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692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钢琴教学篇 之 浅谈如何让孩子学好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31 09:2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琴有兴趣的孩子为数极少,半途而废的孩子却很多见。究其原因很多,有钢琴本身的枯燥和钢琴教育的问题,也有家庭教育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很多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如教育基本理念等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仔细深入探究起来还涉及到文化的本身。所以考虑到篇幅,本文只能涉及一些以下浅出的但重要的问题。1、孩子学琴的动力来源的探究首先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因为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但很重要,而且很多人会误认为是孩子对于音乐的喜爱。钢琴教育是一门技术和技能的训练。钢琴确实能带来一些好听的声音而且钢琴确实涉及一些好听的曲子。但是现实钢琴教育中,孩子学琴从枯燥的五线谱手型开始的,接着是孩子很不喜欢的哈农指法练习和拜厄车尔尼的练习曲,并不过多的涉及适合孩子天性和孩子喜欢的曲子。这是目前钢琴教育本身的枯燥所带来的问题。音乐在孩子的学琴过程中是通过技术积累中达到的,所以音乐只是一部分的训练,而且要弹出符合钢琴需要的曲子,孩子是需要经过大量的技术训练才能得到的,所以孩子即使很喜欢某首曲子的音乐,他的大部分时间在技术训练上,而这些枯燥的技术训练,很快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即使他很喜欢这首曲子。音乐带给孩子的学琴兴趣只是一道菜的诱人的香味,而做这到菜的工序如此长久,等到孩子这道菜没有做到一半,这诱人的香味已经消失了。所以即使孩子对音乐感兴趣,孩子学琴的动力是十分有限和脆弱的。而这些技能训练必须是长时间每天必须的,这就势必和孩子多动、兴趣广泛、注意力有限等特点的天性相冲突。所以,首先要正视音乐的乐趣其实被淹没在大量的练习之中这种钢琴教育本身所带来的局限性。因此钢琴教育虽然以音乐为目的,但音乐是大量时间的钢琴的技术训练的这一现实面前,孩子学琴的兴趣应该从另一个地方去找才更科学更现实。刘诗昆曾强调钢琴是一门学业。现实钢琴教育也证实钢琴的大部分时间是钢琴技术和技能训练的学习,所以确实作为一门学业一点也不过分。既然作为一门学业,和其他学业一样,其学习的动力应该来自学习这个过程的本身,对于学琴那就是学琴进步带给孩子的成就感。如果没有学琴进步的成就感,即使有源于音乐的喜爱,这个兴趣在枯燥和长期的技术训练的面前,兴趣很快会衰退,一旦遭到学琴的挫折,很快会荡然无存。正因为以上钢琴教育本身的这种关系,源于音乐喜爱的兴趣是如此脆弱而导致现实中很多原来喜爱音乐的孩子很快失去了学琴的兴趣,造成学琴半途而废的社会现象。更应该指出的是,钢琴教育过分强调技术的教法、教材过偏于西方古典音乐内容的单一等现状,会加剧这种孩子源于音乐喜爱的兴趣的衰退。由于西方古典的音乐的本身很难让处于东方和现代文化之中的中国孩子文化上的差异,更加上教师对教材不能灵活应用、对西方音乐的内涵用孩子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解释等认为因素,很难让小孩子由衷真正地喜爱这些音乐。实际上,现实中维持孩子学琴动力变得复杂化,如大部分的情况下,孩子的动力不是来自于钢琴教育所涉及的音乐、甚至不来源于学琴的进步带给他的成就感,而是为了家长在学琴这种很难理解的情况。总之,钢琴教育本身带给孩子学琴动力就是复杂的,而现实中的一些钢琴教育和家庭教育上的现状造成更加错综复杂的动机。现实中,音乐的喜爱不但决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主要动力,而且是微弱和脆弱的动力,很容易在学琴过程中衰退而彻底消失。2、学琴的动机的探讨在以下论述如何让孩子学好琴之前,必须对学琴的最初动机和最终动机以便对将要展开的相应的学琴进行讨论。 家长让孩子学琴出于各种复杂的动机。有掌握一门技术的、有陶冶孩子情操、有培养孩子自制力的、有圆家长自己儿时钢琴梦的、有为了使孩子聪明、有为了孩子有音乐爱好、有真心培养孩子成为音乐家的、也有出于各种世俗目的如女儿将来好找对象等、更有随大流没有任何确定目标的种种不同的学琴动机。 以上列举的动机是一般社会上家长的学琴动机。必须指出以上这些目的,真正以音乐为目的的良好的学琴动机很少。而且现实中,随着学琴的各种技术掌握的开始,这个音乐的动机的含金量会逐次减少,和事先家长的学琴动机出入很大。另一点必须指出是,就网上孩子学琴年龄偏小在5岁左右的调查来看,出于孩子自发学琴的动机几乎不存在,因为这种年龄的孩子即使有动机其动机是好奇型的一时半刻的,不可能构成孩子今后漫长岁月的主动学琴的动机。所以几乎所有孩子的学琴是家长决定的。