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243|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数学题的两种思维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4 22:1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种是演绎法。一道题出来,根据条件去直接推导结果。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另一种是归纳法。一道题出来,先琢磨这道题属于那种类型,然后再套用该类型题目的解法。

前者属于创新,后者属于模仿。

前者比较偏理工科思维,后者比较偏文科思维。

当然文理科思维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这里权且做个比方。

我文科思维比较发达,理工科思维相对较弱。所以数学一直不怎么拔尖。
这种情况一直到高考才改变。

高考前我的其他科目感觉比较有底了,就是这个数学,让我非常头疼,因为发挥非常不稳定。
好的时候能排在前几,差的时候十几名出去了。所以我考前两个月决定,把其他科目暂时放一放,
重点攻数学。所谓方法说起来并不难,就是做题。但这种做题不是题海,而是抓类型,要见多识广。

每天晚自习后大家都睡觉去了,我没去睡。教室里就我一个人,我就开始搜集每个同学桌子上放着的
各类数学参考书。然后做上面的题。因为是找新类型做,所以很快,一个多月,所有参考书上的题我
基本都消灭了。当然代价是每天只睡不到5个小时。但是,做各种新题的感觉有如探险,很刺激。也不
怎么觉得困。有时偶尔偷看一下女同学日记什么的作为调剂,当然这很不道德,忏悔中。。。

这一轮下来,感觉再做过去试卷上的题,有如老友重逢。怎么办?我又想了个办法,每道题找第二种
方法来做。实际上到最后高三的很多题目几乎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解,这下就又有了新鲜感。

高考前,我再做数学题心里一点都不犯怵了。我知道每次高考也就是最后一道压轴大题会变态一些,让你
根本找不到可参考的类型,但也不怕,这种题我不会,别人也不会。高考最怕不是遇到这种变态题,而是
怕大家都会而你由于马虎什么的丢分。

那年高考也没出什么变态题,我很轻松就搞定了。120分的试卷只丢了6分,从小到大数学几乎从来没有考过
第一,但最重要的考试得了第一。

记得做前十来道选择题的时候,根本不用去算,答案直接就往你眼睛里钻,然后只要验证一下就可以了。

人还是那个人,聪明程度没变。方法换了之后一切都变了。以前我比较偏文科,数学搞得相对少些。
普通题还好,因为老师都给归纳过类型,但一遇到难题就犯怵。有时候状态好做出来了,有时候就不行。
起伏大就是因为这个。

想起这段往事是因为最近琢磨奥数的题目。比如牛吃草什么的,直接去琢磨还真不知道从何下手。然后就看答案,看思路,
看完之后开始琢磨我要是出题人把这种题型能怎么变。比如水一边往里倒,一边往外流,其实也是类似的题目。

然后再看参考书,果然有我这个思路。然后就看类似的题目,一大堆,想着各种出题人绞尽脑汁编题的那股劲头觉得
怪有意思的。其实这个原理就像一个逃亡者通过化妆逃避追捕一样,人还是这个人,就是想尽办法通过变换服装等等
让人认不出。如果你能透过伪装认出他,一切都尽在掌握了。本坛Jiang版主总说出题什么。我估计就是这个思路。

这种方法用黑客的语言来说就是破解。每个题都有密码,你找到密码,解题就易如反掌了。

题海茫茫,但是题目的类型是有限的。识破了类型就等于识破了密码。

很多孩子学奥数根本理解不了牛吃草是怎么回事,就是把题目背下来,然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就会做了。
所谓难题,就是伪装巧妙一些让你看不出来而已。简单题就是伪装太粗糙我靠背也能搞定。

我过去数学一般就是视野太窄了。而且脑子里没有建立一个密码库。人家黑客破解密码都有什么密码词典什么的。
我脑子里没这个库,所以碰到新题就得自己硬碰硬的去做。真是很傻很天真啊。

小到解题,大到人生与国家的发展战略都是如此。是创新还是师从模仿?创新的确是非常难的,就像那些变态题目一样,
但模仿和师从就简单多了。人家的新款机器出来了,你把它拆了,找到其中的规律,也就是破解了它的密码,然后仿造出来,
日本和我国的一些企业都是这么干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山寨文化只是把这种模式推向极致而已。

当然这个方法是为了应试的需要,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鼓励创新为主。但如果题目太难超出孩子的思维能力,
不妨让孩子换一种思路,也许就会柳暗花明。

(本来想发到鼠版,不过那里我文章太多,太拥挤了,借贵宝地一用。)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8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luck1 + 2 + 2 学习一下。
koko_seven + 1 + 1 好文
丽莹妈咪 + 5 + 5
qdylz + 10 + 10 欢迎老易!希望经常来发表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5 09:37:48 | 只看该作者
老易 是典型的应试高手

叫孩子自己出题,就是孩子在归纳.

实际上,孩子的演绎能力强于归纳,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归纳能力的应用广于演绎能力.

