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609|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财贵答:如何培养读经孩子的“逻辑正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4 10:4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

培雯问:如何培养读经孩子的“逻辑正确”?2007/12/23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近来一直在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前段时间和子君在儿教论坛讨论过此事,但心里还是没什么底。无论什么思想内容,表达正确细密很重要,特别中国文化要推广到全世界,孩子们一定要学会用概念的方式表达清晰阐述。问题是我们用哪些办法来训练这部分能力?

这里转过来一篇文章,从侧面有些提醒,也正是我有些担心的问题,请朋友们思考讨论并解惑:

[转帖]谈“内容正确”与“逻辑正确”

  回想起自孩童时代十几年的中文教育,满脑袋都是各种“内容正确”的要求,比如主题要选对、中心思想要正确、立场立意要积极、论据论述要健康、结论导向要向上……。所以,我们好像很小就练就一双火眼睛睛,特别能明辨是非,无论什么内容,一眼就能看穿它是“根正苗红”、还是伪装巧妙的“腐朽余孽”。而且,这种对内容正确与否的鉴别和掌握我们已操演的熟练入髓,完全不必思考,可以像战士掏枪一样的条件反射。在成人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就是凭着这一从小练就的条件反射,一次次的“听从了正确的指示”、“表达了正确的态度”、“认清了正确的形势”、“站到了正确的队伍”……
  
  原本平安无事。但一开始学英语,问题就出来了。
  
  我们大学在当年来说条件真是不错,英语都是欧美的洋教员任课。他们经常会给我们出一些题目,而这些题目常常让我们“明辨是非的条件反射”变得无所适从。比如:
  
  “Does foreign aid work? Or does it only help the rich country by keeping the poorer country dependent?”
  
  “Do children learn more quickly than adults?”
  
  “When should people be made to retire, 55 or 65? Should there be a compulsory retirement age?”
  
  ……
  
  最要命的是,这些洋教员每次还要求“Give a presentation”,甚至要求“Discuss both side”。这时候我们惊奇的发现,我们的问题不是“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说”,而是“压根不知道说什么”!反正那时候我们经常的场面是:反应快点的同学还能干巴巴的凑上两个理由;反应慢点的只会说一句“我同意/我反对/我觉得都有道理”,然后就没词了。于是洋教员就会和蔼的指导“Well, don't worry. You can express your opinions in Chinese firstly.”。可换上中文,我们居然还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或一句。
  
  没奈何,只好老老实实跟着洋教员学习什么叫“论述”。可不论不知道,一论还真吓一跳。别看我们平时聊天、侃大山的时候一个个歪理邪说连篇累牍,真到了层层说理的时候才发现,许多我们下意识里理所应当的事情,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一环接不上另一环。比如:我们在论述“小孩容易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常常响当当的说“因为成年人守旧,不愿学新东西,所以小孩更容易学习新知识”。可洋教员不接受。他们认为“成年人不愿学习”和“小孩容易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它们没有关联到相同的逻辑因素,所以之间也没有逻辑关系,不可以进行推导。
  
  至此,我们才听说:讲道理需要“逻辑正确”。
  
  要想论述“小孩比大人更容易学习”,首先要有一个前提是“掌握了很多知识的人,是有可能守旧而不愿学习的”。之后要把“大人”和“小孩”都关联到“知识多少”这一逻辑因素,从而使它们产生逻辑关系。然后才能推导因为“小孩的知识比大人的知识少了很多”,所以“小孩因守旧而不愿学习的可能性也少了很多”。
  
  事情还远不止这些。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些洋教员和本国的老教员完全背道而驰。他们几乎不关心你是否“内容正确”。只要是你的“逻辑正确”,洋教员们就会慷慨大方的给你分数。比如:在说明“老年人早退休的好处”时,如果有人宣称“老年人早退休有助于缓解地球温室效应”,因为“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会迫使政府修建更多的公园和绿地,供他们休憩和散步。这些增加的绿地会消化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缓解全球的温室效应”。通常,我们的老教员们会干脆利落的告诉你“胡说八道、风马牛不相及!”,而那些洋教员们则歪着脖子想一小会,然后耸耸肩膀说“OK! That is resonable”。
  