而以上两种孩子主动学琴和为音乐学琴是最好的也是真正的学琴动机,很遗憾这种动机几乎现实中找不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上的大部分学琴是盲目的,用更确切的词是盲从的。由于出于没有真正好的学琴动机,更因为家长普遍缺乏音乐知识的社会背景下,这种盲从的学琴动机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仍将成为主流,所以下面要讨论的如何让孩子学好琴的讨论如果建立在以上这种理想学琴动机上毫无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将进行在盲从的动机下如何让孩子学好琴的讨论。如何让孩子学好琴的,必须确定一个好的目标为前提和中心,有意思的是这个目标恰恰就是让孩子开始的盲从的学琴最终变成孩子主动学琴和为音乐而学琴的动机。我们要讨论的孩子学琴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的话,那么孩子的学琴必然会进步而且会快乐。下面对这两种良好的学琴动机做一些补充。孩子主动学琴,也就是出自某种对钢琴或钢琴的音乐孩子自身的兴趣执着甚至痴迷不需要家长的催促监督自己自发性的学琴。应该指出的是如果孩子学琴从为家长逼迫的那种被动学琴转成自发性的主动学琴,其主观能动性一旦爆发,其学琴效率是不可估量的预测的。达到这种孩子学琴动机的目标后家长的陪练管理工作就宣告成功和结束。为音乐学琴的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却很难讨论,因为这涉及到音乐是什么的看似简单但很深奥的问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除了音乐是一种高尚美好向上的东西以外音乐还是一种娱乐,是让人高兴和愉快的享受。但是,尤其在我们这种文化的环境中音乐这一个很重要的愉悦的性质被疏忽了。很可惜的是甚至学者和名家很少提及,更没有人提倡这种音乐的娱乐作用。因此音乐是娱乐在孩子学琴的当初到孩子学琴的最后就完完全全淹没在枯燥的技术训练中了。个人认为出于业余学琴为目的的,更应该提倡这种音乐本身的娱乐性,这还和孩子的天性相符,能提高孩子的学琴兴趣。只可惜钢琴教学的本身尤其是现实中一些保守单调的钢琴教学的陈规烂俗,把孩子学音乐应该得到这些乐趣剥夺了。希望家长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有心的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得到音乐娱乐的享受。音乐的喜爱不但决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主要动力,而且是微弱和脆弱的动力,很容易在学琴过程中衰退而彻底消失。3、为家长学琴是坏事吗?出于孩子完全自发的学琴几乎没有,因为虽然是业余学习但我们论述到了其实钢琴教育实际成了一门学业。现实中的钢琴教育是必须有家长积极参与和介入,因为家长必须参与才能完成教育任务。因此一些家长千方百计地诱导或逼迫孩子学琴成了促使孩子学琴的一大外在动力。普遍现象是,家庭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家长可以动用自己的权威来逼迫孩子学琴,现实中的钢琴家也是打出来的多。在家庭中无疑处于劣势的孩子,加上由于对家长天性的依赖,为家长学琴的可能是普遍存在的。现实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孩子为了家长在学琴,而让孩子为我弹琴几乎是所有家长孩子学琴第一步首先必须面临的事实。这是一个既不良好也不正确的动机,但很遗憾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现实。不过,我们首先思考这个问题:普遍处于这种为家长学琴动机的学琴是坏事吗?应该说是的,这违反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有很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一面,个人决不提倡这种动机的学琴。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即使这种不良好的学琴动机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毕竟孩子的天性也有服从和依赖家长的一面,如果利用好的话可以让孩子为学琴服务,而且处理好的话是个很愉快的学琴动力,但这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基础。那么如何的为家长学琴是好的呢。这决取于孩子学琴为了家长高兴的成分和内在含义。孩子是一张白纸,这内容的很大部分要有家长的引导和帮助来填写。什么内容是重要的呢?首先最重要的是爱的教育。无论多大年龄的孩子,不管孩子是否具有是非判断能力,家长的爱孩子却都是希望接受的,而且能得到和感受到家长爱的孩子是幸福和快乐的。这种家庭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发自内心的希望家长快乐而学琴的动机,而这种动机是愉快和良好的。毕竟希望当作一门学业来完成的这类学琴,对孩子的学琴需要有家长监督才能坚持的。