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79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杨振宁给中国上了一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1 04:5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pan>[转帖]杨振宁给中国上了一课<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span>中国许多崇拜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人,也许以为诺贝尔奖得主说话就一定是讲究科学精神的。杨振宁归国后的三次曝光讲话给这些人上了一课:诺奖获得者信口开河的瞎掰,不比马路上任何一个人差;诺奖获得者并不一定就是讲究科学精神的代表性人物。杨振宁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一)杨振宁回国后第一曝光讲话是翻出他的老话说&ldquo;技术优先、科学随后&rdquo;:美国的工业发展开始于19世纪,发展研究开始于1900年,原理的研究开始于1950年。不是科学,而是技术和创新使美国经济腾飞。同样的经济规律支配了日本的科技发展,对技术落后的中国来说更应如此。   笔者认为这话信口开河瞎掰在何处?美国本土的工业发展是19世纪进入高峰的,但美国是移民国家,欧洲移民到美洲大陆带去了欧洲工业文化。而欧洲的工业文化是建立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先驱和一贯动力,就来自科学。若没有科学方面的新发现和新创造,那欧洲和美国的工业技术是从哪儿来的?天上掉下来的?美国19世纪工业发展继承和发扬了欧洲的工业革命、是来自欧洲的科学成就,后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即:美国工业发展是&ldquo;科学领先,技术随后&rdquo;,而不是杨振宁说的&ldquo;技术优先、科学随后&rdquo;。   (二)杨振宁的第二曝光讲话说:《易经》阻碍中国发展近代科学,中华文化有归纳法而没推演法,《易经》中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的&ldquo;三才&rdquo;的&ldquo;天人合一&rdquo;的观念,这些思想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   这话信口开河瞎掰在何处?首先,《易经》中的天、地与人&ldquo;三才&rdquo;,说的是八卦推演过程,&ldquo;天地人&rdquo;不过是借用文字符号、您用&ldquo;ABC&rdquo;分别代表那三个字也成。啥意思?&ldquo;三才&rdquo;根本就不是&ldquo;天人合一&rdquo;的概念,杨振宁那说法,显然是望文生义、信口开河。其次,推演就是逻辑方法。《易经》八卦的&ldquo;是非&rdquo;数理推演方法,在史料里有实际应用的记录;《九章算术》就是那种数理推演方法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有语言文字的地方,就有逻辑推演方法,不然,那些文章是咋写成的?那些人怎么做是非判断的?第四,近代科学发展,譬如牛顿力学和微积分,都并非来自推演逻辑,而是来自创新想象力和创新探索的科研实践;仅*逻辑推演而没有创新想象和探索实践,人类科学水平就不可能有任何突破发展。说实在的,所谓逻辑推演方法也是创新探索实践的产物,而不是来自它本身。杨振宁的瞎掰说明,他连科学发展是咋来的都不知道,在科技史方面缺乏基础知识训练。   (三)杨振宁的第三曝光讲话是这几天发生的。他说:目前全世界对大学的责任看法已达成共识,即大学有教育年轻人、做尖端研究、为社会服务三项重任。要判断中国某所大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必须将这三点考虑其中;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教育非常成功,理由是中国大学生在中学时代能背出三角公式、而美国中学生则背不出来。   如果说,杨振宁的前两次曝光讲话瞎掰是因为缺乏基础知识的话,那么,这第三曝光讲话的瞎掰则是瞎编乱造了。首先,他说的所谓&ldquo;世界共识&rdquo;就是个编造。世界各国看大学办得如何的&ldquo;共识&rdquo;尺度,是联合国等官方国际组织的统计标准,其中有许多条目,最优先考虑的是大学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和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职位的分布。譬如哈佛耶鲁等能成为世界名牌大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美国和全球的普及程度非常高、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成为领域内领先人物的人非常多。杨振宁的所谓&ldquo;世界共识&rdquo;,不过是他自己的编造而已,却要顶个&ldquo;世界&rdquo;的大帽子来吓唬人。   其次,中学生能背出三角公式,跟大学办得如何有啥必然关系?若中学生能背公式就能说明大学办得如何,那小学生会背九九表、是不是又可以说中学办得成功了?那说法是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瞎编乱侃。再说了,美国中学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自信心和富有想象创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决反对死记硬背。遇到个三角函数问题,您背不出公式,但只要您知道该找什么公式和怎么找、找到后解决了问题,足矣!您就是学得出色和干得出色。这样的教育,使学生们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独立思考和探索新事物、去想象未来和争取未来,使学生们成为面向未来和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而不是成为历史成就的囚犯。美国科技创新遥遥领先,跟这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的教育思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杨振宁年轻时候能有所创新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不也正是受益于这种面向未来和创新思维的教育思想么?中国人非常聪明能干,可为啥中国的科技创新落后?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大学教育培养出来人很容易成为历史成就的囚犯,而要冲破这个囚禁牢笼就得付出相当大的、甚至是难以估量的各种代价。那样的大学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开玩笑。   (四)总而言之,杨振宁的三次曝光讲话说明:一个诺奖获得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呱呱叫,而在自己的非专业领域则可能是一无所知。人不是啥都知道的神仙。名人无知不是耻辱,说自己不知道就完了,而在自己并不熟悉和不知道的领域搞起信口开河的瞎掰,那就涉嫌误导社会。&ldquo;权威&rdquo;们在非专业领域搞信口开河和编乱侃、报刊媒体就国家发展政策问题搞广告式的名人效应舆论新闻,都不是好风气。就此而言,杨振宁给中国上了很生动的一课。从这一课里,中国至少可以学到这一点:不要盲目崇拜诺贝尔奖和诺奖获得者。您要科技自主创新发展,就踏踏实实地去探索和去实践;您的努力目标是实现自主创新、而不是去领个啥奖和上个啥排行榜。没有&ldquo;一流&rdquo;教育,就没有&ldquo;一流&rdquo;大学。您要搞什么&ldquo;一流大学&rdquo;,就踏踏实实地搞好高等教育普及、多培养些面向未来和创新思维的领先人才。若培养出来的人很容易成为历史成就的囚犯,那就是把所有的数理化公式都能倒背如流,中国的科技自主创新发展也难以搞上去、中国也没啥&ldquo;一流大学&rdquo;可谈。</span></td></tr></table></sp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8-21 04:56:27 | 只看该作者
杨振宁赞中国大学 引来网民骂声


