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6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懂历史的进来,有问题请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 14:5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的家天下制度起源于何时?

下面的内容摘自史记,五帝和夏禹都是黄帝之后,这样的禅让和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有本质区别吗?这个问题困惑我很久了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以下几句摘至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於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於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於二女。舜饬下二女於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於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於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於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1-2 19:51:19 | 只看该作者
不懂历史的可以来胡说一下吗?

1) 应当说“三黄五帝”是神话传说,反正是我等文明的起点,有很多东西不可考,“三黄五帝”本身有很多版本;


2)据“传说”禅让制度始于尧,尧是“传说”中历史上禅让制的第一个实践者,他之前的各位是部落长老们推举出来的,禅让比推举在原始部落社会更“民主”;


3)要回到原始部落社会(或心态)去理解这个“家” “天下”的定义而不是现代人的想法;


4)关于禅让制其实要问曹丕,因为他信心满满地说过:“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1-2 20:16:25 | 只看该作者
"夏传子,家天下",夏禹的儿子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1-2 20:31:01 | 只看该作者
启是“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的转折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2:0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klcz2002 的帖子

能解释一下何谓大同?何为小康吗?

这个小康和我们现在要建立的全面小康社会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另"禅让比推举在原始部落社会更“民主”;做和解释,不懂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1-3 00:0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jiangying 的帖子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1-3 00:09:18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有点联系的

新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先烈追求的都是大同社会,可没想到现在俺们才小康

就是原来的大同有点远,历史又不可考,俺只是心向往之,原始共产主义与工厂还是有差别的,是不?

推举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们根据部落力量大小推举出来的,既得利益的力量比较大,所以全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禅让是推举贤人,民之所欲,民之所向的人,当然现在的老大也得让元老院的部落首领们同意才可以,有“民主”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3 00:18:17 | 只看该作者

上误应为

原始共产主义与共产主义还是有差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3 02:56:48 | 只看该作者
是从夏启开始的。
禅让不是民主,民主制度是把"人性本恶"作为基础,限制统治者,发展出来一套很完备的政治制度。禅让只是孔子的一种理想罢了,孔子并没有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制度来--这也是不可能的,社会制度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社会流血斗争而来的。

家天下最大的致命缺点就是政权掌握在一个人手里,而这个人的素质完全是随机的,这个人也几乎没有任何的限制(说是几乎,因为还有一些伦理的限制,文官集团的限制,但这个限制可大可小,视情况而定)。

中国古人并没有发展出一套限制君权的思想,他们还是回到三代的禅让理想中。而现实他们也不得不妥协,因为他们没办法,三代的禅让是取决于人心的"善",而不能有一个制度,一套上去就可以用了。

小康就是对家天下的妥协,但是家天下太不稳定,有时好,有时坏。孔子认为礼治比法治好,没错,因为古代的法治只不过是使用严峻的刑法对待除了皇帝以外的人,皇帝自己就讲权术,没有限制。这种社会是可怕的,看看秦朝就知道了。中国人根本没有发展出一套政治/社会制度的系统,所以后来的朝代都不能不使用礼治--礼治虽然不够,但至少能起到三大作用:1,确立政治伦理  2,给当时教育无法普及 的大一统国家一个方便的教化之法,用这种办法使这个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都在文化上统一起来,即使他们是文盲  3,安顿人们的日常生活轨道

儒家的小康理想是"王道",就是妥协家天下的统治,但要求政治领袖贤明,政治过程清明。这在历史中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人们总是说中国政治是阳儒阴法),教化的作用确实很大,但是一个大国的统治依靠教化绝对不够,必须像西方那样发展一套政治学术系统,研究人的权利/权力问题,政治上的合理分配等等。但中国传统没有看到这点,他们的斗争历史经验不足,历史上很少遇到过权利的保护问题(明末似乎有过这种思想的火花?),这是教化之功,也是教化的流弊。

没怎么读过历史文献,仓促回答。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0:00:4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02和子君,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03:33 , Processed in 0.113245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