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珠心算教学
珠心算是珠算式心算的简称,又叫珠脑速算,是以珠算为基础,通过实际拨珠训练,到模拟拨珠训练,再过渡到映像拨珠,最终在脑中形成珠像运动进行计算的一种计算技能。更形象地说就是在脑子里打算盘,它从依靠算珠到脱离算珠,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把抽象的数字变成直观算珠映像,并在脑中快速完成计算过程。
在进行珠心算教学之前,珠心算的前期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珠心算前期课程是指:学会数数、认识并会写数字,懂得数的具体意义,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算珠,熟悉数译珠、珠译数,等课程。
1、学习数数,最终目的应当落实在“一当五”的计算方法上。
一般儿童成长到两、三周岁,右脑大都已经发育成熟,求知欲十分旺盛。对于身边的事物,都感到新鲜,印象都为深刻,好奇心很强烈。这时教他们数数是符合儿童认识发展规律的。有些人认为教得太早,是没有依据的。
具体的教学,当然应从点数实物开始,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使其数数系统化起来,然后进一步教他们比较实物数量的多少。我们可以循着人类走过的足迹,让孩子们去想一想:当数量大于五时,该如何比较?启发孩子们去独立思考。当然,孩子大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时,再帮他们出主意,把大个的当作五,小个的当作一。摆一摆、看一看、认一认,能否一看就知道是几个。当孩子无法解决的时候,老师帮他解决,孩子的印象就深刻多了。为后面学”上珠以一当五”,铺平道路。
2、认识并学会数字的重点,是十进制。
儿童能够顺利地数数之后,教他们认识数字,也是顺乎自然,满足其求知欲。有人以数字是自然现象的抽象为由,认为学数是抽象思维,幼儿不宜过早认识数字,我认为从实物到数字,是形象思维,符合认知发展的需要。
认识数字应当先从认识阿拉伯数字着手,它的优点容易引出十进制来。例如:第一步,先从小到大(1—9)认识数字,再反过来从大到小(9—1)认识数字。最后打乱顺序来认识,无非让孩子做到一见到数字就知道是多少。第二步,才教认识0和10,八个多一个是九,九个多一个是十,十的数字怎么写,并指出满十要进一位。把9变成0,前面一位写上1,就变成10了。反复练习,慢慢地数字的十进制就进入孩子的脑海里,形成完整的0—9的十个数字之后,再教他们认识11—19,二十的数字怎么写,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数字十进制的印象…….
幼儿左脑虽然发育尚未成熟,但已处于开始萌发阶段。有一点推理能力,容易接受十进制,就可以一直认识到100。家长和老师不用怀疑,应相信孩子有这样潜力。个别有困难的,多一点爱心,个别辅导也就可以了。
人脑的结构可以说:“认识容易,写出难”,开头不要为难孩子学写数字。等到孩子对阿拉伯数字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后,不妨再教认识汉字的一至十,汉字的数字美中不足的地方有个“十”字,不容易导出十进制。最早采用十进制的是中国人。但把十写成10,要归功于印度人。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创造的,后由阿拉伯国家传到欧洲去,习惯称为阿拉伯数字。
3、认识算珠,关键在于熟悉数译珠、珠译数。
在认识算珠之前,难免要介绍一下算盘。这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要把它教活,让幼儿感到兴趣,应当利用谜语,然后解释一下谜语的内容。既形象又简单,最终落实到上珠一个等于五,下珠一个等于一。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算珠一和五、二和六、三和七、四和八的区别。因为孩子习惯于一个珠等于一,容易忘记上珠一个等于五。在数数当中注意引出一个等于五,学习认识算珠容易水到渠成。
孩子认识算珠,要求做到一看算珠,就能报出数字来,这就是珠译数。但反过来,一听数字,就能换成算珠,这就是珠译数。看起来,两者互译一时还有困难,这是因为教认识算珠的时候,尚未教如何拨珠缘故。数译珠暂时由老师来做,让孩子念一个数字,老师在教学算盘上拨,或者让孩子随便拨,不管用什么手指,只要能拨对算珠就行。
认识算珠要注意先讲清楚算盘如何表示0呢?对幼儿说来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这时老师不妨靠算盘右边讲起,右边第一档是个位档,算盘上已有表示9的算珠,再加上一个便是满十,要进一。这时个位档的9拨去,在十位档拨上1个下珠,个位变成空档,成为10。这时算盘上空档才表示0,算珠前面的空档并不表示0,只能说明没有算珠。
最后总结一下,靠梁的算珠,才表示数,靠框的算珠不表示数。靠梁算珠后面有空档,才表示0。靠梁算珠前面的空档,不表示0。
珠算、珠心算经常不断地数译珠、珠译数,这个互译要练到形成条件反射的程度。
4、及时满足孩子,对于算珠怎么变到脑里去,成为脑中算珠的好奇心。
孩子脑中有清晰的算珠,是向珠心算跨进一大步。珠心算是建立脑中有清晰的图象的基础上,脑中形成算珠这一课是重点。
开头建立脑中珠映象是“想珠”。在想珠之前,先出示珠象图,并说明算盘上算珠与脑中算珠区别的地方,最终总结出,脑中的算珠比算盘上的算珠简练很多,算珠是红色的,背景是黄色的。目的使儿童脑中算珠分明,图象更加清晰。
然后老师随手任意取出一张数字的珠象图,让学生读出所代表的数字。并令其再看清楚它的形状之后,请其闭着眼,想想脑中是否有同样的珠象图。如果没有、或是图象很模糊,都是正常的,还要安慰他们再想、再练,使逐步会形成、逐步清晰,增强其信心。练习的次数多寡,视学生接受能力决定。以后,老师口念数字、让学生想珠,并做到同样程度为止。
当脑中有算珠映象时,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已经跨入珠算的门槛了,使其高兴。同时可以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如:让学生先想脑中算珠3,想好之后,请他们再增加一个下珠,提问共有几个,回答4个,这就对了,这就是3+1=4等等,此时脑中会简单计算了。
到此为止,拨珠前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便打好了。便可进入拨珠的练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