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59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三歲定終身, 父母不可不看 --幼兒期人格的偏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5 10:4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歲定終身, 父母不可不看 --幼兒期人格的偏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 兒 期 是 人 格 發 展 的 關 鍵 期

講到人格部分,孩子的人格發展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影響又有多大呢?赫洛克(Elizabeth B. Hurlock)在發展心理學(桂冠圖書公司出版,第170頁)一書中,提到幼兒期的人格發展:「在個體人格的發展中,有三種固有的因素,即遺傳、在家中 早期的經驗、以及以後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這些均會影響個體在早期生活中所建立的人格組型的類型。由於每個人身體或心理的天賦都不同,且環境的經驗也各異, 所以,每人的人格模式所發展的路徑也不一樣。『幼兒期』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因為人格的基礎是在這個時候建立,且以後成人人格的結構即以此基礎為根基。雖 然成人們對於他們早年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可能只記得一點點,然而,這些經驗對他們人格類型的發展,占很重要的地位,且會一直的影響他。」

赫洛克提醒我們,很多針對幼兒期到兒童晚期或青年期的追蹤研究,發現第一年的行為特質具有「前兆的特性」。這些研究,不但告訴我們,出生後第一年所建立的 主要的人格組型具有持續性,而且,還提出早在人生第一年即可能預測幼兒將來的人格。赫洛克說:「例如在『雪爾來的幼兒』(Shirley’s baby)生命的第一年,即發現人格的特質有很大的持續性,追蹤十五年半以後,更證明了人格相似性是持續的,且有些個體由於他們獨特的人格組型能夠立刻被 指認出來。」從這些相關研究,很明顯的證明幼兒期的確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所以,就這一點我要恭喜大家,你們現在就這麼用心的帶孩子,絕對是正確的,因為 孩子正處於人格發展的關鍵期。

幼 兒 期 人 格 的 偏 差

接下來談到「人格的偏差」。我們說幼兒期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那麼到底幼兒的人格如何?他會有什麼樣的偏差?偏差又是如何定義?

我們先看看蒙特梭利與兒童教育(及幼文化出版162-171頁)一書中,談到蒙特梭利所提過的兩種能量。她說在成長孩子的身上有兩種能量互相平衡作用:一 種是身體的實質能量,尤其是表現在自主活動中的肌肉能量;另一種則是智識與意願的心智能量,屬於一種非物質的精神能量。這身體的能量和精神的能量要互相平 衡協調才能發展出一個正常的孩子,否則就會造成偏差的孩子。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的行為偏差呢?每個出生的嬰孩都一樣,為什麼到了兩、三歲,有人就開始會有說謊、愛惹麻煩、不守秩 序這些混亂的現象呢?我們歸納了三個原因:第一是小孩的意願經常的被制止,於是他就會經由其他管道來表現,如說謊。也就是說大人的意願取代了小孩的意願; 第二是小孩經常的被催促,這種狀況最常發生在出門時,大人常說:「快點啦!來不及了!」由於孩子的節奏本來就比較慢,他常常沒有辦法適應我們大人的節奏, 他在我們的催促下,身體是跟著我們的,然而心卻還在原來的地方,也就是說孩子的身與心屬於分開的狀態,這兩種能量沒有辦法平衡作用;第三就是放任孩子,沒 有管他,也沒有引導,孩子不知道該做什麼,或覺得沒有事情可做。被放任的孩子不知道要往哪裡去,是很可憐的,他的精神能量不知要往哪裡發揮,四處的遊走, 沒有方向。

對於「身體上的偏差」,例如有的孩子兔唇、瘸腿、駝背等,這種身體上的偏差很容易從外表看出來;但是「心理上」或精神上的偏差就很難看出來,直到他有一些 不正常反應,從行為或說話中,你才能推估他的偏差狀況。因此,蒙特梭利強調要仔細觀察孩子,做一個很好的觀察者,我們注意看孩子需要什麼?他有哪方面的偏 差?我們要及早的幫助他。

強硬個性的孩子,可能產生的偏差包括:協調性差、情緒不穩、過度的幻想、吵鬧、干擾別人、佔有慾強、自私、不服從、無法專注、具攻擊性、自律性弱、對他人不友善。

軟弱個性的孩子,可能產生的偏差包括:遊手好閒、無聊、懶散、表現害怕、總是期待他人幫助、經常偷竊、因害怕而服從、無法專注、黏人、被動、自律性弱、哭鬧、做噩夢、害怕黑暗。

