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66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为什么要孩子以及能给孩子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 15:0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普曼



1

端午节的下午,我坐在电脑前上网。母亲和女朋友在厨房包饺子。我听到母亲低低的声音问女朋友:”他是不是不喜欢孩子啊?”他,自然指的是我。

没听到女朋友怎么回答。但是后来她以此取笑我:你都把你妈急成什么样子了。她认识你二十多年了,现在倒反过来问我这个才认识你六七年的人,你喜不喜欢孩子。

当然喜欢了,我哪里不喜欢孩子了!

2

五月的某一天,我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的某一部分,我有了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女儿。那还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感觉,是一种到了现在仍旧没消失的感觉,是一种–我醒来后做的总结–如果你没有做过父亲就绝对不会有,甚至连想像都想像不到的感觉。

然后我会想,当时我刚生下来的时候,父亲是什么感觉呢?

3

所以我忽然能理解了,当我每一次讲到那些自杀的大学生的时候,母亲那种恨恨的表情和愤怨的口气:他们怎么就不想想他们的爹娘?!

所以,我也开始想像,二十年前,当那些年轻人写下那些诀别书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而当一些年轻人真的与父母诀别的时候,那种痛苦又是何等的令人感到撕裂?这些,与政治无关。

4

可是父母真的要怪自己的儿女吗?并非那么简单。

要知道,当父母们将孩子生在这个社会的那一刻起,似乎有些事情就已经注定了。

为什么许多人总喜欢将孩子生在香港、生在美国?我想一个原因是那里是充满着奇迹的地方。有无数种机会等着你去尝试,有无数种的生活方式等着你去体验。

可是生在我们的国度呢?不但有喝毒奶粉喝出结石的孩子,有在地震中,比任何地方都率先倒塌的校舍里的学生,有被当权者性侵的幼女,还有从小便在残酷的学校生活中,失去了笑声和欢乐的童年……

这也是一个充满着奇迹的国度,一些你永远想象不到的灾难,奇迹般的发生了……

5

我们,为什么要孩子呢?

之前看到过陈志武写的一篇文章,谈到在传统的中国观念中,生儿育女有一种天然的功利色彩——养儿防老。

因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这种想法有其合理性。但是合理却不能掩盖其本身的不道德。当一个生命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背负起如此功利的未来,实在是不公平的。

那么,是为了传宗接代?

我感觉对于我的家乡来说,这种观念已经很单薄了。至少对于我的父母是如此。母亲曾经不止一次跟我说,她和我一样喜欢女孩子。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女孩子显然不是用来传宗接代的。

那么,我们到底要为了什么要孩子呢?难道仅仅是一种习惯?——长大,结婚,生子,死亡……

6

此外,如果我们有了孩子,又能给孩子什么呢?

这是今天,马九器一篇评论的主题。他说:我们能给孩子一个什么未来,孩子就会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举个例子来说,三四十年前的那些孩子们,经历了连基本的宗族观念、血缘关系都给摧毁的文革之后,见证了为了经济增长,为了物质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甚至是人的生命的政府所为之后,怎么能不还给我们一个同样的世界?

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些在奶粉中掺杂三聚氰胺的奶农和生产商们的童年的经历,或许就不会怀疑为什么他们会卑鄙到这种地步了。

而现在,如果我们没有从过去改进,社会依然在旧有的轨迹上前进,我们能够给我们的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呢?

7

远文今天写评中评的时候,引用了连岳的一句话,当时看到了真让我矫情了好久,感慨了良多:

因为热爱小孩和热爱生命,有时也会放弃怀子育女。我就是这样的,当我早早意识到,我尽了一切努力,孩子仍然可能不幸福、不快乐时,我觉得,放弃是不错的选择。

父母当然肯定不同意我赞同这种观点。但是我愿意在今天,在这个儿童节,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写出来,以后真的有机会,也能让后人看看,我现在就开始担心、在意她们了……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32 金币 +32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2 + 2
woodhead + 10 + 10 呵呵。看了让人思考。
wanyi77 + 10 + 10 呵呵,想当初我迟迟不想要孩子,也基本 ...
木兰花慢 + 10 + 10 子版好文不断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5:03:01 | 只看该作者
“养子防老”的不道德

  给女儿的信

  陈志武

  2008年6月1日,刊登于《FT睿》中文杂志2008年7月号

  陈晓、陈笛:

  今年你们分别是15、13岁了,过几年就要离开我和你妈妈,去上大学、独立生活。今天,你们正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文化观、人生观,这些观念最后将影响你们整个人生的经历、幸福、价值 ….. 我知道,今天用中文写信,你们不一定看得懂,但写下来,等你们的中文更好些后,或许还可再看。在此之际,我还是想跟你们交流一些我和你妈妈的想法、愿望。

  首先,我要说,你们一生幸福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指望,长大后你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以是否让自己幸福为标准。我们当然会希望你们总在身边,所有的爱自己子女的父母都会这样想,只是,你们不要管我们的愿望如何,只要你们自己一辈子幸福,我们就开心。一般的中国父母都会跟小孩强调“孝顺”、也指望着小孩长大后抚养他们,所谓“养子防老”。许多父母,或说整个中国社会,都以子女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你们千万不要有这种包袱,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这样想。

  说实在的,我和妈妈已经买好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也买好长期护理保险,这种保险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老了不能动、需要他人长期护理,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支付这种护理费用。等我们老了,我们要么雇人照顾,要么就去养老院。总之,我们会在经济上做好各种安排,等年长后不用你们“孝敬”回报,不会让我们成为你们经济上的任何负担。我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担心你们不“孝顺”,而是我们太爱你们,太在乎我们会成为你们的负担,我们真的不愿成为你们未来职业追求、生活追求的负担,你们的幸福是我们唯一的指望,这包括尊重你们长大后选择职业、选择男友的自由。

  这是什么意思呢?设想一下,假如我和妈妈没有自己的养老和医疗保障,而是将来完全靠你们养老的话,我们今天会让你们随便选择专业与职业、选择男朋友吗?不会的!因为那样的话,你们未来的收入、未来的丈夫不只是决定你们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决定我们年老时的生活收入,你们未来收入的一份是我们的,也就是说,你们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的产权,你们就是我们对未来养老、医疗的投资,那样的话,我们能让你们选择学那些没有收入的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专业吗? 能让你们去找那些没有出息、未来不会赚钱的男生做男朋友并进一步为丈夫吗?那样的话,不管你们多爱某个男孩,只要他未来的收入不会高、看起来也不会孝顺,怎么样也不行,我们不能让我们的退休养老变成个大问号的!

  所以,不只是我们已想法买好养老金、保险等,而且,等你们长大成家后,也应该为自己买好养老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之后,也希望你们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做,要一代一代自己在经济财力上独立、自立,维护自己的尊严!

  为什么非得通过金融产品实现自己一辈子的经济自立、不能通过“养子防老”呢?为什么不能强迫子女“孝顺”、回报父母呢?说白了,我不想看到你们把生子养女看成是一种利益需要、把子女当成养老避险的工具,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应该超越利益诉求!我想说的是,在自己选择怀孕、生孩子之前,你必须问自己:是不是因为热爱小孩、热爱生命、热爱人之情才要怀子育女?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欢子女,但出于养老需要而生孩子,那么,你真的对不起还没出生的子女,因为在他们还没出生之前,就被你赋予了终生的包袱,没出生前你的孩子就无选择地担当了众多责任,这样做对后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养子防老”而生子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私!—— 当然,在金融市场出现之前的传统社会里,为了生存,“养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可是,到了金融市场已很发达的今天,还要靠“养子防老”,那就过于自私、过于对子女不公平了。

  是不是说,小孩长大后不应该照顾父母、关照看望父母呢?不是。那就要看后代自己的选择了,他们对父母的爱护、甚至抚养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选择,但不应该是一种无选择权的责任义务。中国儒家强调的“孝顺”是一种强加的义务,这种义务淹没子女的自由选择权。这种强制是因父母自私的利益驱动而至。

  当然,我要强调,如果你们是出于爱小孩、出于对人情的热衷,那么,在有了小孩之后,你们就必须为这种爱的选择付出代价,也就是说,你们必须对养育小孩、供他们上学有完全的责任,你们有义务把他们养大成人,让他们长大之后成为他们自己的人,享有不属于你们的独立人格,更不是你们的产权,他们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人。之所以我们要强调这些,是因为如果你们不想承担这种责任义务,你们完全可以选择不生小孩,并同时利用金融市场安排好自己的未来养老等。这种选择权和责任的匹配,对你们公平,对没出生的小孩也公平。

