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5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欧美人是如何学习中国科举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1 23:0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作者倪方六

每年的高考时节,对中国大陆高考的利弊存废,总会有一番议论。而在诸如建议取消高考、改革考试制度等一番耍酒疯式的牢骚之后,虽然不“高”兴,但还得“考”,今天就在考!

这里,借2008年高考开考之际,恢复高考30年之际,来聊点高考话题。

2006年底,江苏率先进行仅考语、数、外三门的高考方案改革时,我采访了国家、江苏教育界的官员、专家、一线资深人士,还曾向境外英、美、日、加拿大等国的学者和考生作了调查、了解。发现,总体来说,大家对通过考试上大学的制度还是认同的,只是在考试内容和具体的选拔(录取)模式上,分歧很大。

目前世界上的考试分三大类型,一种是以中国、日本、韩国等国为代表的“统一高考”模式,以分数取人,即所谓一考定终生,学而优则仕;再一种是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开放、松散式上大学模式,不要考试都能上大学(不少家长现在正热衷于送孩子到加拿大留学,是不是因为此?);中间就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等级测试”模式,将考试与开放相结合,取前两种模式的中间路线,各高校自主招生权利很大,十分零活。

自然,英、美的上大学模式目前是最好的,也为中国大陆教育界人士、考生、考生家长青睐。据说,中国大陆以后高考改革方向就是英、美模式(江苏2008年实行的高考新方案就有这种模式的影子)学习,其中以英国的考试制度为众多国家崇尚。
英、美的考试制度从哪来的?自创的吗?不是。早在100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点破了——“现在各国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这话是有根据的,并非臆断。

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即将中国自隋唐以后实行的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作了详细的介绍和推荐。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仕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后他们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学习、实行中国的考试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

两爵士的报告被英国国会采纳。此后、法国、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都向把中国的考试制度“拿了过去”。欧美人认为,科举比当时他们“领导说了算”、“世袭”等用人模式先进、公平,中国的科举优点多多,至少使官员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官员。

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但是,如同发明了火药只知道用来做鞭炮烟花逗乐,不知用于枪炮子弹杀人一样,虽然中国人创造性地实行了科举考试模式,但这一手段后来却成为束缚中国人思维的一个绳索。而欧美人却知道活学活用,把这一中国人发明的选拔人才方式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让中国这位发明者反过头要学习的考试模式。

原因在哪?中国传统的科学考试内容在长期时间内呆板、重复、单调,《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成为千百年来的必考科目,至今许多章节仍是高考学子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固化了人的创造性思维。而西方不同,结合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民主、人权的需要,考试内容丰富而又科学,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用技能、心理素质,统统纳入考试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书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

除了笔试方式,欧美“科举”中最重要的是口试和面试制度的确立,比中国“殿试”,由皇帝御笔钦点手段,更为完善和科学。欧美的“科举”,即便顺利通过了,也未必就能如中国的学子(举人)一样,立即可以获得官职和荣耀,戴红花骑大马,还得实习和试用,至少半年以后才能正式上岗“当官”。而对比中国呢,“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改”,一成不变,僵硬得不能再僵硬。

说到这,想起了1978年。并借此,也顺便来几句牢骚。

当时,邓小平力主恢复高考制度。邓小平这次拍板无疑深得人心,特别切合当年选拔真才实学者的需要。在七年之后,我也成了高考的受益者。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可能还在苏北的乡下,还谈什么写博客?凭没有背景的老子(即当年流行的“没有好爸爸),顶多当个生产队长、大队书记就不错了;他呢,说不定还在陕北黄土地上放羊,为娶一位傻媳妇发愁着,或是在土砖窑里挥汗如雨,或是在大田地里“锄禾日当午”;而你则很可能正在痛骂世道的不公,怀才不遇,凭什么他能做科学家、当大官,俺就不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因此,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讲,我对高考怀着特殊的敬意。但这一制度经过30年的使用,毛病百见。现在的情况与当年的情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省的情况、各地的情况,乃至全球的情况,已完全不同。仍墨守邓小平当年的指示,是不是有点教条主义了?邓小平当年说过要恢复高考,难道说了如对待香港、澳门的回归一样,要五十年不动、一百年不变?!

或许有人会说,30年来中国大陆的高考制度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完善中。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情。南京一位大学的校长对我说,上面抓住“全国统考”不放,实质是一种教育霸权,皇帝已经不再,教育官员还想控制教育、招生大权,改革不是出自有利于教育公平、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而是为了完善如何不失权不失利。为此,甚至有人担心省、市、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会产生更多的教育腐败。这很好笑,难道目前的教育腐败还少么?“高考”都成“经济”了,所产生的腐败已够惊人!

我想,如果中国大陆再如此模式地“全国统考”下去,更多有钱的先富起来的家长,会把大把的人民币存到外国银行,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念大学,“肥水流进外国田”,一度提倡的“教育经济”只会繁荣他国兴旺外邦;普通家长的腰包则会越来越瘪,孩子一方面是考不上大学,另一方面是上不起大学。

我写了这么多,实际只想说一句话,从欧美人学习、仿效中国科举,继而创新改革,大获成功上,我们是不是应该知道了什么叫“变”?!

