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134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一篇反对读经的文章(大家以为如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4 09:4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盛赞刘晓东博士数驳诵经运动  2006年11月《学前教育》杂志再次刊登刘晓东博士驳斥诵经运动的文章《评梁启超的学校读经问题》(此前就曾拜读他发表的多篇驳斥读经运动的文章),读罢全文,竟有一腔豪气油然而生,抑制不住写几个字的冲动正如文中所说,当前教育界伪科学横生,伪心理学、伪教育学的广告、课题触目皆是。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害的多少孩子没了童年,一句“教育从出生后第三天开始就已经晚了两天”吓坏了多少家长。提早教育、超前教育、神童教育名目层出不穷,胎教出来的新生儿都可以有学位颁发……无数的噱头,当作商业广告大家娱乐一下也就算了,还偏偏都打上某某大学、某某专家、某某博士的称号,舶来的洋说法、几千年挖出来的古说法,都让人听着热血澎湃胆战心惊。说读经的,大都是一些搞国学的人,搞历史的人,他们想挽救中国传统文化——我这实在是往好处想他们,不忍心把他们想得太坏——就要从娃娃抓起,他们苦口婆心的让孩子诵经背经买经书交费上诵经班,怎么不见他们免费的把经书送给孩子,把读经活动义务的开展下去。难道他们大义凛然的不能纯粹一些?明眼人都看得出背后的商业利益,既然有钱赚,说得再冠冕堂皇,还不是一个炒作的噱头。
  
       赚钱也不是坏事,市场经济、教育产业,总不能都是白给白送。但是做生意也要有道德,不求物超所值,也得讲个性价比,至少不能坑害消费者,卖些个假冒伪劣的东西给大家,尤其是可爱的孩子,祖国的花朵。
  
       且不说耽误了孩子就是耽误了祖国的未来,单说看着那么单纯可爱一张白纸似的孩子,怎么就忍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肆意胡为?不做人身攻击,咱们说说道理。读经的所谓好处在于明理,可孩子不懂,经书里的东西无论是表面的文字还是内隐的含义都大大超出了他们的经验水平,于是倡导读经的人说:留着,以后慢慢就懂了。只是不知道这保质期有多长,留在脑子里久了会不会腐烂变质。读经的所谓好处在于加强记忆力,却不知儿童的记忆以机械记忆为长,理解记忆不足,既然机械记忆为长,那么记韵律的文本要好于无韵律的文本,因为记韵律的文本即可以锻炼记忆力,又可以积累语音经验,提高语音敏感度;而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的关键在于重复,重复才能加深大脑皮层沟回纹路,而机械记忆又不如理解记忆,光记忆不应用又不如记忆并加以灵活运用,只有符合儿童认知经验、日常经验的东西,儿童才容易理解记忆。能够帮助幼儿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还要有一定的记忆策略,这些策略也是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练习和运用的。
  
       因此,记忆儿歌,远比记忆诗词好,记忆诗词又远比记忆三字经强,就更不用说大学中庸了。读经的所谓好处在于快乐学习,如刘晓东博士文中所说,不知道这个快乐从哪里来。摇头晃脑的背诵自己根本不明白的东西,如果这也叫做快乐,那可能是和打手板相比吧。孩子的快乐来自需要的满足,孩子的需要有生理的、认知的和情感社会性的。背诵经书大概不能输经活络,也不能消耗剩余精力,所以他不如疯跑一气让孩子快乐;读经既然让孩子似懂非懂,他也不如让孩子搭积木更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可能读经唯一能让孩子满足的就是得到来自旁人赞叹的目光:看呀,这孩子会背三字经百家姓,真是神童。这瞬间的满足换来的可能是《伤仲永》的古训,更会换来孩子一生的学习兴趣低落,乃至人际交往、自我认知障碍,这可是一辈子的不快乐,很不快乐。如刘博士所说,国民没有接受真正的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普及,他们仍在沿用经验心理学、民俗教育学。他们来自传说来自广告的经验要远远多于来自哪怕是科普读物的经验,这是国民的错误,还是另有他人该承担这个罪过。
  
       早在十几年前,我还是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也还不过是刚刚入门的水平。但是以我极其微薄的知识,就可以分辨当时红极一时的所谓武汉大学神童计划是伪科学的,是害人的,是骗钱的。让三岁的孩子认识3000个汉字,能读光明日报,有什么意义?当时我就想问:我都明白的道理,专家们怎么可能不明白,我都想要驳斥的谬论,专家们为什么不站出来说话?怎么忍心让那么多人上当受骗。后来终于有人站出来,都是我的师长,北师大的众多教授大声疾呼。
  
       结果呢,时至今日,仍然看到神童教育的广告,虽然没有那么铺天盖地。其原因是市场已经细分,已经多元化,不再是她一家的市场,而是多家共同骗钱的市场。专家呢?身正学高的嗤之以鼻,明哲保身的不置可否,头脑灵活的充当顾问,更有甚者参股投资推波助澜。然而正如鲁迅所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学术界也好,在公开场合也好,还是总能听到一些声音,如刘博士一般振聋发聩,让人能在心里保持一刻的澄明。从毕业到现在,我因生性懒散不学无术,一直也是人微言轻无所建树,但是多少还有我自己的一方讲台一块阵地。
  
