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4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宝宝现在已经长出8颗牙齿,但上下牙咬紧时,下齿在外,是否需要矫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6 13:4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叫“兜齿”?
  所谓兜齿,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地包天”,医学上称为“反合”。我们知道正常牙列在闭口的时候,上牙是牙包盖在下牙外面的。如果下牙反过来包在上牙的外面,这就称为“反合”。它属于牙列畸形的一种。
  乳牙的反合有牙齿因素,可由于牙齿萌出、替换过程中有局部障碍,如乳前牙早失、乳尖牙磨耗不足等引起;也有的是由于遗传、疾病等因素,如由于扁桃体慢性炎症及肥大,导致呼吸不畅而前伸下颌;以及婴儿期母亲哺乳姿势不当,奶瓶开口过小等原因使下颌经常前伸所致,还有可能由于某些不良习惯造成,如咬上唇、长期吮指或有些孩子由于好奇而模仿周围有兜齿的人。
  “兜齿”能早期预防吗?
  大部分兜齿其实是可以预防的——
  1、在婴儿时期,母亲要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
  2、不能让婴儿平卧自抱奶瓶吸奶。
  3、对于有咬上颌或下颌前伸不良习惯的幼儿应及早干涉(可通过讲道理),及早改掉不良习惯。
  4、有乳前牙该掉时不掉或因意外过早掉牙情况时,应及时就诊,拔除滞留乳牙,保持早失乳牙间隙等。
  总之,要养成定期到医院检查的习惯,才能防患于未然。
  “兜齿”需要什么时候矫治?
  一般的牙列畸形最佳矫治期在十二、三岁,也就是乳牙基本上替换完了的时候。但乳牙反合比较特殊,应早期干预。因为长期反合将限制上颌骨的发育,严重者将造成骨性下颌前突,影响外观。早期矫治,可收到良好的矫治效果,并可防止畸形向严重发展。所以家长应注意观察幼儿的牙齿排列,如发现有反合畸形,应及时就诊。过小幼儿常常不能配合治疗,所以一般选择在儿童4-6岁时进行治疗。
  怎样对“兜齿”进行矫治?
  对于幼儿的前牙反合畸形,矫治原则是尽可能及早消除病因并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矫治方法。
  对个别牙齿反合者可采用咬撬法。其简单易行,只需选取略窄于需矫治牙齿宽度、有一定弹性的木条(冰棍棍即可),在家长的监护下,让患儿将木条放在需矫治的上下牙齿之间并咬合,通过木条的杠杆力量,将上牙慢慢推到下牙的外侧。需要注意咬合力量不要过大,以反合牙齿的牙龈组织稍发白色、患儿感觉发胀为宜。每次饭前若能坚持有节奏地重复此动作20次左右,1-2周后即可见效。
  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用颏兜及头帽来矫治前牙反合。颏兜两端各有一拉钩,此拉钩与头帽上相应部位的拉钩之间挂有橡皮圈,通过弹力作用将下颌向后方牵拉。患儿每日佩戴时间,最好能间歇地戴用12-14小时。牵拉力量因前牙反合的原因不同而异,需由医师具体指导。颏兜及头帽价格在几十元左右,痛苦小,患儿容易接受。
  其他矫治方法还包括上颌或下颌的活动以及固定矫治器,需由专业医师检查后进行选择。这些治疗大多痛苦很小,家长不要心生顾虑而耽误了矫正的最佳时期。
  矫治是一劳永逸吗?
  这种治疗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乳牙反合治疗好转后,有一部分会在恒牙萌出后复发(多数为有遗传因素者)。家长应继续观察孩子在换牙后的牙齿咬合情况,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进行检查。









乳牙反咬合一般在4-5岁牙根长成后进行矫治为宜
牙齿“地包天”怎么办

“地包天”畸形的孩子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矫治,早期矫正畸形的效果较好。乳牙反咬合一般在4-5岁牙根长成后进行矫治为宜。此时孩子已开始懂事,知道矫治畸形对健康有好处,多能很好地配合。

反咬合如果是由于乳尖牙磨耗不足造成的,而且反咬合较浅,可以磨改乳尖牙牙尖,解除乳尖牙早接触,使下颌自行后退到上颌内的正常位置,以消除前牙反咬合。

若反咬合较深,磨牙不能调整时,应当由医生用矫治器进行矫治。有一种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可以戴在下前牙上,利用导板45°角的斜面,引导上前牙向前,使上前牙逐渐前移到下前牙外面,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还有一种咬合垫矫治器,用咬合垫把两侧后牙垫起,解除前牙反咬合关系,同时在上前牙舌侧安上弹簧,用弹力逐渐地把上前牙推顶出来,然后分次磨减两侧后牙咬合垫,使后牙上下左右都能咬合上。这两种矫治器白天黑夜与吃饭时都要戴用,每天早晚及吃饭后都应把矫治器刷洗干净,每1-2周到医院复诊一次,由医生根据牙齿情况调整弹簧力,逐步推上前牙向前,直到达到正常咬合为止。

若反咬合是因为不良习惯引起的(如咬上唇、下颌前伸活动等),应当纠正不良习惯。宝宝在哺乳期经常吸吮奶嘴或吸吮空奶瓶也会造成反咬合,一般情况下,不良习惯改掉了,下颌会自行回到原位而消除反咬合。总之做到早期预防、纠正,避免出现反咬合畸形。

还有一些反咬合是由于扁桃体慢性炎症或肥大致使咽腔变狭窄,影响呼吸道畅通造成的。孩子为了减轻呼吸困难,呼吸时舌体常向前伸,舌根随之向前带动,下颌也向前伸。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下颌前突和反咬合畸形。扁桃体疾患消除后,下颌常常会退回原位,反咬合即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5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2 07:34 , Processed in 0.07134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