幫 助 兒 童 正 常 化

任何形式的偏差,都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得到適當的滋潤及教養所產生的。事實上,我們在蒙特梭利的幼稚園裏,看到許多新生入園時的狀況便是如此。不 管是強硬型的或軟弱型的孩子,都需要幫助,矯正其偏差行為。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幫助已經偏差的孩子呢?蒙特梭利說,有一種(而且只有一種)治療方 式,可以治療各種偏差行為,那就是「工作」。孩子的工作就是在建立自己的人格,工作幫助孩子建立身、心的接合點,孩子的個性逐漸整合,秩序取代混亂,曾被 打斷的自我建設工作重新出發,隨著自然本性前進。

我最近在幼稚園觀察到一個三歲的小男生,剛入園不久,個性屬於強硬型。常常看到他情緒很不穩定,為一點小事情哭鬧,經常吵鬧、干擾別人、在別人身上亂摸、 經常講髒話、無法專注、自律性很差、對人不友善。很多項偏差的行為他都有,這個孩子很特別,也很令老師頭痛。顯然的,這個孩子在過去的生活當中產生了很多 的偏差,怎樣把他導正過來呢?要如何帶領他工作呢?

我看到老師很有耐心的教他插花、教他洗洗切切、擦洗桌椅、剪紙等工作。就從這些工作中,他產生專心了,因為他找到一些他有興趣的事情做,也比較少看見他打 人了。當孩子打人時,大人一直在旁喊著:「不要打人!」其實這只是一種消極性的制止行為,最好還是用積極性的方法,將孩子的精神能量導引到正常的發展方 向,就是讓他工作。他在工作裏就能慢慢的專心起來了,而且在工作中,孩子會有成就感,他的攻擊行為就會不見了。這就是蒙特梭利的看法,讓孩子工作就是在建 立他的人格,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正常化。不單單是這個小朋友,世界上各個地方的蒙特梭利環境裏,你都可以看到這種現象。蒙特梭利說,她並不是先有一個理論和 想法然後去印證,而是她為孩子準備了一個環境,孩子的表現讓她發現了「工作可以讓孩子正常化」。蒙特梭利觀察孩子而歸納出理念,是孩子們讓她看見,透過工作可以正常化。

正常化的孩子有這些現象:喜歡規律、喜歡工作、面對現實、不會過度幻想、喜歡安靜、獨自工作、不會佔有、順從、專心、獨立、進取、自律、快樂。聽起來,好 像是個完美的孩子,但也正是每個媽媽的理想目標,希望把孩子帶向正常化,有美好的品行。當你看到一個認真專注的兒童,就會非常的感動,因為他正朝著正常化 發展,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我們特別來看一下,正常化兒童的最後一項特質「快樂」。一群正常化兒童的最顯著特性是快樂,好像香水瀰漫整個群體,很難形容卻很容易感受得到。兒童臉上所表現出來的愉悅,已經超出了玩耍所帶來的興奮與樂趣了,套用蒙特梭利的話:「這樣的改變不只是外在從失序狀態回到規律,更深及於他們的內在,整個人所呈現的是心靈的寧靜與滿足。」一 位法國作家蓋伯馬索(Gabriel Marcel)在演說中提到,他首次參觀一所小型蒙特梭利學校時那種驚訝的感覺:「最令我震驚、造成我情緒起伏不定的是,當我親眼看見學校裏的兒童,不但 出奇安靜地在工作著,而且似乎每個人都擁有一種神秘的快樂心情。我再重複一次,神秘的快樂心情,就像旋律一樣穿透你的心靈。」

香味和旋律不是我們眼睛看得到的,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得到。孩子在專心投入工作後,竟然可以這麼快樂,真令人不可思議。當精神能量與身體能量互相平衡作用, 並且沒有被外力分離的話,孩子就能結出許多美好的果子(即正常化孩子的特質)。那麼這個統合的過程是什麼呢?就是從自由選擇工作開始,我們找一些適合孩子 的工作,讓他自由選擇,反覆進行操作,慢慢地注意力集中,努力克服困難,最後完成工作時,內心充滿自信與成就感。如同一個人有了宗教信仰一樣,他改變了, 好像一個新造的人。這些「新兒童」仍然每天展現在蒙特梭利的環境裡,見證蒙特梭利哲學的果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7-29 16:08: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7-29 09:59:53 | 只看该作者
看着有点累,简体的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7-26 16:18:1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长好容易看完,受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7-26 13:33:14 | 只看该作者
都是繁体字呀,读的有点吃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20:11 , Processed in 0.07697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