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4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优秀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的对话法 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31 12:2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具有“波浪式”的特点。不管父母怎么努力,也有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此时如果强迫孩子,就会伤害孩子,因此孩子就逐渐不听父母的话,开始反抗父母。这时最需要的就是“理解的对话”,即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分地肯定孩子的感受,逐渐治疗孩子由于对父母的怨恨所形成的创伤。   在《风和太阳》的寓言中,最后脱掉行人外衣的并不是强风,而是温柔的太阳。在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让小偷改过自新的并不是前来问罪的警察,而是理解小偷痛苦的慈爱神父。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如果想给孩子传递某种价值观,就应该先理解孩子。如果孩子从来都不听你的话,就应该在十次对话中坚持进行八次“理解的对话”。请不要忘记“理解的对话”与“传递价值的对话”的80:20法则。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愿意接受你的教诲,逐渐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偶尔我会带孩子到书店去买书,当看到介绍“能改变孩子的方法”的书时,我就有些紧张。我也不想毁谤这些书的内容,只是怀疑通过“一句话”“几周的时间”是否真的能改变孩子的想法。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会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自觉地学习,其实父母的义务就是哄孩子睡觉、吃饭、学习。刚出生的婴儿成为真正的“人”的过程中,不知要父母付出多少汗水。
  被教育孩子的辛苦所折磨的父母们,自然会被那些“一瞬间能改变孩子想法”的秘诀所诱惑,但是孩子并不能因为父母的一句话,在短短几周内改变自己的想法。为了改变孩子的想法,首先要改变父母的言语和行为,当然这也是非常艰苦的事情。不管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不同,有时很容易被接受,有时却会产生反效果。
  这类书中最常见的秘诀之一就是“尽量理解孩子的感情”,但是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假设,有一位老朋友带着6岁的女儿过来做客,而你有一个7岁的儿子,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玩游戏,而大人们在客厅里聊天。此时,突然传来女孩的哭声。原来女孩摸了男孩的玩具,结果男孩就推开女孩说:“不许摸,这是我的玩具!”这样就导致了女孩的哭闹。这时,作为男孩的妈妈,你会怎么做呢?
  大部分父母就会训斥自己的孩子,或者给朋友的女儿找其他的玩具,尽量掩盖刚才发生的事情。但是这类书中要求父母先理解孩子的感情:“是不是因为陌生的朋友摸你的玩具很伤心啊?”然后再教育孩子说:“可是这个朋友被你推倒,也很伤心,你能不能玩其他玩具呢?”
  但是有几位父母能做到这一点呢?当然,我不是说书中的秘诀不够好,只是想强调实践这一点非常困难。认可或理解孩子的感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练习。如果让平时喜欢喝斥孩子的父母或不会阅读孩子内心的父母说出上述这些话,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感:“喔,今天妈妈怎么啦?到底想干什么呢?”
  因此,如果盲目地相信一瞬间就能彻底改变孩子的“魔法对话”,就会百分之百地失败。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话改变孩子的想法是很不容易的。在改变孩子之前,首先要把自己改变成适合孩子的父母。改变父母自身的想法和态度、价值观后,再加强跟孩子的关系,才能逐渐得到孩子的信任。通过这样的努力,最后才能看到孩子的变化。
  那么,正面地对待孩子,为教育孩子而快乐的力量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就取决于父母为孩子改变自己性格的挑战精神和毅力。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改变孩子的行为和性格上,因此不愿意轻易地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对孩子行为的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2-26 12:39:51 | 只看该作者
有怎样的父母就要这样的孩子,言传身教还是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11:01 , Processed in 0.07306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