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学] 四五年级: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中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1:5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6-19 12:17 编辑
遗憾的是,上海功课太多(相信与民办小学和公办名校比孩子学校算少的),压力太大(小升初),寒假里每天忙奥数、开学后又不断受到小升初打击,整个人积极性下降了。
所以我们最后在几个初中offer里选了一个最轻松的给她。
我感觉以上海基础教育的形势,就是最轻松的学校也够累的。
现在学校定了,心态上比较轻松,又开始自学了。 ...

按理说,课堂学习没有这么不堪。孩子是好孩子,普遍水平也是高的。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要分析这个问题,需要分别设身处地地站在老师和家长的立场上进行考量。

学校考核老师的水平用成绩,家长评价学校和老师的水平也用成绩。考试简单了,不行,大家都觉得拉不开档次。于是,每次考试都加量,知识不断下放,一年一年积累下来,已经对教学双方--老师和学生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压力之下,如果老师看见一个同学在课堂上思考,他可能会怎么做:算了,别思考了,等你想好,我这教学进度也没法完成了,来来来,我把最好地最精华的思路讲一遍吧。于是,同学的主动思考被停止了。师范出身的老师们当然知道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当然知道思考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当然知道不应该为了一时的锦标去阻止思考,但是,老师们更知道一点,没有好的考试成绩,所有的这些“当然”在学生无法建立数学上的自信时都是“不然”的。学生成绩不好,又怎么对家长解释?难道跟家长说:“我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为了孩子的将来!”恐怕不少家长会视之为托词吧。好吧,既然大多数家长只要考试成绩,那么,老师就给你们考试成绩,还省了解释的麻烦。

但是老师讲的思路尽管是最精华的,却不是从同学脑子里边自然长出来的,它不能在孩子的脑子里边生根,长不牢固,容易被忘记。为了在考试中获得稳定的成绩,于是,在教学中产生了一个新的术语,叫“固化知识点”。怎么做呢?大家都知道,做大量的习题。如同军事训练,听见动令“托枪”三个分解动作,听见动令“枪上肩”又是三个分解动作。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为标准的动作予以完成。于是,学习变异成机械化了。每一个知识点确实被固化了,被固化成一个个记忆碎片,被固化成了一个个凝固的血块--血栓。知识越多,离脑梗的距离越近。机械化训练不仅使获得这种理想成为泡影,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初中和高中的一般性学习。因为当初中高中老师试图重新拓展和深化一个低年级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还要先做击破血栓的工作。

如果对知识点打个比方,它们应该是水,可以互相勾连、渗透,最后融合成一个整体。学到高中,随便端出一个问题来,同学就能想出三四种解法,进行尝试和比较。这种自由的感觉,才是学习应该有的感觉。

也许有家长会说,我不是只看成绩啊,我也希望孩子能举一反三、聪明灵活,我也希望老师把精力放在培养思维能力上。但事实上,在现在的知识重负下,考试成绩和培养思维能力已经是针尖对麦芒,完全冲突了。一些富有经验的有资历的老师,为了应付这种冲突,已是身心俱疲。普通的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恐怕也只好置师范的教育理论而不顾,从了。事实上,更为可怕的是在一定的期限内机械化训练简单、易行、有效。

不在上海的一年每天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积极主动。
刚回上海的半年(五年级上),老师、家里长辈、同学家长都说她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懂事了。我观察她更善于安排学习、管理时间,状态很好。...

前一种状态,在学习上,就是被动学习。后一种状态,在学习上,就是主动学习,也就是自主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状态,孩子体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学习效果自然也大相径庭。

自主学习是两个词,普遍地说,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而自主却可以从生活中早一点就开始养成。

儿子和妈妈去看电影、上公园,妈妈喜欢让儿子跟在屁股后面,怕儿子丢了,还紧紧抓住他的手。儿子没精神头,经常闹别扭。他在想:“反正是跟着走,大人去哪儿,我去哪儿,你去哪儿,是你想去,跟我没关系,你都安排妥帖了,遇到什么事儿反正都没我事儿。”


我喜欢反其道而行之。让儿子带我公园,带我去看电影。让他走前面,我跟在后面。在这种时候,儿子特别兴奋,特别敏锐。是啊,这是他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要面临各种问题,不断地思考,不停地做出选择,不敏锐不行啊。在他看来,这不只是去公园玩或者看电影,这个目标一点都不重要,这就是一次探险。完成这次探险,回家后,好几天,他都在回味,在总结,在反思,为下一次探险作准备并充满期待。

另外,何时“让孩子走前面”主要是根据孩子的独立性要求和能力来决定的。有的孩子独立性来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这个要靠父母平时的观察确定孩子的状态。小学生从三年级好像有个小逆反期。这时家长要考虑做角色转换了,从牵着孩子走过渡到让孩子走在前面。跟其他很多家长一样,我们也有对安全性的担心,有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惧,甚至有些感到失落。但是这没办法逃避的,只能是想办法进行调适,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当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

点评

我个人觉得,这跟老师的眼界和水平关系也非常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2 18:17
@amaymei 不太连贯。是从我原来在其他论坛上发的帖子里边截取出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9 13:17
ccpaing分析的真好,我原本也是在疑惑因为考试的要求打乱了孩子应有的认知规律,版主一说就清楚多了。 这一段好像有点不够连贯,引用的内容似乎有遗漏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9 12: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6-19 13:39:4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问题出在家长身上很好办,但现在问题出在学校不好办。每天连喝水、吃饭都计算时间的孩子,哪还有时间容他去自我学习?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孩子不加思考都难以完成,怎么能抽出时间自我学习、独立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7-15 11:14:58 | 只看该作者
节奏慢一点,让孩子有思考的时间,可是在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年头,大多数家长已经没耐心等孩子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41 , Processed in 0.10580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