  我很高兴地说,我和妈妈对你们没有压力,平时要你们好好学习、要进取向上,不是因为我们有所求,而是完全从你们自己今后的幸福着想,因为我们爱你们,你们生活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说实在话,我们今后不需要你们的任何经济支持,也不会拿你们未来的成功在朋友面前炫耀。你们的专业选择、职业追求、生活道路,我们会尽我们的判断给你们参谋,但是,这些参谋判断完全是基于对你们的利益的考虑,而不是基于我们的利益,因为我们对你们只有爱护,没有我们自己的利益诉求。

  希望你们今后也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要通过养子来防老,而是给孩子以自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你们的爸爸。

  2008年6月1日于耶鲁大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这个我转过。。。。。。。。。。。。。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5:04:26 | 只看该作者
马九器:给孩子怎样的世界,他们就还怎样的未来

又是 “六一儿童节”,儿童少年的百般身影、千般气象,注定要铺天盖地而来。今日儿童少年,明日国家栋梁;今日朝阳花蕾,明日艳阳鲜花,不过史上最牛的展望儿童、称颂少年的文章,一百多年了,仍非梁任公的《少年中国说》莫属:“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在“国之不国”的年代,“少年中国说”更多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精神圣餐,然时隔百年,其现实意义仍旧振聋发聩:孩子是国之未来,今天给予孩子什么,将来孩子就还给这个社会什么;今天给予孩子多少,将来孩子就还给这个社会多少;今天以何种文明状态教育孩子,将来孩子就以何种文明状态矗立于世。

给孩子一口井,他可能是井底蛙;给孩子一个笼子,他可能是金丝雀;给孩子一片草原,他可能是一匹骏马;给孩子一片天,他可能是一只雄鹰。给孩子怎样的世界,他们必将还世界怎样的未来。由此,我们最该关注的不是孩子们拥有什么,而是我们是不是给了他们一口井、一个笼子,束缚了他们?

房地产、市政建设、资源开发和孩子的教育相比,国家的财政投入是否在经济与教育的天平上公允?城里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富人的孩子、穷人的孩子,他们是否能机会平等地享受相近条件的教育?不计其数的考试、名目繁多的排名与责任、民主、友爱、平等、坚忍、诚实的品格培养,教育的现状究竟是接近前者还是靠近后者?不遗余力地追逐名利、八面玲珑地践行潜规则、习惯自然地居高临下,身旁成人们在滚滚红尘中的长袖善舞让孩子迷失判断:大人该如何用身体力行为理想写下高尚的注脚?烈日下的列队迎宾、精疲力竭的汇报演出,这是在磨练孩子意志、彰显少年才艺,还是把孩子做道具以实现成人世界的诸般谄媚?这些正是束缚孩子们成长的井和笼。

儿童节,源于二战时期那些被虐杀儿童的惨痛事实,由博爱主义、悲悯情怀等一系列可贵的人类文明因子共同赋予孩子的一种使命和心声,从全社会集体行动反对虐杀儿童、保护他们的生存与健康等权利,代代演进到今天,必然汇集而成一种文明观:人类要平等,孩子同样要平等;人类要自由,孩子同样要自由;人类要道德,孩子同样要道德;人类要尊重,孩子同样要尊重……

凡是人类共同遵守和向往的价值,同样要赋予孩子们,不能因他们的孱弱而剥夺,不能因他们的幼稚而减少,不能因他们的娇嫩而冷冻。让孩子诚实,首先成人就不能制造谎言;让孩子懂得关爱,首先成人要有慈悲情怀;让孩子尊重我们,首先成人要弯下腰与他们平视;让孩子注重保护环境,首先成人要与破坏环境的言行决绝……一万句重复的说教,终究比不上一次亲历而为。

走过60年的“儿童节”,回望来路,“轻舟已过万重山”;展望前路,路漫漫其修远兮,世界的未来会怎样,答案就是我们今天给予孩子怎样一个世界。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hi5 + 2 + 2 精品文章!
木兰花慢 + 10 + 10 很感动。
wanyi77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6-2 17:59:53 | 只看该作者
深感育子任务艰巨而且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6-2 19:24:26 | 只看该作者
一楼所云,的确在要孩子之前是想过的。但是孩子来了,带来了不同的生活内容,也给了人看问题的不同视角。从这一点来说,孩子给人带来的真是很多很多,决不是传宗接代、养子防老所能概括的。而对孩子来说,生命是什么东西呢?回溯少年时代的胡思乱想,生命,就是独立于他人之外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思想空间,一段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寄存于肉体之上的思维,它将随着肉体的湮灭而消亡。待到吾家小子长成,想必也会经历同类的思考,并为他自己寻求一个关于生命的答案吧。
所以我不认为我有权因为担心、在意而去决定一个新生命能否诞生。

