的主动权,我军则伤亡4646人。孟拱河谷战役的胜利,为盟军反攻缅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日本东条内阁在战争日益不利的形势下,于7月18目总辞职,小矶内阁于7月22日成立。   应当提及,此时驻缅日军已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在孟拱河谷战斗中,日军仅靠挖野菜、吃芭蕉活命,战场上日军死尸大多骨瘦如柴,有的死尸的口中还咬着树根。在孟拱河谷西南部的一个死谷里,竟发现有武装齐全的敌军2000人左右集体饿死的惨景……孟拱河谷战斗还在进行之际,奔袭密支那的军事行动已经开始、密支那是缅北重镇,缅北的交通枢纽,也是日军防卫缅北的战略要地和粮秣、军火、物资集散地,而且密支那城西郊、北郊各有一小型飞机着陆场,因此争夺密支那成为双方争夺缅北的战略重点。   “尽快攻占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改善驼峰航线,大幅度增加援华物资的运输,粉碎日军对中国的封锁,使中国战场密切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是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重要战略目标一。”1944年4月下旬,中美混合突击支队两个纵队即从孟关东南出发,长途奔袭密支那,于5月17日突袭成功,完全占领密支那西机场,这就切断了日军的后援,使驻印军的增援部队和重武器能够及时通过飞机运输,大大改善了我军前方的处境。曾经反对缅北作战方案的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蒙巴顿,这时也不得不向直接指挥这次突袭的史迪威送来嘉奖今,指出:“这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成就”,“将载入史册的一个功绩。”   接着,我军又展开了密支那城的攻坚战。在这个过程中,6月25日,缅北另一重镇孟拱为中国军队占领,对密支那攻坚战是有力的支援。8月3日,我军发动全面进攻,延到8月5日驻印军完全控制了密支那市区。密支那攻坚战以我方完全胜利而结束。   密支那之战是整个缅北投入兵力最多、打得最为艰苦激烈的攻坚战,历时100天,驻印军伤亡6600余人,毙敌2000余人。攻克密支那是整个缅北反攻战役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密支那的占领,使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的作战连成一气,也在事实上打通了中印公路,从而使缅北战场的军事形势为之一振。这就不仅使滇缅战场形势完全改观,而且也使盟军战局全盘皆活,也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战场。   缅北战役取得的重大胜利,中国军队起了重要作用。史迪威满怀深情地指出:“中国士兵吃苦耐劳,长时间任劳任怨,对粗劣的食物、艰巨的任务、负伤生病和缺乏乐趣的生活习以为常,但又能以一些琐碎小事说笑逗乐,在最令人失望的情况下也能高高兴兴。”“只要领导得当,他们完全能同世界上的任何军队媲美。”   缅北反攻战开始以后,滇西远征军的反攻战也就开始了。   滇西反攻战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为强渡怒江,第二期为围攻据点,第三期为攻克腾龙,第四期为会师芒友。   1944年5月10日夜(5月11日凌晨),中国滇西远征军分路同时大举强渡怒江,初期渡江的4万人,使用393艘橡皮艇,辅之以竹筏、汽油桶连成的筏等工具。渡江比较须利,未遇敌人强大抵抗,除一人落水溺死外,其余全部安全渡江。但过江以后的战斗却打得相当艰苦和吃力。11日晨渡江部队即在怒江以西建立起几个阵地,从而揭开了滇西反攻战的序幕。   渡江以后,争夺每一个堡垒、山头或村寨,都遭到了强大的反抗,许多堡垒、山头,村塞数易其手,最后才攻克占领,战斗是激烈的残酷的。这里我们重点说明两个战役。   关于腾冲攻城战。腾冲,位于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西侧,是滇西边陲重地,又是滇西交通、商业和政治、军事中心。这里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腾冲县城的城墙,是明代用石条建筑,高大坚固,号称“铁城”。城外有来凤、飞凤、蜚凤、宝凤四山为自然屏障。到7月中旬,我军已占领若干村寨及堡垒,直逼腾冲城下。其时腾冲外围的蜚凤山、飞凤山、宝凤山相继克复,唯有腾冲西南的来凤山久攻不克。来凤山象座笔架形,有五个山峰,光秃无树,鞍部有隧道可通城内。峰顶比城墙约高150米,为腾冲城近郊的制高点,对攻城部队威胁甚大。