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536|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勿再以学生之勤补教师之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5 09:4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者曾听一位中学老师发出这样的感言:在我们这里,如果单从考试成绩来看,几乎分不出谁是优质高效、谁是劣质低效的老师。有些老师是讲不会我让你练会,练不会我让你考会,考不会我让你补会,在校补不会我让你在家补会。

初闻此言,让人有一种欲笑不能、欲哭无泪的感觉。欲笑者,因其传神地表现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侧面;欲哭者,顿悟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另一个鲜为人考究的原因:以学生的勤补老师的拙。

尽管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但学生的负担却是越减越重。究其原因,升学竞争的欲罢不能、愈演愈烈,学习内容的偏多偏杂、过难过深,自然难辞其咎。但是在共同的境遇下,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超荷负重前行。有幸成为优秀教师的弟子者,虽然不能说是潇洒走中学,但是放飞理想、张扬个性、历练才情、健康身心的同时,依然能够笑傲考场。而学习负担最重者是那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不幸遇上“拙师”的学生,自然别无选择的只有以自己的勤补老师的拙了。

“拙师”有何拙劣表现?其一教学上表现为“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其二教育上面对优秀学生力不从心,面对问题学生心不从力。其三管理上管而无能、理不得法,越管越理不出头绪。

何会拙之如此?其一拙在文化底蕴之浅薄,其二拙在教育追求的弱化,其三拙在教育智慧的贫乏。有此“三拙”,教育教学过程中自然是捉襟见肘、四面楚歌,而又面临同样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学生的“以勤补拙”自然在劫难逃,并且会落下个“笨死了,怎么教也学不会”的不好的名声。

至于拙师的具体表现,自然不便也不能更不忍在此一一描摹,且让我们以一位优秀教师教学智慧中的一朵浪花为镜子,从中观照出我们自己“讲了多少遍而学生依然茫然”的不足吧。

上海市向明中学数学教师王大任给初一学生讲鸡兔同笼的古老命题时巧妙地化难为易的一个例子.

题目是“鸡兔同笼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

题的难点之处在于鸡兔的足数不一样,王老师出题后,突然下令:“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面两足.”

在学生的笑声中他一步步地启发道:

“现在兔子和鸡着地的足数一样了,上面有45头,下面该有多少足着地呢?”

“90只.”

“和原来相比少了多少只足?”

“26只.”

“哪儿去了呢?”

“被兔子们提起来了.”

“那有多少只兔子呢?”

“13只.”

“有多少鸡呢?”

“32只.”

面对这一朵小小的浪花,若能够在粲然一笑的同时倍感压力的骤增,且神情为之一振,则有可能相信,你的学生的命运将会有所改变;如果是不屑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又是大笔一挥“此言差矣”,则真为你学生命运的苦海无涯而痛心疾首了。因为不争的事实是“身为老师,我有巨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者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语)

为了孩子们的身心愉悦,健康成长,拜托您了:以勤补拙,从自身做起。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婧珂妈 + 2 + 2 现在的老师又有几个能以勤补拙的呢,哎 。
cuijlmsm + 1 + 1 我好喜欢。。。
听风的声音 + 1 + 1 我很喜欢!
fchn608 + 5 + 5 精品文章!
老等 + 1 + 1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4-1-3 13:14:13 | 只看该作者
我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深深领教“拙师”对孩子求知欲的伤害,我对班上学生特别好,很理解做家长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3-11-19 15:54:27 | 只看该作者
很感动。确实我们老师需要反思一下,很多老师钻进了固有的套路,以为就该是学生用功,我以为笔者的文就当醍醐灌顶,给老师们一记棍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3-8-26 15:49:02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好方法,我要记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3-2-2 16:16:55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老师是应该不断自我完善,进步,但是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良莠不齐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3-1-20 14:21:3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顶起来!颇受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2-11-15 10:34:4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好方法,好老师,多些这样的老师才好,孩子也学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2-10-2 01:17: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鸡兔同笼例子讲得太好了!!!我就一直不懂如何计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2-10-1 11:03:52 | 只看该作者
天天让他们兔子立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2-8-27 16:4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请勿再以学生之勤补教师之拙

额,看法不是很一致。不过这个老师还是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5 13:47 , Processed in 0.081830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