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7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影] 从朋友的妈妈那里要来的剧评:《罗生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8 14:3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孟潇姑娘是这次暑假出游的一大收获,80后研究中国文化的博士,师从刘梦溪,毕业后留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莫言的单位啊,哇哦!)工作,每天的工作。。。唔,极其符合我的理想找她妈妈要了一些潇姑娘的影评、剧评,放在这里~~


小剧场探索戏剧《罗生门》的七重生命
孟  潇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戏剧戏曲学艺术硕士共同创作完成的小剧场探索戏剧《罗生门》近日在繁星戏剧村上演。在黑泽明通过影像赋予了“罗生门”以专有生命的半个多世纪之后,以戏曲、舞蹈、歌谣等多种艺术形式碰撞出的戏剧《罗生门》真真显现了中国戏台的魅力。这是一群各个身怀绝技,又赋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活泼泼地对“罗生门”的崭新呈现。
       你几乎不能想象还有比这更恰切的勾连遇合以及人尽其用。妻子、强盗、武士、女巫、樵夫、苦行者、庶民,徐耀芳、沈勇、武学文、闻慧莲、黎凤来、刘婷、郝丽娜,虚虚实实的众生灵在胡一飞编剧的《罗生门》里精妙驰骋。武学文曾是唱架子花脸的,剑舞得一流,闻慧莲是个优秀的舞者,鼓打得让人着迷,沈勇曾是唱越剧小生的,做起强盗来却活脱脱一个宝,刘婷八岁说相声逗哏,板子打得精道,黎凤来是个武生,功夫身板好得不得了,郝丽娜新闻系毕业,嘴皮子极溜儿,却熟稔杂艺绝活儿,特别是徐耀芳,更是个灵动的多面手,歌、舞、戏全知全能,再加上个身经百战、经验富足的编剧兼总导演胡一飞,这一群人的机缘凑合几乎是天作之合。当然,这些只是这出戏仅小的一部分。这出戏更大的部分在于罗生门孕育、生长的过程。从对词儿、分段排演、各场并演互导,到连缀聚合、成形成貌,他们之间的碰撞、激发与融通,让不断开放、生长的罗生门持续地显现着一种迷人的特质。作为一个苛刻的观察者,近一年日常随意地排练场介入,使我看了许多罗生门小场,女巫与武士,妻子与强盗,苦行者的慨叹,庶民的讥刺,樵夫的奔跑,我熟悉那些迷人的段落,熟悉他们的好玩与生动、功夫与性格,可到最后看见罗生门长成个完整的、有手有脚、活蹦乱跳的宝娃娃在戏剧村里活泼、结实、认真、严肃地演故事时,我还是吃了一惊。像一个真正新鲜的孩子一样,健康、自由、不局促,以好玩为用,一切表演艺术中、生活中优秀的全无限制的拿来。像素朴一样神圣,像玩一样自由。
       如果我们忽略掉质感过实的背景墙,而打空戏台、悬一空门,透明观看这一敞开的戏场时,这场罗生门的搬演堪称智慧、精彩。戏场的全面生动,场上、场下随扮演无形而分,是随时入戏的叙述者,又是随时出戏的声效人,玄衣人左右斜面开列、全景展示,适时提醒着假戏真做。戏里、戏外七个演员,七重生命,多重身份,互相喂养。上场是剧中人,下场是风声雨声雷鸣电闪鸟鸣婴啼,是锣鼓铙钹碰铃木鱼梆子点,是质问者,是哼鸣,是伴唱,是戏场造势,是换装助理,是场位调整。简单的一条布扎,一根头绳,扎上是樵夫,去下就是呈堂上带人犯的小役或者梆子手。人人都构造着叙述,人人都活在自己和他人的叙述中,多重叙述迷路般纵横。
       充满着节度与控制感的戏剧节奏,由开场第一个步入者沈勇的一声锣响开启。众演员玄衣鱼贯而入,随着大锣一声递一声的紧,演员各形各异而坐,叙述开始了——“故事发生在中国”刘婷清亮顿挫浑厚的开嗓儿,“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耀芳长沙方言湘腔接续,贴着板眼,“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某年某月某日”郝丽娜标准控持的国音播报,列位演员沉厚镇定依次将叙述延展开去,“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某年某月某日京都城南——罗生门……”蒲扇珠子白铁皮,大雨倾盆而下。是的,这是一个中国的故事,沿着黑泽明谜一样的叙事结构,这个中国的宝娃娃有板有眼、有呼吸、有律动地给予了罗生门别样的七重生命。带着每一个人的来源和十八般功夫,这出戏越过了各种表演门类的边界,最自然、最恰切的表达与用,不考虑界限,只寻找最恰切的。各行各当,各人各腔,异时异腔,亦歌亦舞,你走你的圆场,我走我的碎步,你一圈行百里,我慢动作回放,你太平鼓跳巫舞,我武生功夫,湘腔越调话剧京白歌队群口,远不止这些,对假定性虚拟性戏曲妙处的圆熟运用,我只举一个小细节,您就能明白这群人的舒放、自由——当武士的扮演者武学文京白亮相,口念“那武士头戴京式软罗帽……英气逼人!”之刻,他并无冠冕的平头一甩,我们想象中的软罗帽就真的让他英气逼人了,而作为被言说出来的人物,再通过自己的言说装扮自己,这实在是让人特别愉快的时刻。中国戏曲的魅力就在于假定性,空无一物,说有就有。可圈可点的细节比比皆是,再比如扮樵夫的黎凤来正林中走步,却出了场上戏,对场侧闻慧莲打的木鱼点不满意,俩人交流和节的一段清楚明白地提醒着我们这出戏的游戏性。无疑,这是一出精彩的戏剧,它自由延展了戏剧的边界,为戏剧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散场后的议论中,我顺风听到了一个老先生对以道德回归收束全剧的些许遗憾。他本想象剧终会像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一样是人性中恶的一点点上升直至扬长而去。那个拿走了孩子包裹的庶民最后竟回来了,这个温情满溢的收束让人可理解,但并不更接近人世的现实。更具震颤和提问意义的该是芥川龙之介的选择。但是,在这个人心惟危的世界上,一无可信总是截断活路的。因而我们理解他们以及黑泽明的罗生门在谎言的铺陈交错处举起的孩子。毕竟对于生命,我们还是愿意相信。毕竟它指向着可能性。毕竟最后被举起的是一个新生的孩子。但如果庶民的回场是为了拿来孩子的绿包裹而荡起希望的水浪,这个过于简化的符号意象或许还可以再做另外的考虑,庶民反身回场在戏里的理由并不充分,因而这个收束显得有些匆忙。这是我在回来的路上因着那位老先生散在风中的遗憾而想到的。尽管这样,也难抑我对这出跃动着认真的生命力的戏剧《罗生门》的喜爱。
       感谢七重生命相遇凝结的礼物。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6404排练厅。
                                    2010年5月24日
新源里西 夜
———摘自《中国文化报》2010年6月2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8-18 17:00:44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你也老潇洒的,想去哪就去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6 17:25 , Processed in 0.07552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