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851|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爸爸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8 14:0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家庭教育的痛苦是女人式的痛苦;
中国家庭教育的焦虑是女人式的焦虑;
中国家庭教育的混乱是女人式的混乱!
中国的家庭教育失去了什么?
    失去了父亲的理性思考和呼声,失去了男人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星星河”家园创办人、中国少儿出版集团少儿研究室主任徐国静,曾在《初中生报》当了20年的记者采访过大量孩子和家长。最近,她走访了全国20多个城市,调研家庭教育问题。跟众多母亲接触后,她发现孩子的问题大多源自妈妈。
  “孩子的心理障碍、情感缺欠、人格扭曲等问题,很多源于家庭中母爱的扭曲和教育不得法。中国孩子目前最缺少同情心,这跟母爱的不正确有很大关系。母亲不经意在孩子心中埋下的仇恨、敌意的种子,在青春期会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
  徐国静自己是一个17岁女孩
现孩子的问题大多源自妈妈。“孩子的心理障碍、情感缺欠、人格扭曲等问题,很多源于家庭中母爱的扭曲和教育不得法。中国孩子目前最缺少同情心,这跟母爱的不正确有很大关系。母亲不经意在孩子心中埋下的仇恨、敌意的种子,在青春期会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
    徐国静自己是一个17岁女孩的母亲。
  “她痛苦的眼神和不满像一盆盆污水,劈头盖脸朝你泼过来”
  在长春,徐国静接触到一位母亲,当着很多人说自己儿子不行。开始,徐国静以为她是中国式的谦虚。
  “我说,我跟你儿子聊过,你儿子有幽默感、爱学习,有独立能力,喜欢闯荡世界,这可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啊!那个母亲看了我一眼,不屑地说:那算什么本事,有本事考北大清华,你看他考的是什么破学校。说到这儿,妈妈眼里流露出不可抑制的抱怨,瞧了一眼站在她身边,把头垂得很低、身高1米75的儿子。”
  北京有个大学生告诉徐国静:“我最怕我妈不满的眼神,我总让她失望,不是我成心气她,是她无孔不入地提要求。比如她打来电话,我的声音要是不响亮,她马上不满。她下面要说的话和一脸怒气我都能想像出来。她痛苦的眼神和不满像一盆盆污水,劈头盖脸朝你泼过来,不分场合地点,让你自卑,让你觉得对不起她,那可真是一把看不见的软刀子,扎着你,让你流血但不敢喊疼。我想浙江金华的徐力,可能就是被她妈妈的软刀子扎急了。”
  妈妈们总是拿一个理想的目标来套不断成长中的孩子,可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感情、独一无二的人。母亲将自己的教育理想统统投到孩子身上,不顾及孩子成长的时刻表,不顾及孩子的个性特点,不自觉地重复着过激的、情绪化的行为,用各种方式催促孩子奔向那个目标。一旦孩子达不到,痛苦就会随时袭来。为了摆脱痛苦,她们要迁怒孩子,把责任归罪于孩子。

                                                        转自《中国青年报》作者:董月玲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棠棠妈 + 2 + 2 能教育孩子的好爸爸难找啊.七成都在坛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20:59: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nowyiyi 于 2008-5-29 16:31 发表
我们论坛里最杰出的爸爸就是老等,热心于孩子的教育。这是很多中国式爸爸缺失的,
而且也没有爸爸们开始反省。爸爸们,你们都在干吗呢?


果酱了果酱了,
我怕论坛里别的爸爸不愿意
打我
我就真的怕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5-29 17:43:28 | 只看该作者
问题出在妈妈身上
妈妈没教育好爸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5-29 16:31:3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论坛里最杰出的爸爸就是老等,热心于孩子的教育。这是很多中国式爸爸缺失的,而且也没有爸爸们开始反省。爸爸们,你们都在干吗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水晶孔雀皇冠 + 2 + 2 问题出在妈妈身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5-29 12:33:42 | 只看该作者
赞同老等的观念

但是这需要做父亲的那个人有相当的自觉性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11:49:49 | 只看该作者

转一篇文章,大家参考一下

[专家观点]红脸与白脸  (转)
                                              李子勋  

  
  
  有人说,父母对孩子,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孩子会有台阶下,容易转弯。也有人说,夫妻的教育态度一定要一致,否则孩子会钻空子,学会见风使舵。对常处于被批评状态下的孩子来说,心中都希望有“救星”出现;无数有被“救”经历的孩子,也都从过去的经历中一点点长大了。