  数学大师丘成桐不久前批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令人灰心,鲜见有人出来为中国大学辩护;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几天前在新疆声言中国大学教育很成功,却引来骂声一片。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一个记者会上说:“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

  杨振宁说,2004年他曾在清华大学为大一学生上过一学期物理课,此前他曾在美国教过两次大一物理。相比之下,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生在中学时代训练题目做得好,而且学习注意力很集中;相反美国学生则有很大差距,他们在大一时候对未来的设想很模糊。

  杨振宁认为,中国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大学造就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人们时刻都能感觉到,这一点不容置疑。

  针对社会上对中国大学教育的种种质疑,杨振宁强调他坚持“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的观点,因为这是亲身体会让他作出的判断。

  不过,杨振宁对中国大学教育的表扬没有引起人们的共鸣,相反却引来网民的一片叫骂。

  一些人在报纸和官方网站上发表文章,批评杨振宁是“信口开河”,“瞎编乱造”。甚至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大学教育不仅不成功,而且还很不公平。

  《潇湘晨报》前天发表署名文章说,杨振宁得出“中国大学成功论”,是因为他缺乏全面、客观、深入的调查研究,以经验主义代替了科学判断,得出与现实不相吻合的结论。

  而有关部门与管理者如获至宝,顺水推舟地将杨振宁的“大学成功论”当作证明其教育政绩斐然的重要砝码,以此拒绝正视目前大学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拒绝进行反思与革新,“这对大学教育而言不啻为雪上加霜。”

  文章认为,中国大学教育成功不成功,不该由某位知名学者盖棺论定,更不该由有着利益关联的部门说了算,而应该由公正、中立的权威机构,本着对大众福利负责的态度,在充分调查民间疾苦与广泛听取社会声音之后,科学地得出结论。

  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昨天发表网民的文章说,中国的科技创新为什么落后?“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大学教育培养出来人很容易成为历史成就的囚犯,而要冲破这个囚禁牢笼就得付出相当大的、甚至是难以估量的各种代价。那样的大学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开玩笑。”

  另有学者指出,且不说中国的大学教育是否成功,但中国大学教育至少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至少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对考生有以经济实力为标准的歧视;二是对不同地域的考生有歧视。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不久前批评中国一些名牌大学唯利是图,一心只想赚钱,而中国教授的质素也没有保证,“许多老师只懂讨论第三流的问题,学生不会钻研出第一流的学问。”

  丘成桐还点名批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他说,北京大学的势力范围,遍及全中国,当中的派系斗争,窒碍了学术界自由的发展。“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对中国其他大学的打压,令人很灰心。”

  丘成桐认为,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所有问题都源于1966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这场由中共前领导人毛泽东发动的“革命”摧毁了中国多年良好的文化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8-26 15:56:00 | 只看该作者
很反感这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8-27 15:00:32 | 只看该作者
对,我也是,国家需要他时死活不来,老了没人要了来中国到处炒作,可恶的一个丑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8:15 , Processed in 0.10152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