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不可忽视的暗示效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3 00:4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家长朋友可能都有注意到,有的孩子,在很多时候,他们家长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孩子就能从中领悟,然后按你的想法去做,让人觉得这孩子有很高的悟性,很聪明。 其实,这些都示暗示效应, 生活中如果注意,你也一样可以做到, 就这个问题给大家作个分享!
暗示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一双竭力感知周围世界的小眼睛和小耳朵,时刻在注意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倾听父母的一言一语。虽然父母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表示,要求他去看什么、听什么、做什么,而孩子却出人意料也表现出一系列有规律的行为变化。这种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使孩子心理和行为所发生的变,称为暗示效应。
暗示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无意识的暗示和有意识的暗示。
无意识的暗示往往是没有明确目的,是在无意中使孩子产生暗示效应。如有一个2岁半的男孩家里来了一个陌生的客人,初次见面客人就很喜欢这男孩,拉着他的手说:“这孩子真乖,叫什么名字呀?”男孩偷看了客人一眼,马上跑到母亲的背后不响,妈妈说:“还说他乖哩,又不肯叫人”,妈妈再三催他叫叔叔,孩子就是不叫。这是由于暗示引起的认生,这种暗示是属于无意识暗示中的反暗示,这种暗示者(母亲)将被暗示者(孩子)在无意中判定为不肯叫人的孩子,百被暗示者则不知不觉地也就扮演成一个不乖的,不叫人的角色。
有意识的暗示是有明确目的性,是有意识的暗示孩子,使他产生预定的效应。例如,妈妈带孩子去医院打预防针时,看见别的孩子因不肯打针而哭闹不休。妈妈对孩子说:“打针有什么可怕的,就像给蚊子叮一下,勇敢的孩子是打针不哭。”孩子受到妈妈有意识的暗示,立刻伸出手臂请护士打针,还说:“我勇敢!不怕痛,阿姨快点打针呀!”孩子真的就没有哭叫,护士夸他是个勇敢的好孩子,孩子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这是孩子接受了有意识暗示的效应。
暗示表现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来进行的,但也可以通过手势、表情或其他暗号来示意。例如,来访的亲友送给孩子的礼物时,妈妈可用点头微笑示意,暗示孩子接受礼物对亲友道谢。爷爷生病在家休息,孩子在旁边玩得高兴,大声欢笑,爸爸用食指放在嘴唇上,暗示孩子不要出声,孩子接受了暗示,立刻停止笑声,安安静静地玩,轻声说话。这是通过表情和手所起的暗示效应。
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能受到暗示的影响。在日常和活中,父母常会不知不觉地对孩子进行无意识的暗示,也会有目的和要求的进行有意识的暗示。但有些家长朋友在暗示时,往往忽视了暗示效果,而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暗示时,还必须注意性别、年龄、知识经验、个性和特点以及当时的场合、环境、时间等因素。由于暗示的效果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暗示又只存在于无对搞状态度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效能,这是产生暗示的先决条件。否则,不仅不能产生暗示效应,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必须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良好的暗示效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5-23 00:51: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无形中的许多行为就是这么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22:32 , Processed in 0.07362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