由于家长在现实面前必须做到这孩子坚持学琴的最重要的第一步,即使为家长学琴也要让孩子养成每天弹琴的习惯,这是必须做好的。那么我们有必要讨论这个实践中操作非常困难的问题:家长如何作好这方面的工作呢?第一、家长和孩子之间必须有爱的交流爱的感化这种家庭基本教育。在爱的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家长和孩子之间信赖关系,使孩子确信家长让孩子学琴是必要的。第二、家长必须鼓励孩子的学琴态度。学琴是一个长期的每天必须坚持的枯燥学业,这和孩子贪玩兴趣点光、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家长必须充分认识这对矛盾,孩子学琴难的理解上,对孩子的学琴态度要多加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正确对待学业的一种的人生观的进取心。第三、监督是必须的和长期的。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弹琴习惯,合理安排孩子弹琴时间,把这些每天弹琴时间习惯固定下来。这和平时家庭教育也有关系,如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时家长监督的力度是否合理和执法是否泾渭分明以及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也有很大关系。第四、现实中不得已动用家长权威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现实中不可避免的。有时作为家庭教育偏差的一些修正或调整还是必要的。但家长的打骂都是可以避免的,至少打骂发生后家长必须作好家庭教育的反思,检点平时家庭教育已经出现的偏差,打骂发生后家长必须作好好孩子的善后工作,以事后是否能一次性奏效、消除打骂不良阴影和不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爱及信赖关系为基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09:27:39 | 只看该作者
4、所有家长都适合孩子陪练吗?现实的钢琴学习中,家长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有时起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家长不但要做好平时的家庭教育,“调教”出一个爱学习懂事的性格好的孩子,而且要在课堂上配合老师,课后要负担起繁重而艰巨的陪练任务来监督指导孩子每天的练琴。现实中即使有一个负责认真懂孩子心理的好老师,家长这个陪练任务远比钢琴老师要艰难得多。这是由于钢琴学习本身的枯燥、艰巨和长期的,作为一种学业来对待的学琴要求所决定的。老师的教琴一周一次,家长的陪练一周7次。相比之下家长的工作量也远比老师要巨大。而且在现实中,好的钢琴老师为数极少,这是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即使能找到负责的钢琴老师,也不免因为其教法的单一枯燥或者缺乏对孩子特点的认识,会带来教法上的不恰当、急噪、偏差甚至错误,延误孩子的学琴或使孩子学琴受挫从而使得家长无所适从。这种无奈的现实无疑又大大增加了不懂钢琴家长的陪练的技术难度。另外,孩子学琴偏早造成一系列教法和陪练上的技术心理各方面的新问题,使得本没有一种适应这类孩子很针对性教法更加复杂化,家长的陪练就难上加难了,促使家长情绪上的烦躁和郁闷的加剧,最终导致一些家长情绪性发泄的学琴中的打骂而使得孩子学琴彻底失败。应该指出这种大量学琴失败的例子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很多是老师和钢琴教法的问题,不能把责任推到家长一个人的身上。由于以上学琴的现状的钢琴教学本身的特殊困难,不是所有家长都适合陪练孩子学琴的。这是家长必须正视的现实。那么什么样的家长适合孩子的陪练呢?我个人的观测,适合陪练孩子学琴的好的家长都是些平时家庭教育出色的家长,他们有以下1、爱孩子也善于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爱;2、不娇惯溺爱孩子;3、懂孩子的心理学,同时很了解自己的孩子;4、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5、会动脑筋;6、细心和耐心;7、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等几个共同之处。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细心和耐心是家长辅导孩子学琴的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同时又是一个与身俱有的遗传性格有关。除非其他方面十分出色,否则这类既不细心又没有耐心性格的家长不适合陪练,如果又不会动脑的话,这类家长是最不适合陪练的。其他不适合陪练的,有如一类不会坚持原则的家长。处于这种地位的家长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弱点主动让位于其他家庭成员来担当艰巨的陪练任务。