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6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心理健康的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12 17:2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心理健康的探索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日益明显。教师作为社会的成员之一,也不乏会“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样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1、背上社会称所谓教师伟大的虚荣与现实生活清贫、社会地位低微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心理不平衡。
  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整个社会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当今的社会中是很难立足的。而一个人的文化素质绝大部分又来自学校的学习,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就认识到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重要性,凡是在人们心中心理地位较高的人,都懂得尊师重教。所以社会上一再吹起“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赞颂老师之风。的确,有些说得也是当之无愧,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听到这些飘飘然的话语与自己清贫的生活、卑微的地位之间就会形成的鲜明对比,那些具有一定虚荣心的教师会背上虚荣与面子的十字架,自命清高,心理不平衡常常在作怪。像这种情况,应把目光对准地平线,正视自己的人生得失。一个人的价值,永远存在于对事业的追求之中,不是要别人吹捧。
   2、有充沛的精力,却找不到合适的精神支柱,产生精神空虚感。
教师的上班时间与其它行业的上班时间有所不同,虽是规定的时间正常上课下课,但许多工作是在课外进行。也就是说除上课外,有许多时间也还要为上课作准备,这种准备往往又可详可略,认真负责起来时间很紧,随随便便应付就变得清闲。加之相当部份教师多年教同一教材,课本知识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不必花很多时间就可准备一节课,剩下很多空余时间不知如何打发,从而产生精神空虚心理,甚至有些人还会迷上麻将等参与赌博。
  大家都非常清楚: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人要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才能迎接挑战,有为于世界。然而产生精神空虚者往往萎靡不振,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未做好工作的责任推诿给别人,推诿给客观条件,自己自然也是“混混儿”的空虚心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必须通过自我调节加以克服,磨练意志,提高把握自己命运和行为的能力。在充裕的时间里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①、多读名人传记。以名人的奋斗史作为人生的楷模,正确认识自我,不时反省自我,记录自我的人生轨迹与心理变化轨迹,从中感悟人生的奥秘,了解人生得失,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进而确立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除去无精神追求的心态。
  ②、学习琴棋书画。把空闲时间用于研究琴棋书画,不但可增长才干,得出成绩,还能强化个人价值,满足个人的自尊、自爱、自信的需要,实现高层次的自我要求,为个体不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③、可运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音乐的选择有多种多样,节奏鲜明的使人斗志昂扬、情绪高涨;轻音乐使人增加生活的乐趣和了解生活的意义,增进对生活的能动性和自信心。
   3、自认为有能力,但与比自己能力差的人相比,他人生活却比自己过得更好,产生嫉妒心理。
在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能力比较强,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收入有限,生活水平也不是很高。有些人看到比自己能力差的人生活水平却高于自己,产生嫉妒心理,时常叹息“男人怕选错行,女人怕嫁错郎”。面对这样的心理想法,从以下几方面调节心理平衡: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看待人生价值。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心理平衡,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使你摆脱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得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当一个埋头于自己的事业、追求的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不会和所谓比自己“幸运”的人作无益有害的比较。把自己视为完人,就会感到被埋没有痛苦。
   ②、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本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角色,人人是“自得其所”,各有归宿;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有比自己更高明优越的地方,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认识到人与人不能相互攀比,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社会的公平性,正视社会、承认差别。
   ③、发挥自我优势,积极研究探索本职工作。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生活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人生也总是有所缺少的,你得到什么,也就失去什么。追求万事超人前头,既无必要,也不可能,重要的是应该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某些方面自己不如人,但可能另外一些方面自己比别人更好。所以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职业的长处,也要正视与其它职业的差距,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在工作上开创新的局面。
   4、由于客观原因,自己努力工作,但教学成绩却不尽人意,对教学能力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出现自暴自弃心理。
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会不断地变换工作环境,不断地更换教育对象,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对象中,教育工作的开展会遇到许多不同的问题。最经常遇到的就是本来比别人或是比自己以往下了更大苦功,但教学成绩却屡屡不尽人意,这可能还会带来领导或群众的批评。面对这样的“失败”,不但心中不愉快,甚至还会产生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怀疑。在找不到恰当排解时,会产生自卑感、挫折感,结果出现恶性循环,丧失自信,自暴自弃,在教学工作中放任自流。要知道,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败倒是必然会发生的。如对此持平常之心正确对待失败,感情上就不会产生很大的波动。
    除此之外还要增强自信。凡事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事态发展的前途抱乐观态度,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在某些事情的标准上不宜定得太低或太高。定得太低激不起奋斗热情,反而产生惰性;定得过高,超过自身能力或现实水平,达不成则易引发“失败感”。应该明白,人生的道路上,对目标的追求一定要高就,但实现目标的心态却要低就些。



                                                    [url=mailtoenganddny@sohu.com">Denganddny@sohu.com[/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7-14 18:44:2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可笑!理想化的信念。当我知道教育部门克扣我们教师的资金,教育局长校长主任买卖关系成立,硬性捐款完成政绩任务时,我已经只做该做的事情了,教学完成就回家睡觉,哈哈。时间不会浪费在无意义的所谓竞争上,当你有点成绩时和总是听到流言蜚语,无论在哪所你能到的学校的某些同事谈论教师的黄色下流笑话时,你会清醒。教师这个行业尤其在农村,是关系户的天下,愿意奉献完善自我的有几个?只会被打击。连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都可以转正,当优秀教师,笑话不多吗?也许是冰山一角,但人们只是关心身边普遍的事物,我的一点感触也许是疯话,因为没有大胆承认教育问题的人存在。但是事实总是没人愿意提起,反正我不干教师也有能力吃好饭,当是贬低自己人格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7-17 14:13:57 | 只看该作者
没长大呢!!何必和他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16:53 , Processed in 0.08688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