虽然江苏的高考方案是一套并无实质变化,给现行的教学、录取制度添乱,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东西,但多数人还是持积极的肯定的态度。原因就是基于里面有一种在现行框架内希望松绑的心态和向一成不变高考模式的一点儿挑战意味,从而得了这份肯定——当然,这种肯定不是对江苏高考方案内容和设计模式的赞同!


网友评论:


其实,我们都不需要如此依赖于高考,中国的人口太多,如果采用欧美模式,那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很难办到。也许中国的家庭教育可以弥补应试教育带来的缺陷,很遗憾,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家长最热衷于发钱让自己的孩子读一个好学校,认为这就是尽了自己的教育义务,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场所,家长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者!


网友评论:


无语,高考就是用机器造人,对于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你还能说什么呢,总不能像房地产一样造那么高级的楼,可谁又能买得起呢?


网友评论:


高考本身就没什么问题,只是高等教育出现了问题~~~~(这个我是很赞同的)


网友评论:


我们承诺,费用全国最低 出证时间全国最短
我们的项目:
一、英语四、六级成绩单
二、多所国内知名民办学院专、本科学历
   (可开北京地区的验证报告,学历可出国使用)
三、多所211重点学院远程教育专、本科学历
四、职称及职业资格证书办理
另有南京某学院本科学历,费用35000元。出证时间全国最快上CHSI网可查
我们欢迎学院来我中心考察咨询报名,我们鼓励支付宝交易
QQ:2517311**
(之所以把这个贴上来,看看证书的水份有多少

。。。。。。。更多评论:http://bbs.club.sina.com.cn/treeforum/App/view.php?bbsid=332&subid=0&tbid=2503&fid=34022



[ 本帖最后由 嘀哒嘀 于 2008-6-12 06:1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1 金币 +21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jiangying + 10 + 10
水晶孔雀皇冠 + 1 + 1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6-12 11:39:32 | 只看该作者
高考并非绝对公平,每年高考的幕后,开后门,托关系,递条子的现象太多了。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嘀哒嘀 + 2 + 2 确实如此,如果取消了呢?幕后就变成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6-12 10:31: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嘀哒嘀 于 2008-6-12 10:23 发表
“取消了一次性的小升初考试,但却加大每学期统考的力度,使各学校短期横向比较成为可能,学校和老师开始追逐短期利益.”

这个说法俺不同意,就俺们这小地方来说,期中考试现在等于虚设,期末考试都是非常简单的 ...


可能各地不同吧.有的地方小升初可能还没取消.

高等教育本就该择优录取, ,物理化学等课程分值减少,本就对"对聪明考生"不利,和小学教育面向谁不是一个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6-12 10:24:51 | 只看该作者
个人以为:在不改变全国统考的前提下,
允许考生同时报任何学校,并被多家学校同时录取,
由考生自主选择
是比较好的教育改革备选方案。
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嘀哒嘀 + 2 + 2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10:23:13 | 只看该作者
“取消了一次性的小升初考试,但却加大每学期统考的力度,使各学校短期横向比较成为可能,学校和老师开始追逐短期利益.”

这个说法俺不同意,就俺们这小地方来说,期中考试现在等于虚设,期末考试都是非常简单的基础题,绝没有偏难怪题,你说的加大每学期的统考力度,俺 觉得没根据,大城市在这方面实行的应该比小地方更好。

“对聪明考生尤其不利”,这没看出有什么不好的,难道小学的教育应该是以对所谓“聪明孩子”的教育为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6-12 09:26:4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的问题,主要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宽出.

基础教育阶段的问题,主要在于始于1992年(这年高考开始简单)的减负.

首先,由于难度和考试题量的减负,使高考这个智力游戏,变成体力游戏,于是,背多分横行.考试科目的减少,尤其是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分值的减少,对聪明考生尤其不利

其次,取消小升初考和取消重点班等制度,使基础教育阶段的择优没有了标准,家长无奈只有课外加码,很多伪劣制品批着素质教育的画皮招摇撞骗.

第三,取消了一次性的小升初考试,但却加大每学期统考的力度,使各学校短期横向比较成为可能,学校和老师开始追逐短期利益.

第四,高考由7月改到6月,3天改成2天,使考生失去一次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

第五,文理分课不合理,如地理,笼统的分到文科.又若大学专业中的财会,经济等纯理科专业,居然以文科的形式出现,导致现在做财会经济的人多,但能人少的荒唐局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水晶孔雀皇冠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6-12 08:55:48 | 只看该作者
高考也许并不完美,可在制度不健全下,高考也许是当下中国唯一相对公平的选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06:20:0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对高考也有很多看法,去的几个论坛都是反对应试教育的,来到这个论坛后,认识到高考本身没有错,是一项选拨人才的好方法,不过在整个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方法和制度中,倒是很有必要改一改的,特别是小学的科目太单调,缺乏趣味性,知识性。象思想品德之类的课完全可以放到语文的教学中去,增加科学动手类的科目,能让孩子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让孩子有一些科目有选修的自由。

高考还是比较公平的,在中国这种注重人情的社会,要想学欧美,只怕高校就真正成为了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 本帖最后由 嘀哒嘀 于 2008-6-12 06: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20:51 , Processed in 0.081089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