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五)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27 23: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蒙特梭利生平介绍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70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日,玛莉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蒙特梭利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省。她虽是一位独生女,思想保守的军人父亲,与出身良好家庭的母亲却不曾溺爱过她,使她从小就能够关怀别人,培养出择善固执的个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五岁那年,父亲因为职务上的关系,将全家迁往罗马。在那儿,蒙特梭利开始她多彩多姿的求学过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 十三岁时进入工科学校工科组就读(当时极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有女孩子进入工科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是日后她认为发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数学心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培养抽象思考能力最好途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的思想来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二十岁自达文奇工科大学毕业,在学期间修习自然科学及现代语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为后来她发展语文及自然科学教学方法,植下了良好的学识根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她拒绝了父母亲要她当教师的希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决心研读她热爱的科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生物学,并执意进入医学院就读。然而,当时的社会非常保守,不曾有女子就读医学院的前例,而蒙特梭利几经奋斗才在二十二岁进入了医学院,也因此更加忤逆了父亲,切断了对她的经济来源。她只得靠奖学金及家教维生,度过了那段学医的艰辛路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却奠定了她生物学的深厚学养,以帮助她了解人类成长的法则。她的确研究过低能儿蒙特梭利虽以她的才华和斗志,突破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束缚,廿六岁就以最优异的成绩,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名震全国;却仍然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成见,只能在罗马大学精神病诊所担任助理医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也由于这个机会,她接触到了白痴儿童(在当时白痴和疯子同被关在疯人院),对他们也由同情地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转而开始研究智障儿童的治疗及教育问题,于是她开始阅读当时塞根关于特殊教育的著作与伊塔对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在精神病诊所的这两年工作中,她察觉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儿童除了食物之外,还会在屋子里面到处乱抓、乱摸,找寻可让两手操作的东西,以练习他们的抓握能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这种认识奠定了她教育理论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发展智力需要透过双手操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的基本理论。并且由这两年的体验,她到了对低能儿童教育的看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要克服智能不足,主要还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医药去治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一改传统尽以药物治疗低能儿的偏执做法。由于她的发现和这两年创下的绩效,有机会把想法作更好的验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98年就任以后,蒙氏把自己根据塞根的书籍和伊塔的实验所研究出的方法,实际地应用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身上;同时也为她学校的同工和罗马的教师们,预备了一套对低能儿童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特殊观察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来了解各个孩子的需要),以及教育法(去帮助孩子智能的进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不仅如此,她更针对这些孩子们的问题,用心研制了各式各样的教育工具,帮助他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手脑并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增进智能,每天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七点她亲自和儿童相处,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并做笔记分析和比较,不断研究出更好的办法。结果,两年以来,儿童们学会了许多她认为不可能的事,他们不但会读会写,而且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为正常儿童们举行的公共考试。决心去研究正常儿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然而这种惊人的成就也给她带来了沉思,她觉得既然教育上的努力对人类智慧具有改变的可能(注:当时的学者都认为智力决定于遗传);而且,由正常儿童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公共考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所表现的成绩,并不比智障儿童优异的结果来看,表示绝大多数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仅被抑制或被不正当的教法所贻误,便是开始得太晚,甚至两者兼而有之。这是不能忽略的大事,她认为这是人们应该去寻找答案,要努力解决才能安心的大问题。因为,她觉得,人类未来的幸福,世界和平的希望,是寄望在大多数的正常儿童身上,于是她毅然地接受了新的挑战。她发现:她对低能儿所使用的方法,既然能使较低的心智状态成长,它背后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教育原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必定也能更广泛地运用在正常儿童的身上,会使较高的心智状态达到更高的境界。因为正常的儿童如果能够正常发展,那些低能的心智状态就绝不可能与他们相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为了证明这种方法应用于正常儿童的可能性,她决心重新研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正常教育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她从驰誉全欧的校长高位上离开,回到罗马大学注册,重做学生,研究生物科学、实验心理学、正常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等有关学科,以便彻底探索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找出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经过了沉潜苦研的七年,她逐渐地找出了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逐步地形成她的初步思想和理论。所缺乏的就是验证的机会了。儿童之家的创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06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罗马优良建筑公会的支持下,为她带来了研究和验证提升世界正常儿童智力的机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07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日,第一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儿童之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在罗马的贫民窟桑罗伦多区正式开幕,三个月后第二所蒙特梭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儿童之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相继设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儿童之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指的是能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环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它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公寓中的学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不仅具有家的内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如成员的彼此关爱、辅助,环境中的一切设备也都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尺寸<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更是幼儿受教育的场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里的大人们必须经常致力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学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环境的改造,使它们适合于儿童的各项发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蒙氏就在这里,又为这些心智良好的儿童,用心研制了能够促进心智发展的种种教具,来提升人类的智慧,发掘无穷的潜能;也在这里的观察中体会出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蒙特梭利教学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儿童之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里,蒙特梭利应用在那六十位三至五岁小孩身上的方法,得到了惊人的成果;加上欧洲各报章、杂志、书籍对儿童之家生动的报道与描绘,使来自各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乐口称道,誉为奇迹。于是伦敦、瑞士、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仿效设立,并邀请蒙特梭利前往开设师资训练课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12年蒙特梭利前往美国,受到爱迪生等名人的欢迎,她的教育法在旧金山博览会中的展示得到了大会唯一的两面金牌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特梭利虽被迫离开她的祖国到了印度,但她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儿童之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和师资训练单位,在战后却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地。蒙特梭利的逝世 蒙特梭利的晚年,依然不顾身体的衰弱不停地工作,终于在1952年5月6日逝世于荷兰的努特维克,享年八十二岁。她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一生为了儿童,为了人类精神的复兴及人性的发展,奉献了她所有的智慧与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4 00:47 , Processed in 0.07928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