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4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舞蹈] 芭蕾考级之我见---戴爱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8 23:3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芭蕾考级之我见---戴爱莲
转载

     最近,读了《中国艺术报》上一篇题为《该不该引进国外芭蕾考级》(以下简称“该”文)的文章,颇感兴趣。身为舞界同仁,本人亦习舞多年,自信对芭蕾艺术也有一定的认识。对此问题,我的观点似与《该》文不同,不妨“拿将”出来,与诸公榷之。
    首先,舞蹈学院引进芭蕾考级制度,乃公德之举。芭蕾,作为世界舞蹈艺术的精华,其典范性、科学性和体系化的水平,是首屈一指的。其中,规范化,是其价值体现的重要标志;而考级制,又是实现其规范化的核心手段,也是衡量一地、一处芭蕾发展状况的尺度。考级制度中,教员的资格认定,是个重要的环节。要缔造杰出的芭蕾演员,教员的质量是个本质性的问题。好演员并不一定是好教员!在国际上,芭蕾教员一定是要有资格认证的,每位受聘者,都须在相关的《舞蹈》杂志上,刊出各自的资格证书,才能得到学员的信任。这也是各类舞校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然而这一点,恰恰是我国的芭蕾教学亟待完善的内容:一方面,我们的教员缺乏统一的指标认定,各行其是,“流派”众多;另一方面,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引进考级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在培养教员、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芭蕾艺术统一的规范标准,使我们的舞蹈教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其次,懂得关怀学生、爱护学生,是一个合格芭蕾教员必备的素质。芭蕾训练,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的,是依照人体结构形成的一整套科学的训练体系。人体是舞蹈的工具,因此必须爱护之,而且应达到无微不至的程度;同时,还需要量才使用,尤如制作提琴的木头,一定要找合适的材料,才能挑选来用。
    不可否认,芭蕾教育,是一件十分严谨、细致、精确的事情,有它特别的规律性,来不得丝毫的随意 我真担心,我们国内居然有那么多人在教芭蕾?他们当中,真正具备教学资格的究竟能占多大比例?如果他们不“懂行”,或不小心,是会伤了孩子们的身体的,那将是一种相当可悲的后果!
    基于此,我认为,应该欢迎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芭蕾考级制到中国来,目的是专门培训我们的教员,提高整个芭蕾教学的水平。成立于1920年的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在世界芭蕾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仍在不断进取之中。作为芭蕾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英国芭蕾”培育了—代代优秀的芭蕾艺术家但一个阶段内,学院为了扩大招生。教学质量曾出现“滑坡”。这主要是决策层出了问题: 80年代后,学院做了“11年规划”,领导者易人。政策纳入正轨,使其逐渐恢复了生机它的芭蕾考级制度,已经确立了世界声誉。即使是以培养学员著称的英国皇家芭蕾学校,也有为期三年的教员训练班,专门培养教员:而它的演员班。同样要安排—年的教员训练课程的东西相当多。
    中国芭蕾的真正发展,始于五十年代。北京舞蹈学校建立时,聘请苏联专家开办过—个为期五个月的教员训练班。当时,总政歌舞团等部队系统也请过—位匈牙利专家来教芭蕾,我有幸去看课,感觉他的水平高于苏联专家。当时,北京舞蹈学校的芭蕾教学大纲存在不少问题:给二年级学生安排的课程,实际上应该是四年级毕业后才能完成的。因为人体的肌肉,只有具备了“钢”的素质。亦即具备厂—定的韧度——力度和软度,才能达到完成芭蕾技巧所必须的条件,否则,就会违背人体的基本构造,造成各种不良影响。所以,当时无法避免地出现了两个问题:①职业病。许多孩子“平足”,这表明,我们的芭蕾“外开”训练不是从胯部做起的,而是从“拧脚腕子”实现的,并非真正的“外开”,由此便形成了一系列反科学的“毛病”,许多膝伤、扭伤、脱位等,都源于此。②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期,正是“长骨头”的时候,但因课程负担过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发育,造成很多孩子不“长个儿”,尤其是男班孩子.这些“后遗症”都不是偶然发生的,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见识”不广,知识有限。
    熟知芭蕾历史的人自然晓得,芭蕾源于意大利,又在法国中兴。到本世纪前半叶辉煌于苏俄,如今已遍地开花。就基础而言,它不外呼“切凯蒂”和“布农维尔”两大体系,分别继承了意大利与法国的芭蕾传统。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演员,多出自“切凯蒂”的门下,而切氏更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实质上,在世界芭蕾领域里,本无所谓“英国派”或“俄罗斯派”的硬性分辨,基础都是共同的。所异者,不过“风格”而已。
