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247|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不想打孩子,可我控制不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6 23:3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我在《家庭医生》2007年第2期上看到得一篇文章,在网上搜了一下,没找到。只好自己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不想打孩子,可我控制不住
“叮铃铃——”“啦啦,接电话!”手机铃声响时我正在厨房忙碌,女儿告诉我是姨妈打来的,我叫她先聊着。等我准备接电话时,发现女儿已转移到她房间通话。我正奇怪,却听到乖巧听话的女儿压抑的哽咽声。女儿小声地在向她的姨妈诉苦:“我每天都害怕妈妈”、“我怕妈妈打我”、“我没有考好妈妈打我”、“我没有做出那个题目不敢让妈妈知道”、“我每天都怕做不好,怕妈妈不高兴”……
我站在女儿的房门口呆住了,昨天晚上训人的一幕一下闪现在眼前。
昨晚,我随口问女儿:“作业作完了吗?”
“没有,妈妈,我还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女儿迟疑地说。
“语文呢?”
“语文做完了,就是还要背一段书。”
我便坐下来教她做数学题。这是一道奥数题,我讲了几遍,女儿还是说不懂,我把脸一沉,说:“你仔细听了没有?”女儿一听我说话变了音调,脸也阴郁下来,她的眼睛看者变红,眼泪一下就溢满了眼眶。我本来教得快失去耐心了,看她这样,更是冒火:又没有怎么招你,就摆出一副委屈相!我强忍着窜上来的无名之火,把笔一丢,说:“做不出不要做了,背书吧!”
女儿被我吓得自信心全无,拿着书到我这来背一次卡一次,背了三四次还不能完全背出来。我心中那股火几次要爆发,但还是压抑着自己:不能生气!生气也没用,她会更怕你!会背得更慢!
但当女儿第八次磨磨蹭蹭拿着书到我这儿来,仍一副站站兢兢、结结巴巴的样子,我扫了一眼挂钟,天!一段简单的课文,竟然背了快一个小时还没有背出来!强忍着的怒火烧尽了我的理智,顺手拿起书往她身上砸去,骂道:“这么简单的课文背了这么久都背不出,你每天干什么去了?就知道穿新衣服,吃零食,你读不出书,将来讨饭去啊?人家几分钟就可以背出来,你背这么久还背不出,你有那么蠢啊?你……”
不解气,我就动手往她屁股上打。女儿默默地忍受着,眼泪无声地往下掉,不反抗不叫痛不回避,好像她做不出作业挨打是应该的,好象她惹怒了我,让我打几下发泄是正常的。而我看到她这种忍着委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窝囊样,真是恨铁不成刚!于是火气更旺,下手更重,更口不择言,有时还会随手抄上东西。
这样的打骂情景自女二上学以来,不定期地在我家上演。我知道这样不好,每次看到女儿惊恐的眼睛、躲避的身体,我也觉自己不能下手,不能打了,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是每次事到临头,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只有骂了,打了,才能平息心中那股火。我也曾经强忍着装没事,可是心中那股火没有发泄,就如同涨潮的水不断冲击着心房,不冲开一个缺口泄洪,心情就平静不下来,坐卧不安,胸胀难受。
有一次,我骂的已经好久了,强撑着没打,过了十多分钟,心中那股火还乱窜,就是平息不下来,最后还是把女儿按在床上狠狠地打了几下屁股才了事。但平静下来,随即又会愧疚万分,看者带着眼泪睡着的女儿,恨不得打回自己以减轻女儿所受的伤害。第二天,出于一种补偿心理,我又会对女儿过分的亲热,“宝宝、宝宝”叫个没停,有什么要求也会尽量满足,买衣服、买玩具更是家常便饭。
我自己都怀疑自己心理是否正常。仔细想来,每次上演这种“家庭暴力”,都是在家里、在晚上。由于黑夜的降临,人也变得脆弱,心理的阴暗面容易显现和暴露,家又是使人们放松、随意的地方,所以晚上在家里,人们压抑的本性得到释放,白天受的苦累和委屈碰上导火线容易爆发。现代人的工作压力本来就大,加上敏感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我经常郁郁寡欢、心事重重,白天在单位要维持一个有涵养的形象,所以,晚上在家里,心中的烦闷如同涨潮的海水容易决堤。一旦决堤,便肆意“泛滥”我幼小的女儿、不会反抗的女儿。
女儿在我这种循环的打骂火溺爱中,变得谨小慎微、敏感脆弱;见了我,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而且很会察颜观色,有什么事都尽量避开我,悄悄话只跟她爸爸讲。
我也知道这样对她的成长不好,这一掌、一拳或是一鞭打下去,会是一年甚至一辈子都难以抹去的阴影和记忆。可有时候又会想,这有什么,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现在不照样好好的。没有真正触动我心灵的东西让我翻然悔悟。
此刻,我站在门口,听着女儿的哭诉,一种揪心的感觉差点让我窒息。我的九岁的女儿,本来是带着灿烂的笑容,向大人撒娇的年龄,却心事重重地背着她的妈妈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委屈和忧愁,而伤害她的,是她最依赖和信任的妈妈。本来,我才是她的保护者和守护神啊!记得女儿还在襁褓中时,自己有过多少的憧憬和希望:要让女儿快乐,要让女儿健康。可是,我现在——我无地自容!
我黯然返回厨房,端出饭菜,平静地叫女儿吃饭。看着女儿红肿的眼睛,我没有吭声,只是夹菜给她,心中暗自发誓:我不能再对着她发泄了!可是不知道哪天夜晚,我是不是又会故技重演呢?

