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0--3岁婴儿教育是黄全续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8 22:1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婴幼儿,我们必须注意运用德慧智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孩子的无为慧识,把握住直觉认知、感性传输的教学方式;在以运用慧识为主导的基础上,进行慧识与智识同步提升式的教育。在教材的选用上,牢牢把握住“上善治水”的原则,在教育中高度注重婴幼儿强闻博记的优势,不要过早使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宝贵的记忆能力,才是婴幼时期最为珍贵的财富。如果一旦强行对婴幼儿进行逻辑分析推理型的教育,那么他们稚嫩的慧识就会被成年人粗暴地砍伐得荡然无存,那么他们成人以后就会只存在干瘪的智识,毫无创造性可言。
所以,要想孩子成人以后具备科学创造力,就必须充分培育开发好七岁之前的慧识,并且在保护好慧识的基础上同步开发智识;运用慧识为先导,极大限度地提升智识,慧智双运,同步开发,良性发展,从而突破医学界目前所掌握的一般规律。
一般规律当中有特殊规律,我们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方法,就是要循着一个特殊规律,去为国家、为民族培贤育圣,培养民族的德慧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世界各国婴幼教育成果的借鉴

我们先分析一下国外婴儿早期教育的特点,也就不难坚定我们德慧智教育的理念了,它山之石好攻玉,玉不琢不成器。这两个环节我们都要把握住,借它山之石攻我们的玉。这个玉通过我们精心地琢磨,成为大器、德器、道器、贤良之器。其它民族的经验,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的不足和差距。
首先,说一下犹太民族。犹太民族是一个令世界为之尊重的民族,它就好像一个世界科学天才的摇篮一样,诞生了许多世界级的科学家。犹太人目前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人口,总共只有一千六百万人,比我们台湾省的人口还要少一些,然而他们历年来荣获国际公认最具权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却占全部得奖人的百分之三十二之多,为其他各民族之冠!
目前犹太人移居美国的人口,约有六百八十万人,在比例上仅占全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二。然而,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的犹太人,目前竟然占全部博士班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九;而美国著名的大学中,犹太籍的教授竟然占了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比例。这种杰出的表现,的确令人不胜惊讶!为什么犹太人的成就能够如此地杰出呢?
日本有一位犹太人写了一本书,书名就是《犹太人的教育》。作者在书中,曾经透露了一些犹太人如何培养自己民族天才的秘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他们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与早期的幼年训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犹太人的父母都高度重视婴儿教育,而不仅仅只是提供吃喝。父母每天都主动地经常地跟婴儿说话,播放音乐给婴儿欣赏,或者由父母轮流唱歌给婴儿听。他们在婴儿的摇篮或床边四周都挂着许多精美的图画,使婴儿能够经常观看到这些美好的画面,与婴儿共同欣尝并且讲解介绍,并且定期更换这些图画,以便刺激婴儿的认知能力。
一般犹太人的孩子,从三岁起就必须接受文字的教育(注:汉字慧智型文字不同于拼音文字,不应受此年龄制约,请参阅论汉字功用的有关章节内容),而且不管这些文字的内容儿童是否能够了解,都必须不断反覆加以背诵和学习。由于犹太人如此普遍地重视婴幼教育,因此他们的孩子大都能够早期不失时机地奠定未来学习的良好基础,长大之后也就必然人才辈出,成为世界级的优秀民族。
历史上,古代的希腊也曾经出现了不少震古铄今的著名人物。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毕达格拉斯......等等。但是,雅典的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是五十万人而已,而且五分之四都是奴隶,自由民不过仅仅十万之众而已,那么古希腊为什么能够孕育出那么多的旷世奇才,并且影响着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呢?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这些奇迹的产生,主要还是得力于他们非常重视幼年教育的风俗、习俗。他们认为儿童最迟在三岁之前一定要接受教育,不仅要学会阅读,而且还要学会写字、说话和音乐,因为这些都是充实内在美的必备条件,与体操运动锻炼身体的外在美一样地重要。
古希腊由于历史上曾经特别强调幼年时期的认知教育,因此也就培育诞生了不少的智慧型人才。
我国古代曾经保持着早期教育的习俗风尚,虽然一般都是八岁入学,但是许多家庭,在孩子上学之前,父母或者家庭中的抚养者就早已经开始教婴幼读书识字。这在有文化的家庭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例如:
白居易还只有六七个月时,他的乳母就开始教他认识“无”字和“之”字,他当时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心里却已经认识,并且存入了智识的记忆库中。后来凡是向他提问这二个字时,即使反复试验,但是他用小手所指必然准确无误。
近代的胡适,两岁多就由父亲教他识字,他三岁多由台湾回安徽绩溪老家,由于母亲不能教他,就把他送进了学堂,而那时他连私塾学堂的门槛都还迈不过去。就是这样一个连路还走不稳的孩子,老师居然也不认为这有什么奇怪,而且他在学堂里还不算最差的学生。
中国古代的孩子,从小便要开始背诵许多经典和诗文。宋朝以前,以教育孩子诵读“经”为主,因此诞生了许多博学的慧智型人才,产生过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使我们民族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十六世纪之前一直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
不过,自从明朝进入“罢黜百家,独尊理学”阶段,就是只读四书、不诵经典以后,把四书当经典。也就是把朱熹所编撰的四书当作经典进行诵读,而丢弃了老子和孔子他们直接撰写或编撰的一些著名经典。这样不读经典以后,当然慧性营养也就开始缺乏了。随着时代的迁移,到了民国以后,西方的文化逐步传向我们东方,国人主动废止了经典诵读,不再强调婴幼时期的经典教育。惨痛的结果也就与后来的希腊一样。——希腊也不是这样沦落的吗?没有早期教育。失去了早期教育,不仅导致汉语语文程度一落千丈,而且在科学、艺术及文化道德方面,都未能培养出、诞生出慧智双运型的优秀人物,民族的科学创造力也一直尾随在西方各国之后。
丢弃经典诵读,不重视婴幼早期教育,不在“孺子”最需要精神食粮开启慧识和智识的阶段,主动给予经典的营养补充,任凭唯智教育湮灭慧识的生成,这实在是一种值得吾人深思猛省的一个惨痛教训。
十年以前,韩国曾经诞生一位非常轰动的神童,他的名字叫金恩荣(Kim Ung Yong)。他三岁时便能解答高等数学的问题,并开始学习微积分,而且能写能讲中、韩、英、德四国语文,甚至还出版了一本诗集《问天星》。这个名字就充满着稚气。一九六七年,他曾应邀在日本东京电视台接受访问,他的表现不仅使提问题的大学教授大为惊讶,而且能够即席写出一首英文诗,使万千的观众叹为观止。
然而他这种非凡的成就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怎么来的?却是得益于婴幼教育的汉字培养而来,因而就和汉字的开慧益智作用密切相关。他的父母都是韩国的大学教授,他出生后才八个月,他们就每天教他识汉字(中文)。起先是一天一字,然后一天两字、三字;到后来,六十张汉字卡片两天内他就能完全记住。由于汉字的开慧益智作用,当他三岁时,就已经不论什么书籍都会阅读,而且能够理解。他七岁时,便考进了美国大学,到美国读书。从他的成就中,我们可以验证出汉字的无穷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19:41 , Processed in 0.45551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