养子防老的不道德,对中国现阶段来说是很多人都不能接受的概念。最后事实胜于雄辩,是否道德,能否实现,其实几十年后自有答案。。。
想想只生一个好的国策,将来4-2-1的家庭结构,能做到何种程度的养儿防老?我看是悬而又悬。

至于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端看我们看到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对朝九晚五辛苦工作养家糊口的人来说,他看到的就是辛勤工作换得丰衣足食甚至能力出众飞黄腾达,而决不会放任孩子做个快乐的水管工。

养育孩子其实没啥艰辛的。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让他能够开始自己的生活,父母的任务就算完成得不错了。
只是现在的父母常常以融入孩子的生活为己任,把应该交给孩子完成的选择和工作都兢兢业业负责起来,而孩子则顺理成章地把自己的责任都推给父母——早晨不起床、上学去迟到、不做作业受老师批评。。。这些都着落到父母身上了,还指望父母不累,那可真是天理不容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不曰 + 10 + 10 说的好,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6-2 21:10:49 | 只看该作者
养儿防老,无所谓对错。
姑且不论对孩子是否公平,既然报定了养儿防老的念头,就不要歌颂什么母爱父爱,也没权利过什么母亲节父亲节,更没资格到处诉苦,说什么养孩子如何如何不容易,如何如何付出心血,没有付出怎么能有回报?难道要好处都占,得了便宜还卖乖不成?

对于广大受苦受难,老无所养的农民兄弟尚有情可缘,但对于衣食无忧但仍抱着着念头吃定孩子或说什么我只要你有这个心就成的人来说,这种念头真正可耻!

至于给孩子怎样的世界,他们就还怎样的未来,确实如飞飞所言,要看你看到的是什么世界,你给孩子展现的是什么世界,展示的是水暖工的世界,自然回报的也是水暖工的世界。没有出过大山的孩子永远不会知道山外面的精彩,从小生活在北朝鲜的人,永远憎恨资本主义的丑恶。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我们要思考的是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来看待我们孩子的未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孩子带到怎样的高度才能让他真正一览众山小。
至于说到为孩子操心什么作业,迟到,试想一个有着强大内心的孩子又怎么会有这些问题。

[ 本帖最后由 木兰花慢 于 2009-6-2 21:2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不曰 + 10 + 10 至少如我辈中人,多不存在防老之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6-3 08:26:55 | 只看该作者
子不曰,你,你,你,太狠,嫉妒人家小朋友过节了吧,把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么突兀的挂在了这里,叫人去看,叫人去想,叫人去沉重!!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不曰 + 10 + 10 谢谢你的点评。面对现实没什么不好,至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6-3 09:58:54 | 只看该作者
那个耶鲁大学的陈某人,在衣食无忧之余,看不起养儿防老的乡下人,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站着说话不腰疼。
说点难听点,就像一个买春的嫖客,在心满意足后,还要说一声:真是贱人。这就是道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6-3 10:49:53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老了靠孩子来养的人一定是无奈的,内心是不愿的。毕竟不是每个父母都是能力那么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6-3 13:06:54 | 只看该作者

爱,父母之爱。。。

刚刚看的帖子: 希拉里·克林顿:给孩子的最好工具是一把铁锹

通过作品和磁带,我认识了亨利·卢云神父,他是一位耶稣会牧师,并著书立说谈对自己和世界的精神之旅的沉思。他的著作《浪子回头》从父亲和两个儿子的角度分析了那个新约寓言:一个是挥霍完了财产后回家的儿子,还有一个是从未离开家的孝顺儿子。其中一句话一语中的,哦,就像铁锹击中脑袋:“感恩的训诫意味着毫不含糊地承认,我本身和我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赐予我的爱的礼物,这种礼物要用快乐来庆祝。”


诚哉斯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5 23:09 , Processed in 0.090078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