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9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推荐: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7 15:3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sunyunxiao.net.cn/sunyunxiao.../e_e_parteac09/

序言
孙云晓

--------------------------------------------------------------------------------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是为了独生子女的顺利成长拿起这本书的对吗?如果是这样,我们为您感到高兴。作为儿童教育的研究者,我可以负责地说,无论是探索性还是信息量,也无论是独创性还是实用性,这本书在如何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方面都可能是一个重要突破,的确值得广大独生子女的家长与教师及有关人士一读。
    您是否注意到,有不少在小学、中学成绩优异的孩子,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之后,却屡屡发生令人不可思议的问题,如无法适应集体宿舍和公共餐厅的环境,条件优越却不思进取、人际关系一团糟,为与别人竞争不择手段等等,有些甚至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自杀或杀人。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教育学博士郑新蓉曾剖析了这一复杂现象,指出:这些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一切都被学习成绩掩盖着,似乎学习成绩好就等于什么都好,而进入大学才发现,他们的主要缺陷是人格缺陷,但长期以来,人格教育被严重忽略了。

    在主编《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过程中,我曾多次呼吁:“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独生子女宣言》的作者陈丹燕提出:即将成为社会主流的一代独生子女,我们对其知之多少?是的,全世界许多父母与教师发现,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今天则是大人不了解孩子,以简单的教育对不简单的孩子,也许正是教育困难乃至失败的基本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中国现有14岁以下少年儿童约3.4亿人。那么,有多少独生子女呢?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1995年,中国有3.2亿个家庭,其中20.72%的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约为6600万。问题不在于独生子女的人数已经占了儿童人口的五分之一,而在于独生子女大多数都生长在城市,其父母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由此他们比非独生子女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教育以及信息资源。因此,独生子女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他们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中国的命运,其人格面貌必然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1996年至199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组织进行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及教育的大型调查研究。

    此次研究的目的是:1.考察和描述我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方面的现状,即人格发展方面的主要优势和主要缺陷;2.分析影响我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3.提出我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教育对策。与此研究目的相关,本书侧重探讨城市独生子女成长的状况。

    应当说,这项全国范围首次进行的大规模的独生子女人格调查研究,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如新闻媒介广泛报道的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五大优势,即充满自信、乐于助人、渴望友谊、积极寻求发展和兴趣广泛等等;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人格缺陷,如:在克服一定困难以取得某项成功方面动机较弱、在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勤俭表现较差、学习兴趣缺乏等四大缺陷。其中,6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学习动机扭曲、8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引起了教育界及广大父母的强烈关注。

    课题组始终认为,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是由于“独生”造成的,而是由于教育造成的。独生子女不是天生的问题儿童,这一点已经被本世纪的许多研究所证实。

    从20世纪开始,独生子女已渐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有些国家的独生子女已达儿童总数的30--40%。早在19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G.S.霍尔及其学生鲍哈诺就对独生子女进行了研究。鲍哈诺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一些心理学家通过与非独生子女的对比研究独生子女。由于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不同,产生两种不同的派别。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消极方面和弱点,认为是“问题儿童”,身体健康情况不佳,并列出了二十余项不及非独生子女的特点,对独生子女的个性成长持悲观态度;另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积极方面,认为一切都优越于非独生子女(如生长发育快、早熟、性格和行为特征优越等)。近二、三十年来,大多数研究人员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与医学角度否定了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观点,也否定了独生子女天生优越的观点。认为,独生子女的特点是由独生的环境和周围教育影响而形成的。

    在教育方面,独生子女与其它同阶层、同文化背景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独生子女的特点决定于独生环境。如果独生环境使子女受到过分照顾和保护,有可能使儿童缺乏独立性、缺少经验、体弱或营养过剩、偏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孤独或早熟等。但这不是独生子女的天然特点。如果独生环境能够实施有利的教育,那么由于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父母有时间教育孩子等因素,独生子女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可处于中上等水平,将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智力发展正常或高于平均水平,关键在于独生环境和教育。

    所以,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独生环境和教育,即通过比较两种相反人格特征的儿童的独生环境,说明独生环境中哪些因素是儿童人格发展的积极因素,哪些是消极因素。我们已经发现: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和父母对子女态度、学校中教师态度和孩子的学习压力、独生子女在同龄伙伴中的地位等都是影响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代独生子女既是皇帝,也是奴隶,即在优先享受物质生活方面,他们更像一个皇帝,而在精神、创造力发展等方面,他们更像一个奴隶。如同1993年我写中日儿童《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揭示的那样,不是中国的孩子不行,而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危机深重,我们应当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应当说明的是,独生子女人格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与整个儿童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学习乐器的儿童的人格发展等问题,均有专门探讨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一些论述超越了本次城市独生子女人格调查研究的范围,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进行了讨论。我相信,这些内容将受到广大独生子女父母与教师的特别欢迎。

    作为课题组组长,我感谢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郗杰英主任的鼎力支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副研究员为本课题做出的重要贡献,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高玉祥先生、北京广播学院统计专家柯惠新教授给予的宝贵指导,感谢大连市教委及14个城市调研人员对本研究的热忱协助。同时,还应感谢天津教育出版社领导与编辑的远见卓识,是他们慷慨投资,促进了这一课程的深度开发,方有本书的问世。

    本书不走象牙塔之路,而是一心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和教师服务,追求通俗易懂的畅销书风格,因此,特别适合独生子女家长、学校教师及有关人士阅读。

    与一般的教育专著不同,本书不满足于已发表的调查结论,重新花大气力进一步统计分析,使每个结论建立在更加可靠的基础上。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可供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使用。关于独生子女的攻击性需要、持久性需要等问题仍在艰难的探索之中,尚未有满意的结果,所以暂不展开论述,恕请谅解,欢迎有志者共同研究。

    参与本书写作的大都是原课题组的成员,也聘请了其他有专长的学者来讨论专门的问题,比如,我们聘请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心理学博士周海宏来谈独生子女学乐器的问题。全书完稿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的儿童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审阅并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一部书的价值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我们渴望本书的问世有助于推进中国的人格教育,并化为亿万独生子女父母与教师的具体实践。如果这本书能对家长、教师有所启迪的话,那将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17 16:08: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这个东西真的很实用的,谢谢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20 18:04:57 | 只看该作者
的很实用的,谢谢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3-2 09:20:31 | 只看该作者
我支持!谢谢!我们要好好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4 03:14 , Processed in 0.08878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