经过奋战,7月26日拿下了来凤山,歼敌600余人。攻占来凤山,中国军队首次使用火焰喷射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攻城部队除预二师外,又调集第三十六、一一六、三十、一九八师和第十四航空队的一个大队助战,炸毁2个城楼,炸开缺60余处,我军于8月20日突入城内200米。日军仍凭借所占民房、公署、学校、商店、庙宇作防守工事,展开巷战,逐屋争夺,经过51天的围攻、战斗后,终于在9月14日上午10时光复腾冲城。腾冲日本守军2600人,除50人被俘外,其余全部被歼,少数自杀,缴获各种大炮15门、机枪50挺、步枪800余枝、汽车14辆。“腾冲战斗是艰苦辉煌的战斗”。“整个怒江战役中,腾冲攻城是最协调,在战术上最成功的。”我军攻入腾冲城后,历数日军堡垒不下300多座。《大公报》记者在我军入城后一小时进城,发现“腾冲城不仅找不到几片好瓦,连青的树叶也一片无存。”到处都可以看到,每一寸土地,“都是浴血搏斗得来的。”腾冲战役,公署、学校、庙宇被毁50余所,民房铺面被毁五六百间,四个城楼及城中心的文星楼全部被毁,这是名符其实的“焦土抗战”。在战争中,“敌腾冲守备指挥藏重康美大佐早被我击毙,最后由太白大尉代理联队长,战至最后,始将联队旗焚毁后自杀。战斗之惨烈,为中日战争中所鲜见。”“综合自渡江起,至克复腾冲止,所历大小战役40余次,共生俘敌军官4名,士兵60余人,营妓18名,毙敌少将指挥官及藏重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100余员,士兵6000余名。”   而我军亦伤亡官佐1334人,士兵17275人。腾冲攻城战是滇西反攻战的一个缩影。   关于松山争夺战。松山有滇缅路上“直布罗陀”之称。据当时中国远征军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报告,松山距怒江惠通桥6公里许,在南北山麓,山腹棋布丘陵,滇缅路785公里至801公里依丘傍陵,环绕松山,复经宽不满35米之狭长起伏岗岭滚龙坡西入龙陵。敌即以松山、滚龙坡为其东西两大坚强支据点,互为犄角。筑堡垒群则有体系,散布于松山南北之密林丛草、复杂丘陵。敌2000余人及轻重火炮10余门,由松山东端至滚龙坡正面约4000米,构成若干堡垒群为主要阵地。每一堡垒均构成其上有射击设备及交通濠,下为坑道式骑兵部。其掩体材分四层,周围以大石油浸,三层装土为被履,并围以纵深4米之铁丝网数层。除重炮在接命中始有破坏效力外,山野炮均难破坏。”日本在松山已有前进阵地6个(上松林、小股、测方、崖、平山、干路),主阵地7个(松山、横股、西山、音部山、关山、黑山、卫生队)。这是日本占领松山后两年多内修筑的坚强工事堡垒。   从1944年6月4日起,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指挥下开始反攻松山,但由于地形复杂,敌人工事堡垒坚固,经过五次围攻冲锋,均牺牲惨烈,没有取得预期效果。6月下旬,抽调何绍周的第八军全军担任主攻,又先后向敌人发动4次攻击,在优势炮兵、空军配合下,经过几十次战斗,才攻克滚龙坡和大哑口。然后,工兵营在松山顶峰日军驻地下约30米处,进行对壕作业,掘进两条地道,构成两个炸药室,装进6吨黄色炸药,于8月20日将顶峰炸翻,为最后进攻松山创了造条件。即使如此,日军仍进行垂死挣扎和反攻,但援军断绝,无力施展,9月7日中国军队再次猛攻,遂将松山完全占领,其余附近各据点陆续扫清。这次争夺战中,“守备该地的二千名日军中,只有九一155一名被俘,十名逃脱”,其余全部死亡。而中国方面死伤官兵竟达7679人。”同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药品和粮食。松山争夺战是滇西抗战中最艰苦的战役,也是争夺滇西抗战胜利的关键一战。松山克服,打通了到龙陵的交通线,为滇西全面反攻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接着,我军于11月3日收复龙陵,11月20日收复芒市,1945年1月20收复畹町。与此同时,中国驻印军与盟军协同作战,在缅北于1944年12月15日攻克八莫,1945年1月15日攻克南坎。1月27日滇西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及其盟军在缅甸芒友会师,标志了滇西抗战的完全胜利,并打通了中印公路,恢复了中国西南重要的陆上国际交通要道。   滇西反攻从1944年5月11日到1945年1月27日,历时8个月零16天。据统计,缅北、滇西反攻作战,日军伤亡和被俘21057人;而中国远征军阵亡为26697人,伤35541人,失踪4056人,共66294人。   滇西抗战的胜利既有客观因素(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个形势密切相关),更有主观因素。