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6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教育理念之我见 ---------与关注儿童健康成长者相商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6 16:5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学年即将开始。目睹祖国欣欣向荣的发展之势,联想社会蒸蒸日上的美好未来,环视儿童茁壮成长的自然法则,面对教育被动适应的客观现实。加强儿童教育这个永恒的话题不能不引发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解决儿童教育问题,我觉得核心是解决理念问题,至于制度、手段、方法等问题都是从属的问题,理念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基础和方向。

  儿童教育,是通过“教”和“育”去达到或接近“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我们设定的教育目的。它解决的是为什么要教育的问题。“教”是通过传授的形式、“育”则是通过感染方式去实现。教育既含内容,又含形式。即解决教“什么”、育“什么”和如何“教”怎样“育”的问题。对于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教育更显得重要且又具特定性。

  我现从儿童教育的特定性入手,结合儿童教育的现状,就其教育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愿关注儿童健康成长者相商讨。第一,在教育理念上,知识与人格,何者为首选?何者是重心?这是问题的关键。不论从什么角度讲人格的教育与培养是首选、是重心。围绕人格这个中心实施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才是正确的途径。可是,我们的家长好多却没有如此对待,受社会世俗和名人效应的片面影响,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孩子的日常人格培养。以不切合孩子实际的自我设想目标去要求、去教育。结果事与愿违。青少年问题中的教训绝大多源自这种理念诱发的教育结局。第二,在教育职责的划分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对待理念如何看待。孩子幼年在家,全部教育靠家庭完成,职责无须划分。但不同家庭孩子的处事观念和性格差异却印证着其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孩子进入学校阶段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职责划分社会上就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导致了各种截然不同的处置态度。这个理念很重要,事关儿童教育的最终效果,必须陈述清楚。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但各有侧重。学校侧重知识的传授;家庭侧重人格的培养。只有相互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方能凑效。我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其理由在与:从对象上讲,学校面对的是群体,家庭面对的是个体;从职能上讲,学校要完成教学任务,家庭应负教育子女责任;从空间上讲,学校是孩子的群体学习范围,家庭是孩子的个体生活范畴;从关系上讲,师生是职业相聚,具有阶段性,浅表性,父母子女是天伦之和,具有连续性,知根性。综上各点可以得出,学校教育尽管说是教书育人,但我认为教书是重心,以教书兼育人。学校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解决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教育,而家庭不论从时间、对象、伦理、责任上讲都应把孩子的人格教育抓好。好多家长把孩子出现的问题一概归之于学校,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我们的家长应该纠正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孩子进入学校阶段后,对其人格的教育决不能放松,以育人为主,协助学校指导孩子学好知识为辅。第三,在“教”与“育”的理念处理上,“教”与“育”必须并重,有时更要注重“育”。我记得,一个公益性广告通过一个妈妈给老人洗脚,引发出儿子端水让妈妈洗脚的日常小事,揭示出身教重于言传的魅力所在,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令人深思回味的话题:“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的年轻父母想过没有?这就是“育”。对孩子,我们不能想当然的按自己意愿去“教”他们,提示他们“这”,要求他们“那”;禁止他们“这样”,不许他们“那样”。自己做的如何呢?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就不会责怪孩子了,教育的效果自然会变佳。

  儿童教育,既包含社会教育,也包括学校教育,更注重家庭教育,对于社会教育,我们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去抓,去管,加强正面引导,限制、消除负面影响,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我们的学校,应该发挥好学校的作用,为我们的少年儿童传授好知识,培养出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对他们的协作精神、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再就是家庭教育,之所以现在青少年教育存在问题,问题的根源多出在这里。同样的社会环境,同样的学校教育,为什么学生的反差,特别是人格上的反差有很大差距,不能不说不同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说,抓好家庭教育是抓好儿童教育的关键。抓好家庭教育核心是解决教育理念问题,在明确理念的基础上,我们的家长自觉负起自己的责任,承担应尽的义务并为子女作好表帅,儿童教育一定会有起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9-23 10:35:0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理念是实施教育的核心、灵魂。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效果是不会理想的。希望热心教育的同志予以关注。并提供意见、展开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9-23 10:48:03 | 只看该作者
您是教师,您的文章涉及本坛中心思想,加油,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4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06:23 , Processed in 0.07670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