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为开展中国文化导读活动向社会各界报告 -- 余同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4-22 16:4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color="#008000">开展中国文化导读活动向社会各界报告                            苏州大学余同元 一,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活动,是"儿童中西文化导读活动"的一部分。它是由众所景仰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大力倡导的,ICI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同仁,特别是基金会副董事长兼儿童智慧开发研究中心董事长李真吾女士、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姮妟小姐等热心推动的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文化推广与儿童智慧开发活动。它要求在不耽误原有课程学习和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利用每天20--3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最有价值的几部中国文化经典《诗经》、《老子》、《论语》、《大学》、《中庸》、《庄子》、《孟子》等诗文的诵读任务。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以作为儿童长大后终生消化、理解、受益和发展的文化准备。 二,目的宗旨     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进行母语语言学习,同时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文学修养,陶冶高雅情操,以便日后消化理解,并融合西方文化精华,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荀子·劝学篇》云:"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庄子·天下篇》云:"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让儿童诵读文化经典,自古以来就是一项基本的教育方法。中国历代如此,外国也不例外(如犹太人从小就要诵读经典)。所以,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说:"'五四'时期,曾有人反对读古书,甚至有人反对读中国书。这事实上是偏激之谈。"(见张著《读经与读子》)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的名著《中华元典精神》则科学地论证了元典精神对民族文化的原创性作用。对此,本人曾在《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秋之卷发表《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兼评〈中华元典精神〉》一文中有过专门的论述。 三,规划步骤     根据儿童成长特点,在幼儿园小班或小学一年级,首先诵读《老子》(81章,5000字),分一年两学期完成。其中,前三个月(节假日除外)诵读《老子》前12章,大约每周一章(以每章50个单字、10个短语计,平均每天10个单字、2个短语左右);三个月后速度加快一点。诵读后69章(每三天一章,每天20个单字、4个短语左右)。幼儿园中班或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大学》(12章,1700字)、《中庸》(24章,3000字)及唐诗精选50首左右的诵读学习;第二学期完成《论语》(20章,三万余字)诵读。     幼儿园大班或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诗经》(精选113篇)、《孟子》(精选6篇);第二学期完成《庄子》(内七篇)的诵读。    教学用书已由有关专家全部编制完备,经典原文皆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各部经典的全部原文及其注释、翻译和评析等辅导材料。 四,教学方法: 1," 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2," 小朋友,跟我念 。"这是导读的六字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游中学习的方式。3,每日诵读20-3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4,诵读的先后顺序和具体进程由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决定。以一个班级的二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诵,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不需要迁就落后的小朋友。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5,教学重点。小孩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老师方面"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诵读,儿童自然就能背诵。6,教学环境: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几个孩子集体诵读比一个孩子单独学习的效果好,但一个班以不超过20人为佳。如能组织户外诵读或配乐诵读,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五,政策依据     江泽民主席在1997年11月访美时指出:"<font color="#250a8f">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或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同年,江泽民主席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中,谈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时说:"<font color="#050594">记得我在高中读书时,老师给我们讲微积分,第一课就是讲《庄子》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很形象地使我建立起极限的概念。这表明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无限的,也说明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99年2月江泽民主席在欣赏唐、宋诗词音乐朗诵会时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用朗诵加上音乐诠释的形式表现古典诗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加深对古典诗文的了解,有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科学根据:     当代仅存的儒、道、释兼通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儿童背诵诗文不等于强记。背诵是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记忆,它不需要理解与分析,比如一个小孩学唱流行歌曲,随便一听就会背诵,不需要用心就记住了。强记则是由外在压力的强迫灌输,而且容易忘记。    背诵是一种修养的科学。内心专一、安定才能背诵,而专心唱歌,专心背诵,大脑就更安定,思想行为随之而变化。以佛学来讲,背诵是很快乐的一种境界,而强迫记忆则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是大脑的表层作用,对小孩的身心没有益处。    根据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的研究,儿童背诵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可以透过视觉作用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同时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地辨认字体的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诵读过程恰恰动用了左右脑的功能,使左右脑运用得以同时进行。而左右脑能同步发生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5倍。    