中国军民为保卫祖国,为民族尊严和生存而战,发扬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宋希廉早在1944年底即指出,滇西反攻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有三:一是土气之忠勇奋发;二是民众之热烈协助;三是盟友之精神合作。他强调,滇西反攻战中,民众“热烈协助,较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伐时之民气,有过之无不及。”40年后,宋希廉又指出,人民的支持,“是这场战争所以获得胜利的决定的因素。”滇西抗战是一次胜利的战争,是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先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在中缅战场和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日寇入侵滇西,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也是日寇最嚣张的时期。由于滇西军民的英勇抗击,使日寇进攻受挫、只能局限于怒江以西的一隅之地。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战争的其他战场相比,滇西战场坚持两年有余,未使日寇阴谋得逞,实属不易。第一: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反攻之初、在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前夕,滇西军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盟军配合下,艰苦奋斗,付出了重大代价,收复了被日寇占领的怒江以西的全部国土,打通了西南对外陆上交通、影响深远。使大后方人民倍受鼓舞。人们坚信,我军在缅北、滇西所取得的胜利,乃是全国抗战胜利的先声,最后胜利的日子即将来到了!”滇西抗战.“牺牲虽大,但为自抗战以来,彻底胜利之先声,敌经此打击后,形势日蹙,遂至无条件投降。”它个仅为全国人民反击日寇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且由于打通了印度经缅向北郊进入中国的国际交通线,对全国抗日战争中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都是巨大的。   第三,尽管1944年在华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军全线溃退,因此“缅北之胜刊,远不足以抵国内东战场之溃。”然而,滇西战役证明了“中国军队在新式武装、良好营养、优秀统帅之下,能够完成什么样的奇迹。”“可以说每一寸国土的收复都是各级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的代价,赤胆忠魂,永镇河岳。”这就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也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日军的信心。因为,“在缅甸战场上。自夸精锐的日本陆军被他们一向所轻视的中国军队打垮了。”这对日本军部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第四,滇西抗战的胜利,直接促成了缅北反攻的胜利,为中缅战场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与滇西作战胜利进军相配合,中国驻印军与盟军协同作战,节节胜利,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芒友会师后。缅甸战场形势大变,盟军势如破竹。2月20日中国军队进入新维,3月8日攻占缅北重镇腊戍,5月1日收复仰光,缅甸遂完全光复。这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呼应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反攻。可以认为,缅甸战场是东方战场的“枢纽”,“反攻缅甸,收复缅甸,解放缅甸的要求,不仅是东方的战略要求,而且是世界战略的要求。滇西、缅北战场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5 20:56 , Processed in 0.08948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