还应该指出的是成人家长的可塑性远比孩子要差,这种家长不必逞强而为学琴造成亲子双方的痛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类家长只好尽量地克制自己,认真学习一些有关家庭教育、儿童心理等知识,从失败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教育孩子和辅导孩子学琴的方法。因为,即使孩子不学琴,毕竟孩子的家庭教育任务要有他们来承担的。一位好的有心的家长最好自己也和孩子一起学琴,其好处在于增加和充实自己的知识,为陪练服务,最重要的好处在于充分体会自己的每天钢琴练习时的种种烦躁和郁闷情绪,从而增加对孩子学琴枯燥艰难的认识和理解。应当指出的是没有练过钢琴的家长无法深刻体念到这种烦躁和郁闷情绪。5、实现孩子学琴的动机转化的进程1作为一种学业来对待的学琴,成功的学琴是家长本着实现孩子学琴的动机从被动到主动,从盲从到音乐为目的的转化过程。其进程分以下几个阶段。1、学琴前准备理想的孩子学琴应该要求家长明确至少初步明确孩子学琴的目的,也就是动机。理想的动机是孩子主动学琴和为音乐而学琴。一些不良的学琴动机隐含着导致学琴的根本失败甚至毁了孩子的人生的危险。最危险的是家长本着培养孩子成为钢琴家为目的的学琴动机。孩子的可塑性极大和发展面极广,把孩子的人生过早的定在任何一条专业的动机的学习都是很愚蠢的。艺术成功之路是一条极其狭窄而漫长的路,既极要有天赋又极要有各种可贵机遇还需极其的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这种动机的学琴一旦孩子失败,没有回头路可走,实际意味着孩子的此前整个人生的毁灭性的失败。家长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能因为由于自己孩子越看越可爱导致一些学琴动机在这方面的失偏,更不能出于一些功名思想毁了孩子的前途。其他一些动机的偏差是允许的,而且因为初学琴的琴童家长不懂音乐不懂钢琴的家长一些小的偏差是难免的,也是普遍存在的。也允许有一些学琴动机理解上的偏差在孩子钢琴的教育过程中家长通过学习不断进行调正。老师的选取是孩子学琴成功最关键的一步。好的老师不但敬业负责专业水平要高而且要懂儿童心理学懂教学,这几方面都不能失偏。但现实中很遗憾的是好老师少,家长一定要多了解情况多试找几个老师。不得已的情况下家长要做妥协或有所取舍。笔者个人偏向于有经验的善于教的启蒙老师。要对即将开始的学琴的所面临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和预防措施,如理顺好家庭关系,安排好具体陪练人选和时间等等。根据以往家庭教学出现的问题设想学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和善后工作的处理等预防措施。思想准备越充分,孩子学琴的开始的困难就相对越少。笔者的经验是即使我事先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和信心,但学琴一开始所碰到的问题却是超出我想象的困难。2、从孩子学琴的必要准备到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凡事开头难,而且学琴的第一步就是要遇到逐步养成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的难题。这个实践起来难度非常之大,因为孩子学琴的初期好奇心很快会在短短的数周内指数衰减,而变成完全被动的学琴。针对这种被动学琴的具体做法和原则我们在第三节已经讲述了。我们补充一些操作细节和其他重要的协助方法。a.练琴时间的安排要点首先要安排具体每天比较固定的同一时间内,这样有利于生活学习的习惯化。每次练琴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是学龄前儿童,可以从最初的15分钟到30分钟,一次练琴时间最好不能超过老师上课的45分钟时间为极限。练琴前后不要安排孩子容易兴奋的活动,禁止家长突然终止孩子正在进行的感兴趣的活动而马上练琴。b. 尽量保护和保持孩子初学琴的好奇心孩子初学琴的好奇心很快衰退这一点往往会使家长失望,这是由于各种学琴本身和钢琴教育的现状等复杂原因造就的,家长要有思想准备。利用初期的好奇心的能量,趁热打铁为建立学琴初期的良好习惯服务。尽量保护和保持孩子初学琴的好奇心的同时开发新的学琴兴趣点。新的学琴兴趣点原则上主要围绕着孩子学琴进步的成就感和对待学业的良好态度两方面同时进行。学琴兴趣是孩子学琴的动力之根本,一旦彻底丢失了,学琴就毫无意义了。具体做法以后还会详细论述。c. 巧用孩子心理小孩子普遍具有思维单纯兴趣点单一的特点,巧妙利用这些心理特点为建立良好的练琴习惯和正确的学琴态度服务。如利用孩子不会第三种选择的特点,让孩子在练琴和比练琴更不喜欢的另一种选择如午睡之间做挑选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孩子普遍喜欢表扬的特点,家长要通过表扬孩子学琴态度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候可以很夸大的表扬,有时候需要建立一种表彰制度,有时候激将法更为奏效。