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33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北大的毕业生就是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3 15:4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大毕业生待业在家做糖葫芦 曾是市高考状元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1:17 沈阳今报


  曾以普兰店市高考理科状元身份走进北京大学的武小锋,毕业后却因找不到工作,每天务农在家串糖葫芦卖。

  这个类似于当年卖猪肉的北大才子陆步轩的悲剧再一次在人们面前上演。

  1月11日早上5点,普兰店市安波镇邓屯。


  一阵寒风袭来,庄稼院里纸糊的窗棂被吹得哗哗作响。武小锋穿好衣服,蹑手蹑脚地将一大盆山楂从院子里的小房搬到炕上,小心地挑拣、挖核,然后将七八个大小不等的山楂熟练地穿在准备好的竹签上。

  他要赶在早上7点之前,尽可能多的把山楂穿好,以备父亲在集市上多卖一些。

  此时,距离武小锋家200米的一户人家,武小锋的中学同学,23岁的王军(化名)也在炕上做着同样的活儿。

  武小锋不敢相信,若干年后,他竟会和王军干同样的活。王军,中学没读完就务农在家,而武小锋,曾是普兰店市的高考状元,北京大学的高才生。

  内向的高考状元

  提起邓屯的武家,普兰店市安波镇的村民几乎无人不知。6年前,武家最小的儿子武小锋在高考中一举成为普兰店市的理科状元,考上了北京大学。

  “那是我们方圆几百里的骄傲啊,考上北大那还了得,毕业还不得上国务院工作啊?”安波镇张大爷的这种说法在庄稼院里曾风靡当时。

  事实上,被村民们颇为羡慕的武小锋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武小锋出生在1982年,上面还有一哥一姐,家里主要是靠几亩薄地为生,生活非常拮据。

  贫穷造就了武小锋坚韧的性格,也让他深感自卑。

  武小锋高中时的班主任赵雄老师证实,高中时代的武小锋学习异常努力,成绩在全年级也是数一数二。

  “但他太内向,也不善于与人交流,这大概和他自卑的心理有关。”赵老师认为,试图改变贫困的命运是武小锋刻苦学习的原动力。只是武小锋太偏重学习,“在为人处世上很是欠缺。”

  医学学士不愁前途

  接到北大通知书的那一刻,武小锋异常激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北大就是金字招牌,进了北大,就意味着将来可以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在大城市里谋份好工作。

  但几万元的巨额学费让武家大伤脑筋。武小锋的母亲回忆,当年他们家甚至产生了让儿子放弃学业的想法。

  媒体帮了武小锋的忙,消息发布后,大连一些企业承担了武小锋在北大的全部费用。

  武小锋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的是五年制的预防医学专业。从进入北大时起,武小锋就从未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过。那时的武小锋和许许多多的北大学子一样,都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毕业后脚下会很自然地有一条金光大道。

  在北大期间,武小锋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大五时,他所学的专业向两个就业方向发展,一个是预防医学,一个是卫生事业管理。武小锋选择了后者。

  2005年7月,武小锋顺利从北大毕业,获得了北大医学学士学位。

  求职屡败返乡务农

  早在毕业前,武小锋和其他同学一样,老早就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北京。大五实习时,武小锋在北大第一医院从事成本核算工作。遗憾的是,武小锋虽然表现良好,却未能留在实习的医院。

  即便如此,武小锋依然对未来很乐观,“北大毕业找不到工作,这怎么可能?”可现实是残酷的,武小锋陆续跑了北京市多家卫生医疗单位,却因没有北京户口而未能如愿。为了留京,武小锋到一些小的医疗卫生单位求职,结果还是屡次遭拒。

  2005年7月底,武小锋被迫离开北京回到大连老家。刚开始,武小锋把目标定在了辽宁省疾病防控中心,可一去打听,编制已满,不需进人。武小锋再退一步,把希望寄托在大连市。

  去年11、12月份,武小锋到大连的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进行“集中应聘”,结果每次都失败。武小锋对此深感委屈。他认为,自己现在要求很低,工作只要和自己的专业沾边,月薪1000元以上就可以。

  武小锋说,60名大学同学里,除了30余名考研深造的除外,其余的多数都在大城市,像他这么惨的几乎没有。

  (同是天涯沦落人)北大才子长安卖肉

  武小锋的经历让人联想到他在长安卖肉的师兄陆步轩。

  陆步轩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这个长安县鸣犊镇的农家少年在高考时曾是县里的高考文科状元。但毕业后因为工作失利不得不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并在2000年,租房子开起了肉店,成了卖肉的屠夫。

