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运用“结果法“教育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14 13:2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鲍姆7岁,上学时常常忘掉带午饭。每当此时,妈妈要在繁忙中开车去学校送饭。受到自然结果法的启发,她认为儿子鲍姆如果领受到忘记带午饭的自然结果,会改正健忘的毛病。妈妈首先与鲍姆谈话,告诉他:妈妈相信鲍姆已长大了,可以对带午饭负责,今后如果鲍姆忘带午饭,妈妈不会再去送饭。这样他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让孩子懂得这事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计划开始实行时受到了一些干扰,因为鲍姆的老师借钱给他买午饭,为此妈妈和老师协商,老师答应不再借钱给鲍姆,让鲍姆开始接受考验。一次,鲍姆又忘记带午饭了,他向老师借钱,但老师说:很抱歉,鲍姆,我们已讲好,你要自己解决午饭问题。鲍姆给妈妈打电话,请求她送午饭来。妈妈很和蔼但坚决地拒绝了他的要求。鲍姆的一个朋友分给了他一半三明治,但鲍姆还是被饥饿折磨了一下午,体验到了因自己不带午饭而饥肠辘辘的感觉。从那以后,鲍姆很少再忘掉他的午饭。
  逻辑结果法需要家长的引导,逻辑结果法的教育效果在有孩子参与制定时,最为显著。运用逻辑结果法是先和孩子讲清道理,对他的某种行为要采取的相应的运行,然后当孩子犯错误时如执行,以此约束孩子的行为。比如:如果你再不小心将牛奶洒了,你一定要自己把地板擦干净。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合理,对孩子要有足够的尊重,就事论事不夹杂羞辱、体罚的成份。例如:孩子将牛奶洒在地上,如果大人大声斥责:你怎么这么笨,这是我最后一次让你倒牛奶。这样就很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是对他主动求学态度的一个打击。如果换句话说:啊呀,你把牛奶弄洒了,该怎么办呢?一般孩子知道该如何去做,会主动拿纸将牛奶擦掉。
  许多家长不肯承认他们喜欢对孩子使用惩罚的主要原因是显示他们的权力,潜意识的指导思想是我是家长,你要听我的,否则你就要受罚。但不承认也没关系,现实摆在那里,需要家长改正和克服的地方,家长一定要十分注意才行。这一现象在一个卡通节目中,被演示得最淋漓尽致。爸爸举着一个棍子追打孩子,妈妈制止说:再给他一次机会吧!爸爸的回答是:他也许再也不会这样做了。言下之意,我再没机会惩罚他了,因此先打他一顿让他知道我的厉害。看来对这位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为他的错误吃些苦头,而不是帮助他改正。
  家长在惩罚孩子时,不应忘掉其惩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成为一个懂事、有责任心的孩子,千万不能变成为惩罚而惩罚。尤其是在实施惩罚中遇到孩子的反抗,使家长不自觉得卷入与孩子的权力抗争之中,心里所想的是:我连你这么个小孩都管束不了,这简直不成体统。于是变成面对面的冲突,行动升级,最后帮助孩子的愿望变成要让孩子屈服的欲望。可以想象,在这种心境下做父母的会有多少理智,又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孩子们是很聪明的,看得出家长的管教行为的背后夹杂了多少自私的东西,这不会给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带来好的影响,更不会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孩子们在压抑与委屈的心境下是不可能有真正好的表现的。只有在受鼓舞的心情下,才能表现出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5 01:27 , Processed in 0.07479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