早点锻炼孩子的归纳能力,对孩子的演绎能力也是种提升.

我不同意" 演绎比较偏理工科思维,归纳比较偏文科思维。"这一说法.
理工的创新都是在实验基础上的,实验数据的收集是典型的归纳行为.而推导结论是演绎行为

同时,网络上搜索有用的信息,也是两个行为的综合,先归纳找出关键词,在演绎找到需要的信息,有时候还要叠代进行.

数学中有数学归纳法,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中,很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qdylz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5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老易的应付高考的方法其实就是题海战术,只不过不是老师给出的题海,是自我加压的题海。这种题海相对于老师的题海有许多优越性:
1、针对性强。专门找自己所不会甚至不熟练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可谓补短训练,因此效率很高。
2、也是老易说的,归纳性强。每消灭一种题型,就归纳一种或几种方法,归纳以后再把它记住。但这种归纳性一定要建立在题型全的的基础上。
3、自觉性强。因为事先设定了目标,这种压力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内部,因此这种学习自觉性极高。

但是以我个人观点,这种方法也许仅仅适用于高考的临近磨枪,不适用于大多数中小学生。

普通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是不断积累的,假如用这种方法对于已经学过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记忆,一旦学到新的知识,又得进行新的归纳整理,如此不断反复学习、反复归纳整理,慢慢就会把对于数学的学习的兴趣丧失殆尽,没有毅力的孩子会被这样的学习过程拖垮的。老易就不同,他应付的是高考,只要大学不报考理工科院校(大学也有数学课,但60分足矣),数学的学习差不多是终点的冲刺,对于数学弱的孩子来说这不失为应付高考的一种好方法。

老易文科极强,自我学习能力较强。除了归纳以外,我想应该还有善于发现吧。能够发现自己的短处,这也是一种能力,一般孩子只知道自己数学不好,但说不上哪里不好,更谈不上针对性的训练了;即便知道哪里不好,能够从汪洋题海中发现自己的冷门专门训练也是更加不容易了,但讲应付高考,老易冲刺两个月的效果可能强于普通孩子冲刺6个月的效果吧。

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应该从兴趣入手,建立数学思维的连贯性,构建数学知识一脉相承的联系,才能保证以不变应万变,数学的学习自始自终兴趣盎然、得心应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aqwp + 1 + 1 回复的精彩,感觉比老易总结得好
梦幻妖精 + 2 + 2 基本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5 10:29:07 | 只看该作者
老易再次陷入词汇的概念里面了

首先指出一个,数学中有归纳法,但和老易说的归纳法完全两码事。老易说的那个真不如改叫做模仿法或者题海法为好。

数学里的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虽然名字中有“归纳”,但是实际上数学归纳法并不属于不严谨的归纳推理法,实际上是属于完全严谨的演绎推理方法。


无论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都是数学的证明方法,而不是学习方法,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否则这个讨论可是就太混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qdylz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5 10:29:07 | 只看该作者
我数学一直较好,但数学的高考成绩比老易低很多,只有100分,属于严重发挥失常,平时数学考120是家常便饭,可能太寄希望于数学了,被最后一题所累,结果最后一题刚刚有了解题思路,时间就到了,匆忙中没有写完,前面的题目根本没有时间检查,一出考场就知道选择题错了3道。选择题每道4分,猜想最后一题可能被扣了8分。

我曾经在一个帖子里说过,我作文不好,高中时发奋写好作文,结果用了几年的时间来训练,也算小有所成,高考时我的语文成绩全班第一,全级部第二,只有一个文科班的学生比我多考了一分。我是用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作文的。(参见这一帖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04180&highlight=

今天我终于见到一个用学习文科的方法学习数学的。但可能都不是正法,所以老易最终还是文科好,我最终还是理科好。文科怎么学我不敢发表意见,大家感兴趣可以看老易的帖子。理科的学习,包括小学的奥数、中学的物理化学,要想学好,不是看答案记住解法,而是应该尽量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自己想出解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梦幻妖精 + 2 + 2 基本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5 10:36:30 | 只看该作者
老易的先看答案再理思路的做法,确实是只针对应试.但多见题型多思考确是学数学的方法.

题海是必要的,题洋就不需要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qdylz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5 10:43:09 | 只看该作者
老易一来,就把本坛的两大辩手吸引过来了。欢迎!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5 12:16:2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老易用归纳法来归纳数学题型应付考试的方法。最近在看一本书,提到的观点跟老易完全一致。现在犯愁的是我没有能力来归纳小学数学的题型, 不知道是否有这样的参考书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qdylz + 10 + 10 加分感谢参与!观点不敢苟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5 13:16:04 | 只看该作者
小学不用你归纳,太简单了

中学嘛

数学归纳法
待定系数法
配方法
因式分解法

等等,曾经自己总结过,忘完了,等孩子大点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5 13:58:2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孩子学明白了,他自己就会总结.
否则,别人总结出来,他也不见得会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qdylz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4:27 , Processed in 0.07902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