    中国芭蕾,本来就是“舶来品”,法国、俄国、英国的历史都比我们长;我们的学生,都以能够出国深造、考试、比赛为荣.却为何接受不了一种外来的芭蕾考级制?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很早就以皇家舞院的系统培养教员了,该团访华时,曾向中方征求过派教员赴英培训的意见。实际上,芭蕾在中国的历史不长,有众多学术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海内外各种力量的有益帮助。对它来说,“开放”应该是一种永恒的态度。记得五十年代,我曾看过上海舞校胡蓉蓉带的芭蕾班的课,当时我认为,它定会超过北京舞院。改革开放后,国际交流得以空前繁荣,我们的眼界开阔了。北京舞院聘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授课,教学水平有了长足进步,重新树立了自己的“芭蕾形象”,得到了好评。可见,一个国家芭蕾水平的高低,关键在教员质量。
    80年代初,我在瑞典舞蹈博物馆,参观过一个名为“苏联芭蕾历史二百年”的展览,场面很壮观,但也很遗憾!因为该展览只字未提两个奠基人的名字,也就是说,这个展览没有反映出苏联芭蕾真实而客观的历史来源。这两个名字,一位是瑞典人,克里斯迪安.约翰松,作为“布农维尔”芭蕾体系的忠实信徒(当然,布农维尔也是继承了芭蕾的“法国传统”的),他一直活跃于俄国芭蕾舞坛,是苏俄芭蕾的一位主要“建筑人”;另一位“建构者”,便是切凯蒂,从十九世纪下半叶起,这位意大利人就在彼得堡任教、演出,俄罗斯及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好的芭蕾演员,瓦岗诺娃、尼克莱.列加特、尼金斯基、福金、里法尔、安东.道林,大都出自他的门下,他是芭蕾史上“最伟大的教员之一”,也是驰名世界的“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芭蕾大师。我很奇怪,展览为什么不提他们?也许因为他们不是俄国人的缘故吧!但俄罗斯芭蕾的确又是因他们而兴盛起来的。
    我很欣慰,《该》文提到了澳大利亚芭蕾的优长之处,而据我所知,澳大利亚芭蕾舞团的创始人,也是出自英国芭蕾大师克拉斯克的门下。声名日渐的加拿大芭蕾舞团,同样是宗法古典芭蕾传统的团体。芭蕾,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舞蹈训练体系,由于以切凯蒂为代表的大师们的努力,使这套系统达到了几近完美的程度,因而多少年来,芭蕾的基础训练始终延续着这个源于意大利和法国的古典传统。英国皇家舞蹈学院,至今在教学中,还保留着切凯蒂的教程。当然,芭蕾作为世界性的艺术,传播四方,自然要受到不同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并在与之融合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风格样式,俄罗斯芭蕾,就是很好的例证之一。
    总之,不论派别怎样,先要看教员如何、教学大纲是否科学?英国皇家舞院也聘请俄国教员任教,主要关注于他们个人的教学水平.我国专业芭蕾教育初期,从苏联聘请的基础芭蕾教学专家有问题,只教了五个月,却六下了不少毛病,这直接导致了当时舞校的教学大纲不科学。
    英国皇家舞院的芭蕾考级,先以教员为对象.他们不仅要学习解剖学,还须学习如何严格地对待音乐,如何将芭蕾当做.综合艺术’认识.今天,我们的芭蕾市场繁荣了,人们的芭蕾欲望大增,各种芭蕾教育的机会大长,教员奇缺,这是好事!我们需要来自八方的有识之士,只要可以帮助我们的芭蕾事业提高与发展,就不应排斥“外来因素”。闭关自守,不是“国际艺术”的品格,同时,外考入华,更能创造“竞争机制”,有利于尽快改善我们的教学状态,增强竞争力,促进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对我们没有害处,不能以“狭隘民族主义”的视点看问题。
    关于芭蕾职业病的形成,原因很多。但在三、四十年代,芭蕾教学中是没有听过这个名词的。这说明,现在的教育忽视了基础训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芭蕾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快马加鞭”、一蹴而就,否则,只能增加演员的“无谓劳动”,缩短他们的艺术寿命。
    1986年,中央芭蕾舞团访美演出,演员班底全部采自北京舞蹈学院,因为我们当时的专业芭蕾教育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培养了一批具备相当艺术造诣且享有国际声誉的演员,因此,这次演出获得了成功。今天,国人对芭蕾的认识又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普及性的芭蕾教育需求增长迅速,在这种时刻,各种类型的教育方法和高水平平的教员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不必顾及派别的来源。众所周知,芭蕾教员到世界各地都是可以教学的,不存在什么固定派别,中国学生不可能全部出国留学。既然如此,人家主动上门“面授机宜”我们自可“坐享其成”有何损失呢?此外,我们应该多读些舞蹈的历史,搞清我们的依凭和应走的路,最好不要盲目“内收”。
    至于芭蕾的“中国派”,我并不认为它存在,真的要想成为一个派别,我认为,必须要有足以构成体系的演出剧目。这方面,我们似乎并不完备。若一定要说,存在芭蕾的“中国派”,我也认可。因为,我们舞院、舞校培养的“中国古典舞”专业的学生,是可以胜任芭蕾舞演员的角色的.这说明,我们的古典舞系统中包含了芭蕾的成分.这对芭蕾是有益的,但对我们自己的传统继承来说,恐怕就有问题了。中国舞的“路子”应该另外找才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yiyingh2007 + 1 + 1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6-24 12:06:12 | 只看该作者
长长见识,我女儿今年考三级,是北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5:21 , Processed in 0.07951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