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0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童年期(7-12岁)的健康心理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7 15:1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童年期年龄范围大致在7~12岁之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及生活从游戏作为主导转化为学习作为主导,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一、学会学习    学习是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但并不等于说,儿童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学习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他的基本活动。从幼儿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变到上小学时以学习为主导活动,这中间有一个过渡过程。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做好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的准备。
       
        在学习习惯的准备上,开学后的常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常规训练的任务主要是要使儿童掌握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如上学前要带齐学习用品,上课要遵守课堂秩序,课后要完成家庭作业。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上,教师应当有预见性,力争主动,绝不能放任自流,等发生了问题以后再来处理和补救。    在学习态度上,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还不能认识到学习是他们的义务。他们喜欢学校往往是因为学校里好玩,被学校的外在现象所吸引。因此,有些儿童还不能或不愿按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或对学习抱着游戏的态度,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学就不学。这时,教师和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对待学习的负责态度。    教会儿童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有一些儿童,对学习表现出良好的态度,也能够遵守行为规则,但是不善于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以致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法有多种,包括书写的技能、识字和阅读的方法、解数学应用题的方法、记忆的方法、预习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考试的方法等。儿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的督促与指导。    二、培养良好的品行    人的品行具体表现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就是对学生品行的培养。    品行培养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来区别对待。低年级学生应该侧重常规训练,中年级应该侧重热爱学习、热爱集体、和遵守纪律的教育,高年级应该侧重意志品质、社会公德、和爱国意识的教育,并且培养文明待人的良好习惯。
       
        习惯形成的方式是依靠有意识的练习和简单的重复。通过榜样模仿、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正确引导孩子,多表扬,少批评,逐步培养起优良的班风、校风,让孩子在良好的学校氛围中养成优良的品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5 19:11 , Processed in 0.07234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