  严父慈母的文化

  家庭中的红脸与白脸并不是教育观念的对立,而是一种施教的技术。中国古往今来就有严父慈母的文化色彩,严即是白脸,慈即是红脸。十几亿的中华子孙就是在这样的文化中成长起来。如果用西方文化,尤其是用精神分析的眼光来看严父慈母文化给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留下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对权威的畏惧。见人先要有尊卑上下,卑不胜尊,下不犯上。我们历来以忠心、孝顺、服从为其做人的美德。严教慈养是一种教育的主流趋向。

  但现在有些不同,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很多,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说,教育必须依赖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父母与孩子能随时随地,畅通无阻地分享彼此的快乐与担忧,孩子们就能自发地去做一些大人喜欢的事。这样一来,过去孩子因为怕才去做的事,现在因为爱也同样去做。

  西方的家庭教育是否比东方有更多的弹性和可选择性,我不敢妄下结论,但客观的说,西方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东方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心地良善。

  没有权威的家庭

  有这样一个家庭,父母早年到美国念书工作,接受了许多西方教育的文化观念,现在回国创业,在中关村开了一家小小的电脑公司。他们有了一个儿子,虽然才3岁,可精力充沛得吓人,幼儿园是绝对不去的,只要小眼一睁,父母、保姆、阿姨,一个都不能少,都得围着他,听他使唤与摆布。父母认为孩子是绝对不能打骂和恐吓的,说理又没有多大的用,于是就只有哄。开始还能奏点效,后来如何哄都不管事,最长的哭闹可以长达几个小时,直到把自己哭闭了气。父母白天像逃难般趁孩子未睁眼时离开,晚上再硬着头皮回来忍受孩子的穷折腾,有时是精疲力竭。请来的阿姨也是叫苦不迭,干不了三月两月,就走人。儿科医生、心理医生都看过了,就是没有效。

  我去看过那个小家伙,一点都不怕生,到你面前来打量你、琢磨你。我给他挤眉瞪眼,他露出有些惊讶的样子,但却不怎么怕。这时,电话铃响了,他的母亲不经意的摘下话筒问话,这小家伙马上不干了,惊呼呐喊,就地打滚。母亲赶快对打电话的人说:“请你再拨一次,我的儿子要接。”一分钟后,电话铃又响了,小家伙翻身从地上爬起,像胜利者般摘下话筒,问:“你找谁?”……

  期待同样的发展目标

  我对父母说,你们两个人都不想扮演权威,孩子就会自己来扮演权威。你们可以轮流来扮演一个权威,或者慢慢形成一个老鼠吃大象的游戏,母亲服从孩子,孩子服从父亲,父亲服从母亲,构成一个权利的流动环。至此以后,父母演绎双簧,父亲快乐地扮演被母亲控制的人,让孩子觉得被控制和管理也很好玩。

  两个月以后,再去他家串门,发现小家伙乖乖地坐在小桌子前学画画,父亲“严肃”地坐在一旁看自己的书。小家伙见有人来,抬头说:“叔叔好!”然后看着父亲。父亲说:“好!你去玩一会吧。”孩子跳了起来,满屋子乱串着喊:“妈妈,来跟我过家家!”

  有时候,红脸与白脸的策略也是有效的。教育得当,其一致性是体现在对孩子的发展目标的期待上,而教育的多样性是体现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两者都不可或缺。但如果是因为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或价值观念不同,一人想让孩子朝东,另一个呕气似的偏要让孩子朝西,这样的红脸白脸就是教育的深渊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风中白杨 + 2 + 2 有启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8-5-29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去让孩子他爸也看看,不能什么也不管不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老等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5-29 10:37: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uxindi 于 2008-5-29 09:25 发表
做妈妈的也要好好看看,反思反思!

做妈妈的要怎么反思呢?请说出您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5-29 10:30:5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说到底LZ文中的这种现象和中国式的应试教育是分不开的,更应该反省的是中国的教育部门!当然教育孩子父母共同参与,各有分工,互作补充当是最佳状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老等 + 2 + 2 当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就改变自己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8-5-29 09:25:28 | 只看该作者
做妈妈的也要好好看看,反思反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老等 + 2 + 2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12:37 , Processed in 0.094591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