这些是一些小的技巧,但前提是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各种特点家长要灵活运用。要强调的是这些技巧最多只能起辅助作用,滥用后必然失效,恶用会导致孩子一些恶习。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家庭的基本教育。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练琴习惯,孩子学琴艰难的第一步就迈出去了。6、实现孩子学琴的动机转化的进程2养成练琴习惯之后,这时候家长还没有来得及踹口气,就总不免对孩子的练琴时的时时发生的磨蹭头疼和生气。确实很伤脑筋,但是孩子学琴是家长强加的,家长打骂生气也没有用。大部分家长经过一段无奈的时间也只好望洋兴叹甚至不再对孩子的磨蹭生气。但家长的陪练任务到此就在这种情况下终结:孩子只要给我坐在琴凳上时而能弹琴就行了。孩子的学琴从此在等到孩子有真正古典音乐爱好或自控能力提高之前在今后漫长而枯燥的学琴中放任自流。确实,这种彻底放的方法有它的无奈。但这种既没有乐趣有没有效率的学琴,还不如不学呢。有心和有能力的家长下一步是着重培养孩子主动学琴的意识。这个问题在实践中成功的难度有蜀道登天之难。而且现实中成功的例子几乎没有。因为问题不但是因为钢琴教育本身的枯燥以及钢琴教育的单一和落后的现状,更因为出现在孩子当初学琴盲从的目的上。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对孩子学琴动机不再不明确,从而让孩子学琴再有更大的起色。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澄清后家长熟练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但我们只讨论具体原则而暂时不涉及操作的细节:a.学琴的音乐兴趣的培养家长要有对孩子学琴是为了学音乐的明确的目的。这是学琴之根本。家长要有心配合老师有心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而偶音乐的美和娱乐性于钢琴教学中是一个唯一的办法。一个原则是多听多弹孩子喜欢的音乐的基础上逐步积累发展孩子对音乐本身的美的感觉从而激发对音乐美的兴趣。另一个原则是让孩子在音乐的娱乐中学琴充分享受学琴过程中音乐本身的娱乐性从而激发对音乐的兴趣。b. 技术掌握的兴趣的培养现实中钢琴学习很大部分的时间和过程在于各种弹奏技术的掌握。这是个本身很枯燥的学习和训练,大部分孩子不感兴趣。如果光有音乐兴趣但没有技术训练的欲望和兴趣,孩子的学琴兴趣不会提高的。这个问题的认识比音乐兴趣培养的问题更加重要是因为大部分孩子的学琴兴趣是淹没甚至葬送在枯燥无味的技术训练之中。表面上看枯燥技术训练和孩子的天性相冲突,而且一般而言确实冲突是很大的。但是,孩子也有一种随年龄增长的控制欲也就是显示一种能力(就钢琴而言也就是掌握一种技术)的好胜欲望。这种控制欲在实践中如果得到成功发挥会带给孩子的喜悦和满意。这就是所谓学琴进步的成就感。成就感从而激发新的挑战欲再成功所起的正反馈的连锁反应其作用有时是不可估量的,因为这同时带给孩子一种自信。很遗憾学琴进步的成就感这个激发孩子学琴兴趣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学琴动力没有被学界深刻揭示出来,这是导致现实中钢琴教育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家长必须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在技术掌握的兴趣的培养的问题是学琴进步的成就感这个本质被揭示出来后,这种兴趣的培养又是其他所有学习共同的东西,这是一个家庭教育出色的家长可以做到的。所以笔者再三强调的就是优秀的琴童家长必然也是优秀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其技术掌握的兴趣的培养的基本原则就是激发孩子挑战欲,按孩子的能力安排技术训练内容以尽量避免技术过难带给孩子失败时的受挫感,提高练琴效率,保护和引导孩子学琴进步而积累其成就感。一旦这些问题顺利掌握和彻底解决后,家长通过把孩子的学琴兴趣会引导到某一个高度,实现孩子从被动学琴到主动学琴的学琴动机上的飞跃,从而开创孩子学琴的新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09:28:45 | 只看该作者
7、实现孩子学琴的动机转化的进程3孩子学琴自被动学琴到主动学琴的转化是孩子学琴的起飞的标志。这以后家长可以着重放手培养孩子另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自己动脑学琴,直至孩子在自己钢琴学习的天地里自由飞翔。应该说孩子自己动脑学琴能力培养在任何一个学琴阶段都应该开始和鼓励。但是在孩子不主动学琴的前提下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即使做收效也甚微。理由很简单,大部分为家长学琴的孩子家长不在马上就磨蹭开了,家长一来没有办法才在家长面前摆个弹琴的样子。如此,如何要求孩子动脑子学琴呢?所以摆正了孩子主动学琴和学琴动脑这种从属关系,家长在孩子完全没有主动学琴的意识下,不能做到让孩子动脑。孩子主动动脑学琴带给孩子的学琴进步的效率是辨证的。