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5年中国小学科学专业年会教学案例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24 16:2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斜 面

选用教材:北京市义务课程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科学》(首师大版)第5册
授课教师:孙 艳 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古城小学
指导教师:杨春利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经验,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了寻找学生知识经验与行动目标之间的空缺,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会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有联系的又不断加深的问题过程中,思维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他们通过实验逐步由浅入深地认识到了: 斜面省力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在一定高度下,要想使斜面更省力就要延长斜面长度。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
“斜面”这个教学内容是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首师大版)《科学》第5册第6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杠杆》、《滑轮》和《轮轴》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的又一种简单机械。课文是按照“情景—问题—猜想—实验—记录—结论(我发现)的思路编写的,总体上体现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认识“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解决学生在测量运动中物体如何准确读取测力计的数值,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对斜面的正确认识。
通过本课教学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及分析,发现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并能举例说出3-5个斜面在生活当中应用的例子。
能力目标:学生会设计简单的有关斜面的对比实验,学会用小组内和小组间合作的方式完成斜面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能正确使用测力计,获取准确数据。
情感目标:学生乐于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教学策略
一、引入部分
用录像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
把油桶搬到卡车上,用手直接提与用斜搭的木板有什么不同?

二、新课部分:
1、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
提示测量的注意事项.
2、看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
问题2:
斜面的省力程度究竟与斜面倾斜的角度有怎样的关系呢?
3、自主选择坡度不同的斜面进行测量。
结论: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4、控制变量提出问题。
问题3:
如果这个油桶变小一点、重量也变轻了,还会不会是这个规律呢?
结论再次得到印证。
5、播放录像制造认知冲突,引出新问题。
三、结束部分
问题4: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的结论,可是工人们为什么不选择坡度更小的斜面呢?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更广泛的思考
看录像和思考。


学生可从两方面比较:
A简单
B省力

学生思考和实验
学生填写并且汇报实验情况和记录数据

发现1:斜面省力
发现2:斜面省力的情况不同。

学生观察分析找出重点影响因素。

学生实验,把得到的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





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继续用实验来证明








学生实验




借助部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新的思考。 


引导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思考。

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寻找证据。


得出斜面省力的同时发现新问题。


巩固学生所学新知识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实验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重复发生的。

用新知识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 

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获得证据说明问题。


通过质疑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





合作学习







借助想象,通过质疑的方式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斜面的认识。
附:《斜面》教学流程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0 01:31 , Processed in 0.07433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