  曾有专家为此评论说:市场经济下没有“丹书铁券” ,并进而引起对“人才”定位的重新评估:公众已先入为主把陆步轩定位为“人才”,但高学历与高能力太多时候不能画等号,人才的概念要变一变了。如果学历不能成为我们判断人才的唯一标准,究竟什么才能叫人才?(综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15:41:25 | 只看该作者
中文系毕业生以卖肉为生 北大愿帮助失意校友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8日09:0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28日电据华商报报道,当年以陕西省长安县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大中文系的陕西人陆步轩,而今却只能下海在街头卖肉。北大副教务长、教务部长李克安教授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学校尚未接到陆步轩的求助,如果需要,学校愿意为他提供必要的帮助。他还建议陆步轩可以先和北大校友会陕西分会联系,以获得帮助。

  7月26日,陕西当地媒体以“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为题报道了陆步轩的情况,一时
引起各方面关注。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了陆步轩的电话,向他转达了母校对他的关注和建议。他首先对母校的关心表示感谢,并说:“是北大将我培养了出来,但是我现在干得不好,无颜面对母校啊!”至于为什么选择卖肉这个职业,他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没办法,为了生活啊,现在只能是这样。”他还很仔细地向记者询问了北大校友会在陕西的联系人姓名及地址。

  陆步轩,1985年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北大中文系,成为当年长安县文科状元。毕业后,他先后在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县计委、计委办企业工作过,后来企业倒闭,他又曾经搞过装修,开过小商店。2000年,陆步轩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汽车站附近租了间房子开起了肉店,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忙到头,交了水电费、房租后也就所剩无几了。尽管如此,陆步轩还是坚守自己的经营原则,诚信不欺客,进肉时选好肉,保证质量。因为诚信经营,小店赢得了顾客的青睐,还被长安区消费者协会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工商户”称号。

  然而,这位在昔日同事眼里“很有才华”的北大学生在日渐艰难的生活中被逐渐磨蚀掉了自信。在说到如今他不愿意看书时,语气还是难掩痛苦。他说自己还是喜欢研究语言,尤其是对方言很感兴趣,并表示“其实我最适合去做编辑词典的工作”。

  据采访过陆步轩的《华商报》记者江雪介绍,38岁的陆步轩身材瘦削,性格比较内向,毕业后就一直在长安县城里,连西安都没有去过。陆步轩自己也说,大学毕业之后,很少和同班同学联系。关于他的报道见报之后,已经有包括陕西巨象广告公司、陕西妇女儿童中心在内的20多家单位与他联系,有七八家直接去了他的肉摊。

  毕业14年未干本行,是否还能胜任相应工作?陆步轩本人表示肯定有个适应过程,但他对自己还是充满信心。有意向聘请陆步轩做教师的西安科技大学正在筹建中文系。

  截至记者发稿时,还有西安纺织学院等单位与陆步轩联系。看来,毕业时从北大带回的8个未曾打开的书箱,就要重见天日了。

  北大才子长安卖肉

  陆步轩的“眼镜肉店”夹杂在一排五金杂货店、小卖部的中间。25日下午,天气很热,陆步轩坐在店里抽空打着盹儿,妻子陈小英从隔挡后闪了出来。这是一个微胖的妇人,眉眼间有抹不去的忧郁。她招呼记者坐下,原本狭小的租住房里,前边被肉铺占去了一半,一家三口就在剩下的10平方米的空间里生活。陈小英抱怨说:“以前看中他是因为他有文化,可他这文化管什么用呀,不是照样卖肉过日子吗!”妻子唠叨时,陆步轩静静地听着,没有一句反驳。

  陆步轩的母亲在他8岁时就离开了人世,那时他最小的弟弟才两个月大,父亲独自拉扯着他们姐弟4人长大。他的弟弟如今在家务农,还清晰地记得1985年哥哥参加高考成了县文科状元时全家人的高兴自豪劲儿。陆步轩怀揣200元钱和理想独自登上了北上的火车。四年寒窗,未名湖畔的时光成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毕业了,陆步轩被分配到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这是一个300多人的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报到后,因为是高才生,被厂里的主管上级长安县计划经济贸易委员会借调到了机关,在办公室写材料,还负责过团员工作。整天写材料的生活让陆步轩逐渐感到乏味,后来他申请下乡,这段时间,他还一直在为自己的“关系”而努力,想正式调到计经委。因为没能正式调到机关,各种福利待遇都无法享受,后来,单位集资盖房,3万多元就能分到一套不错的房子,也因他不属于正式编制,和房子失之交臂,直到今天,他还居无定所。