一个依赖家长的孩子在家长的精心指点下可以取得一时的表面上的大的进步。但是这些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是不牢固。一个独立思考的孩子自己动脑分析悟出的一个道理可能花比较长的时间而显得孩子学琴进步不那么快。但只有通过自己脑子思考和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是孩子自己的,是很牢固的。再则,家长总要有退出孩子具体学琴的那一天,在退出之前应该围绕着提高孩子的学琴效率为中心让孩子养成学琴爱动脑子的习惯。因为对孩子而言,学琴的进步不是决取于练琴时间的长短而更决取于练琴方法的好坏。关于孩子练琴效率有很多涉及人脑机理和学习行为的科学知识,笔者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以后要单独叙说。由于家长此前对孩子学琴的干预和参与,再则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即使在孩子有主动学琴意识的孩子,家长也只能逐步的培养这种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伴随这孩子主动学琴意识的增强而逐步放开手脚。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动脑学琴能力呢?原则上是鼓励和启发孩子积极开动脑筋。具体做法上的细节我们在此做一些说明。a.鼓励孩子动脑的有力武器是表扬。对孩子有自己动脑的学琴哪怕是失败的也要对孩子动脑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提示性的语言有:“这么爱动脑,真了不起。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么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想到的。”继续激发孩子动脑的欲望。b. 谆谆教诲不如提问。对孩子不懂的东西不要一开始就实施灌输,最好穿插着提问进行。对孩子有潜力自己学会的东西一定要提问。提示语言有:“这个问题我觉得象你这么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肯定能想出来,你想不想自己试一试?”c. 即使对孩子的提问,家长一定要多用反问。提示语言有:“这个问题提得好,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呢?”这就是建立在赏识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有时需要家长比谆谆教诲更要有耐心的等待孩子自己理解和掌握。有时家长实践起来做不到,因为我们的文化已经习惯于那种谆谆教诲的灌输性教育。家长更习惯了孩子有问必答的文化思维习惯而想不到此时更应该用的是反问。一旦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了高效率的练琴方法,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学琴天地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家长只要目送这孩子这只小鹰在钢琴的天空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8、如何培养孩子音乐兴趣?音乐是美好的愉悦的。孩子的天性对优美的好听的乐声乐音都有不同程度的愉快反应,所以孩子多少都有音乐的爱好。家长要把这些音乐的美好的东西作为学琴的目的来对待用美好的音乐感化孩子的情操,同时作为艰苦学琴的回报把音乐的这些愉悦作为礼物送还给孩子。音乐兴趣的培养这是基于孩子学琴的根本目的的一种教育最重要的手段。然而音乐兴趣的培养并不容易。个人认为这是钢琴教育现状过多强调技术造成的。除了教师的不断革新的努力,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辅助老师帮助培养孩子的对音乐的兴趣。a. 让愉快的音乐声融入孩子的生活家长一定要多让孩子视听各种音乐的影像碟片,让音乐的美好充斥孩子的心灵,让音乐的愉悦丰富孩子的生活。音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一定要养成孩子每天听音乐的习惯。在长期音乐声中感化孩子,训练孩子的耳朵,陶冶孩子的心灵,增强孩子的乐感。每天听音乐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根据家庭作息时间来安排,如吃饭时间安排轻松愉快的轻音乐,睡觉前安排优美安详的肖帮夜曲。让孩子每天在愉快美好的音乐声中成长。音乐的内容可以从孩子普遍喜欢和熟悉的儿歌、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喜爱逐步扩大内容,向西方古典音乐为主的钢琴的经典音乐深入。有时候结合钢琴学习听一些示范曲子,既配合老师的教育,同时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曲子可以象示范那样优美动听提高孩子练琴的积极性。