儿童一再地反复吟唱经典,所念唱的内容会不知不觉地存入大脑的记忆库,更会深深地烙印在潜意识中,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便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与行为,所以儿童诵读蕴藏着智慧精华的文化经典是正确的先择。    根据心理学家共同认定的"人生秘密",人的记忆只在十三岁前发展,而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儿童心性纯净,该记忆的时候让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强求理解。要及早地把涵义无穷、具有最高价值的文化经典"灌注"在孩子的心灵中。一个人的文化储备愈雄厚,其发展潜力就愈大,将来在事业上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七,实践经验     从过去的历史看,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西伯来文化都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犹太民族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最才智的文化民族,关键就在于自古以来,它的每一个成员从小就要背诵犹太经典和犹太法典。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儿童也都是从背诵文化经典开始启蒙教育的。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古代名人,无一不是由诵读经典开始其学业,毛泽东、胡适之、陈寅恪等近现代名人也都是因童年诵读经典奠定了文化的根基。    许多有名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其儿时启蒙同样是由背诵经典开始。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具备雄厚的国学底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从小背诵《孟子》全书,日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汤川秀树,自小跟随通汉学的父亲背诵中国文化经典,尤其钟情于《老子》和《庄子》。誉满全球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靠研读《孟子》和《庄子》来增进其经营才干。    近年来,学界有识之士深感国学的衰微,由国内名牌大学牵头从全国招收一流的中学生,挑选最有名望的教授进行指导,期望培养出新的国学人才,结果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儿童时期没有打好文化经典的根基,就难以培养出第一流的人才。1994年,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上百万的儿童积极响应,成效卓著,令世人大为震惊!    1998年6月,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济南、苏州、烟台、临沂等城市响应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有关号召,开始推广儿童文化导读活动,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历史学家孔令仁教授对这项活动大力支持,天津市河西区区长及教委负责人,烟台市芝罘区区长及教委领导等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推广活动,使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在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广泛开展起来。山东大学历史系郑宜秀教授、苏州大学人文学院余同元教授、武汉大学余一彦教授、烟台师院历史系李炳勇老师、兰州大学哲学系梁一仁老师等人分别在各地办起了免费实验班和有关师资培训班。特别是烟台师范学院部分教师,在烟台开办儿童诵读实验班,所教5岁左右的儿童皆已能背诵《大学》、《中庸》、《老子》、《论语》、〈诗经〉等经典全文。现已将其教学方法推广应用到全国各省各市县地,参加经典诵读的儿童数以万计。 八,作用效果 1,<font color="#0c0c6b">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诵读经典可以升华人生的境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净化社会风气,以利于把二十一世纪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礼义之邦。2,<font color="#09097f">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用传统文化教育下一代,提高下一代的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且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美国著名战略理论家亨廷顿将各国之间的竞争归结为文化的竞争,并将文化发展作为西方民族国家最终战胜东方的战略提交给美国政府,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大问题。3,<font color="#050594">对儿童成长与成才的好处:人的生命有限,从小熟读一些有高度人文价值的文化经典,是吸取人生智慧的最方便法门。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迅速地启迪理性,而后可以对各门专业性的学问事半功倍地加以吸收。其对儿童学习和行明显的几大好处如下。    (1)识字大增(诵读一部经典,认识汉字数千),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    (2)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作文水平提高,并带动其它学科学习成绩提高。    (3)培养读书兴趣,增强社会道德、人生理想和身心修养。    (4)变化气质,提高素质,净化灵魂,增进祥和的家庭气氛与和睦的社会风尚。故曰: <font color="#1a0473">书声朗朗,天天向上;继往开来,内圣外王;教化风气,改革开放。 九,特别说明     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主观判断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能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背诵《三字经》与背诵《大学》、《中庸》对孩子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故南怀瑾大师不赞成让儿童由《三字经》和一般诗词等辅助性诗文开始背诵,而建议从《老子》、《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开读。等中国经典诵读取得实效,马上开始西方文化经典的诵读,中西文化经典导读活动就可同时进行了。    <font color="#2d07c6">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除了富强之外,人人都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伟大的理想要求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落实,切实从根基做起,自儿童时期即开始"童蒙养正",这既是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目的所在,又是继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一大良策,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途径。其利在当代,功在午秋,不言自明。因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及各级领导对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给予大力的关怀和支持。 <font color="#460b9f">我们的心愿是: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诵读中国文化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6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6:45 , Processed in 0.07764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