这位妈妈的行为给女儿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伤害着自己。如何让她不再故伎重演呢?下面两位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建议。

关念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沉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文中的妈妈常对女儿施予暴力,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上称为易激惹。易激惹是焦虑的常见症状,常半有以发泄为目的的轻微破坏性或暴力的冲动行为,冲动行为的指向性往往限于家人。易激惹者最明显的特点是:想极力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但常不成功——发怒,事后后悔不已。如这位妈妈在打骂女儿后,又对她百般宠溺,然而不久打骂又再度重演。
这位妈妈其实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首先,可以改变生活方式。找一些以前曾热衷的事情来充实生活,如跳舞、唱歌等。曾经有位焦虑的行政主管,他的日程记录中,每天甚至周末都安排得满满的。他放弃了业余爱好、休闲和社会活动,比如不能管理自己的花园,不能与朋友一起玩扑克等。然而,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活动,实际上曾给他带来很多的快乐。其实,微不足道的活动对于个体的价值感、掌握环境感以及心理健康,都会产生微妙的重要的作用。因此,恢复这些使人感到愉快的没有压力的活动,有助于改善焦虑。
其次,可以学习减轻压力的方法。如进行呼吸训练,将手放在腹部做呼吸动作,感受呼气时腹部凹入,只要能够做到,则进行更慢速度的呼吸,即每5秒钟吸气一次,每5秒钟呼气一次。另一种方法是闭上嘴,用鼻子缓慢吸气,然后通过口漫漫呼出。这些呼吸方法能非常有效地减轻压力。
此外,可以尝试分散注意力。这位妈妈想发火时,可以通过运动,观看电视、录象或培养一些业余爱好,来分散注意力。一些要求不很高的,或不是很复杂的活动,如烫熨衣服,也都具有平静情绪的作用。另一种方法是有意地注意感觉,将注意集中在周围事物,而不是集中在女儿的过失上。如思考房间内的装饰格调、家具的形状、衣服的手感、奇怪的声音等等。少数人则可以进行一些心理活动,如从1000开始递减数字,从第一个字母开始想出动物的名称等。另外,还可以想象一些令人愉快的情景,也有助于分散注意力,如回想一次愉快的假期、抽到一个大奖等。
这位妈妈还可以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学习各种松弛技术。

家庭教育专家朱华贤的建议:
及时转换关注点    当孩子一遍一遍地就是教不会时,当父母焦躁的情绪之火开始萌发时,马上转换话题。比如教孩子做数学题目,在你看来,是再简单不过了,可孩子就是理解不了,此时,你应改换成让孩子写字,或者干脆让孩子去玩上一会。因为某项内容多次教不会的时候,孩子的思维可能已经打了死结,换个内容,放松一下,过会儿再教,那个死结就可能会松动。
降低标杆求成功  对孩子宣泄的直接原因,就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其实,满意不满意是相对的,关键是个标准问题。如果要求期中考试语文85分,孩子考了90分,肯定满意;如果要求是95分,孩子考了90分,那肯定不满意。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力确定一个可行的标杆,不要用父母的理想作为标杆。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就是不懂不会的时候,为什么不降低一点标准呢?让孩子成功一次、两次、三次……孩子有了成功感,就会增强继续努力的信心。
寻找宣泄替代物  当父母的情绪实在控制不住,非宣泄出来不可时,那就尽情宣泄吧。强硬抑制郁积于胸,对身体不利。但千万要注意,不要面对年幼的孩子发泄。你必须赶快寻找一个替代物,物色一个假想敌:比如一双旧皮鞋,你用脚猛烈地踢飞它;比如一堵墙,你用拳头狠很地捶击墙面;比如把你平时不喜欢坐的那张凳子用力摔破它……寻找替代物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对孩子的伤害。
编后:文中的女儿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无疑会给她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心理学巨劈弗洛伊德就曾指出:幼时的创伤经历会给成年以后的生活带来难以磨灭的影响,他们会很难适应成年后的生活,很难体会到生活的快乐美好。
俗语有云:病在儿身,根在母身。妈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把对女儿的期望贴近她的能力,可能女儿的“学习困难”就会不药而愈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wjx871 + 2 + 2 我很赞同。
zgl + 5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3-29 11:26:2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家长首先要学的是去了解孩子,学会如何真正的爱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3-29 15:59:4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让人心酸

我感觉,爱打孩子的父母,在他幼年是 也常常被暴打过。这种恐怖的教育方法,就在浅移默化中 一代一代传下去。

其实,反思自己,也经常有贴子里的母亲的感受,不过比她轻,从来不打孩子,但常常大喊大叫,孩子吓得小猫似的,不敢出声 ,心疼孩子,严重自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3-30 23:14:1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LZ竟然码子给我们看这篇文章。
其次,介绍的控制情绪的方法很好,转移注意力是个能立即见效的好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4-1 17:18:53 | 只看该作者
看后很心痛!其实自己有时候也控制不住.但我不打孩子的,哪怕自己捶自己!哎!天下父母心可以理解,多想想其它方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4-8 12:17:2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LZ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4-8 13:48:16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最好还是别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4-8 14:37:5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控制住经常打孩子,因为他服硬不服软,真拿他没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4-8 23:16:41 | 只看该作者
我家的女儿与文中的女儿一样,有什么事总是委屈求全,默默地忍受着,眼泪无声地往下掉,不反抗也不回避。我倒是很希望她能大吵大闹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4-9 06:45:14 | 只看该作者
推荐文章: 六种情况下不要打孩子

推荐度:4星级
文章链接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page%3D1#pid1205464
所属版块 蒙氏教育-爱和自由
推荐理由 使父母避免不當的情況之下打孩子,造成不良的後果,為人父母常因孩子不當的行為就立即
處罰,但沒想到處罰後得結果可能是反效果,為人父母不可不讀

我覺得這兩篇文章應該ㄧ起看
對孩子做適當的教養過與不及都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5 12:03 , Processed in 0.08273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