要指出的是这种多听音乐的重要性家长谁都知道,可因为有老师每次上课没有布置和检查听音乐的实际情况,家长不能坚持的很多。另外家长要多让孩子听一些音乐会,让孩子感受音乐会的那种特殊的音乐气氛和感染力。b. 偶音乐的娱乐于钢琴学习中音乐不仅是美好的而且是愉悦的,家长要善于偶音乐的娱乐于钢琴学习中。孩子们有发自内心喜爱和使孩子快乐的爱唱歌跳舞的天性。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孩子边弹琴边唱歌或边弹琴边跳舞,让钢琴学习充满音乐的愉悦和快乐,渲染和营造这种气氛,激发孩子学琴的乐趣。笔者在实践中注意到对一些孩子很喜欢的舞曲如《瑶族舞曲》,家长可以针对这曲子歌唱性强的特点,编排一些歌词,让孩子边弹边唱,能带给孩子很大的快乐。如《采茶扑蝶》这首描绘孩子天真烂漫非常适合孩子天性的曲子,可以编排一些舞蹈动作,把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能把孩子的欢快的天性充分显示出来。其他的西方乐曲如《布格缪勒》中一些《塔兰塔拉舞曲》和《天使的歌声》也是如此。这些偶音乐于钢琴学习的做法既可以让孩子得到娱乐而提高孩子钢琴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把音乐本身情景和心情融于音乐之中,调动孩子的情绪,增加孩子的表现力。一些音乐素质高的家长可以做更广泛更融洽的尝试。应当指出的是汉文化不太习惯当众唱歌跳舞,孩子这种爱唱歌跳舞的天性在年龄增长后会随着这种汉文化的习得而不宜外露。家长要善于保护孩子这种自然的天性,在家庭中营造一种特殊的音乐气氛,让孩子在歌声中学琴在舞蹈中弹琴。c. 钢琴教育曲目的调配这个问题本应该是钢琴教师把握的问题。但是钢琴教育现状的一些偏重技术和不注重兴趣和音乐的实际问题,目前钢琴教育音乐的娱乐性很少,家长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因为家长是钢琴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兴趣。有心和有能力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对孩子天性的了解、对孩子偏好曲子的了解,根据每周陪练的孩子的学琴兴趣情况,及时向老师反映一些问题,和老师共同商讨后适当增加一些孩子喜欢的曲子,增加学琴的娱乐性。总之要掌握的原则是幼儿学琴尤其要注意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和保护,孩子喜欢的曲子不能过少,否则老师的教材选取有问题。这个问题是钢琴教育的一个普遍问题。以上一些是需要家长有较高音乐素养才能做好,不能乱套用。没有这种音乐素养的家长应该注意自身对音乐的学习。此帖由 annete 在 2005-07-30 21:32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7-31 09:34:11 | 只看该作者
棒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8-2 10:35:59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个好帖子啊   我是个琴盲  但是我特幸运 我的老婆自己就会 她还是幼儿园的老师 所以 教育的方法还行 孩子也从厌恶逐渐变成自觉  我认为 孩子只要有自觉性就不错了 不能指望他立即喜爱这项艺术   
  在寻找老师方面 我们第一次就寻找到了一个好老师 指导有方   有极强的耐心   他说 孩子要引导他弹琴 才会出效果 如果不停的要老师家长的催促是不好的  要培养他的自觉性和自查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9-21 14:19:42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0-26 16:46:21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a lo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5-14 15:44:2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帖子总是很有用,谢谢已不能表达我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7-6 18:20:2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一一看过来楼主的贴子,真是觉得无法用言辞表达谢意!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7-30 14:56:3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很不错的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02:40 , Processed in 0.08633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