  上世纪90年代初,“下海”热潮正酣,陆步轩自己组建了一个装修公司,渐渐地翻了身。最辉煌的一段时期他手下有100多人,然而,此后的一次贸然投资让他一下子栽了进去,此后“再没有翻过身”。

  事业上的失意也让他的生活遭遇了打击,结婚刚两年的妻子离开了她。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现在的妻子小英走进他的生活。

  “你现在还有什么理想吗?”当记者这样问他时,他苦笑着说:“唉,卖好肉就不错了,有什么理想!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让孩子好好学习!”女儿很聪明,陆步轩现在和妻子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不喜欢他卖肉,说:“别人把我叫卖肉娃呢,我长大可不想像爸爸那样卖肉,我要考大学!”

  -观点:

  “不思改变,对自己也是不负责任的”

  “政府应该做好对人才的服务工作”

  “招募应届毕业生支援西部与‘陆步轩’成鲜明对比”

  陆步轩是母校长安六中至今走出的惟一一名北大生。曾经,他的名字是学妹学弟们的榜样,如今,北京大学毕业的他却以卖肉为生,被一些人戏称为“屠夫状元”。68岁的吕崇元老师是他的班主任,他说:“无论如何这都是人才的浪费呀!国家培养这样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你们一定要为他呼吁呼吁!”

  正在西安度暑假的某艺术学校校长王勇先生认为:“社会的天地非常广阔,如果甘愿过一种自己并不愿意过的生活,不思改变,那对自己也是不负责任的。”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白先生认为,现在政府都在倡导转变职能,就人才制度而言,政府不再是“恩赐”地分配工作,而是应该做好对人才的服务,创建一个人才发展的平台。

  评论家李克杰写道:“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每年仍需要招募数千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支援当地建设。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陆步轩这样的名牌大学高才生却干着和他的知识不相称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15:42:46 | 只看该作者
哈,不仅是当年的高考状元,而且一个比一个牛,北大的毕业生就是厉害呀,不惊死人死不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1-13 20:08:47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royalblue">  主要是性格悲剧吧。  不包分配,需要包装宣传自己,性格内向的人在这这方面又最欠缺。  从报道情况看,他们表现都可以,只是因社会不缺这方面的人才,某些时候可以说过剩,所以没有提供现成的机会。  再找找,一定有适合他们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1-13 20:51:27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是灰色的东东看得太多------没得背景你去学啥子管理嘛!学点技术,如果他是学临床的,那肯定是香饽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18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起点高了后人的心态就........中国读书人的老毛病:大丈夫立世当扫天下<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biggri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其实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frow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18 14:28:36 | 只看该作者
瞥见这个帖子,就笑了。呵呵。其实这种事情每个学校的毕业生都有,比方我们学校好些学生都失业在家,放羊在山坡,媒体眼皮都不抬一下,再全国每年高校自杀的人数也不在少数,也不见特特报道,偏偏北大出上个把,就成了个天大的事情,值得大书特书。呵呵,北大真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4:47:16 | 只看该作者
tiantian03+2006-01-18 14:28-->引用:tiantian03 @ 2006-01-18 14:28 瞥见这个帖子,就笑了。呵呵。

其实这种事情每个学校的毕业生都有,比方我们学校好些学生都失业在家,放羊在山坡,媒体眼皮都不抬一下,再全国每年高校自杀的人数也不在少数,也不见特特报道,偏偏北大出上个把,就成了个天大的事情,值得大书特书。呵呵,北大真牛!

哈哈,是啊,前一段还有个复旦卖鸡蛋的,成都研究生擦皮鞋的都没这个炒作得厉害。

所以都是因为北大牛呀,那是全国学生的圣地呀。

去年一个农民做全职爸爸,孩子小小年纪就上了大学,但毕竟不如加上北大、南开、博士这些字眼有卖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0-1 19:09:16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培养一个健全积极的人好一点,很有启发,方向感强了

点评

俺怎么就没了方向了呢  发表于 2016-3-14 23: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1:23 , Processed in 0.08218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