  我们起先很不以为然,去找那些洋教员们理论,认为他们教条、呆板,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而那些洋教员对我们的不理解也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也理所当然认为“只有逻辑正确,你的思想才能让人信服和接受,才能以理服人”,“如果你反对别人的意见,也只有用正确的逻辑去指出对方错误的逻辑,才能让别人觉得公正和切题”。在那些洋人看来,如果你“没有正确的逻辑而硬说别人错误,那就是不许别人说话、不许别人思考,那就是侵犯了别人与生具来的自由和权利……,Forbidding one's mouth equals forbidding one's soul.”。
  
  听到这里,我们当时大都脑子跟不上趟,觉得听着新鲜、想不明白。回来寝室里大家琢磨琢磨、讨论讨论,开始体味到一种不同的滋味。想起平日里经常见到许多人洋洋洒洒却离题万里,想到有人激烈争吵却各说各话;更联想到我们国家社会、政治、法律的许多荒谬言论、可笑政策、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漠视弱势与少数……,真好像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当然,如果把所有这些“正确不讲理”都“归功”于中文那是非常偏颇的,这里还涉及文化、制度等方方面面许多问题。但语言是心灵的源泉、语言是心灵的窗口。要解决心灵问题,语言恐怕难辞起咎。我们的中文教育似乎也应该向英文教育学习学习,多教导一些“逻辑正确”、少说教一些“内容正确”。
  
http://blog.sina.com.cn/u/4755c615010008qd

  




王财贵教授回复:2007/12/24

培雯所舉洋課程問答之例,可知洋人所重者是「形式」,亦即是「思考之方法」,或「思考之程序」。簡單地說:是要求「言必有據」。至於其「所據」,在內容上切中不切中,初非關心所在。故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均可接受也。這種心態,真的比較容易培養出「敢想」「敢說」的學生。在學習期間,或許一時眾說紛紜,有的幼稚可笑,有的河漢無當。但終能保持此活潑之「心機」,等到他真的面對事務時,就不得不冷靜下來就問題之「內容」認真的思考,而往往有「創意」之出現。此乃西方教育成功之關鍵所在也。

此亦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要點,這是屬於「精神性」的層面,而不是「技術性」的層面。但中國人並沒有智慧了解這一套東西的原委,都往技術性一面臉紅脖子粗地拼命去了。唯一能知其中肯棨的,是新儒家。但,誰管新儒家呢?尤其是教育界的官員和學者們,離新儒家更是遠隔千山。其觀念與理論,多是直接抄襲外國,且都只抄襲其外表枝末,舉國惶惶,表面上雖唯科學是尚,結果只是拿來應試,拿來爭取世界科學教育評比名次,直接違反料學實事求是的精神。

牟先生曾言,可靠的學問有三個要素:一,文獻;二,見;三,邏輯。

能夠正確解讀文獻,加上自己的「慧眼洞見」,而有邏輯性的表達。

如何解讀文獻?必須有相當的語文「功力」,其中並包含對該文化的相應之情與該學派主旨之把握。

如何有「見」?此乃「學者」與「學匠」之區別關鍵。其中最大的因素在於「智慧」之有無。當然,所謂智慧亦不一定是天生的,孔子云:「有生而知之,有學而知之,有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荀子云:「思之,思之,鬼神通之。非鬼告之也,思而通之也。」識見之有無及其高下,在乎個人誠意及其誠意之累積而已。

如何學邏輯?多作「邏輯學」及所謂「思考方法學」之研讀,當有助益。但最容易成就之方法,是去讀富有邏輯思考力之作者的文章。循其文句,隨其思路步步前進,久而久之,自有領會,而有邏輯之敏感度,自有邏輯之思辨能力。

牟先生以為古今中外,思考之最精當者,莫過康德。然康德之書難讀,而牟先生一生勤研康德,且以中國儒釋道三家批判康德,是比康德還康德者。故吾人推荐讀牟先生之書,首先即得義理智慧之增長,其次,又兼得邏輯思考之訓練,是一舉多得之方便法門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天津清羽 + 10 + 10 谢谢你了
mayavati + 10 + 10 多谢好问题,多谢转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5-16 09:46:31 | 只看该作者
读完这个帖子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5-16 10:07:02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回答万变不离其宗。读经与读牟宗三先生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5-15 21:28:3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4-16 23:04:53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真觉的越学越惶恐,因为确实是自己所学太肤浅了,真该努力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9-4 13:15:08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8-28 13:12:22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8-20 16:19:25 | 只看该作者
受教非浅 多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8-20 15:59:11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8-15 10:33:23 | 只看该作者
该好好学习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4 20:57 , Processed in 0.080580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