       虽然不能像刘博士一般置地有声,但也从不肯向人轻易低头。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中国文人要有气节,一是坦坦荡荡的浩然正气,一是不屈不挠的铁骨硬气。我虽然算不上文人,却也不能短了气节。于是凭着一时的意气,写了这些文字,向刘博士表示支持和感谢。也想对所有的专家学者说:面对专家顾问费,要坐得住板凳,推得开桌子;面对歪理邪说,要一怒冲冠拍案而起。这才是我们这些平庸学生的师长们应该有的气度,才能让我们一如既往的高山仰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2-4 11:31:42 | 只看该作者

:)争鸣一下

楼主的看法太片面了吧。应该多看看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包括坛子里的很多很出色的孩子和妈妈。刘晓东博士的文章很能煽动人的情绪,但其中矫枉过正的愤青气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他的理性阿。我一句一句说说我对刘博士下面这段话的不同认知吧。

“刘晓东博士文中所说,不知道这个快乐从哪里来。
摇头晃脑的背诵自己根本不明白的东西,如果这也叫做快乐,那可能是和打手板相比吧。------没见哪家真正好好读经的孩子摇头晃脑的。真正的经典是“熏习”文化人格的。

孩子的快乐来自需要的满足,孩子的需要有生理的、认知的和情感社会性的。——任何教育恐怕都不能同时满足马斯洛提出的人的八种基本心理需求。片面的强调一点和求全责备一样都是错误的。

背诵经书大概不能输经活络,也不能消耗剩余精力,所以他不如疯跑一气让孩子快乐;————仅仅让孩子疯跑孩子就快乐了么,俺家娃又不是小毛驴 再说了,宝宝疯跑的时候也一样能听经典   (同时,提醒刘博士是“舒经活络”,请注意中国语言的规范使用)

读经既然让孩子似懂非懂,他也不如让孩子搭积木更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太武断了,大人不懂不等于孩子不懂,很多时候大人正是因为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才不懂的。而且搭积木是满足创造和再现的游戏,而不是满足求知的游戏。

可能读经唯一能让孩子满足的就是得到来自旁人赞叹的目光:看呀,这孩子会背三字经百家姓,真是神童。这瞬间的满足换来的可能是《伤仲永》的古训,更会换来孩子一生的学习兴趣低落,乃至人际交往、自我认知障碍,这可是一辈子的不快乐,很不快乐。————孩子的不快乐不是因为学习和求知,而是因为大人的炫耀和肤浅(就这一点而言,大人也应该好好学学经典,看看先贤怎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大人的无知却要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而这种恶果还要算到学习本身上,岂不是找错了发泄对象。

如刘博士所说,国民没有接受真正的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普及,他们仍在沿用经验心理学、民俗教育学。他们来自传说来自广告的经验要远远多于来自哪怕是科普读物的经验,这是国民的错误,还是另有他人该承担这个罪过。”————现在网络很发达,获取资讯的方式不仅是通过商家,所以,理性的家长不会受商家摆布也不看广告,更不会不经思考听信所谓专家的忽悠,拿孩子开玩笑。

读经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培养神童,所以,坛子里的很多妈妈愿意在这里开成布公地交流,因为我们期待我们的孩子能有更强健的体魄、更聪敏的头脑、更通透的人生。所以,我们选择经典。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闲云流水 + 2 + 2 我很赞同。
mayavati + 10 + 10 可人妈妈,可人可人。
depingpan + 2 + 2 说的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13:21:22 | 只看该作者
嗬嗬,可人妈妈说得好!这是从别处转的一篇文章,感觉有点意思,所以放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2-5 09:12:10 | 只看该作者

:)

谢谢大家鼓励
感觉现在对读经有很多误解,听到“读经”很多人想到的是一个可怜兮兮的小孩拿着本竖排书蹲在旮旯里每天一刻不停不知所云地摇头晃脑,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3-19 09:41:26 | 只看该作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
孩子需要正确引导,看家长的本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3-19 09:42:14 | 只看该作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
孩子需要正确引导,看家长的本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3-20 00:48:3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反对读经的许多人都是对经典本身不了解吧。我以前也对读经不以为然,因为从小受的根深蒂固的教育说那是封建思想吧。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夫妻由于婆媳关系而失和,很多是由于丈夫要求妻子无条件的去容忍自己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大家会说丈夫很封建,是愚孝。可是当我第一次拿起弟子规,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时,只能用震撼一词形容。原来我们的祖先并不是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原来我根本不了解我们的经典。也就是那时,我才下决心让我的孩子跟我一起读。我非常赞同斑竹的一句话:读经使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进步。我觉得首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自己的言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的时候,言传身教,孩子也在跟着我们学,跟着我们进步。我接处经典的时间很短,只能从自己的一点体会来告诉那些反对读经的人,首先了解经典是什么,然后再发表言论,是支持,还是反对。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shaoer56 + 2 + 2 我很赞同。
可人妈妈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3-20 16:34:54 | 只看该作者
各有各的见解,但我还是坚持已见,宝宝可以什么都不会,但妈妈却不能不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4-10 09:40: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ucylucy 于 2007-3-20 00:48 发表
我觉得反对读经的许多人都是对经典本身不了解吧。我以前也对读经不以为然,因为从小受的根深蒂固的教育说那是封建思想吧。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夫妻由于婆媳关系而失和,很多是由于丈夫要求妻子无条件的去容忍自己的 ...

很赞成这个观点!!!我相信南怀瑾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4-10 14:43:38 | 只看该作者
别管别人怎么说,我是要教儿子背的.哪怕只为了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应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1 23:14 , Processed in 0.089871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