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转贴]差生得诺奖警示我们的教育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2 14:1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样子诺贝尔奖还挺招人爱的,转个话题过来:

                                                                                                                                                           
                                                                                            众醉独醒 于  2012/10/11 11:32:4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文化散论
                                                                                                                                                                                       
  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是谁又知道,他在中学时曾经成绩垫底,甚至被老师断言绝不可能成为科学家?

  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约翰·格登,其实是位“励志哥”——15岁时,他求学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当时,格登的生物成绩倒数第一,其他科学科目也排名非常靠后,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一名老师这样评价他:“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

  格登之所以能从“倒数第一”起步,到最终获得诺奖,除了与其自身的努力坚持分不开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所处的环境,并没有将其“抛弃”,仍旧为其实现自己的理想、发展自己的兴趣提供了空间。

  少年时的格登,曾被生物学深深吸引,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并看着它们变成飞蛾,此举引起了老师的强烈反感。你看,虽然老师断定他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他的作为强烈反感,但他还是在学校里养了毛毛虫,还成功地看着它们变为飞蛾。老师认为学生不具备成功的潜能是一回事,是否允许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另一回事。如果用“单一成才目标灌输”的中式教育体系来观察,格登的经历简直是段“传奇”。

  格登的“传奇”还没结束,在求学路上艰辛前行的他后来终于考入牛津大学。他最初读的是古典文学,后又转向动物学,正式开始了科研生涯。如果他处在我国“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学籍管理制度下,如此轻松换专业也是无法想象的。可以说,“差生”格登的获奖,不折不扣地颠覆了中国教育界的认知。

  每年诺奖颁发,我国社会都会产生诺奖焦虑,寻思什么时候我国科学家获得诺奖。其实,与其羡慕嫉妒恨,还不如反思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和学术环境,何时我国能有像格登求学时的教育环境,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选拔学生,不扼杀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空间,我国科学家批量得诺奖的时代也就不远了。

  □熊丙奇(学者)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84336&boardid=2&id=86937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10-13 09:24:23 | 只看该作者
有兴趣才能走向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 15:39 , Processed in 0.07427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